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河故道穿過的長壽之鄉,名字源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民權縣, 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 位於河南省東部, 黃河故道穿越縣境。 2010年被確定為商丘“一核兩翼”發展戰略的西翼。

民權縣歷史悠久, 夏商時期, 已有城邑, 名戴邑。 春秋戰國時代, 為戴國和宋國的屬地。 自秦以後, 縣境內先後設有外黃、成安縣、考城等縣, 1783年以前一直為舊考城縣縣城所在地。 1928年, 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之意, 劃睢縣北三區、杞縣北五區, 設“民權縣”治, 是為民權縣之始。

民權人傑地靈, 哺育出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東晉宰相蔡謨、南朝駢文大家江淹、北宋兄弟雙狀元宋祁、宋庠、金代名醫張從正等歷史名人, 這裡也是民族英雄于謙的祖籍地。 境內現存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白雲寺、春秋時期齊桓公兩會諸侯的葵丘會盟台、莊子故里、莊周墓、江淹墓及李館地道舊址等文物古跡。

莊子故里

關於莊子的籍貫故里, 最早、最權威的記載是司馬遷《史記》的莊子本傳, 學者考定莊子是宋人, 其故里為宋國蒙邑, 即今河南民權縣。 具體位置在縣城東北莊子鎮青蓮寺村, 村頭有莊子井, 莊子巷等遺存, 村中有東西、南北兩條主街, 北街原為古巷, 有宅一座, 系莊子所居, 呼為莊子胡同。

胡同北頭東側為莊子故居處, 故居南端為莊子講學堂。 莊子故居、莊子講學堂後毀於兵火水患, 現不復存在。

莊周墓

莊周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老顏集鄉, 墓地方圓四十余畝, 現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立“莊周之墓”石碑一座在六角涼亭之中,

在涼亭的兩側有泰國莊氏和日本及法國學者、民權縣政府、老顏集鄉政府、莊子協會立的石碑數座。 陵墓高9.5米, 墓的後面是刻有全國各地名人書法的石碑一百餘座, 稱為碑林。

葵丘會盟台

葵丘會盟台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城東35裡的黃河故道北岸林七鄉西村,

面積300平方米, 高2米。 這裡三面環水, 林木蔥郁, 景色十分秀麗。 “盟台夕照”曾為古代著名景點, 歷代文人官吏多到此憑弔。 如今, 這裡建成了旅遊景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