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郭惠玲:一針一線繪織漳繡未來璀璨藍圖

郭惠玲飛針走線製作漳繡作品

走進漳州刺繡廠, 寬敞的刺繡大廳, 牆上掛有《大展宏圖》《蜻蜓點水》巨幅漳繡作品, 漳繡技藝師們在廳中擺開刺繡板,

飛針走線。 其中一名40來歲的技師穿針引線, 神情優雅, 技術嫺熟。 她正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刺繡的繼承人郭惠玲。

漳繡即漳州刺繡, 起源於明代, 與漳紗、漳絨同為漳州織造史上著名的三大工藝, 其在中國織造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四大名繡。 隨著時代變遷, 漳紗、漳絨都已經失傳, 僅漳繡留存傳承下來, 一枝獨秀。 “也許我就是為漳繡而生的, 我的一生全部都交給了漳繡。 ”郭惠玲一邊刺繡, 一邊介紹著她與漳繡的緣分, 言語間透露著對漳繡的執著和堅持。

郭惠玲出生在漳繡集聚地薌城區芝山鎮甘棠村, 幾代村民都製作刺繡, 母親教女兒, 嫂子傳姑子, 祖祖輩輩, 靠著一雙靈巧的雙手,

在綢緞、布帛上繡龍繡鳳、繡花繡鳥。 “從爺爺奶奶這輩起, 我們全家就在做漳繡, 大約五六歲時, 我就和家人一起跟師傅學做刺繡, 剛開始都領繡品到家裡刺, 到後來上學時, 一邊念書一邊堅持刺繡。 ”郭惠玲說。

出於對漳州刺繡的熱愛, 郭惠玲初中畢業後, 進入漳州刺繡廠, 成為一名刺繡技藝師, 師從漳州刺繡國家級大師、漳州刺繡第七代繼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陳鐘輝。 在漳州刺繡廠, 郭惠玲深得師傅陳鐘輝的器重, 刻苦鑽研各種技藝, 練就了長短針、插針、打紙繡、凸出繡等各類比較高端的技術絕活。 “郭惠玲天資聰慧, 學起來很快, 她對漳州刺繡十分熱愛, 學習刻苦, 有時一繡就是一整天, 還經常帶回家裡加班加點,

這也是她能成為優秀刺繡技藝師的原因。 ”陳鐘輝說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 郭惠玲的刺繡技藝在漳州刺繡廠獨樹一幟, 她的漳繡作品還經常參加全國展覽, 去年4月去香港展覽, 獲得優秀獎, 獲漳州籍香港實業家林廣兆先生高度稱讚。

“漳繡在明、清時代已馳名海內外, 清代至民國初期, 漳州經營織繡行業的作坊多達幾十家, 大的作坊可容納千名繡工。 漳繡採用的民間剪紙為繡稿, 繡稿大都出自于名畫師之手。 刺繡的工具和原料也很講究, 刺繡針法有纏針、扣針、搶針、疊針等20多種。 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郭惠玲表示, 漳州刺繡技藝已深入她的血液和骨子裡, 傳承與發揚漳繡技藝對她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隨著時代的變遷, 市場的萎縮, 漳繡正面臨著傳承危機。 談及漳繡的現狀, 郭惠玲神情凝重, “以前漳繡不僅是一件藝術品, 而且有實用價值, 但現在的漳繡真正作為老百姓的日常用品, 已經少之又少了。 ”作為漳州刺繡第八代傳承人, 郭惠玲深感責任重大, 面對繼承人少的情況, 郭惠玲打破漳州刺繡不傳外人的慣例, 敞開大門廣招學徒, 還到市屬高校招收學生, 傳授漳州刺繡技藝。 “漳繡, 我樂在其中, 繡坊要堅守下去, 手藝更要傳下去。 ”有著30年刺繡經驗的郭惠玲, 用靈動的一針一線, 繪織漳州刺繡, 傳揚漳繡未來藍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