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寫實是屈辱,戲說是褻瀆,抗戰題材作品只有一個點

抗戰神劇的“神”已經被吐槽得夠多了, 國人對此由嘲笑、鄙視變成了深惡痛絕, 但冷靜思考一下, 你有沒有發現, 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 除“神劇情”這個點外, 還真的不好定位!

悲壯的抗日戰爭, 犧牲了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 但作為“抗日主戰場”的橫店影視城出品的抗戰劇之“神”不僅僅挑戰觀眾的智商, 更是對勇赴國難的民族英雄和抗戰志士的侮辱, 他們當年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歷史, 如今被這幫龜孫子編劇如此褻瀆和糟蹋, 英魂難寢。

但是, 抗戰劇不拍成神劇, 那應該怎麼拍呢?這場歷史戰爭, 是中華民族自清王朝後半段積貧積弱以來百年屈辱史的最高峰。 中華民族不止一次地被諸多列強擊敗和侮辱, 這是民族的苦難史。

民族苦難史並不適應作為娛樂性為主導的影視作品的素材。

縱觀幾十年來的中國影史, 抗戰題材大都是神劇, 神編劇不僅僅是出生在這個時代, 以前奉為經典的《地雷戰》、《地道戰》, 其實劇情的神奇並不比現在的神劇弱多少。

民族被侮辱後, 我們沒有更好的稀釋這段歷史的手段和管道, 便將這段屈辱史的製造者——日本人從文學藝術作品上開始醜化, 醜化名字、醜化形象、醜化智商,

這種對對方沒有任何實質性作用的詛咒式反擊, 實質上是民族虛弱和不自信的體現。

此外, 對奉為經典的抗戰正劇《亮劍》, 難道就是正視歷史和反思戰爭的嚴肅作品嗎, 《亮劍》難道就沒有神的因素?李雲龍這個形象是不是就是所有抗戰者的代表形象?不講理、蠻幹、粗俗、不講規則、不守紀律、拉山頭, 這就是抗日將領的形象?中國抗戰的最後勝利, 主要歸功於類似草根、草莽的基層指揮官?我想但凡願意嚴肅思考的人都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而《亮劍》因為口碑足夠好, 便將後來的跟風者塑造抗戰英雄形象類型化了, 那就是咋咋呼呼、說話粗聲粗氣、髒話連篇、不給面子又特講義氣成了我軍基層抗日將領的標籤,

孫紅雷的抗戰作品如此, 《亮劍2》的李雲龍更是如此, 李雲龍2號簡直不是在演李雲龍, 他是明顯在刻意模仿李幼斌!

而且, 越嚴肅的戲說, 負面效果更深重, 因為嚴肅的戲說會嚴重誤導觀眾, 以為這就是歷史真相, 從這一點來說, 《亮劍》還比不上潘長江的《舉起手來》和《追擊阿多丸》,

因為後兩部, 我們知道這就是故意醜化日本鬼子的, 噁心他們開心我們, 就這麼簡單, 如此而已!除了開心地看如何玩轉日本鬼子以外, 沒有任何人會相信影片會體現戰爭的真實性。

民族的苦難和屈辱, 其實應該讓它慢慢地消融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段歷史,不適合任何影視作品。更不是任何公司和明星賺錢與成名的素材和工具!

因為,這段歷史——寫實是屈辱,戲說是褻瀆!

顯然,這段歷史當然應該永遠銘記,這段歷史最適合的就是國家層面的嚴肅學者,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前提下,用歷史研究方法與最樸素的鏡頭,製作一部經各方嚴肅論證的紀錄片,給後人展示當年日寇的殘暴和中國軍民的奮勇反抗,以及這場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從而因為人民對戰爭的反思和民族復興的不懈努力!

抗戰歷史,只需要一部嚴肅的紀錄片,不需要別的!

這段歷史,不適合任何影視作品。更不是任何公司和明星賺錢與成名的素材和工具!

因為,這段歷史——寫實是屈辱,戲說是褻瀆!

顯然,這段歷史當然應該永遠銘記,這段歷史最適合的就是國家層面的嚴肅學者,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前提下,用歷史研究方法與最樸素的鏡頭,製作一部經各方嚴肅論證的紀錄片,給後人展示當年日寇的殘暴和中國軍民的奮勇反抗,以及這場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從而因為人民對戰爭的反思和民族復興的不懈努力!

抗戰歷史,只需要一部嚴肅的紀錄片,不需要別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