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劉永好自述:我的新希望

看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這份檔, 我感到非常興奮。 我們盼這個檔20多年了, 現在終於出臺了。 在現在經濟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 特別是在十九大即將召開的前夕, 黨中央國務院頒佈這個檔, 激勵了企業家, 特別是提升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意義巨大。

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政策, 是一步一步放開的, 對此我有深刻的體會。 我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創業者。 我們兄弟幾個都是無線電發燒友, 早在1979年就利用生產隊的倉庫,

靠電瓶發電, 組裝了第一台自己的音箱。 但當時的公社書記說我們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堅決不讓我們繼續幹。

1982年, 政策放寬了一些, 我們幾個提出去農村做養殖。 那時候還沒有企業和企業家的說法, 我們被稱為農村專業戶。 當時我們總共只湊了一千塊錢, 於是去找銀行問能不能貸點款。 銀行的人說, 那是天大的笑話, “哪有私人到銀行貸款的?”不行, 絕對不行, 不可能有這回事。

到了1990年, 我們已經有近千名員工了, 資產上千萬, 一年的銷售額也差不多上億了。 那個時候又出現了一股姓社姓資的爭論, 我們的經營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們辦事情也處處受到限制, 比如我們當時生產飼料的糧食需要指標, 以前可以用鵪鶉蛋去換雞蛋票去買,

但之後就有人說我們是在做投機倒把, 不讓做了。 雖然當時我們已經有一點規模了, 但我們幾兄弟一商量, 還是決定乾脆把公司交給國家算了。 我和我的三哥陳育新一起去找當時的縣委書記。 我們對書記說:書記, 我們也不想當資本家, 我們只是想做點事。 現在這個攤

標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