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真是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被誤解千年的劉阿斗

因為《三國殺》遊戲流行一時的薑維臺詞「臣等正欲死戰, 陛下何故先降」, (《三國演義》原話:「吾等死戰, 何故先降耶!」)確實精彩而深入人心, 很多人便因此當了真, 覺得是昏君劉阿斗辜負了大忠臣姜維。

殊不知真正歷史中的薑維, 僅僅是跟從諸葛亮學習過兵法, 從來並非諸葛武侯的繼承人。 相反, 根據諸葛亮臨終遺表託付, 劉禪才是劉備和諸葛亮的雙重法定繼承者, 諸葛亮攝政十一年後, 將整個蜀漢帝國交還給劉禪, 當然也包括蔣琬、費禕、姜維這些臣子在內。

姜維身為曹魏降臣, 羈旅讬國, 本處尷尬之地,

在朝中人緣不佳, 竟致“陰養死士”。 是劉禪對薑維委以軍國重任, 將他提拔至位極人臣的大將軍、錄尚書事高位, 並一直支援他的北伐事業。

蜀漢大將軍:姜維

段谷之戰姜維大敗于鄧艾後, 星散流離, 死者甚眾;侯和之戰反攻, 又再次失利, 蜀漢滿朝文武, 無論重臣如諸葛瞻董厥,

還是宿將如張翼廖化, 皆對薑維“軍旅數出, 百姓彫瘁”“好戰無功, 國內疲弊”甚為不滿。

參見同時期魏國吳國, 重臣出兵進攻敵國, 招致慘敗時, 或是因此被政敵反攻倒算, 或是自己丟失權柄憤懣而終, 幾無例外, 如魏國執政曹爽、吳國執政諸葛恪, 都是因此敗亡。 既令諸葛亮攝行君事時, 街亭失利亦自貶三級以服眾人之心, 收取武都、陰平二郡後方才複職。

而劉禪力排眾議, 一直壓制朝中那些反對薑維、欲剝奪其軍權的意見, 是他最堅實的後盾。 姜維沒有如曹爽興勢大敗、諸葛恪新城大敗一般, 被政敵打垮奪權, 始終牢牢握住半數以上的蜀漢軍權, 正是劉禪為國惜才。

薑維遠至遝中屯田, 間接促成了魏軍大舉南伐。

他變更從魏延起沿用了幾十年的的漢中防禦部署, 更讓戰略要地漢中丟失, 蜀漢門戶大開。 黃皓因銜恨薑維, 迷信鬼巫, 壓下薑維要求「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的表章, 直接導致了鄧艾偷渡陰平時, 蜀國上下猝不及防。

劉禪在眾臣抵制下信任了小人黃皓幾十年, 還為不能擢升他而記恨董允, 晚年更令此人掌握了中樞機要大權, 以至於被隔絕內外, 確對亡國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蜀漢後主:劉禪

但另一方面, 當時諸葛瞻率軍於綿竹大敗, 成都留守主力軍隊已經損失殆盡, 剩下所謂的幾萬大軍, 是一群只有紙面意義的老弱病殘, 怎能對抗鄧艾剛剛大勝的百戰雄師?

而姜維數萬人馬雖然星夜馳援, 鐘會十余萬大軍同樣在後窮追, 就算劉禪能天縱神武眾志成城, 堅守到姜維趕到成都城下。 姜維也未必能在鐘會軍到來前便擊退鄧艾所部, 成功解圍;屆時迎戰合計近二十萬的兩路魏軍, 同樣還是凶多吉少。 別忘記後面尚還有司馬昭和賈充的幾十萬大軍,

正在長安枕戈待旦呢。

蜀漢對南中一直是「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是費用不乏」, 掠奪其各種物資來維繫統治和用兵的高壓政策, 當大半國土丟棄、自身權威喪失時, 劉禪如想南逃至叛服不定的南中來反攻複土, 只能說全無可行性;而投奔東吳, 亦不過同樣是寄人籬下為臣虜, 何況蜀滅吳亦難獨存, 屆時一辱而再辱。

譙周代表益州本地大族的發言, 更清晰表明他們已經徹底放棄了蜀漢政權, 一如半個世紀前放棄劉璋一樣。 畢竟在魏晉九品中正制下當地方豪強的前景, 在他們的想像中也要比既出錢出力支持北伐, 亦被荊州派士人等外來戶排擠打壓強得多。

因此劉禪投降亦是迫於無奈, 並非在情勢尚可挽回時就自毀國家。 真要說到蜀漢滅亡的責任,放棄漢中防禦部署,導致魏國大軍壓境的薑維;帶領留守精兵縱兵浪戰、全軍覆沒的諸葛瞻,其實一點都不比劉禪輕,僅僅是他們壯烈殉國了,成為了烈士,才在傳統認知中獲得不被批判的豁免權。

自古無不亡之國,亦無不滅之朝,亡國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實屬必然。這亦是每個開國梟雄在逐鹿天下時就當有的覺悟。劉禪開城後,除第五子劉諶受降之日哭廟自盡,長子劉璿死于成都兵亂外,其餘五子隨其到了洛陽,蜀國宮人被賜給滅蜀有功的魏國無妻將士,劉禪之妾李昭儀也在發配中,以此為辱自殺。亡國女眷,從來身不由人,可憫可歎。

最可以批評劉禪的,就是不能天子死社稷,以死殉國了。可貪生本是人之常情,想想他父親劉備生平遭遇多少失敗挫辱,寄人籬下奔波流離,真要動輒抹脖子尋死,從一開始就不會有蜀漢帝國了。

劉禪被俘虜:樂不思蜀

因此,劉禪忍辱負重、留待有為之身以圖將來的打算,同樣並不算錯。只是歷史無情,沒有給他和父親一般輸光籌碼還能東山再起的運氣,幸運等到重新展翼高飛的機遇,正是天數使然,氣運已絕罷了。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和您分享感興趣的歷史、小說、影視話題。

真要說到蜀漢滅亡的責任,放棄漢中防禦部署,導致魏國大軍壓境的薑維;帶領留守精兵縱兵浪戰、全軍覆沒的諸葛瞻,其實一點都不比劉禪輕,僅僅是他們壯烈殉國了,成為了烈士,才在傳統認知中獲得不被批判的豁免權。

自古無不亡之國,亦無不滅之朝,亡國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實屬必然。這亦是每個開國梟雄在逐鹿天下時就當有的覺悟。劉禪開城後,除第五子劉諶受降之日哭廟自盡,長子劉璿死于成都兵亂外,其餘五子隨其到了洛陽,蜀國宮人被賜給滅蜀有功的魏國無妻將士,劉禪之妾李昭儀也在發配中,以此為辱自殺。亡國女眷,從來身不由人,可憫可歎。

最可以批評劉禪的,就是不能天子死社稷,以死殉國了。可貪生本是人之常情,想想他父親劉備生平遭遇多少失敗挫辱,寄人籬下奔波流離,真要動輒抹脖子尋死,從一開始就不會有蜀漢帝國了。

劉禪被俘虜:樂不思蜀

因此,劉禪忍辱負重、留待有為之身以圖將來的打算,同樣並不算錯。只是歷史無情,沒有給他和父親一般輸光籌碼還能東山再起的運氣,幸運等到重新展翼高飛的機遇,正是天數使然,氣運已絕罷了。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和您分享感興趣的歷史、小說、影視話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