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理財系列文章丨銀行理財

季度收尾, 年底將至, 銀行理財又開始上演一年一度“季末行情”, 近期有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高達5%以上。 在這個時候走進銀行營業大廳, 不用理財經理主動地告知, 你就會發現銀行大堂前總有幾款收益比較高的產品在呼喚你。 不過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理財經理能把理財產品的名字、收益、期限背得滾瓜爛熟, 但是這時候你要是細心地問一句這個產品投向哪裡, 經理們要不諱莫如深, 要麼一臉懵逼。

對於買銀行理財, 投資者其實也不會那麼在乎投資方向是哪裡, 只要能如期兌付就行,

畢竟銀行還能信得過, 況且我們也不是金融行家。 然後換個角度想想, 我們平時投個P2P產品, 如果看不到資金投向, 大家就會刨根問底, 要不然就不投了。

科普篇

銀行理財到底是什麼?

先為大家普及一下:銀行理財業務怎麼理解?

銀行業務分為表內表外業務。

那要理解表外, 就要先講表內業務。 表內業務很好理解, 就是銀行的基本功能:存款和放貸。 這兩項表內業務是計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 要接受上級部門和央行的嚴厲監管, 所以叫做表內業務。

那麼, 除了表內業務以外, 就是表外業務。 理財業務就是表外業務, 是不用計入資產負債表, 在監管上也沒有表內業務那麼嚴格。

為什麼銀行理財規模發展這樣快?

在吸納存款方面, 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 P2P理財隨便一個就是10%年化收益率。 存款搬家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銀行拉客戶要多難有多難。

在放貸方面, 可謂是目前銀行第一業務方向, 樓市盛行, 貸款熱火朝天, 但由於過度房貸, 許多銀行的額度開始有壓力, 並且一直批不下來,

便將引發資金鏈受阻, 錢該從哪來的問題。

存款也不行、房貸又不夠, 那怎麼辦?在金融創新擠壓、經濟下行、表內業務嚴監管的三重鉗制下, 表內業務實在難以擴張, 銀行這時候發現表外業務是維穩之路。

那現在我來講講銀行是怎麼玩理財業務的!

簡單地說, 銀行理財業務通常是資金池模式。 在中國, 銀行是可以合法設立資金池的。

基礎模式是這樣, 但是出現一個問題, 如果市場整體的理財收益率不斷下滑, 高回報資產又越來越少, 銀行不想點辦法提高收益回報(內部的回報), 必然資產運作的收益會減少。

這時候, 期限錯配就出現了。 因為有央媽撐腰, 銀行天生命好。 怎麼期限錯配呢?簡單說就是存短貸長:一個月期的理財產品, 實際投向半年、1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資產, 從而賺取利差, 這也是銀行理財賺取收益的主要模式。

由於設有資金池, 加上銀行同業拆借, 資金的充裕性、流動性都會有所保障。

攻略篇

搞懂銀行理財四大指標

1、“預期”、“年化”分不清楚?

平時常常聽到投資者抱怨:“銀行產品宣傳的收益率有6%,

為什麼到期只有5%呢?”這是因為理財產品一般提到的只是“預期收益”, 預期收益並不等於實際收益。

年化收益率恐怕被很多人誤解為年收益率。 年收益率, 就是一筆投資一年實際收益的比率。 而年化收益率, 僅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等)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 並非真正取得的收益率。

2、 “保本”、“非保本”、“保證收益”分不清楚?

按照本金與收益是否保證分類, 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即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 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 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 收益率極低, 個人不存在投資風險。

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即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

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相比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的收益會更高,當然承受的風險也會更高。

3、“服務費”、“管理費”、“手續費”是交不交?

銷售服務費:支付給客戶經理等人員,收費比例在 0.5% 左右。

託管費:是銀行為託管理財資產而收取的費用,收費比例為 0.05% 左右。

管理費:是支付給理財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的費用,收費比例為0.3%-1.5% 不等。

手續費:認購費、申購費和贖回費。各銀行收費比例存在差異,具體收費要詳看該產品的說明書。

4、 “R1”“R2”“R3”“R4”“R5”,風險等級怎麼看?

銀行理財風險等級是依據理財產品適於市場的投資方向,所產生的風險程度而劃分的。根據劃分出的不同風險等級來匹配相應風險承受的投資者。各大商業銀行都有自己家的一套評級標準,以下是綜合各方而定的風險評級。

1、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包括收益率、期限、風險類型,特別要留意產品投資方向。不懂就問,錢是自己的,特別是看到投向股票權益類;掛鉤黃金、指數的產品時,一定要先弄明白原理。

2、如果你看中的是銀行信譽,那就要注意是否屬於代銷產品。理財產品銷售協議書,如果是銀行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協定是只有銀行印章的,但如果是銀行代銷產品,那麼會有銀行與產品發行或承銷公司簽訂的代銷協定,以及產品投資方等的相關印章。

銀行理財收益率創12周新高了~

上周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2615款,較前一周減少了116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44%,較上周上升了0.03個百分點,創12周新高,也是7月份以來單周最高收益;平均投資期限為5.3個月,較上周縮短了0.1個月,整體比較平穩。

國慶日即將來臨,屆時部分銀行會推出國慶專屬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比同期發售的同類理財產品高0.1-0.3個百分點左右。如果你們那時候正好有理財需求,不妨關注一下。

個人不存在投資風險。

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即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

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相比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的收益會更高,當然承受的風險也會更高。

3、“服務費”、“管理費”、“手續費”是交不交?

銷售服務費:支付給客戶經理等人員,收費比例在 0.5% 左右。

託管費:是銀行為託管理財資產而收取的費用,收費比例為 0.05% 左右。

管理費:是支付給理財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的費用,收費比例為0.3%-1.5% 不等。

手續費:認購費、申購費和贖回費。各銀行收費比例存在差異,具體收費要詳看該產品的說明書。

4、 “R1”“R2”“R3”“R4”“R5”,風險等級怎麼看?

銀行理財風險等級是依據理財產品適於市場的投資方向,所產生的風險程度而劃分的。根據劃分出的不同風險等級來匹配相應風險承受的投資者。各大商業銀行都有自己家的一套評級標準,以下是綜合各方而定的風險評級。

1、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包括收益率、期限、風險類型,特別要留意產品投資方向。不懂就問,錢是自己的,特別是看到投向股票權益類;掛鉤黃金、指數的產品時,一定要先弄明白原理。

2、如果你看中的是銀行信譽,那就要注意是否屬於代銷產品。理財產品銷售協議書,如果是銀行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協定是只有銀行印章的,但如果是銀行代銷產品,那麼會有銀行與產品發行或承銷公司簽訂的代銷協定,以及產品投資方等的相關印章。

銀行理財收益率創12周新高了~

上周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2615款,較前一周減少了116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44%,較上周上升了0.03個百分點,創12周新高,也是7月份以來單周最高收益;平均投資期限為5.3個月,較上周縮短了0.1個月,整體比較平穩。

國慶日即將來臨,屆時部分銀行會推出國慶專屬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比同期發售的同類理財產品高0.1-0.3個百分點左右。如果你們那時候正好有理財需求,不妨關注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