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麥愛文化全方位登陸ADE,讓世界認識中國電音

每年10月中旬的阿姆斯特丹總是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一年一度的ADE(Amsterdam Dance Event)音樂節即將在這裡舉行,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音樂迷與全球DJ、廠牌的演出交流盛會,

ADE每年都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超過數千名DJ音樂家, 在150多個場所進行長達近一周的連續演出和音樂會議。

ADE電子音樂節自創立至今, 已經走過了20多個年頭, 每年都會吸引全世界無數潮流年輕人的聚集。 今年的ADE更加意義非凡, 中國電子音樂第一品牌麥愛文化將攜旗下INTRO電子音樂節品牌以及數位中國最重量級電子音樂人全方位登陸ADE!

麥愛攜中國電音品牌強勢登陸國際舞臺

根據國際音樂峰會的報告, 目前全球電音產業的年產值已經達到了74億美元, 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和南美地區的一些國家正在成為電子音樂產業崛起的新勢力。

麥愛文化作為中國電音第一品牌及電音跨界第一娛樂平臺, 已成功佈局版權運營、藝人經紀、音樂演出和電音教學培訓四大板塊, 旗下INTRO音樂節已經成為國內歷史最長、最具影響力的電音盛事, 通過海內外媒體聚焦報導,INTRO讓中國作為電音風潮的新興重鎮呈現在現代電音文化發展的世界版圖上,也為中國電子音樂人和國際電音產業搭上了一個有效溝通的橋樑。

10月18日晚, INTRO將作為2017 ADE官方的開幕活動與全世界的電音愛好者見面, 這也是中國首個登上國際舞臺的電子音樂節, 必將成為國內電子音樂節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在這次的活動上, 麥愛不僅會帶來最具極致體驗的電音派對, 還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人士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 麥愛邀請到了眾多國內外的優秀DJ同台獻藝, 其中有國際著名DJ SNEAK、KAROTTE, 以及麥愛旗下的知名音樂人WENG WENG、Yang Bing、Mickey Zhang等都將強勢登場, 這是電音在中國發展幾十年以來, 首次有行業資深人士齊聚世界舞臺。

在本屆ADE上, 同樣令人眼前為之一亮的還有麥愛文化在LAB111主理的五場電子音樂高峰論壇,

這也預示著中國電音不再作為“客人”, 而是真正的主角在國際舞臺亮相, 通過論壇, 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電音事業的發展。

屆時, 國內的頗具代表性的DJ、藝術家、行業精英等都出席論壇, 以東西方電子音樂連接的建立、電子音樂概念的國際交流、中國版權——付費時代的來臨、中國電子音樂文化的崛起和發展、亞洲音樂節主辦方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成就等為主題, 分享中國音樂發展的巨大變遷, 這將是一次全新的向世人展示中國電子音樂、與國際電子音樂業內人士交流合作的絕佳機會, 為今後國內電子音樂的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石。

中國首部電子音樂發展紀錄片ADE首發

電子音樂能在中國市場蓬勃發展, 不僅有賴於它創造了一種區別于現實的盡情狂歡的感受,

同時它也表達了人們心中潛在的種種情愫。 而中國的電子音樂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Break The Wall》便是首部記錄了中國電子音樂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和場景現狀的紀錄片。

該紀錄片由DJ Yang Bing擔任製作人, 歷時一年拍攝時間, 造訪了中國多個城市並進行了深入的採訪和拍攝, 向大家展示了中國電音的重大發展與變遷, 以及中國電子音樂圈的協作精神, 《Break The Wall》意在打破世界與中國電音間的阻隔, 讓世界認識中國電音的同時, 也讓世界真正瞭解中國電子音樂文化的獨特之處。 該片將於10月21日在LAB111首發, 這也象徵著中國電子音樂行業向世界舞臺的邁進。

電子音樂Master——Yang Bing 採訪實錄

Yang Bing

本次我們有幸採訪到了《Break The Wall》的製作人Yang Bing老師,他被譽為中國電子音樂Master,擁有20年的DJ生涯、16年世界巡迴演出的非凡經歷。可以說Yang Bing的DJ成長史就是中國電子音樂文化的發展史。以下為採訪實錄:

Q:方創資本,A:Yang Bing

Q:您作為中國電子音樂的領軍人物,如何看待當下國內電子音樂的市場環境?對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A:我個人覺得中國電子音樂市場現在越來越好、越來越多元化。

就和10年前比較,那時中國電子音樂還沒有一個音樂節,電子音樂也僅是搖滾音樂節的配套產品,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大概八年前北京出現了國內首個電子音樂節intro,在這之後例如風暴和其他大大小小的音樂節開始出現。現在國內每年的電子音樂節至少有20以上,這不包括小型電子音樂節。

另外從電子音樂俱樂部方面變化也是很大。以前只有北上廣有屈指可數的幾家俱樂部,其他城市基本是電音文化的沙漠。而在剛過去的五年裡,大大小小的俱樂部遍地開花,有投資非常大的商業模式的俱樂部、還有很多非商業化的小型俱樂部,特別是這些非商業的小型俱樂部的大量出現,證明了電子音樂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非常深入人心的階段。因為這樣類型的俱樂部的初衷不是為了盈利,更多是源於大家對電子音樂由衷的熱愛。

現在國內基本一 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都有這樣類型的俱樂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電子音樂在中國的發展程度和基礎。

還有就是國際電子藝人引入部分和國內電子音樂藝人發展部分。五年前國外的藝人並不看好國內市場,但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亞洲電音演出的聖地,每個週末都會有國際知名藝人來國內演出。最有意思的是,這些國外藝人已經在中國安排多城市巡演,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中國電音市場的實力。

另外,國內的藝人發展也在這幾年也有了很大改觀。例如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方向,今年已經有了中國自己的藝人排行榜,他們其中優秀的藝人已經去了世界上最大的EDM音樂節演出。

電子藝術及獨立電子類的藝人也經常看到在國內的各種的各種巡演,以及新唱片的發售演出等等,這都是幾年前想不到的。還有就是電子音樂在流行和搖滾音樂方面也是發展很好,從大家對電子音樂完全陌生、到開始聆聽、到現在很多知名樂隊、流行歌手都在自己的音樂中加入電子音樂,這其中包括國內很多主流一線歌手。

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李宇春的歌曲《下個路口見》,這首歌是典型的slow motion風格,一經面世就獲得了國內各大流行榜的榜首,這證明了電子音樂在國內的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力。

上面我說得這些點,都在給我們一個非常清楚的明示:電子音樂在中國將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我個人覺得在未來五年內,電子音樂會迎來它的一個高峰期,會出現更多的投資人投資電子音樂產業,會有更多的藝人加入,有更多的音樂類明星會在自己的音樂中加入電子音樂,會有更多的音樂節俱樂部的出現。另外我個人覺得電子音樂教育類型專案也會慢慢的開始出現。

Q:此次您和麥愛文化合作製作了中國首部電子音樂20年發展紀錄片《Break The Wall》,製作過程中有哪些心得體會?

A:關於這部紀錄片,我們從有想法到提案到拍攝,整個過程歷時一年半左右,對我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意義深遠。

整個故事是跟隨我的視角,跨越了二十年的歷程,採訪了我這一路走來所見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人物。我們造訪了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深圳、雲南、成都,採訪了電子音樂圈裡各個方向的人和事情,這其中包括知名dj、唱片公司老闆、俱樂部管理人、活動操手、業界投資人等等... 我們試圖想向大家展示一個多方向的中國電子音樂勢力。另外我們也挖掘出來了很多歷時時刻和人物,在片子做了大量對比,也希望給大家展示一下這二十年的變化到底在哪裡。

我們去了很多的城市,每個城市的電子音樂都有它城市的特性,所以在採訪中,我們希望在這種城市文化各有不同的背景下,電子音樂的區別化也展示給大家。例如在北京的拍攝,北京是中國電子音樂的搖籃,在這裡,電子音樂類人士更多關注的點是在音樂創作上、唱片發行上、電子音樂業態發展上;

在上海就有很大區別,上海有更多的俱樂部、有更多的派對、有更多的DJ,上海的特點集中在電音產業的娛樂化和商業價值上;

香港的電子音樂圈則更生活化,就像他們城市的背景一樣。電子音樂在香港有更久的歷史,人已經更習慣了電子音樂,所以採訪的嘉賓他們更談到的更多是他們如何享受電子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除此之外成都也非常有意思,成都的電子音樂就像他們喜歡吃火鍋打麻將一樣,更像一個休閒大派對。我們在採訪中發現,他們沒有想那麼多,他們就是喜歡玩,就是喜歡跳,很簡單,但是非常可愛;

我們這次還採訪了長城派對。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竟然找到了二十年前中國第一個長城電子派對的視頻,也找到當時的安排者!這塊採訪內容非常有意思,片子出來大家一定會飽眼福的...

這個片子我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構思它的名字,我們想了很多很多,最後鎖定在“break the wall”上,其實這也是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的。中國很大,但是電子音樂的圈子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都認識,並且大家都很互相幫助,雖然在某個點上會產生競爭,但是都是良性。

中國電子音樂是一個非常和睦的圈子——在我們對這種氣氛的感受越來越深的時候,我們就想把這個重要的信號傳送給大家,最終這個名字出來啦——break the wall,就是想告訴大家無論你在做什麼,放下你心裡的利益驅使,放下你心裡的圍牆,我們應該一起去創造未來和享受當下... 哈哈這是整個紀錄片給我最大的體會。

Q:如何看待這次麥愛文化和中國電子音樂人在ADE舞臺上的亮相?

A: 這次麥愛攜intro在ADE上的亮相,對中國電子音樂界絕對是一個改寫歷史的時刻。intro是中國第一個電子音樂節,在國內非常有名,這次國際舞臺上亮相,對中國電音界和國際電音舞臺都一個重要時刻。

這次前往intro的中國藝人都是在國內獨當一面的藝人,他們將在在ADE上展示他們的能力,也給世界電音迷們一次絕佳的機會認識和享受中國電子音樂家帶給大家的精彩表演。

Q:能否簡單透露一下在ADE論壇的演講主題?

A:這次ADE精英論壇將彙集國內國內外資深業界高手,本次論壇的議題分五個板塊:第一個是藝人怎麼在國外演出的時候、怎樣建立自己的粉絲、怎麼的宣傳自己的音樂;第二是跨國交流電音文化概念;第三是版權部分;第四是未來十年中國的電音市場的佈局;第五是各大音樂節如何合作發展的議題,大致就是以上五點。

關於每個話題都有細緻的問題,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在ADE官網上查詢。

10月,方創資本副總裁Sailing Sun受麥愛文化邀請前往阿姆斯特丹參加ADE論壇,將就音樂文化產業在中國的投資融現狀發表現場演講,讓中國電子音樂市場獲得更廣泛的資本關注,促進國內外的電音行業交流。

此前,方創作為獨家財務顧問助力麥愛文化完成數千萬融資。

Yang Bing

本次我們有幸採訪到了《Break The Wall》的製作人Yang Bing老師,他被譽為中國電子音樂Master,擁有20年的DJ生涯、16年世界巡迴演出的非凡經歷。可以說Yang Bing的DJ成長史就是中國電子音樂文化的發展史。以下為採訪實錄:

Q:方創資本,A:Yang Bing

Q:您作為中國電子音樂的領軍人物,如何看待當下國內電子音樂的市場環境?對未來有怎樣的期待?

A:我個人覺得中國電子音樂市場現在越來越好、越來越多元化。

就和10年前比較,那時中國電子音樂還沒有一個音樂節,電子音樂也僅是搖滾音樂節的配套產品,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大概八年前北京出現了國內首個電子音樂節intro,在這之後例如風暴和其他大大小小的音樂節開始出現。現在國內每年的電子音樂節至少有20以上,這不包括小型電子音樂節。

另外從電子音樂俱樂部方面變化也是很大。以前只有北上廣有屈指可數的幾家俱樂部,其他城市基本是電音文化的沙漠。而在剛過去的五年裡,大大小小的俱樂部遍地開花,有投資非常大的商業模式的俱樂部、還有很多非商業化的小型俱樂部,特別是這些非商業的小型俱樂部的大量出現,證明了電子音樂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非常深入人心的階段。因為這樣類型的俱樂部的初衷不是為了盈利,更多是源於大家對電子音樂由衷的熱愛。

現在國內基本一 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都有這樣類型的俱樂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電子音樂在中國的發展程度和基礎。

還有就是國際電子藝人引入部分和國內電子音樂藝人發展部分。五年前國外的藝人並不看好國內市場,但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亞洲電音演出的聖地,每個週末都會有國際知名藝人來國內演出。最有意思的是,這些國外藝人已經在中國安排多城市巡演,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中國電音市場的實力。

另外,國內的藝人發展也在這幾年也有了很大改觀。例如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方向,今年已經有了中國自己的藝人排行榜,他們其中優秀的藝人已經去了世界上最大的EDM音樂節演出。

電子藝術及獨立電子類的藝人也經常看到在國內的各種的各種巡演,以及新唱片的發售演出等等,這都是幾年前想不到的。還有就是電子音樂在流行和搖滾音樂方面也是發展很好,從大家對電子音樂完全陌生、到開始聆聽、到現在很多知名樂隊、流行歌手都在自己的音樂中加入電子音樂,這其中包括國內很多主流一線歌手。

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李宇春的歌曲《下個路口見》,這首歌是典型的slow motion風格,一經面世就獲得了國內各大流行榜的榜首,這證明了電子音樂在國內的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力。

上面我說得這些點,都在給我們一個非常清楚的明示:電子音樂在中國將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我個人覺得在未來五年內,電子音樂會迎來它的一個高峰期,會出現更多的投資人投資電子音樂產業,會有更多的藝人加入,有更多的音樂類明星會在自己的音樂中加入電子音樂,會有更多的音樂節俱樂部的出現。另外我個人覺得電子音樂教育類型專案也會慢慢的開始出現。

Q:此次您和麥愛文化合作製作了中國首部電子音樂20年發展紀錄片《Break The Wall》,製作過程中有哪些心得體會?

A:關於這部紀錄片,我們從有想法到提案到拍攝,整個過程歷時一年半左右,對我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意義深遠。

整個故事是跟隨我的視角,跨越了二十年的歷程,採訪了我這一路走來所見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人物。我們造訪了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深圳、雲南、成都,採訪了電子音樂圈裡各個方向的人和事情,這其中包括知名dj、唱片公司老闆、俱樂部管理人、活動操手、業界投資人等等... 我們試圖想向大家展示一個多方向的中國電子音樂勢力。另外我們也挖掘出來了很多歷時時刻和人物,在片子做了大量對比,也希望給大家展示一下這二十年的變化到底在哪裡。

我們去了很多的城市,每個城市的電子音樂都有它城市的特性,所以在採訪中,我們希望在這種城市文化各有不同的背景下,電子音樂的區別化也展示給大家。例如在北京的拍攝,北京是中國電子音樂的搖籃,在這裡,電子音樂類人士更多關注的點是在音樂創作上、唱片發行上、電子音樂業態發展上;

在上海就有很大區別,上海有更多的俱樂部、有更多的派對、有更多的DJ,上海的特點集中在電音產業的娛樂化和商業價值上;

香港的電子音樂圈則更生活化,就像他們城市的背景一樣。電子音樂在香港有更久的歷史,人已經更習慣了電子音樂,所以採訪的嘉賓他們更談到的更多是他們如何享受電子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除此之外成都也非常有意思,成都的電子音樂就像他們喜歡吃火鍋打麻將一樣,更像一個休閒大派對。我們在採訪中發現,他們沒有想那麼多,他們就是喜歡玩,就是喜歡跳,很簡單,但是非常可愛;

我們這次還採訪了長城派對。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竟然找到了二十年前中國第一個長城電子派對的視頻,也找到當時的安排者!這塊採訪內容非常有意思,片子出來大家一定會飽眼福的...

這個片子我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構思它的名字,我們想了很多很多,最後鎖定在“break the wall”上,其實這也是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的。中國很大,但是電子音樂的圈子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都認識,並且大家都很互相幫助,雖然在某個點上會產生競爭,但是都是良性。

中國電子音樂是一個非常和睦的圈子——在我們對這種氣氛的感受越來越深的時候,我們就想把這個重要的信號傳送給大家,最終這個名字出來啦——break the wall,就是想告訴大家無論你在做什麼,放下你心裡的利益驅使,放下你心裡的圍牆,我們應該一起去創造未來和享受當下... 哈哈這是整個紀錄片給我最大的體會。

Q:如何看待這次麥愛文化和中國電子音樂人在ADE舞臺上的亮相?

A: 這次麥愛攜intro在ADE上的亮相,對中國電子音樂界絕對是一個改寫歷史的時刻。intro是中國第一個電子音樂節,在國內非常有名,這次國際舞臺上亮相,對中國電音界和國際電音舞臺都一個重要時刻。

這次前往intro的中國藝人都是在國內獨當一面的藝人,他們將在在ADE上展示他們的能力,也給世界電音迷們一次絕佳的機會認識和享受中國電子音樂家帶給大家的精彩表演。

Q:能否簡單透露一下在ADE論壇的演講主題?

A:這次ADE精英論壇將彙集國內國內外資深業界高手,本次論壇的議題分五個板塊:第一個是藝人怎麼在國外演出的時候、怎樣建立自己的粉絲、怎麼的宣傳自己的音樂;第二是跨國交流電音文化概念;第三是版權部分;第四是未來十年中國的電音市場的佈局;第五是各大音樂節如何合作發展的議題,大致就是以上五點。

關於每個話題都有細緻的問題,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在ADE官網上查詢。

10月,方創資本副總裁Sailing Sun受麥愛文化邀請前往阿姆斯特丹參加ADE論壇,將就音樂文化產業在中國的投資融現狀發表現場演講,讓中國電子音樂市場獲得更廣泛的資本關注,促進國內外的電音行業交流。

此前,方創作為獨家財務顧問助力麥愛文化完成數千萬融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