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許知遠的這兩期《十三邀》,讓我看到了蔡瀾和俞飛鴻的相似之處

接連看了幾期許知遠的《十三邀》, 對其中兩期感受頗深, 分別是採訪蔡瀾和俞飛鴻。 我不知道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交集, 但我在他們身上似乎看到了某種相似之處。

先說蔡瀾。 蔡瀾被譽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 多重文化身份, 作家、美食家、電影人, 游刃於藝術和商業之間, 活得極為瀟灑。

許知遠的採訪很有意思, 他沒有關注這些外在的身份, 而是直擊靈魂深處, 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讀聖賢書所為何事?”這是蔡瀾父親那一代知識份子的信仰。

很明顯, 蔡瀾很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幾次王顧左右而言他。 直到最後, 在許知遠的緊緊追問下, 蔡瀾略顯苦澀的表示, 他對這個世界已經絕望, 既然無法改變, 何不及時行樂?

面對這個回答, 許知遠或許並不意外, 但還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許久, 他告訴蔡瀾, 知識份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還是有價值的。 蔡瀾堅定的搖了搖頭。

從這段談話裡, 我能感覺到蔡瀾深沉的悲哀。 他不是沒有抗爭過, 但他發現一切是徒勞無功。 比如在邵氏電影公司的經歷, 一方面他熟諳商業和娛樂的邏輯, 另一方面又希望堅守文學藝術底線, 最後只能是分道揚鑣。

許知遠又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你如何評價邵逸夫?蔡瀾的回答也很糾結,

一方面他很佩服邵逸夫的勤奮, 沒有一天不在學習, 但另一方面他直言邵逸夫根本不懂藝術, 一輩子只是個商人, 層次比較低。

再說俞飛鴻。 俞飛鴻給人的印象非常淡定和有氣場, 渾身散發著知性魅力。 但許知遠和她的對話一直處於玩捉迷藏的狀態。

為此, 許知遠使出渾身解數, 一步步的剝開洋蔥。 到最後, 俞飛鴻終於說了幾句實話, 她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那何不享受這無意義的人生, 給它增加點佐料呢?至於那些文學藝術的追求, 何必那麼較真?

也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觀點過於消極或者說不適宜公開表達, 俞飛鴻又表示, 如果有自己覺得值得燃燒一把的事情, 她還是願意去獻身。

看到這裡我才明白, 俞飛鴻之前說的那些只不過是套話。 比如, 許知遠問她, 你為什麼會接演很爛的電視劇, 難道心裡不抵觸嗎?俞飛鴻卻回答道, 她不覺得那些電視劇或角色很爛, 演員就應該多嘗試不同的角色。

顯然, 許知遠不太喜歡俞飛鴻這種混不吝的人生態度,

但他也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去批評她, 從本質上, 他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 當俞飛鴻問他, 你為什麼做《十三邀》呢?許知遠也玩世不恭的說, 書店不賺錢啊, 找點副業做。 兩人會心一笑。

從這兩段採訪裡, 我分明感受到了知識份子深深的焦慮、絕望和逃避。 反映在這三個人身上,許知遠是焦慮的,但他試圖去改變;蔡瀾是絕望的,所以他選擇及時行樂;俞飛鴻是逃避的,但並沒有放棄等待。

採訪結束後,許知遠和蔡瀾以及俞飛鴻都達到了某種程度的互相理解,許知遠表示他會和蔡瀾成為很好的朋友,兩人甚至還打了一個賭,賭許知遠會不會放棄知識份子式的努力。

也許是談話的時間過短,這兩次採訪實際上都先兜了一個大圈子,然後又是點到即止。

蔡瀾和俞飛鴻的相似點在於,他們對於這個社會抱持很深的悲觀態度,蔡瀾走到了絕望,然後是超脫;也許是年齡原因,俞飛鴻並沒有超脫,而是等待,存在主義式的逆來順受。

相比之下,我更期待俞飛鴻的未來,期待她的再一次露出獠牙。

反映在這三個人身上,許知遠是焦慮的,但他試圖去改變;蔡瀾是絕望的,所以他選擇及時行樂;俞飛鴻是逃避的,但並沒有放棄等待。

採訪結束後,許知遠和蔡瀾以及俞飛鴻都達到了某種程度的互相理解,許知遠表示他會和蔡瀾成為很好的朋友,兩人甚至還打了一個賭,賭許知遠會不會放棄知識份子式的努力。

也許是談話的時間過短,這兩次採訪實際上都先兜了一個大圈子,然後又是點到即止。

蔡瀾和俞飛鴻的相似點在於,他們對於這個社會抱持很深的悲觀態度,蔡瀾走到了絕望,然後是超脫;也許是年齡原因,俞飛鴻並沒有超脫,而是等待,存在主義式的逆來順受。

相比之下,我更期待俞飛鴻的未來,期待她的再一次露出獠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