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守藝|此人玩建盞三十年,竟玩出幾百萬訂單

研究建盞長達三十年, 直到近兩年才做出精品建盞, 來自南平建陽的建盞“玩家”葉義雲就有這樣的堅持與執著。 他的工作室在廈門湖裡區一棟高樓裡, 面積不大, 卻常有人造訪, 很難想像, 就在不久前, 有北京某企業向他下了幾百萬訂單。

燒錢玩盞:30年才找到竅門

葉義雲與建盞的結緣, 始於1985年。 有一次朋友聚會, 葉義雲第一次見識建盞, 那是一隻精美的老盞, 讓他再三賞玩, 喜歡不已。 朋友見狀, 索性就這那只建盞送給葉義雲, 從此, 他開始四處搜尋建盞, 不斷研究和深入建盞文化。

賞玩容易, 製作工藝可不簡單。 1997年, 葉義雲開始學習燒窯, 看似已經掌握了燒窯技術, 卻始終做不出滿意的作品, 處於“燒錢”狀態。 在不斷嘗試、研究中, 直到2010年, 葉義雲與“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蔡炳昆老師結緣, 拜入其門, 得到師父的教導才有了轉機。 為了“學藝”, 葉義雲常常找機會與師父接觸,

不斷切磋討教, 歷經4年時間, 才在偶然中掌握了建盞關鍵竅門, 找到失敗的原因。

只求精品:婉拒收購毀掉不滿意作品

建盞素有“入窯一色, 出窯萬彩”的說法, 在還沒有出窯前, 誰也不知道會燒制出什麼樣的作品。 葉義雲對建盞的工藝近乎苛求。 據說, 他每一次燒窯, 最終往往只挑選幾隻精品, 其他不夠完美的作品, 都會被他毀掉, 有的作品甚至成為孤品。 事實上, 這些被毀掉的作品, 往往也是一件特殊、特色的建盞作品, 市場收購價格也不低, 可他堅持不肯讓他流入市場。

葉義雲認為“建盞審美當隨時代”。 他有繪畫功底, 先把設計理念形成圖紙, 以便更好地把握產品品質, 也有利於推陳出新。 值得一提的是, 葉義雲從來不模仿師父的作品, 只做有自己特色的精品。 市場證明, 他堅持傳統建盞工藝做出的創新作品, 往往更受歡迎。

志于道游於藝:保持敬畏之心玩手藝

在藝術品領域三十多年, 葉義雲有自己的堅持。 他可以十幾年研究老盞, 再花十幾年研究燒窯技巧,

為的就是燒制出高水準的建盞作品。 葉義雲喜歡結交朋友, 憑藉敏銳的市場分析和通暢的資訊管道, 他還在2001年成立義雲資訊諮詢工作室, 為行業內藝術家提供藝術市場訊息諮詢, 這讓他能夠有經濟基礎繼續玩盞, 也讓他比其他建盞大師更懂市場。

近年來, 建盞市場漸熱, 也透露著一股浮躁氣息。 葉義雲卻始終覺得自己是用“玩”的心態在做盞, 他沒有開店、也不“叫賣”, 他的工作室在湖裡區一棟高樓裡, 狹小空間僅供容納一個茶桌、幾櫃子建盞, 來往的都是志趣相投的有緣人。 名氣大了, 據說有不少媒體慕名來訪, 葉義雲覺得忙不過來, 往往會拒絕, 他說, 只想靜靜地做點手藝活,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把建盞好好玩下去。

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元明以來有近800年的歷史斷層,

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才恢復工藝,

為守藝人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