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半解金剛經 · 壹

最近重讀鳩摩羅什譯版《金剛經》, 生了些俗解, 借此分享, 匯成《半解金剛經》系列, 取一知半解的意思。 不定時發佈, 不按章法, 無有是處, 僅供參考。

今次所解為前三品, 正文如下。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佛陀從舍衛城乞食回來, 在祗樹給孤獨園吃完, 收好衣缽, 準備打坐。

因為當時都是赤腳外出, 為了不弄髒坐具, 要先洗好腳。 這個細節值得玩味。 看現在的人, 總是鞋襪不離腳, 想出去幹什麼都很容易,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心性。 如果跟佛陀一樣, 沒事的時候打赤腳, 下地就意味著要洗, 多麻煩, 這樣反而能坐得住。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長老須菩提有些問題“想不通”, 想請教佛陀。 不能隨隨便便問, 要“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這是尊師之道。 有人可能不理解, 佛教不是宣稱平等無我麼, 為什麼要提倡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因為禮一廢, 人心就會壞掉。 這點在我們國家的儒家經典《禮記》中就說的很清楚。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意思懂得約束自己, 以禮待人, 天下就會歸於仁愛。 我們現在就處於一個無禮的時代, 大家都很隨便, 怎麼舒服怎麼來。 說是開化, 其實是便於放縱自己欲望。

最典型的就是夫妻之間。 以前夫妻同房, 要先下請帖, 說明情況:哎呀夫人, 父母催的緊,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希望夫人體諒成全。 妻子還要回帖, 就算不識字, 也要回句話,

同樣要說明情況:我嫁入你們家, 一要侍奉老人, 二是體貼丈夫, 三要生兒育女, 這都是我應盡的本份。

如此來往, 才算得上相敬如賓。

現在呢, 特別簡單直接, 特別隨便, 還沒認識幾天, 就要開房。 而且在床上還要變著花樣來。 男女之間多了肉欲的吸引, 少了相互敬重的平等。 而欲望又是一個很難滿足的東西, 於是滋生了埋怨, 出軌, 背叛。 總說世風日下, 人心不古, 就在“無禮”上體現。

當然, 禮要跟心連著, 利用禮來提高自己的地位, 或表裡不一, 這都不是正禮。 像韓國人, 表面上看就很有禮貌。 碰面會彎腰鞠躬, 交談用敬語, 一團和氣。 但實際上呢, 禮沒有拉近距離, 反而增加了嫌隙。 韓國人之間的關係處於一種很尷尬的狀態, 親不親,

疏不疏。 這都是表面難如一造成的。

言歸正傳。 須菩提長老向佛陀請示關於菩提心的問題。 須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早已證得阿羅漢果, 與佛心心相印, 這類問題自然是清楚明白。 所以這一問, 是為對此有疑惑的弟子所問, 也為世間能留下佛音聲、佛所說法而問。 既是慈悲, 也是方便。

進一步想, 很多佛經都源自于阿難與佛陀的對話, 又豈是偶然?阿難直到佛陀涅槃之後, 才一時證悟大道。 在這之前, 他的心中疑問, 與凡夫和人天小果之人心中的疑問是一樣的。 沒有阿難之問, 就沒有那麼多通俗易懂的佛法住世。 這就是佛陀智慧無漏的表現, 世間因果一一顧全。

須菩提問的是:普通人發菩提心之後, 該怎麼保持住, 又怎麼降服其他的心?

怎麼理解這個問題?須菩提將心分為兩種, 一種是真心:菩提心。 其他心是妄心。 根據這種分法, 所以他問真心如何保持, 妄心如何去除。

這麼分當然不對。 只有凡夫才會認為有個真心和妄心。 但要記得, 須菩提就是替凡夫問的。 只有這麼問, 才能慢慢撥開迷霧。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陀深知其意, 並沒有先糾正須菩提, 而是順著回答。

佛告須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 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 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即非菩薩。

本來說善男子、善女人, 那為什麼突然出現“菩薩摩訶薩”?

因為菩提心屬於菩薩乘。 發此心, 經菩薩道而成佛。 佛陀以菩薩摩訶薩開頭, 是想告訴眾生, 一切菩薩都是這樣降服妄心, 成就菩薩道的。 就像高中老師告訴你,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都是這樣學習的。 可以增長學子的信心。

如何降服妄心?佛陀如是說:滅度一切眾生, 而無有眾生得滅度。 如果有滅度眾生的心, 就是妄心。 為什麼?因為諸法無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既要度眾生, 又不能有度眾生的心, 聽起來很矛盾。 可能很多人在這裡都犯迷糊。 不急, 我們試著從其他話去理解。

佛陀在這裡對眾生進行了定義:下到地獄之底, 上到無色界天頂的一切有情生命。 也就說常說的三界眾生。

三界眾生各各不同,但有個共同特點:有相。即便是三界之頂,非想非非想天的眾生,屬於非物質的形態,他們也是有壽命的——壽者相。更別說人,既是物質態,有具有意識,相就更多了。

因此,可以說有相就代表著沒有脫離生死輪回,無相代表解脫。

北本大般涅盤經卷三十師子吼菩薩品載,涅盤無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壞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盤又稱無相。

那為什麼有相?相由心生。

對於無明眾生而言,三界一切相不因為別的而存在,是因為妄心作祟。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如果晴空萬里,那秋水共長天一色,天地一片純淨;如果烏雲密佈,那水裡就倒影出各種烏雲的形相。

這烏雲,就如同因為無明而起的妄心。

再回到“既要度眾生,又無有眾生得滅度者”,就很好理解:不要被外相所迷惑,認為有實際存在的眾生。說是度眾生,其實是度妄心,去無明。

天空無窮無盡,那意味著烏雲同樣可能無窮無盡。所以應“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只有發如此廣大菩提心,才能掃清無明,趣入涅槃。

火爺的色相·原創

順解佛意

逆觀世界

三界眾生各各不同,但有個共同特點:有相。即便是三界之頂,非想非非想天的眾生,屬於非物質的形態,他們也是有壽命的——壽者相。更別說人,既是物質態,有具有意識,相就更多了。

因此,可以說有相就代表著沒有脫離生死輪回,無相代表解脫。

北本大般涅盤經卷三十師子吼菩薩品載,涅盤無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壞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盤又稱無相。

那為什麼有相?相由心生。

對於無明眾生而言,三界一切相不因為別的而存在,是因為妄心作祟。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如果晴空萬里,那秋水共長天一色,天地一片純淨;如果烏雲密佈,那水裡就倒影出各種烏雲的形相。

這烏雲,就如同因為無明而起的妄心。

再回到“既要度眾生,又無有眾生得滅度者”,就很好理解:不要被外相所迷惑,認為有實際存在的眾生。說是度眾生,其實是度妄心,去無明。

天空無窮無盡,那意味著烏雲同樣可能無窮無盡。所以應“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只有發如此廣大菩提心,才能掃清無明,趣入涅槃。

火爺的色相·原創

順解佛意

逆觀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