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做人如水,水有哪七德?

避高趨下, 未嘗有所逆, 善地也。 空虛靜默, 深不可測, 善淵也。 利澤萬物, 施而不求報, 善仁也。 圓必旋, 方必折, 塞必止, 次爻流, 善信也。 洗滌群穢, 平准高下, 善治也。 遇物賦形, 而不留於一, 善能也。 冬凝春伴, 涸溢不失節, 善時也。

水之七德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雪漠著

蘇轍(蘇軾的弟弟)寫過一部《道德真經注》, 裡面談到了水的七種德行:

1

避高趨下

水不願意待在高處, 永遠往低處流。 真正的修道者也是這樣, 他絕不會上躥下跳, 也不會浮躁、浮誇、飛揚跋扈。 如果你見到哪個人上躥下跳、誇誇其談、自吹自擂,

他就肯定不是真正的修道者, 更不會是聖人。 真正的聖人, 永遠把自己放得很低, 非常低調, 哪怕他處於高位, 也仍然是低調的。 這也叫“處下不爭”。 修道者不在乎示弱, 他不需要贏別人。 他不跟別人較勁, 他只想戰勝自己。

2

空虛靜默

空虛就是心中沒有那麼多雞零狗碎的東西, 靜默則更多的是行為, 而不僅僅是語言。 意思是, 他不會老是誇誇其談。 就像前面所說的, 聖人就像深深的潭水, 總是深不可測, 他不會老是像長舌婦一樣, 把自己的雞零狗碎到處講。 這是聖人的一個特質。 聖人不談是非, 胸有城府, 但他的城府不是精明算計, 而是一種智慧和氣度。 人說宰相肚裡能撐船, 就是說他胸有城府, 能容難容之事。

3

利澤萬物, 施而不求報

聖人老是奉獻, 他是不求回報的。 廣州有個“觀音借庫日”, 到了那天, 你可以向觀音“借錢”, 請觀音菩薩幫你發財, 等你發了財, 就給菩薩多少錢。 有這種要求的肯定不是聖人, 聖人永遠不求回報, 他做最好的自己。

4

圓必旋, 方必折

你把水放進圓杯子裡, 它就變圓了;你把水放進方杯子裡, 它又會變成方的。 水遇到障礙時, 它馬上就會折回頭。 它知道隨順因緣, 不會像兩個牛抵角那樣, 鬥來鬥去的。 聖人也這樣。 聖人有智慧, 他知道一切都在變化, 就不執著了。 他不會跟誰鬥得你死我活。 他非常柔和, 反而能以柔克剛。

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 水是天下最柔的東西, 石頭比水要硬得多。 但日久天長, 那麼柔的水, 就能在石頭上鑿一個洞。

朱德的故事

我一直在研究朱德, 也經常談起朱德。 為什麼朱德會成為紅軍之父?為何他能當總司令?原因在於, 他有大地的厚, 也有水的柔和, 他一直是柔和不爭、謙不居功的。 平時你看不出來他有多了不起, 他老是穿得像伙夫一樣, 一點都不起眼, 其實他非常厲害, 很會運用水的智慧。 尤其在跟張國燾做鬥爭的時候, 他的個性和智慧表現得特別明顯。 當時, 張國燾想另立中央, 叫朱德支持他, 朱德不肯。 紅四方面軍有八萬軍力, 中央紅軍不足一萬, 力量懸殊。 朱德不跟他正面衝突。 開會批判朱德時, 朱德就看書, 也不爭辯, 也不反抗。 等時機成熟, 朱德就心平氣和地跟對方進行鬥爭, 用一種水的智慧說服了對方, 最後, 朱德把紅四方面軍帶到了正路上。

5

塞必止

如果你想做個水庫, 水就停下來, 蓄在水庫裡;如果你打開水庫的閘門, 它就會下流。 聖人也是這樣, 他們永遠隨順世界, 隨緣應世。

佛教的傳播也是這樣, 像水一樣。

它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宗教。 在世界三大宗教之中, 它是唯一沒有發動過聖戰的。 聖戰就是打仗, 為了傳播自己認可的真理, 不惜把認可另一種真理的人殺掉。 佛教沒有這種東西, 它始終是傳到哪裡, 就融入哪裡的文化, 然後形成一種新的文化。

6

洗滌群穢

聖人善於洗去一些污穢。 所以, 聖人無論到哪裡, 那裡都會變得安詳、寧靜, 沒有是非——就算有是非也會慢慢沒了是非。 因為, 聖人善於清理一些負面的東西, 即使剛開始有點不好, 慢慢也會好起來。

這也是水的特點, “居汙不汙”。

什麼叫“居汙不汙”?

無論身上的衣服多髒, 你用水一洗也就乾淨了, 再通過淨化處理, 洗衣服的水又可以喝了。 不會因為水汙了, 它就徹底沒有用了。 水就是這樣, 君子也是這樣。 得道者不要怕別人侮辱你,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別人侮辱不了聖者。

7

平准高下

你知道水準尺嗎?木匠做木匠活兒的時候, 總會用一個水平儀。 它代表非常公平, 聖人處事也非常公平。 因為君子有公心, 你不管怎麼對他, 他對你都會很好。 他的好就像水一樣, 是恒定的。 修道就要這樣。

8

遇物賦形

沒有銅鏡的時候, 一些女孩子用水面來當鏡子。 水面很誠實, 漂亮的就照出漂亮的;醜的就照出醜的;臉上弄黑了一塊兒, 就照出臉上有一塊兒黑色;老的照出老的;少的照出少的;狗照出狗, 牛照出牛……不會走樣。遇到容器也一樣,遇方則方,遇圓則圓。

9

不留于一

聖人不會貼上標籤,他和什麼人打交道,人們都會覺得和他是同一類人。因為,誰都能從他的話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營養。釋迦牟尼一音說法,隨類得解。誰都覺得他講得好,講到心裡去了。孔子說,不該說話的時候你說了,就叫失言;該說的時候你不說,就叫失人。得道者不是這樣,得道者說的話,是那個時候最該說的話;不該說的,他就不說。

牛照出牛……不會走樣。遇到容器也一樣,遇方則方,遇圓則圓。

9

不留于一

聖人不會貼上標籤,他和什麼人打交道,人們都會覺得和他是同一類人。因為,誰都能從他的話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營養。釋迦牟尼一音說法,隨類得解。誰都覺得他講得好,講到心裡去了。孔子說,不該說話的時候你說了,就叫失言;該說的時候你不說,就叫失人。得道者不是這樣,得道者說的話,是那個時候最該說的話;不該說的,他就不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