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因為他《紅樓夢》美了30年,劉曉慶年輕了20歲,可惜經典難再超越

這才叫,

一眼萬年。

紅樓遺夢

1984年,

在《紅樓夢》劇組裡,

楊樹雲正在為陳曉旭化妝。

他先用眉鑷修整眉形,

過一會兒,

一種前高後低的八字眉,

就出現在陳曉旭臉上。

陳曉旭頓時驚叫:

“楊老師, 我不喜歡倒八字眉,

這讓我怎麼見人。 ”

楊樹雲拿起自己研究多日的成果, 向陳曉旭講述了自己對曹雪芹筆下林妹妹“一雙似蹙非蹙罥煙眉”的理解:

“罥煙”, 像極中國水墨畫裡掛在山腰的青煙, 曹公好友郭敏詩雲“遙看絲絲罥煙柳”, 說的也是那種意境;

再看《西京雜記》對卓文君“遠山眉”的記載······

《莊子》中對西施蹙眉的描述······

畫家改琦《紅樓夢詠》的描繪······

改琦畫作《紅樓夢詠》

楊樹雲的林黛玉設計手稿

“曉旭, 眉毛還拔嗎?”

“拔, 為了藝術。 ”

眉毛完成,

楊樹雲還為陳曉旭梳了頭,

換好戲服,

陳曉旭激動了:

“我終於找到角色的感覺。 ”

其實最初,

87版《紅樓夢》的化裝設計,

是王忠希,

但王忠希還忙著籌拍《西遊記》,

拍了一集《紅樓夢》之後,

劇組不得不另招高人。

身在甘肅的楊樹雲,

聽到消息之後,

立即前往北京面試,

跟他一起面試的,

還有13位寶玉候選人。

楊樹雲和歐陽奮強,

兩人一化一演,

呈現了一個完美的“寶玉”,

最後,

兩人一起進入紅樓夢劇組。

1987年,籌備了5年多的電視劇,

終於和觀眾見面。

一播出就引發熱議,

“太美了,角色完全像是書中走出來的。”

“完全符合我心中的紅樓夢。”

楊樹雲也憑藉這部劇,

獲得“飛天獎”最佳化裝獎。

87版《紅樓夢》之所以能成功,

其中一點,

就在於妝容與角色融為一體。

曹雪芹筆下共有421個人物,

從主子到小丫頭個個形象生動,

所以從一開始,

楊樹雲就不想簡單把人畫漂亮,

而是根據人物性格,

設計出不同的妝容。

黛玉的的孤傲,晴雯的靈巧,

迎春的懦弱,尤三姐的剛烈······

劇中眾多人物,

都讓觀眾過目不忘,

這些,

得益于楊樹雲的積累。

1941年,楊樹雲出生在中醫世家。

家裡人都是醫生,還是院長級別,

唯獨他搞另類,經常跑去看戲,

然後琢磨花枝招展的演員妝飾;

或者流連在畫店裡,

把各類畫作看入了神。

楊樹雲設計手稿

十四五歲時,

楊樹雲開始迷上《紅樓夢》,

雖有多處地方看不懂,

甚至連某些字都不識,

他卻硬是把裡邊的詩詞,

一一摘抄下來。

“特別美特別好。”

在古典文學的薰陶下,

楊樹雲決定走藝術道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楊樹雲先後加入了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甘肅省話劇團和甘肅省歌舞團,做了好幾年演員;後來因為略顯洋氣的外貌不吃香,他只好退居幕後。

經常泡在排練場,演員化裝時,他就研究化裝藝術;演員排戲時,他就琢磨演員的神態,動作。

在他看來,演員和化裝師,有很多共同之處,演員用肢體和感情塑造人物,化裝師則是用化裝造型的手段服務演員。

“化裝不是千人一面,

要分析角色性格,

這也是有別于其他同行的地方。”

在《紅樓夢》之前,

楊樹雲已經有一部作品紅了,

就是舞劇《絲路花雨》。

這是他作為專職化裝師後,

首次接手的戲劇。

《絲路花雨》是關於唐朝敦煌的故事,

造型自然要符合唐朝風格。

劇組把他們帶到敦煌,

參觀洞窟,聆聽故事,

臨摹壁畫,研究史料,

還請來沈從文,

給他們講起了古代服飾課程。

現在楊樹雲不只是化裝藝術家,

也是敦煌文化研究員。

一個化裝師,

成了文化研究員,

就是從那幾年開始的。

《紅樓夢》籌備時,

劇組也請來了紅學專家日夜講課,

“大家每天談的除了《紅樓夢》,

還是《紅樓夢》。”

整個劇組的人,

都卯起一股兒勁對待電視劇:

“認真”。

雖然從小就看《紅樓夢》,

但楊樹雲還是不敢含糊。

那段時間,

他抱著巨著和各類紅學集刊,

不停地看,

然後給書裡的人物,

一個個做小卡片,

記下所有關於他們,

外在和在內在的描寫。

“黛玉進府”,楊樹雲給陳曉旭塗上無色指甲油

根據曹雪芹筆下的寶玉辮發而創作的造型

從妝容區分妻,陪房丫頭,妾,使喚丫頭

光王熙鳳一人,就有大妝、盛妝、宴妝、豔妝,病妝、死妝等等之分。在第十三回“協理甯國府”中,因為輩分問題,王熙鳳不用為秦可卿穿孝服,她合適的服裝搭配高聳髮髻,額前墜上珍珠,再畫上高挑的眉毛和雙眼,符合喪期打扮,威嚴中又有潑辣。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賺入大觀園”中,王熙鳳到花枝巷接尤二姐。當時賈家正處在國孝、家孝期間,本就禁止婚娶。

王熙鳳刻意穿孝裝,一身月白緞襖,青鍛披風,白綾素裙,加上素白的銀器發飾,顯得耀眼,有氣勢,“頭上根根銀簪都像是插向尤二姐的鋼刀,為她吞金埋下伏筆。”

全劇中,

王熙鳳有74套服裝,

每集至少更換兩套,

楊樹雲說,

“她有多少服裝,

我就有多少髮型和發飾跟上。”

為了凸顯古時女孩子含蓄內斂的眼神,

每個演員都拉吊著眼睛上方的頭皮,

特別難受,

甚至發炎,皮下充血,

在卸妝時,

楊樹雲會主動幫助按摩頭皮;

到演員拍戲了,

他本可以稍作休息,

卻跑去現場盯著鏡頭,

在演員補妝的時候,

給演員表演做一些小提示。

一段時間後,

楊樹雲對於演員的化裝信手拈來,

什麼場景化什麼妝梳什麼頭加什麼小動作,

他都熟悉得不得了,

整部劇結束,

“幾乎成了半個紅學家。”

30年後,

即使《紅樓夢》還有很多其他版本,

但定格在觀眾心中的角色和造型,

卻只有87版。

結束了《紅樓夢》,

楊樹雲又參與了幾部影視劇創作,

每一部都成經典。

包括《唐明皇》《上錯花轎嫁對郎》

95版《武則天》等。

電視劇《唐明皇》

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

拍攝《武則天》時,

楊樹雲作為造型師,

和化妝師毛戈平一起,

把38歲的劉曉慶,

化成了14歲,

就連劉曉慶公司的工作人員,

都差點沒認出來。

每拍完一部劇,楊樹雲都會有很多研究心得,不管有沒有人約稿,他都會把內容寫成論文發表。

《從敦煌絹畫<引路菩薩>看唐代時世妝》《電視劇<紅樓夢>的化裝風格》《敦煌一三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初探》等,其中《電影<楊貴妃>的髮式造型藝術》一文,還在2002年榮獲,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頒發的論文一等獎。

現在的大多數古裝影視劇,

不符合史實,

不貼合原著,

又急功近利,

當年拍30集戲用了3年,

現在拍30集戲只用3個月。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藝術水準高嗎?

一個叫“語妍”的網友的回答,一針見血。

新版紅樓夢寶玉的扮演者上過某一期《天天向上》,主持人汪涵問他有沒有讀過原著,他支支吾吾說:“沒有,”然後很快又加上一句:“不過拍完戲之後我讀了。”

完全無法理解他拍完戲之後才去讀是為了什麼。他是不是心想:哎呀媽呀,我演了這大半年的戲,它到底是講滴啥故事呢?這要被人問到我答不來咋辦,不行我得翻書看看~

身在甘肅的楊樹雲,

聽到消息之後,

立即前往北京面試,

跟他一起面試的,

還有13位寶玉候選人。

楊樹雲和歐陽奮強,

兩人一化一演,

呈現了一個完美的“寶玉”,

最後,

兩人一起進入紅樓夢劇組。

1987年,籌備了5年多的電視劇,

終於和觀眾見面。

一播出就引發熱議,

“太美了,角色完全像是書中走出來的。”

“完全符合我心中的紅樓夢。”

楊樹雲也憑藉這部劇,

獲得“飛天獎”最佳化裝獎。

87版《紅樓夢》之所以能成功,

其中一點,

就在於妝容與角色融為一體。

曹雪芹筆下共有421個人物,

從主子到小丫頭個個形象生動,

所以從一開始,

楊樹雲就不想簡單把人畫漂亮,

而是根據人物性格,

設計出不同的妝容。

黛玉的的孤傲,晴雯的靈巧,

迎春的懦弱,尤三姐的剛烈······

劇中眾多人物,

都讓觀眾過目不忘,

這些,

得益于楊樹雲的積累。

1941年,楊樹雲出生在中醫世家。

家裡人都是醫生,還是院長級別,

唯獨他搞另類,經常跑去看戲,

然後琢磨花枝招展的演員妝飾;

或者流連在畫店裡,

把各類畫作看入了神。

楊樹雲設計手稿

十四五歲時,

楊樹雲開始迷上《紅樓夢》,

雖有多處地方看不懂,

甚至連某些字都不識,

他卻硬是把裡邊的詩詞,

一一摘抄下來。

“特別美特別好。”

在古典文學的薰陶下,

楊樹雲決定走藝術道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楊樹雲先後加入了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甘肅省話劇團和甘肅省歌舞團,做了好幾年演員;後來因為略顯洋氣的外貌不吃香,他只好退居幕後。

經常泡在排練場,演員化裝時,他就研究化裝藝術;演員排戲時,他就琢磨演員的神態,動作。

在他看來,演員和化裝師,有很多共同之處,演員用肢體和感情塑造人物,化裝師則是用化裝造型的手段服務演員。

“化裝不是千人一面,

要分析角色性格,

這也是有別于其他同行的地方。”

在《紅樓夢》之前,

楊樹雲已經有一部作品紅了,

就是舞劇《絲路花雨》。

這是他作為專職化裝師後,

首次接手的戲劇。

《絲路花雨》是關於唐朝敦煌的故事,

造型自然要符合唐朝風格。

劇組把他們帶到敦煌,

參觀洞窟,聆聽故事,

臨摹壁畫,研究史料,

還請來沈從文,

給他們講起了古代服飾課程。

現在楊樹雲不只是化裝藝術家,

也是敦煌文化研究員。

一個化裝師,

成了文化研究員,

就是從那幾年開始的。

《紅樓夢》籌備時,

劇組也請來了紅學專家日夜講課,

“大家每天談的除了《紅樓夢》,

還是《紅樓夢》。”

整個劇組的人,

都卯起一股兒勁對待電視劇:

“認真”。

雖然從小就看《紅樓夢》,

但楊樹雲還是不敢含糊。

那段時間,

他抱著巨著和各類紅學集刊,

不停地看,

然後給書裡的人物,

一個個做小卡片,

記下所有關於他們,

外在和在內在的描寫。

“黛玉進府”,楊樹雲給陳曉旭塗上無色指甲油

根據曹雪芹筆下的寶玉辮發而創作的造型

從妝容區分妻,陪房丫頭,妾,使喚丫頭

光王熙鳳一人,就有大妝、盛妝、宴妝、豔妝,病妝、死妝等等之分。在第十三回“協理甯國府”中,因為輩分問題,王熙鳳不用為秦可卿穿孝服,她合適的服裝搭配高聳髮髻,額前墜上珍珠,再畫上高挑的眉毛和雙眼,符合喪期打扮,威嚴中又有潑辣。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賺入大觀園”中,王熙鳳到花枝巷接尤二姐。當時賈家正處在國孝、家孝期間,本就禁止婚娶。

王熙鳳刻意穿孝裝,一身月白緞襖,青鍛披風,白綾素裙,加上素白的銀器發飾,顯得耀眼,有氣勢,“頭上根根銀簪都像是插向尤二姐的鋼刀,為她吞金埋下伏筆。”

全劇中,

王熙鳳有74套服裝,

每集至少更換兩套,

楊樹雲說,

“她有多少服裝,

我就有多少髮型和發飾跟上。”

為了凸顯古時女孩子含蓄內斂的眼神,

每個演員都拉吊著眼睛上方的頭皮,

特別難受,

甚至發炎,皮下充血,

在卸妝時,

楊樹雲會主動幫助按摩頭皮;

到演員拍戲了,

他本可以稍作休息,

卻跑去現場盯著鏡頭,

在演員補妝的時候,

給演員表演做一些小提示。

一段時間後,

楊樹雲對於演員的化裝信手拈來,

什麼場景化什麼妝梳什麼頭加什麼小動作,

他都熟悉得不得了,

整部劇結束,

“幾乎成了半個紅學家。”

30年後,

即使《紅樓夢》還有很多其他版本,

但定格在觀眾心中的角色和造型,

卻只有87版。

結束了《紅樓夢》,

楊樹雲又參與了幾部影視劇創作,

每一部都成經典。

包括《唐明皇》《上錯花轎嫁對郎》

95版《武則天》等。

電視劇《唐明皇》

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

拍攝《武則天》時,

楊樹雲作為造型師,

和化妝師毛戈平一起,

把38歲的劉曉慶,

化成了14歲,

就連劉曉慶公司的工作人員,

都差點沒認出來。

每拍完一部劇,楊樹雲都會有很多研究心得,不管有沒有人約稿,他都會把內容寫成論文發表。

《從敦煌絹畫<引路菩薩>看唐代時世妝》《電視劇<紅樓夢>的化裝風格》《敦煌一三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初探》等,其中《電影<楊貴妃>的髮式造型藝術》一文,還在2002年榮獲,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頒發的論文一等獎。

現在的大多數古裝影視劇,

不符合史實,

不貼合原著,

又急功近利,

當年拍30集戲用了3年,

現在拍30集戲只用3個月。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新版《紅樓夢》真的沒有87版藝術水準高嗎?

一個叫“語妍”的網友的回答,一針見血。

新版紅樓夢寶玉的扮演者上過某一期《天天向上》,主持人汪涵問他有沒有讀過原著,他支支吾吾說:“沒有,”然後很快又加上一句:“不過拍完戲之後我讀了。”

完全無法理解他拍完戲之後才去讀是為了什麼。他是不是心想:哎呀媽呀,我演了這大半年的戲,它到底是講滴啥故事呢?這要被人問到我答不來咋辦,不行我得翻書看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