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企在德並購活躍背後有隱憂

近年來, 德國開始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熱點標的市場, 我國也成為德國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來源國。 隨著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被我國企業並購,

投資摩擦逐漸增多。 自美的集團宣佈收購庫卡集團以來, 德國國內的保護主義開始升級, 連續兩起中企在德並購案被德國政府叫停, 一向很少干預經濟的德國政府突然“變臉”, 給中企“走出去”帶來了巨大的政策風險, 應引起我國政府和企業的高度警惕。

(一)中企並購德企增長態勢顯著

資料顯示, 2015年我國對德投資項目達到260個, 同比增長37%, 繼2014年後, 再次成為在德綠地投資項目數量第一的國家。 2016年, 我國資本仍持續湧向德國。 諮詢公司安永發佈的資訊顯示, 1-10月, 我國資本對德企的收購總額達到114億歐元, 幾乎是過去10年總投資額的兩倍。 目前, 中國成為德國的第六大投資國, 涉及的行業也由原來單一的工程機械類向機械裝備、化工、食品、環保及電子資訊等多元化方向轉變。

(二)赴德並購成為中企發展的機遇“視窗”

我國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赴德並購, 與兩國的工業特點有很大關係。 從德國方面來講, 一是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 汽車、機械、裝備、化工、新能源等製造業水準位於世界前列, 德國公司的經驗、技術對我國企業深具吸引力。 二是德國擁有所眾多的“隱形冠軍”企業, 大批德國企業被迫申訴破產, 成為我國企業開展並購的機會。 三是擁有更加寬鬆和具有競爭性的經濟市場。 從中國方面來講, 一是國內企業有足夠的現金與外匯, 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產配置。 二是國內製造類企業技術沉澱不足, 並購優質資產是獲得先進技術的重要途徑。

總體上, 需求增長放緩的德國企業需要中國龐大的市場, 中國也需要德國先進的技術和進入國際的管道。

(三)並購案頻被叫停, 赴德並購面臨重重挑戰

近期, 德國政府對中國投資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頻頻對中國企業亮起紅燈, 已有連續兩起並購案被叫停。 9月8日, 德國聯邦經濟部批准了中國福建宏芯基金(FGC)6.7億歐元收購晶片設備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 在10月21日, 又撤回了該批准令, 將重啟對該交易的評估。 10月27日, 德國聯邦經濟部又叫停了中國三安光電對德國照明巨頭歐司朗(Osram)子公司朗德萬斯(Ledvance)的收購。 在之前美的收購庫卡的交易中, 德國政府也進行過阻撓, 避免所謂庫卡掌握的德國工業4.0核心技術落入中國人之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