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行業創業者深度談論:ICO監管過後區塊鏈將受洗牌

作者 | 詩雅

隨著ICO被叫停、數位貨幣交易被監管, 幣圈遭受重創, 而鏈圈的熱度卻絲毫不減, 在業內人士的眼中, 這恰恰是區塊鏈回歸冷靜、良好發展的一個時機。 而束在空中高閣的區塊鏈, 是否能夠很好地落地, 這才是區塊鏈最受關注的問題——在煩躁的環境當中, 如何能夠扎實去做區塊鏈技術、共識演算法、資質證明的研究再落實到各個應用場景。

B12無界沙龍之【探索區塊鏈的商業模式】邀請了數位區塊鏈技術專家, 及盈動資本技術部投資總監束歡就ICO、代幣經濟、區塊鏈應用領域、區塊鏈的發展及未來區塊鏈的BAT等問題進行深度的討論。

主持人束歡:

大家下午好, 我是盈動資本技術方向的投資總監束歡。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區塊鏈。 最近, 區塊鏈是一個非常火熱的概念, 大家都在談論區塊鏈。 但是我注意到的什麼呢?是ICO的火熱, 以及背後一飛沖天、瞬間暴富的神話;是資料貨幣交易所的快速發展, 各式各樣的代幣, 以比特幣, 萊特幣, 乙太坊, 尤其是小蟻幣的瘋漲。

而大家更多的關注點還是在於代幣的炒作。

但是就像金融小說裡的華山派的劍宗和氣宗, 在區塊鏈中, 也有“幣圈”和“鏈圈”之分, 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 在各路瘋狂ICO的時候, 同樣有一群人腳踏實地, 默默地敲下一行行代碼, 將區塊鏈的技術落地到一個個真實的專案中,

切實地產生價值。 而這才是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康莊大道。 在我看來, 隨著政府對於ICO的叫停, 以及對於交易所的監管, 恰恰是區塊鏈行業回歸本質, 健康發展的大好時機。

1

如何看待ICO, 是否就應該被關閉, 未來是有可能會被規範地開啟?

主持人束歡:

我們就先聊聊ICO的事情。 我們今天在場的各位鏈圈的人、投資人包括個人投資人、機構的投資人, 都非常關心這個點。

包括我們在座的幾位嘉賓, 應該都是親歷者, 從ICO路演的這種瘋狂, 到當時那麼多幣。 ICO市場上就流傳著“一個白皮書, 立馬就可以換一棟別墅”這麼一句話, 而這真的不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情。

我們先討論一下, 首先國家選擇一刀切ICO, 相當於其實是一個急速降溫的這樣一個手段。

那中間到底切誰不切誰, 這個當中會有很多掙扎的地方, 所以這個週期會很長, 就不能夠起到這種立馬冷卻、冷凍, 然後再去思考的一個效果。

所以說各位對於ICO, 或者是你們理解的正確的ICO, 或者我比較認同王利傑提出一個詞, 他叫“代幣經濟學”, 這種Token, 在於這種區塊鏈網路當中, 到底應該發生, 是大家炒的呢?還是這種代幣在區塊鏈網路當中可以發生發現這種經濟激勵的這種效益?我們先討論這個事情。

承雲COO趙淩:

我們真正的ICO是在8月中旬開始, 在這十天裡我們搞了四場路演, 是真的很累。 在路演之後, 很多私募的人就過來問你們為什麼不多一點?然後我明確告訴他, 其實做這個事情的時候, 我們做過預算的。

其實在這個時候, 大家對於ICO的態度, 很多人覺得是圈錢, 甚至說很多人投我們的, 以我們的角度, 不是一個投資者——他都是為了我們的高額回報, 說, 你們上什麼交易所你們上哪幾個。 他不會在意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項目, 我們接下來的商業是什麼。

所以面對ICO, 承雲是擁抱監管的。 我們曾經遇到過一些問題, 我們9月5日退幣的時候, 有一個運營的姑娘粗心地講0.07個幣退成了0.7個幣, 商量無果後對方小哥將我們的姑娘拉黑, 後來我們也嘗試著去報警, 最後也不疾而終。 這個事情, 連員警叔叔都不管。

而當國家將ICO一刀切了之後, 對於我們來說, 反而是一個冷靜的機會, 去思考怎麼將區塊鏈的技術走上它該有的發展軌跡。

漂流鏈CEO王需勇:

無論你做一個什麼項目, 我感覺它的一個最根本的點是在於你創始人以及你這個核心團隊的初衷是什麼。 就是你怎麼樣站在你的行業去理解區塊鏈的技術在你行業的應用。 因為我做的事情一直做共用經濟, 我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 第一它可以將共用經濟更加地徹底化, 它不像優步、滴滴打車一樣, 它是一個中心化的一個共同擁擠, 但是區塊鏈可以把這種共用經濟真正地徹底化, 它不再是一個你某一家公司所擁有的一個平臺在使用。

觸動我最大的一點是, 區塊鏈技術打破了現有的價格體系, 公司也好, 甚至一個想得大點的國家也好, 它是在打破一個新的組織架構體系, 這是一點讓我感覺內心非常地感覺, 太刺激了這件事。

所以我是想借助ICO的是什麼?ICO是一個相當於給我了一些彈藥,就像我建一個廟,大家上一些香火。如果單純地把ICO理解成融資方式,那可能我就是一個創業者,我想創業一個項目,然後拿著錢去辦,但是我想的是,OK我想找一些人,跟我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一起投一些錢,把這個平臺搭建起來,成為一個整個行業的一個革命性的平臺出來。但是現實當中是什麼呢?就像趙總講的,投機的人太多了,所有有資本的地方必須有利益的存在,沒有利益資本去的可能性非常小的。畢竟這個不是你在搭一個廟,給和尚一個安置所。

所以我一直堅信地不管別人怎麼去做,我就是想幹這麼一件事。

我想搭建一個平臺,我想把,無論是菜鳥的還是達到順豐的所有的這種快遞的資料開放出來,我搭建這個平臺不再是屬於你某一個公司擁有這個資料,它這個資料是屬於社會的,屬於行業的每一個人的。

所有小的快遞公司,因為技術的系統,在不斷地承受一些成本壓力的時候,現在不用去考慮了,誰來解決呢?社群來給你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這裡面我們現在,因為原先是有一個幣的激勵,可能會刺激整個社群的技術、人員的投入。但是現在我們還沒有完全想得特別清楚,但是如果想讓整個平臺快速發展的話,有一部分技術員,包括現在還有一些人,每天給我們打電話,我就認可你做這件事,我就給你打錢,你先去幹。幹了之後再說,有沒有利益無所謂。真有很多這樣的人。就是說我很堅信有這麼一批人,有共同價值觀的人。

另外我也有朋友,他專門做企業互聯網公司CTO的這種獵頭,然後他前一段時間在烏克蘭搞了一個全國的互聯網CTO大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就是他也會拉動一些CTO,他說沒關係,他說你幹吧,然後我這邊可以給你技術的人才。你把這些的需求——你們這邊實現不了的,我把這種技術人員拉進來,讓大家去分工來做這件事,我就是想做一個這種共用的平臺,不是說這個平臺我確實是一個發起者,但是整個推動者還是靠一個公益性質的。

ICO確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對我有一種刺激,——一個白皮書換一套別墅。當時可能會對我包括我的團隊都會有這樣的刺激,在那個時候真的它是一個非理性的,被利益沖暈了頭腦。這種事情一旦起來之後,我們把大家辛苦苦逼地創業這麼久了,還沒有利益的一種分配,這個也算是給大家跟我拼搏了這麼久的團隊,然後也算是有一定的回報,當時就是有這樣的一種萌芽和想法。但是一刀切完之後,我們還是在想我初衷做的是什麼?

包括我在清華的一個王教授跟我說“你如果是為了圈錢,我建議你不要幹了。你如果說沒有完全地想清楚,沒有完全地理解清楚區塊鏈的技術,你也不要幹了,你先理清你的初衷是什麼。”所以這一點,包括阿裡的做螞蟻金服的,就是他們在給我傳遞這種資訊的時候,說實話當時我們沒有懂,切完之後,讓我冷靜下來之後我想通了。我的初衷其實不就是為了完成我自己的一個想法嗎?只是說夢想有些遙遠。但是最起碼在短期的這種技術的平臺的使用來講,還是有很大的價值的。這就是我對ICO和對區塊鏈的一些簡單的理解。

DeepBrain CEO 何永:

我可能比各位略微幸運一點,我沒有經歷過ICO這個痛苦的過程。剛好因為我是前半年進行融資,然後好不容易融資完,準備搞ICO,但是剛準備的時候,ICO被切掉了,所以我們沒經歷這個過程。

但是我是這麼考慮的。我覺得ICO一刀切這個事情是國家確實逼不得己,其實國家也不是百分之百想切這件事情,為什麼逼不得已?因為幣圈太瘋狂了。ICO融資,從融資角度來說,ICO融資遠遠比VC的融資要簡單容易特別得多。VC融資是特別難的一件事情,就是會做很多流程,但是ICO不一樣。

其實準確來說就是一個幣圈把鏈圈給帶傷了。所以說作為鏈圈的這些兄弟們,其實本質上心裡還是挺難過的。

就是從技術角度來看,ICO這件事情在中國未來一定會重啟。確切的時間不知道,今年年底?明年年底?後年年底?確實不知道。

但是可以有一點知道,ICO在中國如果被重啟得越晚,對中國的這種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定是越不利的、越滯後的。

為什麼?

從技術角度來說,鏈和幣,是通的。鏈圈和幣圈,幣圈並不是被創造出來的。如果這個鏈沒有幣,那這個鏈其實就是一個偽鏈,為什麼說是偽鏈?因為你的區塊鏈已經在數萬的結點上來了,這個數萬個結點,怎麼能夠刺激這數萬個結點幫你去幹活?你沒有幣,怎麼幫你幹?沒法幹。那這個鏈就發展不起來,那只是把區塊鏈的其中某一個技術用不上,它並不是真正地解決區塊鏈最核心的問題。

所以這樣必然會逼著中國的區塊鏈專案走向海外。比如說我們現在就在做海外,它有很多我知道的都在做海外,而且區塊鏈也確實是全球範圍的一個事情,但對中國來說的話,可能對中國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

當然這個可能是,與中國的環境有關係,炒幣的人太多,投機的人也太多。後來很多這種就是傳銷的都進來了。所以這件事情可能在像瑞士這樣的小國家,在德國,他們的監管,因為他們本身技術監管是很完善的。但是這些國家,可能區塊鏈技術對這些國家的發展非常之快,比中國快很多的。那像瑞士的話,現在政府部門辦公都可以用比特幣了,中國可能這件事情要五年以後甚至十年。所以這個技術的發展的話,就是區塊鏈這個技術的話,一旦你切下來之後,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國鏈圈的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一件事情的。

而且現在比特幣這種東西也是不可能被打掉的。

它有需求在這,而且這個需求是全球化的需求。比特幣未來,我認為漲個十倍、二十倍,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為什麼?因為現在,剛剛你也提到,現在比特幣是在暗網進行交易。所以它整個社會積極的總量,其實占到0.1%都不到。但是未來隨著這個技術的發展,隨著各種國家去把比特幣進行開放,然後各個國家會把比特幣進行合法,這樣的話會有更多支付需要用到比特幣。其實貨幣經濟學就是說當你有更多的貨幣被更多的商品所採用進行交易流通的時候,那你的貨幣的價值就更大。所以說當比特幣從比如說0.001%,漲到0.1%的時候,甚至到全球範圍內能漲到1%的時候,那比特幣的價格就會非常大。所以它的價值一定會不斷地去增長的。所以這件事情可能對於中國的幣圈包括鏈圈,包括在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但是中國政府,他會看到更全面的東西,很多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他們看到了。如果這個東西不及時去遏制,可能會帶來一些無法想像的問題,所以就先把它給卡掉了。

所以我相信政府肯定也在想辦法去怎麼解決。因為政府畢竟也有很多的這種智庫,很多的專家,他們在想辦法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的。

智品鏈CEO朱飛:

其實一個很感動的地方,包括像元界他們都給我們的很多支持,很多幫助。包括像我們用戶,在用戶群裡面對我們的一些支持,他們對這個過程都特別支持,還願意繼續參與等等,其實都蠻感動的。包括其實像我家裡人,之前對創業其實也沒太多地關注,但是通過ICO這個事情,一下子PR出去了,包括投資人,很多人其實也會來關注,我覺得這是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其實浪費了很多精力,其實現在再回去看,確實太不理性了。都很難想像,當時為什麼會這麼瘋狂地鑽進去?完全就沒去想這個後果。然後從這個一刀切了以後,其實會讓自己更沉下心來,重新去反思一些問題,去回顧這些問題。

我覺得從我自己創業這個項目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當然其實現在先說不好的一面。從我們自己生態的角度,搭建的角度來講,其實把代幣這件事情去除以後,其實不是太利於我們去擴充我們的結點,或者說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那像開始我講的,通過這樣的一種模式,能夠把不同的協力廠商拉入到我這個體系裡面,一起去共建這樣的一個生態,那樣現在一刀切了以後,其實這個事情就有點尷尬了。其實我在尋找一個新的方式,一種機制去滿足他們的利益,才能夠加到這個體系裡來。對於我來講這個可能是最大的一個壞處,最大的一個挑戰需要去解決。當然我們現在也有一些新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

那從政府的角度,我覺得確實從宏觀角度來講,確實有很多不健康的東西,已經很明確了,甚至於說讓這些創業者都躍躍欲試,願意這樣的一個風險去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其實是很不正確的,整個分析行業角度來講。那我覺得也挺好,其實也可以讓鏈圈的人更沉下心來,回到同一個角度,重新去做這些項目,沉下心來去打造產品,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一個事情。

2

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中提出一個革命性的建議: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在這個競爭過程中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在區塊鏈的代幣系統中,有可能出現這個願景嗎?

主持人束歡:

ICO從某種角度來說,是過猶不及,一旦過了以後,很多不好的事情暴露出來以後,反而把整個事情給帶壞了。但ICO從本身來說,其實是第一個資金的募集,因為它募集的那些人,尤其是供應鏈,是他未來的合作夥伴,未來的參與者,這其實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但是一旦比如說傳銷進來,這種炒幣的進來,更多的投機類的情況就會出現,甚至很多,我接觸過ICO階段,接觸過一些CEO,非常瘋狂的,就是狀態是我已經募了七千萬了、八千萬了,資金要不要站一下臺?我給你月臺費等等,是非常瘋狂的各種情況。

1974年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的匈牙利經濟學派的代表人哈耶克,在80年代晚年最後一本經濟著作裡面叫《貨幣的非國家化》,他在裡面就提出了一個很具有革命性的建議——廢除國家的中央銀行貨幣制度,允許私人來發行貨幣,然後貨幣之間進行競爭,讓大家找到比較好的貨幣。

其實看到這我就想,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區塊鏈倒是能夠實現這樣的價值。這樣的價值並不是在交易所上,而是在不同的剛才我提到的這種具體應用場景的這種區塊鏈價值網路上能夠運行的。比如說數位資產的價值網路,資產在交易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代幣來進行激勵,來進行轉移。因為任何資產,任何價值在傳遞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價值,銀行貸出去了有利息,在流通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價值,這種價值一定要有這種服務方,比如結點的參與,各方的參與,一定會產生經濟利益,經濟激勵的,這個有可能是這種代幣在這個體系當中它的經濟發揮的價值。

比如說在商旅的承雲商旅鏈上面,也能夠產生這樣的價值。所以說我倒是感覺ICO未來在什麼樣的一個理性的、合理的狀態下被使用,我現在不把它叫ICO,把它叫代幣,或者是代幣經濟,這個可能更適合我們接下來的這種情況的發生,或者是更適合區塊鏈會健康地發展。這是一個問題。

然後接下來一個問題就是,比如說這種代幣,我不知道ICO幾位的CEO有沒有考慮過,將來這種代幣和法幣之間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包括政府監管,因為區塊鏈是線上的,它並不能完全解決線下的這種信任問題。比如說我們建立的漂流鏈,線上的資料,因為區塊鏈真正的價值就是存證,你也保證他存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只不過他存了以後就不可更改了,這個跟線下是怎麼樣一個具體來結合,包括跟法律,跟當前的法律,跟比特幣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漂流鏈CEO王需勇:

我們當時也考慮過,因為在整個鏈上我們認可的是幣,而非法幣,所以我們在考慮。因為普通的消費者他在寄快遞的時候,畢竟全國在幣圈或者鏈圈的人的數量是有限的。當時統一的數字是一百萬,不到兩百萬。就是當大部分人,如果他要在我們平臺寄快遞,在做流轉的時候,那我們也跟井通,還有跟Achain跟他們也溝通過,因為Achain他說可以做一個直接法幣跟我們的代幣之間做一個轉換的介面一個功能,來做這樣的一處理。

但是我們又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就算他可以簡單地去這樣處理,但是我們所有的這種環節裡面,無論是快遞公司或者快遞員,或者說參與的各方,他們的結算方式還是一種代幣。

但是這種代幣有一種不穩定性。中間存在兩種人:實際幹事的人VS炒幣、投機的人。而投機的人會對真正幹事的人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確實,一直在找一些平衡點,真的還沒有完全地找到一些根本的解決辦法,可能這個也不是說馬上能夠解決的,唯一的就是在運行過程中,隨著炒幣的,再加上實際幹活的人,他們在逐漸積累的過程中,我們想可能才會慢慢地沉澱出一定的規律或者解決方案出來。

這是我這邊思考的兩個問題。

我認為比特幣它應該是從2017年的4月份、5月份,開始劇烈波動上升的,它是有原因的,取決於中國瘋狂地發行了ICO,就是說所有幣種。

因為比特幣它沒有一個指定的系統在運用,它不像我們比如發行一個票幣,就在整個物流體系內去做運行。如果說它在我的物流體系內運行8年、9年,跟今天比特幣在整個暗網中其他的無組織中運行的8年、9年,效果絕對是不一樣的。它會有一定的沉澱,達到一定的共識,它會在一個穩定的範圍之內去慢慢地走一些波動的。這是我對比特幣剛才這個問題的理解。

所以我不太認為比特幣,比特幣它已經成為一種特例幣了,就是可能幣圈的人會把它當成一種信仰幣,它已經沒有什麼實質的價值了,它就是把它當成信仰了。我在2017年4月份開炒的時候,是因為所有的ICO,我想投機只能用比特幣,把它給炒虛高了。

承雲COO趙淩:

我們從第一版開始到後面2.0、3.0、4.0,差不多改了應該有二十多版,因為這裡面也是我們不斷在反思。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多幣。因為我們其實一開始是想把商旅的資產碎片化和數位化,也就是說每一個商旅,比如說一個飛機的座位,我想給它進行數位化切分,然後這個我想放一個數字貨幣。然後酒店也是一樣的,因為它也是可以碎片化。

但是後來發現,當我不斷地對外把Token和Coin之間做一個對應的時候,就會很複雜。一開始我是這麼寫的。寫了之後很多人不明白,尤其是我們要ICO,白皮書寫出來以後,大家說趙總你寫的每一個字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大家又都在說,白皮書看不懂,照樣能ICO。

那我們想,要不就把它寫得看懂一點?所以我們其實是在不斷地簡化,但是其實第一個版本我們很想做的一個。當然我們前面說的所有這些數位化資產的代幣,它應該是跟資產是卯定的,這個價值是恒定的。而我們最終想做的是我們那個Token我們想成為整個一個商旅的一個結算貨幣。

所以我們是想做這麼一個事情。就是形成一個商旅業的生態圈。這個結算貨幣,我們之前跟虎哥聊的時候也是,這個代幣其實它會跟數位資產以及數位身份發生一種關聯,所以我們整個生態圈,包括是將來,真的數字身份能夠用起來,大家可以不需要出示身份證,可能只要刷臉就能上飛機或者住酒店,將來可能真正能夠數位身份能夠應用起來。但在這個裡面,數字資產可能之間能夠發生某種關聯。所以我們一開始是這樣做的。

然後剛剛朱總說到法幣的事情我有一版,我是想把裡面的資產,我說的座位資產,航旅資產,跟法幣做某種關聯。

我們的代幣它是有實實在在的價值的,這個價值就是你可以看得到,它是跟航空的座位,甚至還有更多的門票什麼,全部給它碎片化我是有實施價值,但是不是空氣幣,現在大家都講空氣幣是沒有價值,我們的代幣都是有價值的。

DeepBrain CEO 何永:

兩個方面來看。

從信任角度說,其實與貨幣有關係,信任與貨幣是沒有關係的。比如說支付寶,我們有法幣,但是我們在網上買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支付寶我們就不敢賣,這是一個角度。

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貨幣本身的價值。

貨幣本質上之所以叫貨幣,是因為它有流通和交易的功能。

最早的時候,在人類原始社會的時候,就用一個貝殼,那這個為什麼不重要?因為大家認為這個貝殼我買以後然後我可以交易。

其實很簡單,比如說現在的暗網,為什麼暗網上大家現在很多用比特幣進行交易,我現在判斷一下這個比特幣,如果現在劇烈波動,那我覺得這個風險可能很大,所以我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我可能會注意,但是我買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必須要用這個幣,我沒有辦法用其他貨幣。那我買這個比特幣的時候,我可能就會去關注比特幣在這個時間的價格區間。因為一個貨幣,一個具體的物質的價值,它不會因為這個比特幣的波動而波動。

比如我在暗網上買一個電腦,如果這個比特幣的價格是兩萬塊錢,那個電腦它可能就是0.5個比特幣,如果這個比特幣的價格一下子漲到10萬塊錢了,那這個電腦上面標價就是0.1個比特幣,它的價值不變。價值變化的過程中是因為我在買這個過程劇烈波動,因為我在買的過程中必須要用比特幣交易,所以我必須得買,他買的時候,只要買的人去判斷,關注它的價值就好。

所以本質上來說就是當貨幣劇烈波動的時候,會影響貨幣作為交流包括支付的手段。但是最終隨著幣被更多人認可,所以最終的幣一定會趨向於穩定,這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並不一定需要法幣,並不一定需要國家去背書,可能十年二十年過後,比特幣就是一個很穩定的貨幣了,但是它的穩定的幣值很大,它是很大的一個幣。

其他很多小的幣,當人用得不多的時候,當它流通性不強的時候,很容易就被炒作。被炒作的時候,你用它做交易的時候,風險就很大。這樣返過來說就很少有人用它來做交易。所以幣的發展,在數字貨幣這個領域來說,可能像比特幣,可能只有少數幾個貨幣,在這種大的全球範圍內進行支付的,可能是少數。會被自然選擇。

這是一種全球範圍內使用的。還有一種是指像咱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某一個領域裡面應用的。

因為在某一個領域應用的時候,你的幣在這個領域,是流通的。比方說我們,我們的幣在我們的體系裡面是流通的。在體系之外不流通,在體系裡面流通,我們會保證它這個體系裡面它的幣值是穩定的。

但是在我們體系之外的交易所裡面的幣值它可以波動,沒關係,我們會把它隔離開,不讓他倆結合在一起。

因為結合在一起,當你的體量不夠大的時候,這個幣被劇烈炒作的時候,你在你的體系流通的時候,是不健康的。很容易讓你的體系會出現崩潰,甚至有可能用戶不敢去用你的幣了,為什麼?因為我今天買了,是我買這個東西,本來在你體系要買東西,但是我只能用這個幣支付,我今天買個東西可能要花10塊錢,這個東西本身就值10塊錢,所以我今天就買了我睡一覺過後,明天變成50塊錢,那這個太好。但是如果明天變成5塊錢怎麼辦?那我豈不是賠了?對於消費者來說,我本身不是用來炒幣的,我本身就是用來進行支付的,我只把它作為一個支付手段,如果這時候出現波動,那其實很不利的。

維優元界 市場總監 尤立:

我做的是公鏈,從去年開始我們就覺得,聯盟鏈的話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不談技術的好壞,其實都是有發展空間的,因為市場夠大。但是如果從小公司起步來做聯盟鏈的話,是沒有辦法走到最後的。非常簡單舉個例子,如果我去做一個聯盟鏈,那我就跟中國電信合作了,他給我500萬到1000萬,一年的廣告費用,把它做完,一年後會怎樣?一年後他學會了所有的技術。然後三倍價格把團隊收過來,然後把你一腳踢開,非常簡單,所以你這家公司可能生存不到最後。

< p="">BAT也一樣,其實我們其實在去年很早的時候,就被阿裡想把我們收下來,但是我們也沒有接受他的這個offer,那非常簡單,就是說對於聯盟鏈來講的話,我們認為肯定是有大型的機構,銀行比如說美國有一個超級帳本你看法聯盟也好,他們基本上,帳本的話,最火是IBM驅動的。它背後主要是服務華爾街銀行,然後它也是IBM的其中一位創始人。基本上這個都是大公司的玩法,因為你沒有辦法跟他去拼資金,技術資源。

那當然,公鏈也有公鏈的缺點,相對速度慢一點,會有各方面,但是沒關係,因為市場夠大,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選擇,可能我們覺得,我們起碼目前是覺得,在非金融行業,或者一些普通行業裡面,公鏈的話會解決一些現有的情況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信任問題,帶來的一些情況。而在金融TPS(系統輸送量)就是高頻交易,這個就是目前的公鏈技術還沒有做到這個層次。那國外當然會已經出現一些比較牛的一些公式演算法。

但是現在都還處在白皮書階段吧。他們有這樣的一個非常快的一個結算資料。但是相信是很快的。然後我的觀點就是說,公鏈跟聯盟鏈為什麼都是可以並行的,甚至會出現第三種、第四種、第五種,因為是需求夠大。

第二就是說從我們下半年第三季度開始的話,我們自己的價格——原先代幣價格就是比較乏力,那是因為市面上越來越多ICO上來,而沒有一家公司,沒有幾個聯盟能夠控制這個局面。

所以說市場是失序了,沒人能夠控制這個局面。所以說政府研究了一下覺得這個東西不要,這是必然的。因為銷售給了一個非特定的投資群體,而不是一些VC、PE,或者說你要有能力去甄別,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個甄別能力。

所以說它擾亂了金融秩序,所以它必須要停。

就政府一刀切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因為代幣到海外的通道,目前技術上沒有辦法。你如果走銀行,還是有辦法查的。我把比特幣存到國外去,然後等國外交易所美金提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資本的一個跨境流通的一個漏洞,而現在是年底,必須要堵。那因為美聯儲在加息的預期,美國要把資金拉回來,拉回來要衝破中國的這個防護鏈,經濟防護鏈,這個事高於一切。

所以說比起整個經濟的來講,整個交易行業完全切割是沒有什麼,經濟安全,甚至是金融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也沒什麼怨言,反正我們也在做。好在我們自己及時上了交易所,合同第一次,然後現在價格開始回到原來的一半,原來是只有1/10,那就一天之內,市場信心就開始恢復了。很多公司可能它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能夠經受住這種衝擊,市面上有的,我們可以去看。

總的來講的話,我其實是做銀行,也喜歡幣圈。但是就是說我們今年上半年想做認認真真做很多項目,但是因為到年終的時候ICO項目太火了,導致我們整個團隊,包括所有人,甚至包括我自己人,未必是有錢人,就是說我們的注意力從原來的把這個事往前走的推動力小很多,因為來錢太容易了。

到了第三季度,尤其是到了第三季度的時候,作為原本是一家區塊鏈公司,我們更多向一個幣圈的公司去發展了。然後有五湖四海的江湖的人開始來拜訪我們,然後已經很難在這個情況下打得住。

還好現在政府監管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東西,就是說我們還是回到追求本原。但是接下來的話它肯定會去監管,你可以繼續玩ICO,但是它可能不叫ICO,ICO有一個定義,可能是有兩三個方向。

一個的話就是私募化ICO,然後你參與這種類型的代幣的投資,你必須通過國家規定的機構或者一些資格來做。然後做備案也好。

第二種方法的話就是,比如說我們現在是出海了,三大公鏈都已經出海了,量子鏈和NEO的話70%以上的交易額全部在國外,其實基本上都出去了。那我們拿到了折價錢幹嘛呢?其實我們可以返過來再做國內的一些區塊鏈的項目,其實等於是咱們開始花老外的錢。那可能這也是一個蠻好的通道。就是之前的話是中國人花自己的錢去做研發,而現在的話,讓老外來support中國的研發。但是有不好的地方是說你最好的,最尖端的一個行業,可能得到一些成果,得到一些收益,讓國外的資本先行享用,有可能是這樣的。

因為技術支援沒什麼,關鍵是應用。個人覺得產品經營各方面怎麼去用好這個技術,這是更值得推敲的一個事情。

3

公鏈與私鏈,哪些領域最適合區塊鏈的應用?

主持人束歡:

然後我接下來可能跟大家去探討的一個就是接下來區塊鏈的發展到底是以供應鏈為方向還是這種聯盟鏈的發展,可能會是一個方向?因為大家都知道區塊鏈的技術優勢擺在那裡,我們未來的社會都能跟區塊鏈發生緊密的聯繫。可是我作為投資人的觀點,包括見到每一位區塊鏈創業者我都會問一個問題,你覺得通往這個羅馬的道路,你覺得是怎麼樣的?

智品鏈 CEO 朱飛:

智品鏈是直接應用產品的,它是一個聯盟鏈,在這個行業的應用裡面去做不同的一個機構結點等等,這樣一個角度。但是我的觀點,我覺得應該是變形吧,也是各種結點它都會存在,因為像剛剛講的供應鏈它需要很大的一個不管從資金、技術等等,包括它的應用場景可能都不一樣。聯盟鏈可能未來發展,它可能更傾向于像金融專業的一些應用。可能會更產品化。而私鏈可能就更專注於垂直鏈去做。

DeepBrain CEO 何永:

聯盟鏈對於一些創業公司來說,確實難度挺大。但是從傳統意義上聯盟鏈,因為這種畢竟需要結合很多資源,需要一些大的公司參與。

如果從公鏈角度說的話,其實創業公司做了一個產品,而聯盟鏈就是創業公司做了一個技術,私鏈的話也是創業公司做了一個技術,只不過這個技術被更少一部分人去用。

從本質上來說的話,它是商業模式的不同。你是技術驅動型的,還是產品驅動型的,還是運營驅動型的。這其實就是從公司角度是這樣的。然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發展空間,主要還是看團隊,團隊是最重要的,因為團隊的基因是有關係的。你團隊的基因適合做技術,還是你的團隊基因適合做產品,還是你的團隊基因適合做運營。最後去結合你自己,去把你的這些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某種方向上來。這有可能是對於這個公司來說成敗的關鍵吧。

所以行業怎麼發展的話,我覺得都有機會,其實都很大的。

漂流鏈 CEO 王需勇:

聯盟鏈是需要有很大的號召力。因為我跟四通達的總部的關係比較好,我們想做一個聯盟鏈,後來我們發現,如果想讓四通達(已經是上市公司)把這種資料做一個共用的話,這是一個比較扯淡的事情。舉個例子,因為順豐跟菜鳥他們發生了一次戰爭,其實就是因為資料的問題。所以說做這一塊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說真的想達成一個聯盟的專案,必須從這種中小的快遞公司,重新搭建新的一部分出來,才能經過時間的沉澱,達到三年、五年、十年之後才能達到一個聯盟鏈的效果,所以我們的定位也是給自己定位也是蠻清晰的。

私鏈和聯盟鏈不適合於我們漂流的定位。

承雲 COO 趙淩:

對我們來說,如果能做公鏈當然是最好的,這個毫無疑問的,我們有這麼多的客戶,這麼大的市場。所以剛剛何總說的我非常贊同,就是有些可能適合做產品,有些適合做技術。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也要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很贊同之前他們程浩、虎哥他們說的這個BAAS,就是在整個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可能也許最終我們也想做,但可能在目前,我們覺得更好的方法就是跟雲界來做一個深度合作,然後把整個這樣的一個生態慢慢地把它培育起來。因為這個東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蹴而就,你說20個區塊鏈的人員三個月把它幹出來,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可行。

所以對我們來說,我肯定是贊成公鏈的。但是在整個區塊鏈不斷地慢慢培育的過程當中,我覺得所有的這些企業它都是需要一步步來的。

4

哪一類的區塊鏈公司會成為未來的BAT

主持人束歡:

我們當時在想這個區塊鏈它的技術,首先我們在本質上去理解它,它的技術確實有這種價值的。未來改造的空間也非常大。那到底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新的行業一定會孕育著新的千億級別的這種公司,這種機會到底在哪裡?剛才梳理了一下幾類,到底誰會成為未來的這種千億公司?所以說,這個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去討論的一個點。就是你們認為,這種區塊鏈,未來的可能會存在這樣的,我們舉個簡單例子,就對標一下BAT的這種可能性有沒有?或者它們在哪裡?

承雲 COO 趙淩:

我們之前也經常參加這種圓桌會,當然大家腦洞大開想的最多的就是公司沒有了。就是在區塊鏈的技術下,可能一個公司它所提供的服務,是整個一個經濟行業的一個民主的利劍,這個民主是指經濟的民主。就是說不存在所謂的BAT,這種壟斷的巨頭,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社區的概念。

這個社區,也可以叫自我管理自我統治,這是一個經濟領域的一個理想狀態,就像我們經常說在政治領域的理想狀態是什麼樣子?區塊鏈可能它能帶來真正的一種狀態,那這種革新,假設這是一百年後的事情,可能在五十年後可能還未必,可能它還是會帶來某一種由於區塊鏈的技術帶來了一種所謂的巨頭,比如說像承運,它有可能會顛覆攜城,對不對?它可以成為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或者甚至把一些航空公司的資源顛覆掉,它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終如果這個技術不斷地去發展,它可能會帶來的是一個社會結構的一個變化。

漂流鏈 CEO 王需勇:

它們是不同世界的一個狀態。

DeepBrain CEO 何永: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以顛覆原有的傳統的這種公司的組織架構,因為它《華爾街日報》說的五百年來的技術領域的顛覆。

區塊鏈技術我認為比互聯網,比人工智慧顛覆性還要更強,因為它從最底層的東西去顛覆了,人類的金融這麼多年,這一百年有變化嗎?其實本質上沒有變化。但是區塊鏈技術未來會讓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說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思維。

包括我們做ICO,其實都是非盈利性組織,不會以公司的形式去做,你要以公司的形式去做,你這個ICO其實是不合理的。所以都是到新加坡去成立一個非盈利組織。那非盈利組織其實本身不盈利的。

咱們做這個代幣,做這個區塊鏈,本身來說你這個公司應該是不能有利潤的。至少從ICO這個角度,從區塊鏈本身角度來說,你的核心價值就是怎麼讓你的生態變得更多人參與,然後讓你的代幣更加增值,然後這樣反過來去做技術,能夠有一個社區,有團隊能夠去支撐這樣一個事情。比如像比特幣這麼大,就是誰是比特幣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某個公司某個組織。其實是全世界的參與比特幣的人員,其實是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從未來角度來看,從這種大的公鏈,其實都是非盈利的。我認為如果你想把公鏈做成盈利的,這其實不對的。這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問題。

第二點來說的話,就是區塊鏈是作為某一個應用,你把這個代幣在某一個體系裡面去運轉,這是可以做一個公司的。這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現在做的東西有兩個,一個是DeepBrain,一個叫深腦鏈,其實深腦鏈和DeepBrain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深腦鏈它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在做的事情,它是一個面向社會開放的。它的核心價值就是支持生長鏈上面的很多的這些人工智慧的設備,很多廠商去參與進來,讓它變得更加值錢。

而DeepBrain本身是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是要產生利潤的,我們要對投資人進行交待的。比如說金沙江投了我,我把DeepBrain做成非盈利組織的話,那就麻煩大了,怎麼掙錢呢?因為我也不可能把代幣給他們,因為代幣是非盈利性的。所以這裡面就存在一個比較明晰的一個利益關係。它是要花費技術的。所以在DeepBrain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做一個公司可以把它做大。但是它只是說應用了區塊鏈裡面的一些東西,去結合進來,它本質上說,還不是說DeepBrain本身不是一個區塊鏈的一個核心的東西。而深腦鏈的這個區塊鏈是核心的東西。

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區塊鏈其實給社會帶來很多大家現在都難以想像的一種顛覆。這種技術,越具有顛覆性的東西,越會讓目前的社會大眾感到恐懼。因為人的心理就是抵觸這種顛覆性的東西的,包括政府,它也是從心裡去抵觸的,因為它改變了現在目前的利益狀態,利益結構的。所以說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都是我們原來政治書上學,都是說打破了既有的利益結構,這些人一定要去反對他們,所以它一定是一個曲折的歷史的發展過程。

區塊鏈真對社會顛覆產生這麼大,所以為什麼ICO會這樣?前面有哪種技術會像ICO這樣的?政府會這麼去對待?

至少我這麼多年沒見過,所以它的顛覆性足夠大,足夠大,未來就產生足夠大的一個價值。

所以這種的話,它邏輯上對社會發展是有作用的。未來像BAT這種公司,他們肯定也會用區塊鏈技術,但是對BAT公司用區塊鏈技術,可能是對現有業務的一種補充,更多像DeepBrain,它是對現有技術的補充,本質上來說,對BAT這種公司,它是不可能作為一種公鏈的。因為它本身作為一種公鏈就已經把自身的利益結構給顛覆掉了,所以這件事情是不可行的。

所以說未來可能會產生這種大的社區,大的非盈利性組織,像比特幣這樣,乙太網這樣的,包括這邊其實我覺得元界也是類似這種的。

就是未來會有大的各種各樣的組織,其實這種方式我覺得對於這種做技術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完美的狀態。

為什麼?因為你只需要去把技術做好,你的技術就是波及非常多的人去用的,而不要更多關注技術以外更多層面的事情。就像比特幣一樣的,對社會的發展是還是有很大的顛覆性的。所以ICO本質上來說,其實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打賞程式師的,本質上最雜就是打賞程式師的。到最後現在變成不是打賞程式師,變成炒幣了,所以它已經質變了,所以才會出問題。否則的話它的本原是沒有問題的。它的本原是向善的。

智品鏈 CEO 朱飛:

像BAT也好,互聯網也好,它更多的是聚合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資訊資料,大資料這樣的一種價值。

那區塊鏈其實反過來,它更強調的是幫個人去確定他的資料價值,或者說這個平臺它集聚的更多是通過底層的一些協定、簽訂合約也好,去映射這些資料產生了一個更大的價值。所以我覺得從體量上來講這個肯定是必然的,因為這樣的一種更優的解決方案去支撐,必然產生更大的集聚的價值,但是從形態上、所屬上一定不是跟過去一樣,它改變了,它更強調個人,更強調點對點,而不是強調平臺。

維優元界 市場總監 尤立:

區塊鏈是一種新的技術語言。

很簡單,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跟束歡之前不認識,然後我們為什麼能一起坐在這裡?因為我們人類有一個共同的虛擬的故事,可以是公司、組織、法律或者怎樣。

那現在的話,區塊鏈有一點它肯定是基於互聯網基礎上的,所以說它的創新方向肯定是跟互聯網有關的,它的運行也是依託於互聯網的。

我們今天為什麼突然出現這個風口?因為很多行業,因為互聯網的硬體是在升級,4G、5G,然後移動端,這些設備基礎設施強了,所以我們每個人能夠更快地,隨時隨地地不用錢包,直接用手機或者怎樣。

但是就是說,現在的技術架構,絕大多數是基於1970年,70年代美國人搞的那套技術架構。那不管是從最底層的語言,包括它的防禦的加密的協議,都已經落後於時代的發展,無論從安全性還是從它的架構上都不能滿足現在的移動端發展。

所以說區塊鏈的話不僅僅是區塊鏈,畢竟要結合一些新的技術,能夠落地,它是一個底層的東西,至於在哪些行業的話,我覺得首先還是金融領域。

為什麼?金融行業有錢,它馬上能夠算出來,我如果說我用了這個技術,然後我現在替代我原來這一套做法,我能夠節省60%的成本,這個是已經國外已經做出來了,它已經寫出這樣的東西。所以說高盛會說我要做一個TR金融科技公司,我要裁員十萬員工,在未來的幾年裡面,它做了這種報告,因為這就是趨勢——互聯網的趨勢。

所以,從上往下的話,應該金融行業首先實現。形式的話多數是聯盟鏈為主,但與此同時,因為聯盟鏈,或者說傳統機構所驅動的對區塊鏈的關注會導致和帶動一些其他周邊的,比如說比較早期的公鏈,但是公鏈落地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是在中國發生會比較強一點。

但是之前的話,一個最有名的公鏈就是比特幣,而他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一個點對點的交易,非常簡單,也非常直接。乙太網現在更多的貢獻是ICO,因為項目還沒有完全落地的。但真正要落地的話還是在中國,因為中國有市場。

所以說就這幾個層面:

一個是行業應該是金融行業。

然後公鏈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在中國可能是有更多的落地,但是方向的話,肯定不是ICO方向,因為現在中國不讓你搞這個事情。

然後基本上整個架構的話是在物聯網的一個環境裡面。

5

區塊鏈應該從現有的業務基礎上去發展,而為什麼現在存在著一大堆區塊鏈技術公司去發展應用場景?

觀眾:

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那些本身有自己的業務,他通過區塊鏈技術去提升自己業務的效率,降低自己業務的成本。這樣更有機會。——這裡面舉個例子,包括像銀行,像建設銀行他們也在做,先從內部一個獨立的業務生態,那麼這樣把區塊鏈加上去,它業務可以跑得更快,更好起來,而且能夠養著這個區塊鏈技術往前走,然後再發展到銀行間。

包括假如說像《今日頭條》,像版權,朱總是做版權的,對吧?像版權在《今日頭條》,像大的一些公司,比如說阿裡、阿裡雲、IP授權平臺,他們本來有自己的業務在跑,不管是用傳統的方式來跑也好,他們再把區塊鏈去嫁接上去,這能讓他們的效率更高,收益更大。

這個我認為是區塊鏈可能最好的一種方式,返過來講如果純粹說我們沒有任何業務接觸,搭了一個區塊鏈上去,要去推,要大家把所有資訊,比如剛剛漂流王總說的,要把各個資訊放在你上面,你這不就是要做菜鳥嘛,你不要做菜鳥的資訊流這一塊嗎?那大家又不傻,憑什麼要把資訊放到地這來呢?菜鳥都不一定能做到憑什麼跟你玩呢?

DeepBrain CEO 何永:

從兩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從個人角度,那你一定不能做泡沫的事情。

從社會角度,泡沫是有價值的。因為泡沫會聚集很多人的眼光。比如說ICO,其實ICO就聚集了很多人的眼光進來了,它會對這個社會的促進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但是你自己去做ICO,你做了一個空氣幣,這件事情是不可取的。就是從這兩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然後剛才你提到就是說區塊鏈技術就是說先有技術,然後去落地,還是你現在已經有落地的東西,然後跟區塊鏈去結合。

其實這兩個都不矛盾,為什麼?

從互聯網角度發展,原來的互聯網,包括O2O,就拿O2O例子舉,做O2O。

比如說滴滴,滴滴其實也是做O2O出身,但是滴滴做的模式最早應該是租車,計程車公司最容易把滴滴做成,因為計程車肯定有好多計程車,那應該它最早。

為什麼計程車公司沒做成,最後滴滴做成了?

所以這兩個角度就是有技術去落地,然後你有落地的東西然後去做技術,這兩個其實都可以。

做O2O專案,O2O專案很多成功的,有的是從技術出身的,然後做成了O2O專案,有的本身就是原來做線下的,然後他結合了互聯網的專案,然後做了O2O,互聯網其實也是一樣的。互聯網的早期發展,比如做搜狐、新浪,那搜狐新浪之前,原來做報紙的公司多了去了,為什麼做報紙的沒有做成功?有互聯網技術的做成了搜狐和新浪兩家公司呢?當然也有,就是原來做轉型的,我原來就是在這個場景裡面結合的,用了互聯網的技術然後我解決了很多問題,這也有,其實這並不矛盾,這兩類公司都有,但是這兩類公司的屬性不一樣。

比如像我們這個創業公司,我們肯定是先從技術開始去結合落地場景,因為不可能說先做落地場景,在去找技術。但是這個發展也是反覆運算,比如說像我們的技術,我們技術的結點是先以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我們去找落地場景。然後我們在找到這個落地場景之後,返過來說,我覺得這個區塊鏈的技術本身對人工智慧是有促進作用的。所以我把區塊鏈的技術本身也結合進來了。

其實我覺得王總這邊也是這樣的,王總這邊之前做的是客車的項目,其實它本身與區塊鏈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他做這個事情本身肯定需要一些互聯網的技術,其實創業公司是比較合適的。但是現在做這樣的事情又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又能更好地促進這樣的一個發展,這等於是一個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中是一樣的。無論你是先有技術再做落地,還是先有落地再有技術,在這個過程中,90%的公司都被淘汰,一定都是這樣的,都會被淘汰,最終只留下10%,甚至更少的公司。

兩個角度其實都沒有問題,還是看你團隊的基因,這是最重要的。

觀眾再問:

但是有一點,叫挑戰的程度——難易的程度,為什麼叫互聯網金融?假如說51信用卡,一個金融公司,或者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來做區塊鏈,相對來說我覺得會更容易一些,失敗的概率會更低一些,因為他們自己在這個業務裡面就已經獨立成一個生態了,它能夠讓區塊鏈服務於業務,而不是說我們在上面去,硬要在區塊鏈上面長一個業務,可能這是我講的一個難易程度的問題。

維優元界 市場總監 尤立:

“你知道銀行是怎麼決策的嗎?”

如果銀行要上到一個區塊鏈項目的話,就是說要做預算,那為什麼中國的銀行在過去比如說被支付寶搞成這樣?因為他們沒有動力。不是說這個事情純粹是商業事實,不是說這個事情是好的,他們轉型會去做,他們不願意做的,在體制架構上是有問題的。他本身是每年賺很多錢,靠著利差就能賺錢,中國銀行,不用靠仲介業務,所以說它沒有這麼多動力去做科技創新這是現實,他會做得很慢很慢。

更多的情況下,比如說BAT這個區塊鏈,他們都有區塊鏈的團隊,但是這對他來講是防禦性業務。騰訊核心的話是做用戶的關係的。它們會有區塊鏈,但是擺在那裡,我們有這個業務就行了。所以說讓他們這種現有的成熟的企業去做這種區塊鏈創新,一些新的東西,很難搞出東西,所以說很多我們今天會有Facebook這些工作的最開始的時候,都是沒有這個市場的。都是這樣子的。所以說我覺得泡沫而言的話,肯定有,市場永遠是超漲超跌的,不可能是說在一個平衡線上。

所以說泡沫也是好事。

附DeepBrain 何永對區塊鏈和人工智慧觀點:

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就是所謂的超級大腦,這個大腦的安全和穩定就非常重要,而區塊鏈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並且通過智慧合約約束人工智慧,防止未來人工智慧發生叛變,我認為20年後,絕大部分的人工智慧都將會運行在區塊鏈上,不在鏈上的人工智慧是不被允許發佈的,區塊鏈也可以自由地調用人工智慧能力。

- 20170930 No.1671-

| 回復"目錄"查看B12往期 |

猛戳「閱讀原文」,看你沒看到的文章

太刺激了這件事。

所以我是想借助ICO的是什麼?ICO是一個相當於給我了一些彈藥,就像我建一個廟,大家上一些香火。如果單純地把ICO理解成融資方式,那可能我就是一個創業者,我想創業一個項目,然後拿著錢去辦,但是我想的是,OK我想找一些人,跟我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一起投一些錢,把這個平臺搭建起來,成為一個整個行業的一個革命性的平臺出來。但是現實當中是什麼呢?就像趙總講的,投機的人太多了,所有有資本的地方必須有利益的存在,沒有利益資本去的可能性非常小的。畢竟這個不是你在搭一個廟,給和尚一個安置所。

所以我一直堅信地不管別人怎麼去做,我就是想幹這麼一件事。

我想搭建一個平臺,我想把,無論是菜鳥的還是達到順豐的所有的這種快遞的資料開放出來,我搭建這個平臺不再是屬於你某一個公司擁有這個資料,它這個資料是屬於社會的,屬於行業的每一個人的。

所有小的快遞公司,因為技術的系統,在不斷地承受一些成本壓力的時候,現在不用去考慮了,誰來解決呢?社群來給你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這裡面我們現在,因為原先是有一個幣的激勵,可能會刺激整個社群的技術、人員的投入。但是現在我們還沒有完全想得特別清楚,但是如果想讓整個平臺快速發展的話,有一部分技術員,包括現在還有一些人,每天給我們打電話,我就認可你做這件事,我就給你打錢,你先去幹。幹了之後再說,有沒有利益無所謂。真有很多這樣的人。就是說我很堅信有這麼一批人,有共同價值觀的人。

另外我也有朋友,他專門做企業互聯網公司CTO的這種獵頭,然後他前一段時間在烏克蘭搞了一個全國的互聯網CTO大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就是他也會拉動一些CTO,他說沒關係,他說你幹吧,然後我這邊可以給你技術的人才。你把這些的需求——你們這邊實現不了的,我把這種技術人員拉進來,讓大家去分工來做這件事,我就是想做一個這種共用的平臺,不是說這個平臺我確實是一個發起者,但是整個推動者還是靠一個公益性質的。

ICO確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對我有一種刺激,——一個白皮書換一套別墅。當時可能會對我包括我的團隊都會有這樣的刺激,在那個時候真的它是一個非理性的,被利益沖暈了頭腦。這種事情一旦起來之後,我們把大家辛苦苦逼地創業這麼久了,還沒有利益的一種分配,這個也算是給大家跟我拼搏了這麼久的團隊,然後也算是有一定的回報,當時就是有這樣的一種萌芽和想法。但是一刀切完之後,我們還是在想我初衷做的是什麼?

包括我在清華的一個王教授跟我說“你如果是為了圈錢,我建議你不要幹了。你如果說沒有完全地想清楚,沒有完全地理解清楚區塊鏈的技術,你也不要幹了,你先理清你的初衷是什麼。”所以這一點,包括阿裡的做螞蟻金服的,就是他們在給我傳遞這種資訊的時候,說實話當時我們沒有懂,切完之後,讓我冷靜下來之後我想通了。我的初衷其實不就是為了完成我自己的一個想法嗎?只是說夢想有些遙遠。但是最起碼在短期的這種技術的平臺的使用來講,還是有很大的價值的。這就是我對ICO和對區塊鏈的一些簡單的理解。

DeepBrain CEO 何永:

我可能比各位略微幸運一點,我沒有經歷過ICO這個痛苦的過程。剛好因為我是前半年進行融資,然後好不容易融資完,準備搞ICO,但是剛準備的時候,ICO被切掉了,所以我們沒經歷這個過程。

但是我是這麼考慮的。我覺得ICO一刀切這個事情是國家確實逼不得己,其實國家也不是百分之百想切這件事情,為什麼逼不得已?因為幣圈太瘋狂了。ICO融資,從融資角度來說,ICO融資遠遠比VC的融資要簡單容易特別得多。VC融資是特別難的一件事情,就是會做很多流程,但是ICO不一樣。

其實準確來說就是一個幣圈把鏈圈給帶傷了。所以說作為鏈圈的這些兄弟們,其實本質上心裡還是挺難過的。

就是從技術角度來看,ICO這件事情在中國未來一定會重啟。確切的時間不知道,今年年底?明年年底?後年年底?確實不知道。

但是可以有一點知道,ICO在中國如果被重啟得越晚,對中國的這種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定是越不利的、越滯後的。

為什麼?

從技術角度來說,鏈和幣,是通的。鏈圈和幣圈,幣圈並不是被創造出來的。如果這個鏈沒有幣,那這個鏈其實就是一個偽鏈,為什麼說是偽鏈?因為你的區塊鏈已經在數萬的結點上來了,這個數萬個結點,怎麼能夠刺激這數萬個結點幫你去幹活?你沒有幣,怎麼幫你幹?沒法幹。那這個鏈就發展不起來,那只是把區塊鏈的其中某一個技術用不上,它並不是真正地解決區塊鏈最核心的問題。

所以這樣必然會逼著中國的區塊鏈專案走向海外。比如說我們現在就在做海外,它有很多我知道的都在做海外,而且區塊鏈也確實是全球範圍的一個事情,但對中國來說的話,可能對中國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

當然這個可能是,與中國的環境有關係,炒幣的人太多,投機的人也太多。後來很多這種就是傳銷的都進來了。所以這件事情可能在像瑞士這樣的小國家,在德國,他們的監管,因為他們本身技術監管是很完善的。但是這些國家,可能區塊鏈技術對這些國家的發展非常之快,比中國快很多的。那像瑞士的話,現在政府部門辦公都可以用比特幣了,中國可能這件事情要五年以後甚至十年。所以這個技術的發展的話,就是區塊鏈這個技術的話,一旦你切下來之後,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國鏈圈的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一件事情的。

而且現在比特幣這種東西也是不可能被打掉的。

它有需求在這,而且這個需求是全球化的需求。比特幣未來,我認為漲個十倍、二十倍,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為什麼?因為現在,剛剛你也提到,現在比特幣是在暗網進行交易。所以它整個社會積極的總量,其實占到0.1%都不到。但是未來隨著這個技術的發展,隨著各種國家去把比特幣進行開放,然後各個國家會把比特幣進行合法,這樣的話會有更多支付需要用到比特幣。其實貨幣經濟學就是說當你有更多的貨幣被更多的商品所採用進行交易流通的時候,那你的貨幣的價值就更大。所以說當比特幣從比如說0.001%,漲到0.1%的時候,甚至到全球範圍內能漲到1%的時候,那比特幣的價格就會非常大。所以它的價值一定會不斷地去增長的。所以這件事情可能對於中國的幣圈包括鏈圈,包括在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但是中國政府,他會看到更全面的東西,很多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他們看到了。如果這個東西不及時去遏制,可能會帶來一些無法想像的問題,所以就先把它給卡掉了。

所以我相信政府肯定也在想辦法去怎麼解決。因為政府畢竟也有很多的這種智庫,很多的專家,他們在想辦法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的。

智品鏈CEO朱飛:

其實一個很感動的地方,包括像元界他們都給我們的很多支持,很多幫助。包括像我們用戶,在用戶群裡面對我們的一些支持,他們對這個過程都特別支持,還願意繼續參與等等,其實都蠻感動的。包括其實像我家裡人,之前對創業其實也沒太多地關注,但是通過ICO這個事情,一下子PR出去了,包括投資人,很多人其實也會來關注,我覺得這是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其實浪費了很多精力,其實現在再回去看,確實太不理性了。都很難想像,當時為什麼會這麼瘋狂地鑽進去?完全就沒去想這個後果。然後從這個一刀切了以後,其實會讓自己更沉下心來,重新去反思一些問題,去回顧這些問題。

我覺得從我自己創業這個項目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當然其實現在先說不好的一面。從我們自己生態的角度,搭建的角度來講,其實把代幣這件事情去除以後,其實不是太利於我們去擴充我們的結點,或者說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那像開始我講的,通過這樣的一種模式,能夠把不同的協力廠商拉入到我這個體系裡面,一起去共建這樣的一個生態,那樣現在一刀切了以後,其實這個事情就有點尷尬了。其實我在尋找一個新的方式,一種機制去滿足他們的利益,才能夠加到這個體系裡來。對於我來講這個可能是最大的一個壞處,最大的一個挑戰需要去解決。當然我們現在也有一些新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

那從政府的角度,我覺得確實從宏觀角度來講,確實有很多不健康的東西,已經很明確了,甚至於說讓這些創業者都躍躍欲試,願意這樣的一個風險去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其實是很不正確的,整個分析行業角度來講。那我覺得也挺好,其實也可以讓鏈圈的人更沉下心來,回到同一個角度,重新去做這些項目,沉下心來去打造產品,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一個事情。

2

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中提出一個革命性的建議: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在這個競爭過程中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在區塊鏈的代幣系統中,有可能出現這個願景嗎?

主持人束歡:

ICO從某種角度來說,是過猶不及,一旦過了以後,很多不好的事情暴露出來以後,反而把整個事情給帶壞了。但ICO從本身來說,其實是第一個資金的募集,因為它募集的那些人,尤其是供應鏈,是他未來的合作夥伴,未來的參與者,這其實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但是一旦比如說傳銷進來,這種炒幣的進來,更多的投機類的情況就會出現,甚至很多,我接觸過ICO階段,接觸過一些CEO,非常瘋狂的,就是狀態是我已經募了七千萬了、八千萬了,資金要不要站一下臺?我給你月臺費等等,是非常瘋狂的各種情況。

1974年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的匈牙利經濟學派的代表人哈耶克,在80年代晚年最後一本經濟著作裡面叫《貨幣的非國家化》,他在裡面就提出了一個很具有革命性的建議——廢除國家的中央銀行貨幣制度,允許私人來發行貨幣,然後貨幣之間進行競爭,讓大家找到比較好的貨幣。

其實看到這我就想,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區塊鏈倒是能夠實現這樣的價值。這樣的價值並不是在交易所上,而是在不同的剛才我提到的這種具體應用場景的這種區塊鏈價值網路上能夠運行的。比如說數位資產的價值網路,資產在交易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代幣來進行激勵,來進行轉移。因為任何資產,任何價值在傳遞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價值,銀行貸出去了有利息,在流通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價值,這種價值一定要有這種服務方,比如結點的參與,各方的參與,一定會產生經濟利益,經濟激勵的,這個有可能是這種代幣在這個體系當中它的經濟發揮的價值。

比如說在商旅的承雲商旅鏈上面,也能夠產生這樣的價值。所以說我倒是感覺ICO未來在什麼樣的一個理性的、合理的狀態下被使用,我現在不把它叫ICO,把它叫代幣,或者是代幣經濟,這個可能更適合我們接下來的這種情況的發生,或者是更適合區塊鏈會健康地發展。這是一個問題。

然後接下來一個問題就是,比如說這種代幣,我不知道ICO幾位的CEO有沒有考慮過,將來這種代幣和法幣之間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包括政府監管,因為區塊鏈是線上的,它並不能完全解決線下的這種信任問題。比如說我們建立的漂流鏈,線上的資料,因為區塊鏈真正的價值就是存證,你也保證他存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只不過他存了以後就不可更改了,這個跟線下是怎麼樣一個具體來結合,包括跟法律,跟當前的法律,跟比特幣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漂流鏈CEO王需勇:

我們當時也考慮過,因為在整個鏈上我們認可的是幣,而非法幣,所以我們在考慮。因為普通的消費者他在寄快遞的時候,畢竟全國在幣圈或者鏈圈的人的數量是有限的。當時統一的數字是一百萬,不到兩百萬。就是當大部分人,如果他要在我們平臺寄快遞,在做流轉的時候,那我們也跟井通,還有跟Achain跟他們也溝通過,因為Achain他說可以做一個直接法幣跟我們的代幣之間做一個轉換的介面一個功能,來做這樣的一處理。

但是我們又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就算他可以簡單地去這樣處理,但是我們所有的這種環節裡面,無論是快遞公司或者快遞員,或者說參與的各方,他們的結算方式還是一種代幣。

但是這種代幣有一種不穩定性。中間存在兩種人:實際幹事的人VS炒幣、投機的人。而投機的人會對真正幹事的人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確實,一直在找一些平衡點,真的還沒有完全地找到一些根本的解決辦法,可能這個也不是說馬上能夠解決的,唯一的就是在運行過程中,隨著炒幣的,再加上實際幹活的人,他們在逐漸積累的過程中,我們想可能才會慢慢地沉澱出一定的規律或者解決方案出來。

這是我這邊思考的兩個問題。

我認為比特幣它應該是從2017年的4月份、5月份,開始劇烈波動上升的,它是有原因的,取決於中國瘋狂地發行了ICO,就是說所有幣種。

因為比特幣它沒有一個指定的系統在運用,它不像我們比如發行一個票幣,就在整個物流體系內去做運行。如果說它在我的物流體系內運行8年、9年,跟今天比特幣在整個暗網中其他的無組織中運行的8年、9年,效果絕對是不一樣的。它會有一定的沉澱,達到一定的共識,它會在一個穩定的範圍之內去慢慢地走一些波動的。這是我對比特幣剛才這個問題的理解。

所以我不太認為比特幣,比特幣它已經成為一種特例幣了,就是可能幣圈的人會把它當成一種信仰幣,它已經沒有什麼實質的價值了,它就是把它當成信仰了。我在2017年4月份開炒的時候,是因為所有的ICO,我想投機只能用比特幣,把它給炒虛高了。

承雲COO趙淩:

我們從第一版開始到後面2.0、3.0、4.0,差不多改了應該有二十多版,因為這裡面也是我們不斷在反思。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多幣。因為我們其實一開始是想把商旅的資產碎片化和數位化,也就是說每一個商旅,比如說一個飛機的座位,我想給它進行數位化切分,然後這個我想放一個數字貨幣。然後酒店也是一樣的,因為它也是可以碎片化。

但是後來發現,當我不斷地對外把Token和Coin之間做一個對應的時候,就會很複雜。一開始我是這麼寫的。寫了之後很多人不明白,尤其是我們要ICO,白皮書寫出來以後,大家說趙總你寫的每一個字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大家又都在說,白皮書看不懂,照樣能ICO。

那我們想,要不就把它寫得看懂一點?所以我們其實是在不斷地簡化,但是其實第一個版本我們很想做的一個。當然我們前面說的所有這些數位化資產的代幣,它應該是跟資產是卯定的,這個價值是恒定的。而我們最終想做的是我們那個Token我們想成為整個一個商旅的一個結算貨幣。

所以我們是想做這麼一個事情。就是形成一個商旅業的生態圈。這個結算貨幣,我們之前跟虎哥聊的時候也是,這個代幣其實它會跟數位資產以及數位身份發生一種關聯,所以我們整個生態圈,包括是將來,真的數字身份能夠用起來,大家可以不需要出示身份證,可能只要刷臉就能上飛機或者住酒店,將來可能真正能夠數位身份能夠應用起來。但在這個裡面,數字資產可能之間能夠發生某種關聯。所以我們一開始是這樣做的。

然後剛剛朱總說到法幣的事情我有一版,我是想把裡面的資產,我說的座位資產,航旅資產,跟法幣做某種關聯。

我們的代幣它是有實實在在的價值的,這個價值就是你可以看得到,它是跟航空的座位,甚至還有更多的門票什麼,全部給它碎片化我是有實施價值,但是不是空氣幣,現在大家都講空氣幣是沒有價值,我們的代幣都是有價值的。

DeepBrain CEO 何永:

兩個方面來看。

從信任角度說,其實與貨幣有關係,信任與貨幣是沒有關係的。比如說支付寶,我們有法幣,但是我們在網上買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支付寶我們就不敢賣,這是一個角度。

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貨幣本身的價值。

貨幣本質上之所以叫貨幣,是因為它有流通和交易的功能。

最早的時候,在人類原始社會的時候,就用一個貝殼,那這個為什麼不重要?因為大家認為這個貝殼我買以後然後我可以交易。

其實很簡單,比如說現在的暗網,為什麼暗網上大家現在很多用比特幣進行交易,我現在判斷一下這個比特幣,如果現在劇烈波動,那我覺得這個風險可能很大,所以我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我可能會注意,但是我買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必須要用這個幣,我沒有辦法用其他貨幣。那我買這個比特幣的時候,我可能就會去關注比特幣在這個時間的價格區間。因為一個貨幣,一個具體的物質的價值,它不會因為這個比特幣的波動而波動。

比如我在暗網上買一個電腦,如果這個比特幣的價格是兩萬塊錢,那個電腦它可能就是0.5個比特幣,如果這個比特幣的價格一下子漲到10萬塊錢了,那這個電腦上面標價就是0.1個比特幣,它的價值不變。價值變化的過程中是因為我在買這個過程劇烈波動,因為我在買的過程中必須要用比特幣交易,所以我必須得買,他買的時候,只要買的人去判斷,關注它的價值就好。

所以本質上來說就是當貨幣劇烈波動的時候,會影響貨幣作為交流包括支付的手段。但是最終隨著幣被更多人認可,所以最終的幣一定會趨向於穩定,這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並不一定需要法幣,並不一定需要國家去背書,可能十年二十年過後,比特幣就是一個很穩定的貨幣了,但是它的穩定的幣值很大,它是很大的一個幣。

其他很多小的幣,當人用得不多的時候,當它流通性不強的時候,很容易就被炒作。被炒作的時候,你用它做交易的時候,風險就很大。這樣返過來說就很少有人用它來做交易。所以幣的發展,在數字貨幣這個領域來說,可能像比特幣,可能只有少數幾個貨幣,在這種大的全球範圍內進行支付的,可能是少數。會被自然選擇。

這是一種全球範圍內使用的。還有一種是指像咱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某一個領域裡面應用的。

因為在某一個領域應用的時候,你的幣在這個領域,是流通的。比方說我們,我們的幣在我們的體系裡面是流通的。在體系之外不流通,在體系裡面流通,我們會保證它這個體系裡面它的幣值是穩定的。

但是在我們體系之外的交易所裡面的幣值它可以波動,沒關係,我們會把它隔離開,不讓他倆結合在一起。

因為結合在一起,當你的體量不夠大的時候,這個幣被劇烈炒作的時候,你在你的體系流通的時候,是不健康的。很容易讓你的體系會出現崩潰,甚至有可能用戶不敢去用你的幣了,為什麼?因為我今天買了,是我買這個東西,本來在你體系要買東西,但是我只能用這個幣支付,我今天買個東西可能要花10塊錢,這個東西本身就值10塊錢,所以我今天就買了我睡一覺過後,明天變成50塊錢,那這個太好。但是如果明天變成5塊錢怎麼辦?那我豈不是賠了?對於消費者來說,我本身不是用來炒幣的,我本身就是用來進行支付的,我只把它作為一個支付手段,如果這時候出現波動,那其實很不利的。

維優元界 市場總監 尤立:

我做的是公鏈,從去年開始我們就覺得,聯盟鏈的話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不談技術的好壞,其實都是有發展空間的,因為市場夠大。但是如果從小公司起步來做聯盟鏈的話,是沒有辦法走到最後的。非常簡單舉個例子,如果我去做一個聯盟鏈,那我就跟中國電信合作了,他給我500萬到1000萬,一年的廣告費用,把它做完,一年後會怎樣?一年後他學會了所有的技術。然後三倍價格把團隊收過來,然後把你一腳踢開,非常簡單,所以你這家公司可能生存不到最後。

< p="">BAT也一樣,其實我們其實在去年很早的時候,就被阿裡想把我們收下來,但是我們也沒有接受他的這個offer,那非常簡單,就是說對於聯盟鏈來講的話,我們認為肯定是有大型的機構,銀行比如說美國有一個超級帳本你看法聯盟也好,他們基本上,帳本的話,最火是IBM驅動的。它背後主要是服務華爾街銀行,然後它也是IBM的其中一位創始人。基本上這個都是大公司的玩法,因為你沒有辦法跟他去拼資金,技術資源。

那當然,公鏈也有公鏈的缺點,相對速度慢一點,會有各方面,但是沒關係,因為市場夠大,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選擇,可能我們覺得,我們起碼目前是覺得,在非金融行業,或者一些普通行業裡面,公鏈的話會解決一些現有的情況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信任問題,帶來的一些情況。而在金融TPS(系統輸送量)就是高頻交易,這個就是目前的公鏈技術還沒有做到這個層次。那國外當然會已經出現一些比較牛的一些公式演算法。

但是現在都還處在白皮書階段吧。他們有這樣的一個非常快的一個結算資料。但是相信是很快的。然後我的觀點就是說,公鏈跟聯盟鏈為什麼都是可以並行的,甚至會出現第三種、第四種、第五種,因為是需求夠大。

第二就是說從我們下半年第三季度開始的話,我們自己的價格——原先代幣價格就是比較乏力,那是因為市面上越來越多ICO上來,而沒有一家公司,沒有幾個聯盟能夠控制這個局面。

所以說市場是失序了,沒人能夠控制這個局面。所以說政府研究了一下覺得這個東西不要,這是必然的。因為銷售給了一個非特定的投資群體,而不是一些VC、PE,或者說你要有能力去甄別,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個甄別能力。

所以說它擾亂了金融秩序,所以它必須要停。

就政府一刀切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因為代幣到海外的通道,目前技術上沒有辦法。你如果走銀行,還是有辦法查的。我把比特幣存到國外去,然後等國外交易所美金提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資本的一個跨境流通的一個漏洞,而現在是年底,必須要堵。那因為美聯儲在加息的預期,美國要把資金拉回來,拉回來要衝破中國的這個防護鏈,經濟防護鏈,這個事高於一切。

所以說比起整個經濟的來講,整個交易行業完全切割是沒有什麼,經濟安全,甚至是金融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也沒什麼怨言,反正我們也在做。好在我們自己及時上了交易所,合同第一次,然後現在價格開始回到原來的一半,原來是只有1/10,那就一天之內,市場信心就開始恢復了。很多公司可能它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能夠經受住這種衝擊,市面上有的,我們可以去看。

總的來講的話,我其實是做銀行,也喜歡幣圈。但是就是說我們今年上半年想做認認真真做很多項目,但是因為到年終的時候ICO項目太火了,導致我們整個團隊,包括所有人,甚至包括我自己人,未必是有錢人,就是說我們的注意力從原來的把這個事往前走的推動力小很多,因為來錢太容易了。

到了第三季度,尤其是到了第三季度的時候,作為原本是一家區塊鏈公司,我們更多向一個幣圈的公司去發展了。然後有五湖四海的江湖的人開始來拜訪我們,然後已經很難在這個情況下打得住。

還好現在政府監管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東西,就是說我們還是回到追求本原。但是接下來的話它肯定會去監管,你可以繼續玩ICO,但是它可能不叫ICO,ICO有一個定義,可能是有兩三個方向。

一個的話就是私募化ICO,然後你參與這種類型的代幣的投資,你必須通過國家規定的機構或者一些資格來做。然後做備案也好。

第二種方法的話就是,比如說我們現在是出海了,三大公鏈都已經出海了,量子鏈和NEO的話70%以上的交易額全部在國外,其實基本上都出去了。那我們拿到了折價錢幹嘛呢?其實我們可以返過來再做國內的一些區塊鏈的項目,其實等於是咱們開始花老外的錢。那可能這也是一個蠻好的通道。就是之前的話是中國人花自己的錢去做研發,而現在的話,讓老外來support中國的研發。但是有不好的地方是說你最好的,最尖端的一個行業,可能得到一些成果,得到一些收益,讓國外的資本先行享用,有可能是這樣的。

因為技術支援沒什麼,關鍵是應用。個人覺得產品經營各方面怎麼去用好這個技術,這是更值得推敲的一個事情。

3

公鏈與私鏈,哪些領域最適合區塊鏈的應用?

主持人束歡:

然後我接下來可能跟大家去探討的一個就是接下來區塊鏈的發展到底是以供應鏈為方向還是這種聯盟鏈的發展,可能會是一個方向?因為大家都知道區塊鏈的技術優勢擺在那裡,我們未來的社會都能跟區塊鏈發生緊密的聯繫。可是我作為投資人的觀點,包括見到每一位區塊鏈創業者我都會問一個問題,你覺得通往這個羅馬的道路,你覺得是怎麼樣的?

智品鏈 CEO 朱飛:

智品鏈是直接應用產品的,它是一個聯盟鏈,在這個行業的應用裡面去做不同的一個機構結點等等,這樣一個角度。但是我的觀點,我覺得應該是變形吧,也是各種結點它都會存在,因為像剛剛講的供應鏈它需要很大的一個不管從資金、技術等等,包括它的應用場景可能都不一樣。聯盟鏈可能未來發展,它可能更傾向于像金融專業的一些應用。可能會更產品化。而私鏈可能就更專注於垂直鏈去做。

DeepBrain CEO 何永:

聯盟鏈對於一些創業公司來說,確實難度挺大。但是從傳統意義上聯盟鏈,因為這種畢竟需要結合很多資源,需要一些大的公司參與。

如果從公鏈角度說的話,其實創業公司做了一個產品,而聯盟鏈就是創業公司做了一個技術,私鏈的話也是創業公司做了一個技術,只不過這個技術被更少一部分人去用。

從本質上來說的話,它是商業模式的不同。你是技術驅動型的,還是產品驅動型的,還是運營驅動型的。這其實就是從公司角度是這樣的。然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發展空間,主要還是看團隊,團隊是最重要的,因為團隊的基因是有關係的。你團隊的基因適合做技術,還是你的團隊基因適合做產品,還是你的團隊基因適合做運營。最後去結合你自己,去把你的這些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某種方向上來。這有可能是對於這個公司來說成敗的關鍵吧。

所以行業怎麼發展的話,我覺得都有機會,其實都很大的。

漂流鏈 CEO 王需勇:

聯盟鏈是需要有很大的號召力。因為我跟四通達的總部的關係比較好,我們想做一個聯盟鏈,後來我們發現,如果想讓四通達(已經是上市公司)把這種資料做一個共用的話,這是一個比較扯淡的事情。舉個例子,因為順豐跟菜鳥他們發生了一次戰爭,其實就是因為資料的問題。所以說做這一塊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說真的想達成一個聯盟的專案,必須從這種中小的快遞公司,重新搭建新的一部分出來,才能經過時間的沉澱,達到三年、五年、十年之後才能達到一個聯盟鏈的效果,所以我們的定位也是給自己定位也是蠻清晰的。

私鏈和聯盟鏈不適合於我們漂流的定位。

承雲 COO 趙淩:

對我們來說,如果能做公鏈當然是最好的,這個毫無疑問的,我們有這麼多的客戶,這麼大的市場。所以剛剛何總說的我非常贊同,就是有些可能適合做產品,有些適合做技術。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也要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很贊同之前他們程浩、虎哥他們說的這個BAAS,就是在整個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可能也許最終我們也想做,但可能在目前,我們覺得更好的方法就是跟雲界來做一個深度合作,然後把整個這樣的一個生態慢慢地把它培育起來。因為這個東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蹴而就,你說20個區塊鏈的人員三個月把它幹出來,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可行。

所以對我們來說,我肯定是贊成公鏈的。但是在整個區塊鏈不斷地慢慢培育的過程當中,我覺得所有的這些企業它都是需要一步步來的。

4

哪一類的區塊鏈公司會成為未來的BAT

主持人束歡:

我們當時在想這個區塊鏈它的技術,首先我們在本質上去理解它,它的技術確實有這種價值的。未來改造的空間也非常大。那到底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新的行業一定會孕育著新的千億級別的這種公司,這種機會到底在哪裡?剛才梳理了一下幾類,到底誰會成為未來的這種千億公司?所以說,這個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去討論的一個點。就是你們認為,這種區塊鏈,未來的可能會存在這樣的,我們舉個簡單例子,就對標一下BAT的這種可能性有沒有?或者它們在哪裡?

承雲 COO 趙淩:

我們之前也經常參加這種圓桌會,當然大家腦洞大開想的最多的就是公司沒有了。就是在區塊鏈的技術下,可能一個公司它所提供的服務,是整個一個經濟行業的一個民主的利劍,這個民主是指經濟的民主。就是說不存在所謂的BAT,這種壟斷的巨頭,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社區的概念。

這個社區,也可以叫自我管理自我統治,這是一個經濟領域的一個理想狀態,就像我們經常說在政治領域的理想狀態是什麼樣子?區塊鏈可能它能帶來真正的一種狀態,那這種革新,假設這是一百年後的事情,可能在五十年後可能還未必,可能它還是會帶來某一種由於區塊鏈的技術帶來了一種所謂的巨頭,比如說像承運,它有可能會顛覆攜城,對不對?它可以成為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或者甚至把一些航空公司的資源顛覆掉,它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終如果這個技術不斷地去發展,它可能會帶來的是一個社會結構的一個變化。

漂流鏈 CEO 王需勇:

它們是不同世界的一個狀態。

DeepBrain CEO 何永: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以顛覆原有的傳統的這種公司的組織架構,因為它《華爾街日報》說的五百年來的技術領域的顛覆。

區塊鏈技術我認為比互聯網,比人工智慧顛覆性還要更強,因為它從最底層的東西去顛覆了,人類的金融這麼多年,這一百年有變化嗎?其實本質上沒有變化。但是區塊鏈技術未來會讓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說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思維。

包括我們做ICO,其實都是非盈利性組織,不會以公司的形式去做,你要以公司的形式去做,你這個ICO其實是不合理的。所以都是到新加坡去成立一個非盈利組織。那非盈利組織其實本身不盈利的。

咱們做這個代幣,做這個區塊鏈,本身來說你這個公司應該是不能有利潤的。至少從ICO這個角度,從區塊鏈本身角度來說,你的核心價值就是怎麼讓你的生態變得更多人參與,然後讓你的代幣更加增值,然後這樣反過來去做技術,能夠有一個社區,有團隊能夠去支撐這樣一個事情。比如像比特幣這麼大,就是誰是比特幣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某個公司某個組織。其實是全世界的參與比特幣的人員,其實是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從未來角度來看,從這種大的公鏈,其實都是非盈利的。我認為如果你想把公鏈做成盈利的,這其實不對的。這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問題。

第二點來說的話,就是區塊鏈是作為某一個應用,你把這個代幣在某一個體系裡面去運轉,這是可以做一個公司的。這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現在做的東西有兩個,一個是DeepBrain,一個叫深腦鏈,其實深腦鏈和DeepBrain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深腦鏈它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在做的事情,它是一個面向社會開放的。它的核心價值就是支持生長鏈上面的很多的這些人工智慧的設備,很多廠商去參與進來,讓它變得更加值錢。

而DeepBrain本身是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是要產生利潤的,我們要對投資人進行交待的。比如說金沙江投了我,我把DeepBrain做成非盈利組織的話,那就麻煩大了,怎麼掙錢呢?因為我也不可能把代幣給他們,因為代幣是非盈利性的。所以這裡面就存在一個比較明晰的一個利益關係。它是要花費技術的。所以在DeepBrain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做一個公司可以把它做大。但是它只是說應用了區塊鏈裡面的一些東西,去結合進來,它本質上說,還不是說DeepBrain本身不是一個區塊鏈的一個核心的東西。而深腦鏈的這個區塊鏈是核心的東西。

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區塊鏈其實給社會帶來很多大家現在都難以想像的一種顛覆。這種技術,越具有顛覆性的東西,越會讓目前的社會大眾感到恐懼。因為人的心理就是抵觸這種顛覆性的東西的,包括政府,它也是從心裡去抵觸的,因為它改變了現在目前的利益狀態,利益結構的。所以說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都是我們原來政治書上學,都是說打破了既有的利益結構,這些人一定要去反對他們,所以它一定是一個曲折的歷史的發展過程。

區塊鏈真對社會顛覆產生這麼大,所以為什麼ICO會這樣?前面有哪種技術會像ICO這樣的?政府會這麼去對待?

至少我這麼多年沒見過,所以它的顛覆性足夠大,足夠大,未來就產生足夠大的一個價值。

所以這種的話,它邏輯上對社會發展是有作用的。未來像BAT這種公司,他們肯定也會用區塊鏈技術,但是對BAT公司用區塊鏈技術,可能是對現有業務的一種補充,更多像DeepBrain,它是對現有技術的補充,本質上來說,對BAT這種公司,它是不可能作為一種公鏈的。因為它本身作為一種公鏈就已經把自身的利益結構給顛覆掉了,所以這件事情是不可行的。

所以說未來可能會產生這種大的社區,大的非盈利性組織,像比特幣這樣,乙太網這樣的,包括這邊其實我覺得元界也是類似這種的。

就是未來會有大的各種各樣的組織,其實這種方式我覺得對於這種做技術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完美的狀態。

為什麼?因為你只需要去把技術做好,你的技術就是波及非常多的人去用的,而不要更多關注技術以外更多層面的事情。就像比特幣一樣的,對社會的發展是還是有很大的顛覆性的。所以ICO本質上來說,其實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打賞程式師的,本質上最雜就是打賞程式師的。到最後現在變成不是打賞程式師,變成炒幣了,所以它已經質變了,所以才會出問題。否則的話它的本原是沒有問題的。它的本原是向善的。

智品鏈 CEO 朱飛:

像BAT也好,互聯網也好,它更多的是聚合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資訊資料,大資料這樣的一種價值。

那區塊鏈其實反過來,它更強調的是幫個人去確定他的資料價值,或者說這個平臺它集聚的更多是通過底層的一些協定、簽訂合約也好,去映射這些資料產生了一個更大的價值。所以我覺得從體量上來講這個肯定是必然的,因為這樣的一種更優的解決方案去支撐,必然產生更大的集聚的價值,但是從形態上、所屬上一定不是跟過去一樣,它改變了,它更強調個人,更強調點對點,而不是強調平臺。

維優元界 市場總監 尤立:

區塊鏈是一種新的技術語言。

很簡單,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跟束歡之前不認識,然後我們為什麼能一起坐在這裡?因為我們人類有一個共同的虛擬的故事,可以是公司、組織、法律或者怎樣。

那現在的話,區塊鏈有一點它肯定是基於互聯網基礎上的,所以說它的創新方向肯定是跟互聯網有關的,它的運行也是依託於互聯網的。

我們今天為什麼突然出現這個風口?因為很多行業,因為互聯網的硬體是在升級,4G、5G,然後移動端,這些設備基礎設施強了,所以我們每個人能夠更快地,隨時隨地地不用錢包,直接用手機或者怎樣。

但是就是說,現在的技術架構,絕大多數是基於1970年,70年代美國人搞的那套技術架構。那不管是從最底層的語言,包括它的防禦的加密的協議,都已經落後於時代的發展,無論從安全性還是從它的架構上都不能滿足現在的移動端發展。

所以說區塊鏈的話不僅僅是區塊鏈,畢竟要結合一些新的技術,能夠落地,它是一個底層的東西,至於在哪些行業的話,我覺得首先還是金融領域。

為什麼?金融行業有錢,它馬上能夠算出來,我如果說我用了這個技術,然後我現在替代我原來這一套做法,我能夠節省60%的成本,這個是已經國外已經做出來了,它已經寫出這樣的東西。所以說高盛會說我要做一個TR金融科技公司,我要裁員十萬員工,在未來的幾年裡面,它做了這種報告,因為這就是趨勢——互聯網的趨勢。

所以,從上往下的話,應該金融行業首先實現。形式的話多數是聯盟鏈為主,但與此同時,因為聯盟鏈,或者說傳統機構所驅動的對區塊鏈的關注會導致和帶動一些其他周邊的,比如說比較早期的公鏈,但是公鏈落地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是在中國發生會比較強一點。

但是之前的話,一個最有名的公鏈就是比特幣,而他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一個點對點的交易,非常簡單,也非常直接。乙太網現在更多的貢獻是ICO,因為項目還沒有完全落地的。但真正要落地的話還是在中國,因為中國有市場。

所以說就這幾個層面:

一個是行業應該是金融行業。

然後公鏈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在中國可能是有更多的落地,但是方向的話,肯定不是ICO方向,因為現在中國不讓你搞這個事情。

然後基本上整個架構的話是在物聯網的一個環境裡面。

5

區塊鏈應該從現有的業務基礎上去發展,而為什麼現在存在著一大堆區塊鏈技術公司去發展應用場景?

觀眾:

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那些本身有自己的業務,他通過區塊鏈技術去提升自己業務的效率,降低自己業務的成本。這樣更有機會。——這裡面舉個例子,包括像銀行,像建設銀行他們也在做,先從內部一個獨立的業務生態,那麼這樣把區塊鏈加上去,它業務可以跑得更快,更好起來,而且能夠養著這個區塊鏈技術往前走,然後再發展到銀行間。

包括假如說像《今日頭條》,像版權,朱總是做版權的,對吧?像版權在《今日頭條》,像大的一些公司,比如說阿裡、阿裡雲、IP授權平臺,他們本來有自己的業務在跑,不管是用傳統的方式來跑也好,他們再把區塊鏈去嫁接上去,這能讓他們的效率更高,收益更大。

這個我認為是區塊鏈可能最好的一種方式,返過來講如果純粹說我們沒有任何業務接觸,搭了一個區塊鏈上去,要去推,要大家把所有資訊,比如剛剛漂流王總說的,要把各個資訊放在你上面,你這不就是要做菜鳥嘛,你不要做菜鳥的資訊流這一塊嗎?那大家又不傻,憑什麼要把資訊放到地這來呢?菜鳥都不一定能做到憑什麼跟你玩呢?

DeepBrain CEO 何永:

從兩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從個人角度,那你一定不能做泡沫的事情。

從社會角度,泡沫是有價值的。因為泡沫會聚集很多人的眼光。比如說ICO,其實ICO就聚集了很多人的眼光進來了,它會對這個社會的促進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但是你自己去做ICO,你做了一個空氣幣,這件事情是不可取的。就是從這兩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然後剛才你提到就是說區塊鏈技術就是說先有技術,然後去落地,還是你現在已經有落地的東西,然後跟區塊鏈去結合。

其實這兩個都不矛盾,為什麼?

從互聯網角度發展,原來的互聯網,包括O2O,就拿O2O例子舉,做O2O。

比如說滴滴,滴滴其實也是做O2O出身,但是滴滴做的模式最早應該是租車,計程車公司最容易把滴滴做成,因為計程車肯定有好多計程車,那應該它最早。

為什麼計程車公司沒做成,最後滴滴做成了?

所以這兩個角度就是有技術去落地,然後你有落地的東西然後去做技術,這兩個其實都可以。

做O2O專案,O2O專案很多成功的,有的是從技術出身的,然後做成了O2O專案,有的本身就是原來做線下的,然後他結合了互聯網的專案,然後做了O2O,互聯網其實也是一樣的。互聯網的早期發展,比如做搜狐、新浪,那搜狐新浪之前,原來做報紙的公司多了去了,為什麼做報紙的沒有做成功?有互聯網技術的做成了搜狐和新浪兩家公司呢?當然也有,就是原來做轉型的,我原來就是在這個場景裡面結合的,用了互聯網的技術然後我解決了很多問題,這也有,其實這並不矛盾,這兩類公司都有,但是這兩類公司的屬性不一樣。

比如像我們這個創業公司,我們肯定是先從技術開始去結合落地場景,因為不可能說先做落地場景,在去找技術。但是這個發展也是反覆運算,比如說像我們的技術,我們技術的結點是先以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我們去找落地場景。然後我們在找到這個落地場景之後,返過來說,我覺得這個區塊鏈的技術本身對人工智慧是有促進作用的。所以我把區塊鏈的技術本身也結合進來了。

其實我覺得王總這邊也是這樣的,王總這邊之前做的是客車的項目,其實它本身與區塊鏈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他做這個事情本身肯定需要一些互聯網的技術,其實創業公司是比較合適的。但是現在做這樣的事情又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又能更好地促進這樣的一個發展,這等於是一個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中是一樣的。無論你是先有技術再做落地,還是先有落地再有技術,在這個過程中,90%的公司都被淘汰,一定都是這樣的,都會被淘汰,最終只留下10%,甚至更少的公司。

兩個角度其實都沒有問題,還是看你團隊的基因,這是最重要的。

觀眾再問:

但是有一點,叫挑戰的程度——難易的程度,為什麼叫互聯網金融?假如說51信用卡,一個金融公司,或者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來做區塊鏈,相對來說我覺得會更容易一些,失敗的概率會更低一些,因為他們自己在這個業務裡面就已經獨立成一個生態了,它能夠讓區塊鏈服務於業務,而不是說我們在上面去,硬要在區塊鏈上面長一個業務,可能這是我講的一個難易程度的問題。

維優元界 市場總監 尤立:

“你知道銀行是怎麼決策的嗎?”

如果銀行要上到一個區塊鏈項目的話,就是說要做預算,那為什麼中國的銀行在過去比如說被支付寶搞成這樣?因為他們沒有動力。不是說這個事情純粹是商業事實,不是說這個事情是好的,他們轉型會去做,他們不願意做的,在體制架構上是有問題的。他本身是每年賺很多錢,靠著利差就能賺錢,中國銀行,不用靠仲介業務,所以說它沒有這麼多動力去做科技創新這是現實,他會做得很慢很慢。

更多的情況下,比如說BAT這個區塊鏈,他們都有區塊鏈的團隊,但是這對他來講是防禦性業務。騰訊核心的話是做用戶的關係的。它們會有區塊鏈,但是擺在那裡,我們有這個業務就行了。所以說讓他們這種現有的成熟的企業去做這種區塊鏈創新,一些新的東西,很難搞出東西,所以說很多我們今天會有Facebook這些工作的最開始的時候,都是沒有這個市場的。都是這樣子的。所以說我覺得泡沫而言的話,肯定有,市場永遠是超漲超跌的,不可能是說在一個平衡線上。

所以說泡沫也是好事。

附DeepBrain 何永對區塊鏈和人工智慧觀點:

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就是所謂的超級大腦,這個大腦的安全和穩定就非常重要,而區塊鏈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並且通過智慧合約約束人工智慧,防止未來人工智慧發生叛變,我認為20年後,絕大部分的人工智慧都將會運行在區塊鏈上,不在鏈上的人工智慧是不被允許發佈的,區塊鏈也可以自由地調用人工智慧能力。

- 20170930 No.1671-

| 回復"目錄"查看B12往期 |

猛戳「閱讀原文」,看你沒看到的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