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扶貧》國慶日封面文章點贊中民投:為民而投 抒寫世紀擔當

一個是“中字頭”的大型民營投資集團, 一個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兩者因“陽光”走到一起, 因脫貧攻堅有了更深的交集。

本文刊登於今年10月1日出版的《中國扶貧》雜誌, 作者為《中國扶貧》雜誌記者王健任。 《中國扶貧》是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管的國家級刊物。

2015 年, 中民投旗下的中民新能投資集團在鹽池縣建設大型地面光伏電站, 承諾用不低於光伏專案總投資額 20% 的資金幫扶鹽池縣脫貧摘帽。

20% 的資金有多少?中民投有幅藍圖, 計畫在 3到 5 年內在鹽池縣投資 375 億元, 截至目前, 中民投已為鹽池縣脫貧攻堅投入項目資金總計 30 多億元。

貧有百樣, 困有千種。 旱渴荒涼的氣候和自然條件, 給鹽池縣蓋上了貧困的印章。

1983 年, 鹽池縣貧困發生率高達 75%, 從“三西”建設到“八七”攻堅、再從“千村”扶貧到新一輪扶貧, 經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2016 年貧困發生率下降到 8.5%。 剩下 2.7 萬的貧困人口, 是鹽池縣最難啃的“硬骨頭”。

貧中之貧也要拼。 全面小康, 重在“全面”, 鹽池縣這場脫貧攻堅的“世紀之戰”, “邂逅”中民投這種為民而投的“世紀擔當”, 兩者攜手戰貧困, 硬中之硬也要贏!

一、19.33 億元投“光”——“中民投送來了‘金飯碗’”

在鹽池, 最不缺的是陽光, 但陽光並不慷慨, 除了給當地百姓曬出了一身黝黑的皮膚, 還炙烤著大地上那可憐的水。 拿陽光做文章, 是中民新能的拿手把式, 帶著“提供清潔能源、服務國家戰略”的核心使命, 中民新能創新探索光伏扶貧模式, 把金燦燦的陽光變成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鹽池縣長流墩村的村民都知道這樣一副對聯:“地上沒有地下沒有藍天上有, 風不扶我雨不扶我產業扶我”。 這是中民新能投資集團董事長白銳平在長流墩村村級光伏電站的大門口寫下的。

長流墩村擁有廣闊的草原,

但這裡的草是用來防風固沙的。 千百年來, 不毛的荒坡、漫天黃沙和山坡上的牧羊人, 是人們最深的記憶。 由於過度放牧, 沙漠逐步侵蝕著草原, 擠佔著村民賴以生存的土地。 自然條件惡劣, 扶貧產業難以落地生根, 脫貧攻堅的硝煙, 在漫天的黃沙裡若隱若現。

2015 年, 中民新能投資 2400 萬元, 在長流墩村建設鹽池縣首家村級扶貧光伏電站, 占地 100 多畝, 目前已經並網, 為村集體年創收 20 萬元。 讓村民靠牆根曬的太陽, 如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在長流墩村民眼裡, 中民投無私奉獻有愛心, 脫貧致富有辦法。 “中民投好著呢!”受訪的村民紛紛稱讚。

長流墩村的待遇並沒有讓其他村眼紅多長時間, 2016 年, 中民新能投資 18.8 億元, 在鹽池縣全部 74個貧困村陸續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 專案總規劃233MW。2016 年 12 月 31 日,74 個村級電站已全部建設完成,雖然電站尚未並網,中民新能卻在 2016年提前向 74 個貧困村提供幫扶資金,每村 2 萬元,合計 148 萬元。

黃記台村的貧困戶趙紅宗說,中民新能讓他在親戚們面前抬起了頭,他再也不是上門借錢的“窮親戚”了,因為中民新能在建設全球最大單體光伏發電基地時,流轉他家 200 多畝荒地,給了 60 多萬元的流轉費。趙紅宗對“全球最大”並沒有多少概念,他只知道中民新能建設的基地已在全鎮流轉荒地 4.6 萬畝,光流轉費就有 1.27 億元,周邊 4 個行政村 6 個自然村的建檔立卡戶 284 戶 916 人都和他一樣,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雖然村村有了光伏電站,但這只解決了村裡的集體收入,如何讓陽光直接把錢“灑”進貧困戶的家裡,中民新能想出了一招“屋頂借光”——在村民的屋頂上安裝光伏電站。中民新能拿出 5000 萬元,在惠安堡惠苑新村、馮記溝務工移民新村等地 1700 戶農戶家開發建設 5.3 兆瓦屋頂光伏扶貧電站,其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 694 戶。截至 2016 年 10 月,屋頂光伏電站已全部建設完成並實現並網發電。

“2016 年底,我們已開始向貧困群眾兌現收益承諾,連續 20 年每年每戶可獲得 3000 元的發電收益,農戶累計收益可達 1 億餘元。”中民新能旗下中民光扶養殖扶貧示範基地,以大戶帶小戶的方式,扶持貧困戶和養殖大戶飼養“鹽池灘羊”。第一批 3000 只有繁育能力的基礎母羊已經投放到戶,覆蓋到該村全部貧困戶。

“這羊會下羔,比我自己買的下羊羔多。”貧困戶楊正補說,去年中民投給的 20 只母羊,現在已經下了 23 只羊羔了,“賺個七八千塊錢不成問題。”

鹽池灘羊,因其肉質細嫩、無膻味、味道鮮美、脂肪分佈均勻,被認為是國內外肉羊品質最好的一種,曾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的歡迎晚宴上,被當作一道佳餚。然而,因為鹽池縣農牧民缺乏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和規模經營,深加工和產業開發經驗不足,灘羊並沒有成為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抓手。

2016 年初,中民新能從灘羊入手,與鹽池縣政府達成合作協定,以“龍頭企業 + 養殖戶”的方式扶貧,大力發展灘羊養殖業和深加工,注資 5 億元成立灘羊公司。擬通過打造灘羊全產業鏈,通過優化、整合、盤活灘羊產業資源,創新灘羊養殖、加工、銷售模式,讓灘羊真正成為鹽池貧困群眾的“領頭羊”。

為此,中民新能即將全面推進的灘羊產業鏈,將直接帶領數千農戶參與養殖和深加工,讓農民變為產業工人,貧困戶通過以羊入股分紅和產業工人工資獲得雙份收入。

讓農民變產業工人,這也是中民新能幫扶鹽池縣的“拿手好戲”。但這場“戲”的主角是貧困群眾,要想登臺獻唱,必須要把基本功練好——扶智治愚。

中民新能通過政企合作、村企共建等開展黨建工作,與鹽池縣扶貧辦、農牧局、就業局等機構開展合作,為當地農民開展長期技能培訓。2016 年,中民新能專門招聘了 9 名扶貧專員駐村開展基層服務,從根源上轉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切實提升他們的勞動技能、創業精神。而培訓內容也實現“訂單化”,圍繞中民投在鹽池縣開展的幫扶專案,開展內容包括光伏元件清潔、綠化、灘羊養殖、麵點製作及新型職業農民帶頭人灘羊養殖大戶培育等 12 期培訓班,培訓當地貧困戶 800 餘人次。

趙紅宗也參加了培訓班,他選擇的是光伏組件清潔的培訓班,“我希望到中民投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光伏發電基地上班,離家近,農忙時還能下地。”趙紅宗的願望不會落空,基地建成後僅每年的場區養護、光伏板清潔、飼草種植加工等配套產業,就可以提供 400 多個就業崗位。而其他人也不用為工作發愁,中民新能在鹽池建設的光伏低碳小鎮提供約 100個就業崗位,灘羊產業可以提供上千崗位……

四、1.48 億元投“房”——“我家院子能掙錢”

屋後有羊圈,有光伏板,“每天喂喂羊,在寬敞的客廳裡曬曬太陽,每年就能有過萬的收入。”南梁村的貧困戶郭萬成坐在 128 平米的新房裡,和記者聊了起來。“中民投讓我們不出院子就能把錢掙了!”

在郭大爺家門口上貼著一塊藍色的牌子,上面寫著“中民投援建 033”。“這是我們在南梁村開展美麗鄉村幫扶項目的第 33 戶。”中民新能寧夏鹽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卓說。2015 年,中民投幫扶南梁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為全村 37 戶危房貧困戶高標準地建了新房,蓋了羊舍,安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板。

而南梁村也在中民投的幫扶下煥然一新,寬敞的水泥路讓村裡愛美的姑娘們敢穿高跟鞋了,明亮的路燈讓串門的老漢晚上走得更遠、串得更晚了,配置齊全的村民文化廣場讓廣場舞的音樂響徹整個村莊……

南梁村村民幸福的歡笑聲,被中民投傳遞到了更多的村莊。從 2015 年開始,中民投投資 1.38 億元,在顧記圈、黃記台、範記圈、施記圈等五個村子 868戶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和南梁村一樣,中民投為村民援建和改造高標準住房,並且一次性配套光伏發電和羊舍,為每個村建設一個集學習、培訓、科普為一體的黨建活動室,改善當地農戶生產生活及居住條件。截至 2017 年7月,已完成 143 戶房屋新建、480 戶房屋改造工作。

相較於基地其他貧困村,黃記台村的村民更加興奮,“中民投給我家蓋了一棟 165 平米的二層小洋樓。”趙紅宗指著村頭的一排小洋樓告訴記者,第二排東邊第一家就是他的新房子。

2016 年,中民投斥資 1000 萬元給 59 戶黃記台村民建起了 165 平方米的新房,外加院落式光伏發電裝置和一座標準化養殖圈舍。通過中民投資和村民自籌方式,由鎮村負責規劃建設。46 戶村民選擇了二層樓房,13 戶住習慣了平房的村民選擇了磚瓦平房。今年年底,鹽池縣將整縣脫貧摘帽。但中民投人還不願早早地站在嘉獎臺上,他們把鹽池的貧困群眾“扶上馬”,還要親自牽馬送一程,他們要在全面小康的彼岸,目睹每一位鹽池縣的貧困鄉親順利抵達。

為鹽池縣的脫貧攻堅而“投”,這是中民投演繹“知恩反哺”的現實樣板。正如白銳平所說,“民投為民,永不動搖;為民而投,永不懈怠!”這就是中民投的“世紀擔當”。

專案總規劃233MW。2016 年 12 月 31 日,74 個村級電站已全部建設完成,雖然電站尚未並網,中民新能卻在 2016年提前向 74 個貧困村提供幫扶資金,每村 2 萬元,合計 148 萬元。

黃記台村的貧困戶趙紅宗說,中民新能讓他在親戚們面前抬起了頭,他再也不是上門借錢的“窮親戚”了,因為中民新能在建設全球最大單體光伏發電基地時,流轉他家 200 多畝荒地,給了 60 多萬元的流轉費。趙紅宗對“全球最大”並沒有多少概念,他只知道中民新能建設的基地已在全鎮流轉荒地 4.6 萬畝,光流轉費就有 1.27 億元,周邊 4 個行政村 6 個自然村的建檔立卡戶 284 戶 916 人都和他一樣,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雖然村村有了光伏電站,但這只解決了村裡的集體收入,如何讓陽光直接把錢“灑”進貧困戶的家裡,中民新能想出了一招“屋頂借光”——在村民的屋頂上安裝光伏電站。中民新能拿出 5000 萬元,在惠安堡惠苑新村、馮記溝務工移民新村等地 1700 戶農戶家開發建設 5.3 兆瓦屋頂光伏扶貧電站,其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 694 戶。截至 2016 年 10 月,屋頂光伏電站已全部建設完成並實現並網發電。

“2016 年底,我們已開始向貧困群眾兌現收益承諾,連續 20 年每年每戶可獲得 3000 元的發電收益,農戶累計收益可達 1 億餘元。”中民新能旗下中民光扶養殖扶貧示範基地,以大戶帶小戶的方式,扶持貧困戶和養殖大戶飼養“鹽池灘羊”。第一批 3000 只有繁育能力的基礎母羊已經投放到戶,覆蓋到該村全部貧困戶。

“這羊會下羔,比我自己買的下羊羔多。”貧困戶楊正補說,去年中民投給的 20 只母羊,現在已經下了 23 只羊羔了,“賺個七八千塊錢不成問題。”

鹽池灘羊,因其肉質細嫩、無膻味、味道鮮美、脂肪分佈均勻,被認為是國內外肉羊品質最好的一種,曾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的歡迎晚宴上,被當作一道佳餚。然而,因為鹽池縣農牧民缺乏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和規模經營,深加工和產業開發經驗不足,灘羊並沒有成為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抓手。

2016 年初,中民新能從灘羊入手,與鹽池縣政府達成合作協定,以“龍頭企業 + 養殖戶”的方式扶貧,大力發展灘羊養殖業和深加工,注資 5 億元成立灘羊公司。擬通過打造灘羊全產業鏈,通過優化、整合、盤活灘羊產業資源,創新灘羊養殖、加工、銷售模式,讓灘羊真正成為鹽池貧困群眾的“領頭羊”。

為此,中民新能即將全面推進的灘羊產業鏈,將直接帶領數千農戶參與養殖和深加工,讓農民變為產業工人,貧困戶通過以羊入股分紅和產業工人工資獲得雙份收入。

讓農民變產業工人,這也是中民新能幫扶鹽池縣的“拿手好戲”。但這場“戲”的主角是貧困群眾,要想登臺獻唱,必須要把基本功練好——扶智治愚。

中民新能通過政企合作、村企共建等開展黨建工作,與鹽池縣扶貧辦、農牧局、就業局等機構開展合作,為當地農民開展長期技能培訓。2016 年,中民新能專門招聘了 9 名扶貧專員駐村開展基層服務,從根源上轉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切實提升他們的勞動技能、創業精神。而培訓內容也實現“訂單化”,圍繞中民投在鹽池縣開展的幫扶專案,開展內容包括光伏元件清潔、綠化、灘羊養殖、麵點製作及新型職業農民帶頭人灘羊養殖大戶培育等 12 期培訓班,培訓當地貧困戶 800 餘人次。

趙紅宗也參加了培訓班,他選擇的是光伏組件清潔的培訓班,“我希望到中民投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光伏發電基地上班,離家近,農忙時還能下地。”趙紅宗的願望不會落空,基地建成後僅每年的場區養護、光伏板清潔、飼草種植加工等配套產業,就可以提供 400 多個就業崗位。而其他人也不用為工作發愁,中民新能在鹽池建設的光伏低碳小鎮提供約 100個就業崗位,灘羊產業可以提供上千崗位……

四、1.48 億元投“房”——“我家院子能掙錢”

屋後有羊圈,有光伏板,“每天喂喂羊,在寬敞的客廳裡曬曬太陽,每年就能有過萬的收入。”南梁村的貧困戶郭萬成坐在 128 平米的新房裡,和記者聊了起來。“中民投讓我們不出院子就能把錢掙了!”

在郭大爺家門口上貼著一塊藍色的牌子,上面寫著“中民投援建 033”。“這是我們在南梁村開展美麗鄉村幫扶項目的第 33 戶。”中民新能寧夏鹽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卓說。2015 年,中民投幫扶南梁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為全村 37 戶危房貧困戶高標準地建了新房,蓋了羊舍,安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板。

而南梁村也在中民投的幫扶下煥然一新,寬敞的水泥路讓村裡愛美的姑娘們敢穿高跟鞋了,明亮的路燈讓串門的老漢晚上走得更遠、串得更晚了,配置齊全的村民文化廣場讓廣場舞的音樂響徹整個村莊……

南梁村村民幸福的歡笑聲,被中民投傳遞到了更多的村莊。從 2015 年開始,中民投投資 1.38 億元,在顧記圈、黃記台、範記圈、施記圈等五個村子 868戶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和南梁村一樣,中民投為村民援建和改造高標準住房,並且一次性配套光伏發電和羊舍,為每個村建設一個集學習、培訓、科普為一體的黨建活動室,改善當地農戶生產生活及居住條件。截至 2017 年7月,已完成 143 戶房屋新建、480 戶房屋改造工作。

相較於基地其他貧困村,黃記台村的村民更加興奮,“中民投給我家蓋了一棟 165 平米的二層小洋樓。”趙紅宗指著村頭的一排小洋樓告訴記者,第二排東邊第一家就是他的新房子。

2016 年,中民投斥資 1000 萬元給 59 戶黃記台村民建起了 165 平方米的新房,外加院落式光伏發電裝置和一座標準化養殖圈舍。通過中民投資和村民自籌方式,由鎮村負責規劃建設。46 戶村民選擇了二層樓房,13 戶住習慣了平房的村民選擇了磚瓦平房。今年年底,鹽池縣將整縣脫貧摘帽。但中民投人還不願早早地站在嘉獎臺上,他們把鹽池的貧困群眾“扶上馬”,還要親自牽馬送一程,他們要在全面小康的彼岸,目睹每一位鹽池縣的貧困鄉親順利抵達。

為鹽池縣的脫貧攻堅而“投”,這是中民投演繹“知恩反哺”的現實樣板。正如白銳平所說,“民投為民,永不動搖;為民而投,永不懈怠!”這就是中民投的“世紀擔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