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瑪麗蘇紮堆,故事槽點滿滿,國產影視編劇應何去何從?

九局發[2017]077號

文藝九局·葉觀晨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升級, 國產影視劇製作從數量和規模上都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原”狀態, 大螢屏、小螢幕, 劇集滿滿, 片類多

元。 然而伴隨著“井噴”的製作數量, 投資大、“星味兒”足、佳作少、缺經典依舊是長期存在的問題。 動輒數億票房、幾十億點擊量的“叫座不叫好”的作品不時出現;許多劇作“星光”閃耀、陣容空前, 但故事尷尬、槽點滿滿。 雖有演技、製作上因素, 但所反映出國內編劇行業的發展短板不容忽視。

國內影視行業對編劇工作長期重視不足。 劇本劇本, 乃一劇之本, 編劇手中的筆影響著作品的靈魂與氣質。 但長期以來, “重演員而輕編劇”的風氣, 使得無論是劇組地位上還是實際收入上, 編劇整體處於相對弱勢地位。 一位業內出眾的金牌編劇, 所獲酬勞可能遠不如一個當紅小鮮肉;作品成功, 帶來的光鮮榮耀常常聚焦于演員和導演,

背後付出無數心血的編劇卻知者寥寥。 而諸如硬性的廣告植入, 不合理的劇情要求, 很多編劇迫于壓力也只能委曲求全, 被迫刪改, 導致蹩腳臺詞、荒誕劇情不絕流出。

當下影視劇的編劇水準也頗讓人“憂傷”。 回看近些年上映的諸多影視劇, 一個鮮明的感受是“似曾相識, 套路明顯”。 少女瑪麗蘇的愛情故事輪番上演, “霸道總裁”總會用高冷的溫柔讓女一號最終傾心;頻頻上映的“大女主”勵志逆襲故事讓不少觀眾恍惚, 甚至分不清這是哪個朝代哪部劇。 套路化的故事走向, 同質化的內容題材, 甚至劇情的“槽點”和“爆點”都透著相似, 暴露的是當下編劇行業創意匱乏、投機取巧、盲目跟風的創作局限。

這與主創團隊求多求快、迎合市場的功利心態有關。

一些製作者將影視作品視為純粹商品, 力求週期短、回報快, 不願花時間鑽研打磨劇本, 直接找成功的“範本”, 模仿複製, 跟風照搬, “撈一筆就走”。

這也暴露出很多編劇內功不足、儲備不夠的問題。 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 讓市場對編劇的需求量激增。 然而專業編劇數量有限, 入行門檻並不算高, 導致大量“半路出家”的寫手湧入編劇行業。 很多編劇知識底蘊不夠, 又不願出門吃苦體驗生活, 觀察生活。 思路枯竭, 經歷有限, 交稿時間緊, 文字任務重, 最終只能照搬好萊塢常用套路, “借鑒”同題材劇作的故事模式, 甚至憑空臆想、胡編亂造, 導致諸多橋段相似、脫離實際、令人哭笑不得的劇情紛紛上演。

一部影視作品想要立得住, 首先要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內核。 演技再好, 製作再精良, 劇本平庸, 故事俗套, 也只有華而不實的結果。 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畫面唯美, 製作精良, 但故事劇情差強人意, 人物臺詞廣被吐槽, 最終口碑並不理想。 當明星光環、大片視覺的名頭逐漸祛魅, 觀眾開始回歸本質——你是否講了一個好故事。

因此, 中國影視產業要想實現從“高原”到“高峰”的邁進, 獲得長足的發展後勁, 提升編劇水準, 強化編劇價值, 打造一流的編劇隊伍, 是勢在必行之事。

不久前, 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對編劇行業提出了明確的指導要求, 字裡行間滲透著對編劇的重視態度和培養意識。 其中提到“實施電視劇編劇培訓計畫, 由中央和省區市主管部門、文聯、作協及影視行業組織舉辦編劇創作研討班、寫作班等, 完善‘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長效機制, 著力培養一批骨幹編劇。 ”加強對編劇整體性系統性培養, 是保證編劇隊伍品質邁上新臺階的重要基礎。 國內外諸多影視院校都設有編劇專業,有完整的學習體系和訓練週期,其對戲劇理論功底、劇本創作技巧方面的培養是一個合格編劇應有的知識歷程。通過行業組織和相關文藝團體來強化編劇的培訓指導,恰是為那些“半路出家”的寫手提供從“門外漢”到職業化的轉型契機。放棄抄襲套路,掌握知識技巧,編劇水準才會真正提升。

有知識,更要有生活。好故事從來都源自於火熱的生活實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影、長影等大型電影製片廠都有文學部,研究策劃選題,定向組織編劇深入生活,挖掘素材。新世紀以來,大多數製片廠體制改革,文學部被解散,但這種深入民間,紮根百姓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方式不能“解散”。廣袤的生活土壤蘊藏著無數鮮活生動的好故事。相比於閉門造車,從生活中汲取來的素材不僅有著獨一無二的新鮮感,更有著為人信服、貼近人心的感染力。《雞毛飛上天》《湄公河行動》等近些年火紅一時的影視佳作,都是取材于現實,聚焦于現實的有力示範。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原創性和精彩度往往是勝出的法寶。真正走入生活去尋找好故事,搜集好內容,是保證創造力和原創力的最好“捷徑”。

從唯明星意識回歸到精品故事的打造上,真正建立起重視編劇、尊重編劇的行業風氣,是國產影視製作應有的方向轉變。在韓國,編劇具有很高的行業地位,對拍攝製作有足夠的話語權。這種理念滲透的是重視好題材、好故事的本心意識。未來中國打造出更多精品力作,也需要強化對故事負責、對內容負責的創作心態,提升對編劇價值的重視理念。面對不合理的商業植入和劇本改造,主創團隊要敢於說不,恪守藝術底線,尊重故事品質,不能讓文藝作品以犧牲敘事為代價,被資本綁架。保證有骨氣的藝術創作,才能換來有人氣的市場回報。

當代中國正迎來一個寶貴的文藝發展的黃金時期。期待更多好編劇湧現出來,書寫出更多深入人心、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優秀劇作,以好作品打動人,用好故事感染人,不辜負這蓬勃發展的文藝時代。

文章版權所有 圖片選自網路

文藝九局,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國內外諸多影視院校都設有編劇專業,有完整的學習體系和訓練週期,其對戲劇理論功底、劇本創作技巧方面的培養是一個合格編劇應有的知識歷程。通過行業組織和相關文藝團體來強化編劇的培訓指導,恰是為那些“半路出家”的寫手提供從“門外漢”到職業化的轉型契機。放棄抄襲套路,掌握知識技巧,編劇水準才會真正提升。

有知識,更要有生活。好故事從來都源自於火熱的生活實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影、長影等大型電影製片廠都有文學部,研究策劃選題,定向組織編劇深入生活,挖掘素材。新世紀以來,大多數製片廠體制改革,文學部被解散,但這種深入民間,紮根百姓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方式不能“解散”。廣袤的生活土壤蘊藏著無數鮮活生動的好故事。相比於閉門造車,從生活中汲取來的素材不僅有著獨一無二的新鮮感,更有著為人信服、貼近人心的感染力。《雞毛飛上天》《湄公河行動》等近些年火紅一時的影視佳作,都是取材于現實,聚焦于現實的有力示範。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原創性和精彩度往往是勝出的法寶。真正走入生活去尋找好故事,搜集好內容,是保證創造力和原創力的最好“捷徑”。

從唯明星意識回歸到精品故事的打造上,真正建立起重視編劇、尊重編劇的行業風氣,是國產影視製作應有的方向轉變。在韓國,編劇具有很高的行業地位,對拍攝製作有足夠的話語權。這種理念滲透的是重視好題材、好故事的本心意識。未來中國打造出更多精品力作,也需要強化對故事負責、對內容負責的創作心態,提升對編劇價值的重視理念。面對不合理的商業植入和劇本改造,主創團隊要敢於說不,恪守藝術底線,尊重故事品質,不能讓文藝作品以犧牲敘事為代價,被資本綁架。保證有骨氣的藝術創作,才能換來有人氣的市場回報。

當代中國正迎來一個寶貴的文藝發展的黃金時期。期待更多好編劇湧現出來,書寫出更多深入人心、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優秀劇作,以好作品打動人,用好故事感染人,不辜負這蓬勃發展的文藝時代。

文章版權所有 圖片選自網路

文藝九局,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