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融資、上市、全球化,旅遊企業的終極追求是什麼?

今天, 中國旅遊業經歷了29個月的資本市場空窗期之後, 終於迎來了天目湖(603136.SH)在上交所的正式上市, 因為稀缺題材, 也是國內上市的自然景區中少有的民營企業, 發展更加靈活, 9月27日一開市便很快沖到新股首日股價44%的最高漲幅。 至此, 旅遊類上市公司有41家, 總市值達到7110億元。

對於上市的價值, 最主要的一點便是融資管道的拓寬, 中國的融資環境雖然一直在變好, 但總體來講, 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大型集團融資還是相對容易, 而民營的中小旅遊企業, 特別是資產規模非常小的輕資產旅遊企業, 融資依然比較困難。

但是, 這也會讓很多企業進入誤區, 不管是為了拿到更多錢, 還是因為拿了資本的錢身不由己, 上市成為了很多旅遊企業的終極追求。

在9月22日, 在由浙江省旅遊局和浙江省金融辦主辦, 新旅界承辦的《金融創新與旅遊上市公司圓桌對話》活動中, 關於旅遊企業融資和上市, 投資機構、券商、行業協會、上市公司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2014年新三板擴容以來, 為旅遊企業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據安信證券中小企業融資部總經理孟慶亮分析, A股旅遊企業融資額在200多億元, 上市再融資100多億元,

從2014年以來, 掛牌新三板的50多家旅遊企業融資額為50多億元。 也就是說, 旅遊企業上市板塊只有不到400億的融資規模。

在這樣的融資環境下, 近幾年也創新了很多融資方式。 比如資產證券化ABS, 還有PPP融資, 以及最近談得比較多的PPN融資, 還有設立了旅遊產業的投資基金、風險投資,

還有旅遊開發的期權和約等。

各種金融創新的方式都已經進入到旅遊行業, 旅遊企業也在以開放的姿態, 以各種融資的管道和方式來迎接各種資本, 求得發展。

資本眼中的好企業

股權融資是輕資產類的旅遊企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方式。 作為人民幣和美元雙幣種的投資機構, 黃浦江資本目前持有5家旅遊企業的股份, 如Skyscanner、Airbnb、Tripping、Dreamline等, 均為旅遊行業細分領域第一名。

黃浦江資本合夥人趙博文稱, 國外旅遊業發展至少比國內成熟10年, 所以黃浦江資本之前關注境外的企業比較多。 對於旅遊企業的投資邏輯, 趙博文透露稱, “如果一個公司, 能夠基於一個產品或者旅遊專案培養出產業基礎和內生增長能力後,

再去搭建一個全球性的創新平臺, 這類企業我們會很感興趣。 ”

以德國線上郵輪門戶Dreamlines為例, 他們先從做了20年郵輪開始, 在郵輪上已經有演藝、秀場等產品服務, 以及線下的旅遊團隊對接, 但因為發現只做郵輪航線是很有限的, 所以開始把航線的客源跟線上的體驗、下郵輪後的消費都在一個平臺上實現, 從而搭建了Dreamlines平臺, 把400多家包括皇家加勒比、公主號等在內的郵輪公司的郵輪產品整合起來, 將其倉位拿下來後在全球進行銷售, 再to B、to C給全國各地的旅行社和旅遊團隊和個人。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 先搭建產業基礎, 再做平臺的案例。

“一個好的產業基礎是我們看的最核心的一點,如果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在上游進行跨行業或者跨區域的全球產業鏈整合和搭建,這是我們更喜歡看到的模式。”趙博文說。

聚元資本是旅遊投資界的一匹黑馬,今年正式亮相後,已經迅速投出了好幾個明星旅遊項目。有12年銀行經驗、10多年投資經驗的前九鼎投資元老之一的程雪峰,是聚元資本的創始人,聚元資本主要看B輪以後的旅遊相關企業,“當它運營一段時間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和穩定現金流之後,我們以一個合理的估值進入,然後再幫他進行後面的融資,直到上市,這是我們投項目的階段。”

據程雪峰透露,近期,聚元資本以組團投資的方式投了一家比較大的出境遊公司,接下來還將投一個民宿項目。我們知道,近兩年,民宿領域的項目如雨後春筍,但聚元資本看到了這些專案在經營管理上的壓力和困境,所以看中將要投的這家企業在民宿產品經營管理輸出上的能力。

“他們做的非常好,我們覺得它有價值,我就選擇去投它。所以我們選擇的是在旅遊細分行業有價值,未來兩三年有可能上市或者被並購的企業。”

關於並購與做大

中國旅遊行業的行業集中度不高,產業資源整合度還不夠強,資金周轉不快,回報週期相對比較長。基於這幾個特徵,中國並購公會浙江分會會長龔小林認為,旅遊企業發展,有兩點最關鍵:加快對接資本市場;靈活運用並購。

關於對接資本市場,龔小林用了非常精闢的幾個句子總結:“能夠上市盡可能快的去上市”、“能夠在國內上市的,盡可能在國內”、“國內上不了的,可以考慮在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場上市”、“實在上不了,可以考慮通過並購對接資本市場”。

而如果能夠單獨上市,其價值便不必多講,融資管道更多了,企業信用更強了,企業的品牌塑造帶來的人才招聘、公司治理、對外合作等,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全球500強企業,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通過某種形式的並購才能生長起來的;各自為政、相互競爭、合二為一、共同發展。對於旅遊行業的主動並購機會,龔小林提出了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兩個思路:

第一個就是在國內競爭層面,面對同類型的產品,以擴大規模為目標,展開並購。對於不同類的產品,以形式多樣化的產品體系,圍繞自己定位的佈局,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體系為目標。

這兩個目標做到後,在旅遊行業應該會出現一種情況:一個消費者能夠有一個平臺提供給我一整套服務,我只需要找到一個平臺能夠解決掉我的所有需求,它能夠覆蓋所有產生旅遊需求到分析我對哪些旅遊產品可能會比較感興趣,到我買上機票、乘上飛機、換乘巴士、租車、住進酒店、用餐、健身等,這個全過程是能夠在一個平臺上面實現。

如果這是種趨勢的話,那麼這個趨勢的實踐必然通過並購來實現,而且並購它實際上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聯繫。龔小林認為,這是國內旅遊行業可以考慮的並購方式。

在國際市場層面,龔小林也提出了一個可供大家參考的邏輯。他發現,現在國外的並購非常簡單、非常新奇,就是沿著中國人足跡所到之處進行佈局,去選擇中國人住的最多的酒店,中國人進去最多的景點,中國購物進的最多的商場,中國人買的最多的商品,不管是旅遊,還是保健品,還是奢侈品都可以,他們對這些標的進行收購。

龔小林還分享到,對於中國旅遊行業的投資者,在投資收購國際上的企業或者酒店之後,依託中國強大的消費力和全球旅遊的主要客源市場,中國資本能夠為這些項目帶去客流量,所以,受到全球市場的歡迎。

關於上市和終極追求

但是,上市、做大、全球化真的應該是旅遊企業追求的終極目的嗎?

北部灣旅是2015年在國內上市的旅遊企業,其母公司從做能源起家,目前北部灣旅市值已經接近100億,已經超過與其同時上市的九華旅遊非常大一截,2016年實現淨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138%。

對於旅遊企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北部灣旅副總裁朱晉宏認為,其實資本這件事在中國來講不是問題,因為錢到處都有,資本其實是尋找好機會、好專案、好公司,只有先把自己的事做好,當自己的產品有競爭力或者說自己的前瞻性足夠好的時候,資金絕對不會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

而對於中國旅遊演藝第一股宋城演藝來講,從2010年在創業板上市以來,走出杭州大本營,快速在國內佈局了近十個專案,並已經在澳大利亞佈局,年營收規模也從當時的4億增長到現在的26億,營收和利潤都大約翻了6倍。

作為宋城演藝的董秘和財務總監,談到資金來源,陳勝敏分享稱,因為很多旅遊企業的發展都受限於當地的資源,都是以當地的一個景點來做經營,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高收入和高增長,就會受到制約,如何根據自己的產品定位把重資產變輕,以達到快速增長和銀行借貸的需求,這是未來要上市的旅遊企業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

陳勝敏還建議有上市計畫的旅遊企業,一定要注重收入的真實性、企業的規範性和內控的重要性。

對於兩家已經成功上市的旅遊企業,在談到上市前後的變化時,陳勝敏說,要把自己產品核心定位清晰,也就是我的產品在未來,在不同的地區落地後,要都能形成區別於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最重要的。

上市也許不應該成為旅遊企業發展的目的,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談到上市前的心態,朱晉宏分享說,企業的整個決策層要對上市保持平常心,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工作是在梳理自己內部的管理能力,明確自己的商業模式,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等。這樣才能讓上市從一開始走的就是一個健康、正常的軌道。

朱晉宏說,上市前的感受是痛並快樂著,因為儘管很艱難,但是當IPO之後,公司從員工、中層幹部到決策層,對公司的自信心都得到了很大增強,這個是北部灣旅上市最大的收穫。

上市以後,朱晉宏總結自己的感覺是要耐得住寂寞、要抵得住誘惑。上市以後,企業發展的條件越來越好,擴張自然就會很快,但是大量的新機會、新機遇擺在面前的時候,需要冷靜。“旅遊業可做的事太多了,一個公司是不是什麼都要做?這個肯定還需要做冷靜的篩選和評估的,否則會給自己帶來新的更大的困難。”

每家企業都想做大做強,但是朱晉宏還認為做強比做大更有意義。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所有企業量級上的增長,都比不過互聯網無邊際的增長,“我們要找到自己在行業中獨有的競爭力,這個競爭力需要沉下心來去磨,”朱晉宏說,老一輩企業家們有沉澱給我們一種文化,這也是我們應該去堅守的,要在這個行業中做一些更前端,更能在未來抓住制高點的東西,這才應該是在行業裡有追求的企業應該去做的事情。

“一個好的產業基礎是我們看的最核心的一點,如果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在上游進行跨行業或者跨區域的全球產業鏈整合和搭建,這是我們更喜歡看到的模式。”趙博文說。

聚元資本是旅遊投資界的一匹黑馬,今年正式亮相後,已經迅速投出了好幾個明星旅遊項目。有12年銀行經驗、10多年投資經驗的前九鼎投資元老之一的程雪峰,是聚元資本的創始人,聚元資本主要看B輪以後的旅遊相關企業,“當它運營一段時間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和穩定現金流之後,我們以一個合理的估值進入,然後再幫他進行後面的融資,直到上市,這是我們投項目的階段。”

據程雪峰透露,近期,聚元資本以組團投資的方式投了一家比較大的出境遊公司,接下來還將投一個民宿項目。我們知道,近兩年,民宿領域的項目如雨後春筍,但聚元資本看到了這些專案在經營管理上的壓力和困境,所以看中將要投的這家企業在民宿產品經營管理輸出上的能力。

“他們做的非常好,我們覺得它有價值,我就選擇去投它。所以我們選擇的是在旅遊細分行業有價值,未來兩三年有可能上市或者被並購的企業。”

關於並購與做大

中國旅遊行業的行業集中度不高,產業資源整合度還不夠強,資金周轉不快,回報週期相對比較長。基於這幾個特徵,中國並購公會浙江分會會長龔小林認為,旅遊企業發展,有兩點最關鍵:加快對接資本市場;靈活運用並購。

關於對接資本市場,龔小林用了非常精闢的幾個句子總結:“能夠上市盡可能快的去上市”、“能夠在國內上市的,盡可能在國內”、“國內上不了的,可以考慮在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場上市”、“實在上不了,可以考慮通過並購對接資本市場”。

而如果能夠單獨上市,其價值便不必多講,融資管道更多了,企業信用更強了,企業的品牌塑造帶來的人才招聘、公司治理、對外合作等,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全球500強企業,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通過某種形式的並購才能生長起來的;各自為政、相互競爭、合二為一、共同發展。對於旅遊行業的主動並購機會,龔小林提出了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兩個思路:

第一個就是在國內競爭層面,面對同類型的產品,以擴大規模為目標,展開並購。對於不同類的產品,以形式多樣化的產品體系,圍繞自己定位的佈局,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體系為目標。

這兩個目標做到後,在旅遊行業應該會出現一種情況:一個消費者能夠有一個平臺提供給我一整套服務,我只需要找到一個平臺能夠解決掉我的所有需求,它能夠覆蓋所有產生旅遊需求到分析我對哪些旅遊產品可能會比較感興趣,到我買上機票、乘上飛機、換乘巴士、租車、住進酒店、用餐、健身等,這個全過程是能夠在一個平臺上面實現。

如果這是種趨勢的話,那麼這個趨勢的實踐必然通過並購來實現,而且並購它實際上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聯繫。龔小林認為,這是國內旅遊行業可以考慮的並購方式。

在國際市場層面,龔小林也提出了一個可供大家參考的邏輯。他發現,現在國外的並購非常簡單、非常新奇,就是沿著中國人足跡所到之處進行佈局,去選擇中國人住的最多的酒店,中國人進去最多的景點,中國購物進的最多的商場,中國人買的最多的商品,不管是旅遊,還是保健品,還是奢侈品都可以,他們對這些標的進行收購。

龔小林還分享到,對於中國旅遊行業的投資者,在投資收購國際上的企業或者酒店之後,依託中國強大的消費力和全球旅遊的主要客源市場,中國資本能夠為這些項目帶去客流量,所以,受到全球市場的歡迎。

關於上市和終極追求

但是,上市、做大、全球化真的應該是旅遊企業追求的終極目的嗎?

北部灣旅是2015年在國內上市的旅遊企業,其母公司從做能源起家,目前北部灣旅市值已經接近100億,已經超過與其同時上市的九華旅遊非常大一截,2016年實現淨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138%。

對於旅遊企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北部灣旅副總裁朱晉宏認為,其實資本這件事在中國來講不是問題,因為錢到處都有,資本其實是尋找好機會、好專案、好公司,只有先把自己的事做好,當自己的產品有競爭力或者說自己的前瞻性足夠好的時候,資金絕對不會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

而對於中國旅遊演藝第一股宋城演藝來講,從2010年在創業板上市以來,走出杭州大本營,快速在國內佈局了近十個專案,並已經在澳大利亞佈局,年營收規模也從當時的4億增長到現在的26億,營收和利潤都大約翻了6倍。

作為宋城演藝的董秘和財務總監,談到資金來源,陳勝敏分享稱,因為很多旅遊企業的發展都受限於當地的資源,都是以當地的一個景點來做經營,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高收入和高增長,就會受到制約,如何根據自己的產品定位把重資產變輕,以達到快速增長和銀行借貸的需求,這是未來要上市的旅遊企業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

陳勝敏還建議有上市計畫的旅遊企業,一定要注重收入的真實性、企業的規範性和內控的重要性。

對於兩家已經成功上市的旅遊企業,在談到上市前後的變化時,陳勝敏說,要把自己產品核心定位清晰,也就是我的產品在未來,在不同的地區落地後,要都能形成區別於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最重要的。

上市也許不應該成為旅遊企業發展的目的,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談到上市前的心態,朱晉宏分享說,企業的整個決策層要對上市保持平常心,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工作是在梳理自己內部的管理能力,明確自己的商業模式,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等。這樣才能讓上市從一開始走的就是一個健康、正常的軌道。

朱晉宏說,上市前的感受是痛並快樂著,因為儘管很艱難,但是當IPO之後,公司從員工、中層幹部到決策層,對公司的自信心都得到了很大增強,這個是北部灣旅上市最大的收穫。

上市以後,朱晉宏總結自己的感覺是要耐得住寂寞、要抵得住誘惑。上市以後,企業發展的條件越來越好,擴張自然就會很快,但是大量的新機會、新機遇擺在面前的時候,需要冷靜。“旅遊業可做的事太多了,一個公司是不是什麼都要做?這個肯定還需要做冷靜的篩選和評估的,否則會給自己帶來新的更大的困難。”

每家企業都想做大做強,但是朱晉宏還認為做強比做大更有意義。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所有企業量級上的增長,都比不過互聯網無邊際的增長,“我們要找到自己在行業中獨有的競爭力,這個競爭力需要沉下心來去磨,”朱晉宏說,老一輩企業家們有沉澱給我們一種文化,這也是我們應該去堅守的,要在這個行業中做一些更前端,更能在未來抓住制高點的東西,這才應該是在行業裡有追求的企業應該去做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