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陳忠實《白鹿原》告訴你:世間最耐咀嚼的東西是什麼

陳忠實的《白鹿原》是茅盾文學獎第四屆的獲獎作品, 作者花了6年的時間, 創作出了這部50萬字的巨著。 講述了白家和鹿家三代的恩怨紛爭, 真切的展示了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歷史變故。

有人看到題目肯定會思考, 世界上最耐咀嚼的東西是什麼?內心也一定是多種設想, 別急, 這就給你答案。

世間一切佳果珍饈都經不得牙齒的反復咀嚼, 咀嚼到最後就連什麼味兒也沒有了;只有聖賢的書是最耐得咀嚼的,

同樣的一句話, 咀嚼一次就有一同新的體味和新的領悟, 不僅不覺得味嘗已盡反而覺得味道深遠;好飯耐不得三頓吃, 好衣架不住半月穿, 好書卻經得住一輩子誦讀。

有人說讀書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習慣,

有的人已經養成, 有的人還欠火候。 但是陳忠實卻告訴我們, 讀書應該成為一種生命的需要, 而並不是習慣這麼簡單。 習慣可以慢慢養成, 養成的習慣也可以經過時間的推移變得被遺忘, 但是生命不一樣, 只要我們有生命在, 這種必須的事, 就好比吃飯, 是一直無法遠離我們的。 如果真能做到這樣, 那世間應該會少很多雞毛蒜皮的恩怨紛爭吧!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 我們只能看到各種場合手捧手機的人, 各種直播, 聊天軟體, 而見不到手捧書的人, 好像看書是很怪異的行為。 當然, 電子書的盛行, 許許多多人都拋棄了紙質書, 其實電子書的閱讀體驗, 是和紙質書比不了的。

世間最耐咀嚼的東西不是什麼山珍海味, 而是聖賢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