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命鎖,最中式的護身符

長命鎖又被稱為是“寄名鎖”, 前身是“長命縷”, 呈古鎖狀, 大多採用金銀或者玉石材料製作。 長命鎖一般來說都承載著父母的願望,

希望可以“鎖住”孩子的生命, 讓孩子可以健康平安, 所以從孩子出生起就佩戴這樣的護身符, 一直到長大成年。

長命鎖的前身長命縷是起源於漢代, 據《荊楚歲時記》、《風俗通》、《歲時廣記》以及《留青日劄》等書的記載, 在漢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 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

以避不祥。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 因為戰爭頻繁, 災禍不斷, 加之瘟疫流行, 這股絲繩被移到了婦女臂上, 漸成為婦女和兒童的一種臂飾, 不僅用於端午, 還用於夏至, 祈求驅邪辟災、祛病延年、健康長壽。

唐宋時期, 佩戴長命縷的習俗開始在全國盛行起來, 張說在詩中就有寫到:“願齎長命縷, 來續大恩餘”。 特別是到了宋代, 這種風俗不僅流行在民間, 還傳入宮廷, 除婦女兒童之外, 男子也可佩戴。 每到端午節前, 皇帝還在長春殿親自將續命縷賞賜給近臣百宮, 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 宋代稱這種五彩絲繩編結物為“珠兒結”、“彩線結”, 可見其形制已較複雜,除絲繩、彩線外, 還穿有珍珠等物, 在當時京都等地的街市上還有不少店鋪和市販,

專門以銷售這種飾物為生。

而長命鎖的出現則要追溯到明代, 按照迷信的說法, 只要佩掛上這種飾物, 就能辟災去邪, “鎖”住生命, 所以明清時期許多兒童從出生不久起, 就掛上了這種飾物, 一直掛到成年。 新生兒滿百日或周歲舉行的儀式中最為流行的是掛長命鎖。

與長命鎖頗為相似的是寄名鎖。 寄名鎖雖然與長命鎖同物異名, 但意義稍有不同。 有些父母在小兒出生後, 擔心孩子夭殤, 特選擇多子女的人作孩子的寄父、寄母, 以求庇護。 寄名之後, 即將鎖型飾物掛在孩子項間。 也有寄名于諸神及僧尼的, 以借助神靈的力量來驅除妖魔,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身上就戴著這種寄名鎖。

關於新生兒佩戴誰人贈與的長命鎖, 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

江南地區, 外婆要給剛出生的外孫送銀制的裝飾鎖。 銀鎖正反面有文字與圖案, 它們都具有增強鎖的保育力量的作用, 或者說都表達了人們對於幼兒生命長久、幸福吉祥的美好祝願。

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帶, 舊時新生嬰兒人家, 恐新生嬰兒體弱多病, 便採取替新生嬰兒認乾爹乾媽的辦法消災避禍。 所認乾爹乾媽為多子多福長壽之人, 這樣才能給新生嬰兒帶來好運。 不過江蘇一帶乾爹送給小孩的長命鎖不是戴在脖子上的, 而是掛在小孩的臥室中的。 送長命鎖儀式在認乾爹時舉行。

江西等地,由新生兒家長向眾親友籌錢購長命鎖。鎖的正面鐫有“百家寶鎖”,反面鐫有“長命富貴”等字樣。俗信以為小孩佩這樣的鎖,可防病避災,保命長壽。

送長命鎖儀式在認乾爹時舉行。

江西等地,由新生兒家長向眾親友籌錢購長命鎖。鎖的正面鐫有“百家寶鎖”,反面鐫有“長命富貴”等字樣。俗信以為小孩佩這樣的鎖,可防病避災,保命長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