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市委書記魯毅做客人民網暢談發展思路

佛山新聞網訊 佛山日報 佛山傳媒集團全媒體時政融合報導部記者 王亞亮、鄭奕純報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振興實體經濟,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政策信號。 ”3月12日, 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委書記魯毅接受人民網訪談, 圍繞實體經濟、製造業等話題與網友線上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魯毅昨日做客人民網, 圍繞實體經濟、製造業、創新驅動、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等話題, 與全國網友線上交流。

魯毅表示, 佛山將堅定不移朝著發展實體經濟的方向繼續往前走, 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同時,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 並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讓包括科研人才、企業家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在內的更多人才來佛山創業、創新、創富。

關鍵字

實體經濟堅定不移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根基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把“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作為今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這釋放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 對於佛山這樣一座製造業大市來說, 這是令人非常振奮和鼓舞的大事。 ”魯毅說。

佛山早在明清時代被譽為“四大名鎮”之一, 其冶鑄業、製造業在全國影響深遠。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佛山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迅速踏上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發展軌道, 從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躍變為今日的製造業大市。 “這與佛山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堅守, 與佛山企業家的堅守, 與佛山人民的堅守密不可分。 ”魯毅認為, 黨中央、國務院將實體經濟視為我國發展的根基, 可以說是對佛山長期以來堅守製造業的肯定和鼓舞。

2016年, 佛山的經濟總量達到8630億元, 同比增長8.3%, 比全國的平均增速高出1.6個百分點, 經濟總量位列全國大中小城市第15名, 實體經濟在其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最近幾年, 佛山第二產業占GDP比重約為60%, 形成了“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現象, “佛山製造”享譽海內外。

魯毅表示, 隨著國家振興實體經濟的政策不斷出臺, 佛山也將進一步堅定不移朝著發展實體經濟的方向繼續往前走, 而且會走得更穩, 在穩的基礎上不斷尋求新進步。

關鍵字

創新驅動“三步走”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實體經濟是發展的根基, 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 魯毅在訪談中也坦承, 佛山目前雖然已經是製造業大市, 但還不能說是製造業強市, 有些產品品質跟發達的製造業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未來, 佛山將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落實“中國製造2025”宏偉計畫, 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魯毅表示, 未來佛山將進一步通過工業化、資訊化、智慧化相結合, 與互聯網跨界融合, 解決智慧製造的問題以及進一步標準化生產的問題, 把生產的智慧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把產品的品質進一步提升, 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 不斷提高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他在訪談中表示, 佛山將分三步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第一步, 到2020年, 全面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中國製造業一線城市地位得以確立;第二步:到2025年, 製造業創新能力基本達到世界製造強國的中等水準。

第三步:到2049年, 製造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製造強國水準。

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珠江西岸要打造成為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 省政府提出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的10個重點領域, 其中佛山要牽頭打造智慧製造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製造、生產服務業五大領域。

“未來佛山將朝著這五方面繼續努力, 打造成新的增長極。 ”魯毅表示, 2016年佛山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約6600多億元, 約占整個珠江西岸裝備製造產業總產值的一半。

佛山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也是佛山製造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過去我們有些產品主要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但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我們還在進行當中。”魯毅表示,2016年佛山在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領域做了積極探索,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或重組了一部分產能過剩企業;通過智慧型機器人的運用,提升生產水準,提高產品品質;同時,把降低工業企業稅費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全年為企業降低稅費284億元。

關鍵字

工匠精神宣導湧現出更多“大城工匠”

佛山一直堅守製造業、堅守實體經濟。這個堅守的過程中,堅守產品品質至關重要。

“佛山的產品品質應該說是走在了前列,湧現大量的中國品牌,廣東省名牌我們有500多件。我們產品的合格率也非常高,2016年工業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2%。”魯毅表示,品質之魂,存於匠心。佛山的產品品質得益於一大批有匠心匠魂的工匠,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實現生產全鏈條的品質管控。佛山一直把工匠精神作為佛山這座工業城市的脊樑,並非常重視工匠精神的宣傳和推介。

2016年,工匠精神第一次寫進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尋找“大城工匠”活動在佛山應運而生,佛山共命名30名首屆佛山“大城工匠”,其中有十幾年煮了幾噸米就為了煮好一鍋飯的美的集團的黃兵,也有兩年間烤了6000多隻雞的格蘭仕集團的黃醒民,他們的事蹟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

“市委、市政府和企業家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實體經濟、製造業是我們整個佛山的根本,匠心是我們製造業的靈魂。根要堅持堅守,魂要鍛造提升。”魯毅表示,製造業城市尤其需要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每項工作,希望工匠精神成為佛山這座工業城市的精神家園,成為佛山工業文明的燈塔,成為佛山城市的脊樑。

他表示,佛山將繼續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使佛山的“大城工匠”在政治上有榮譽,職業上有保障,經濟上有實惠。目前佛山每個月都會推出不同行業的工匠,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工匠的氛圍,宣導大家努力爭當新時期各行各業的工匠。

“每一個行業的勞動者都希望成為這個行業裡的工匠,希望佛山這座城市湧現出更多的‘大城工匠’,並為中國輸送一批‘大國工匠’。”魯毅說。

關鍵字

企業家精神擁有一批優秀企業家

是佛山最大優勢

佛山是製造業大市,也是民營經濟大市。民營經濟是佛山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軍。據統計,民營經濟在製造業、實體經濟領域占比近70%,對整體經濟增長貢獻約80%。據調查顯示,佛山民營企業家每年從實體經濟發展獲得的利潤當中,超過60%繼續投向實體經濟領域。

有一批非常優秀、專注實業的民營企業家,是佛山這座城市最大的優勢。魯毅說,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等,都是佛山非常優秀的民營企業家。開放、包容、低調、務實是佛山民營企業家普遍具有的特質,但每個企業家又具備各自獨特的個性,正是這樣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支撐著佛山經濟不斷前行。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佈局深入推進,美的、碧桂園等一批來自佛山的民營企業家積極回應,面向全球開闢新的國際市場。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美的集團通過去年的努力,今年1月份已經正式收購完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機器人企業之一——德國庫卡超過94%的股權。

“佛山民營企業家的市場觸角非常靈敏,對市場預判也很準確。這也是佛山企業家精神的重要體現。”魯毅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鼓勵支持企業大膽走出去佈局國際市場。佛山提出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形成“世界科技+佛山製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模式,也是為了鼓勵企業“走出去”,收購或並購一批有影響、有實力、有品牌、有科技含量的企業,把世界科技和佛山製造結合起來,提升佛山製造的發展水準。

“佛山的民營企業家為城市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個群體。”魯毅表示,佛山要關心、愛護、呵護好民營企業家和科研人員,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線工人。

關鍵字

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人才到佛山創業創新創富

“市委、市政府要為佛山所有的企業提供良好的政務服務、社會環境、城市環境等,這是毫無疑問的。”魯毅在訪談中表示。

魯毅說,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上提出了構建“親”“清”兩字新型政商關係,佛山堅決擁護,努力踐行。去年,佛山出臺了親清政商關係行為守則和指引,鼓勵政府公務員、各級領導和民營企業家交朋友,鼓勵公務人員瞭解民營企業家想法,瞭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困難。今年春節後,市委、市政府繼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企業暖春行動”,規定每位市領導成員至少聯繫10家重點企業,每個經濟部門的局長都要聯繫10家企業,瞭解企業訴求,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與此同時,佛山還積極回應國務院“放管服”的改革,建立“一門式、一網式”的政務服務,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肯定。去年,廣東省以佛山為樣本,全省推廣“一門式、一網式”的政務服務改革。

城市治理也是改善企業發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佛山大力推動城市升級、城市升值,並逐漸邁入城市治理現代化階段。“目的就是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來佛山創新、創業、創富。”魯毅說。

關鍵字

幹字當頭推進廣佛同城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宏偉藍圖已經制定,關鍵是要幹字當頭,抓好落實。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實幹興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魯毅說。

廣佛同城是歷屆市委、市政府重點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廣州和佛山人民共同的心願。在推進廣佛同城的過程中,廣州和佛山已達成高度共識:廣佛同心打造超級城市,共同參與全球的資源配置、產業分工與合作。

魯毅表示,佛山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約60%,廣州的第三產業是超60%,兩個城市產業形成很好的互補。目前廣州居住在佛山的城市居民超過120萬人,廣佛兩市共規劃了9處城市軌道交通銜接通道。未來廣佛兩地聯繫將更加緊密,攜手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並以此作為重要的增長極。

與此同時,佛山將進一步加強與雲浮、肇慶等周邊城市的對接,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老百姓有句話:‘說千道萬,不如買米回家做飯’。”魯毅形象地比喻道,佛山要看清楚周邊城市發展的定位,看清楚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定位,看清楚國家宏觀發展政策的指引,回家把我們佛山的事情做好,做好佛山這鍋“飯”,創新驅動的“飯”,做高品質的“飯”,讓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我們還在進行當中。”魯毅表示,2016年佛山在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領域做了積極探索,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或重組了一部分產能過剩企業;通過智慧型機器人的運用,提升生產水準,提高產品品質;同時,把降低工業企業稅費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全年為企業降低稅費284億元。

關鍵字

工匠精神宣導湧現出更多“大城工匠”

佛山一直堅守製造業、堅守實體經濟。這個堅守的過程中,堅守產品品質至關重要。

“佛山的產品品質應該說是走在了前列,湧現大量的中國品牌,廣東省名牌我們有500多件。我們產品的合格率也非常高,2016年工業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2%。”魯毅表示,品質之魂,存於匠心。佛山的產品品質得益於一大批有匠心匠魂的工匠,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實現生產全鏈條的品質管控。佛山一直把工匠精神作為佛山這座工業城市的脊樑,並非常重視工匠精神的宣傳和推介。

2016年,工匠精神第一次寫進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尋找“大城工匠”活動在佛山應運而生,佛山共命名30名首屆佛山“大城工匠”,其中有十幾年煮了幾噸米就為了煮好一鍋飯的美的集團的黃兵,也有兩年間烤了6000多隻雞的格蘭仕集團的黃醒民,他們的事蹟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

“市委、市政府和企業家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實體經濟、製造業是我們整個佛山的根本,匠心是我們製造業的靈魂。根要堅持堅守,魂要鍛造提升。”魯毅表示,製造業城市尤其需要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每項工作,希望工匠精神成為佛山這座工業城市的精神家園,成為佛山工業文明的燈塔,成為佛山城市的脊樑。

他表示,佛山將繼續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使佛山的“大城工匠”在政治上有榮譽,職業上有保障,經濟上有實惠。目前佛山每個月都會推出不同行業的工匠,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工匠的氛圍,宣導大家努力爭當新時期各行各業的工匠。

“每一個行業的勞動者都希望成為這個行業裡的工匠,希望佛山這座城市湧現出更多的‘大城工匠’,並為中國輸送一批‘大國工匠’。”魯毅說。

關鍵字

企業家精神擁有一批優秀企業家

是佛山最大優勢

佛山是製造業大市,也是民營經濟大市。民營經濟是佛山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軍。據統計,民營經濟在製造業、實體經濟領域占比近70%,對整體經濟增長貢獻約80%。據調查顯示,佛山民營企業家每年從實體經濟發展獲得的利潤當中,超過60%繼續投向實體經濟領域。

有一批非常優秀、專注實業的民營企業家,是佛山這座城市最大的優勢。魯毅說,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等,都是佛山非常優秀的民營企業家。開放、包容、低調、務實是佛山民營企業家普遍具有的特質,但每個企業家又具備各自獨特的個性,正是這樣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支撐著佛山經濟不斷前行。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佈局深入推進,美的、碧桂園等一批來自佛山的民營企業家積極回應,面向全球開闢新的國際市場。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美的集團通過去年的努力,今年1月份已經正式收購完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機器人企業之一——德國庫卡超過94%的股權。

“佛山民營企業家的市場觸角非常靈敏,對市場預判也很準確。這也是佛山企業家精神的重要體現。”魯毅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鼓勵支持企業大膽走出去佈局國際市場。佛山提出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形成“世界科技+佛山製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模式,也是為了鼓勵企業“走出去”,收購或並購一批有影響、有實力、有品牌、有科技含量的企業,把世界科技和佛山製造結合起來,提升佛山製造的發展水準。

“佛山的民營企業家為城市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個群體。”魯毅表示,佛山要關心、愛護、呵護好民營企業家和科研人員,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線工人。

關鍵字

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人才到佛山創業創新創富

“市委、市政府要為佛山所有的企業提供良好的政務服務、社會環境、城市環境等,這是毫無疑問的。”魯毅在訪談中表示。

魯毅說,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上提出了構建“親”“清”兩字新型政商關係,佛山堅決擁護,努力踐行。去年,佛山出臺了親清政商關係行為守則和指引,鼓勵政府公務員、各級領導和民營企業家交朋友,鼓勵公務人員瞭解民營企業家想法,瞭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困難。今年春節後,市委、市政府繼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企業暖春行動”,規定每位市領導成員至少聯繫10家重點企業,每個經濟部門的局長都要聯繫10家企業,瞭解企業訴求,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與此同時,佛山還積極回應國務院“放管服”的改革,建立“一門式、一網式”的政務服務,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肯定。去年,廣東省以佛山為樣本,全省推廣“一門式、一網式”的政務服務改革。

城市治理也是改善企業發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佛山大力推動城市升級、城市升值,並逐漸邁入城市治理現代化階段。“目的就是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來佛山創新、創業、創富。”魯毅說。

關鍵字

幹字當頭推進廣佛同城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宏偉藍圖已經制定,關鍵是要幹字當頭,抓好落實。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實幹興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魯毅說。

廣佛同城是歷屆市委、市政府重點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廣州和佛山人民共同的心願。在推進廣佛同城的過程中,廣州和佛山已達成高度共識:廣佛同心打造超級城市,共同參與全球的資源配置、產業分工與合作。

魯毅表示,佛山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約60%,廣州的第三產業是超60%,兩個城市產業形成很好的互補。目前廣州居住在佛山的城市居民超過120萬人,廣佛兩市共規劃了9處城市軌道交通銜接通道。未來廣佛兩地聯繫將更加緊密,攜手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並以此作為重要的增長極。

與此同時,佛山將進一步加強與雲浮、肇慶等周邊城市的對接,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老百姓有句話:‘說千道萬,不如買米回家做飯’。”魯毅形象地比喻道,佛山要看清楚周邊城市發展的定位,看清楚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定位,看清楚國家宏觀發展政策的指引,回家把我們佛山的事情做好,做好佛山這鍋“飯”,創新驅動的“飯”,做高品質的“飯”,讓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