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球運動市場將會下滑,四大國產品牌將會如何

富士銀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在過去幾年中, 消費者蜂擁購Nike, Lululemon和Under Armour的運動休閒服。 但是消費者現在已經有足夠這樣的衣服了, 加上對Nike,

Lululemon和Under Armor的全年盈利預測, 其中Nikic對Under Armour的預測低於市場平均表現, 認為該公司面臨的問題會更多。 德意志銀行在7月份將Under Armor的評級從“持有”下調為“拋售”, 不到一周後Under Armour就下調了其全年預期。 截至2017財年第二季度, Under Armour已經連續兩季度虧損。

Nikic解釋說, 根據調查結果, Under Armour主要市場仍然是陷入泥淖的美國零售市場, 且非常依賴運動裝 的銷售。 與耐克和Lululemon的相比, 從球鞋銷售來看, 該公司的顧客流失率要更高。

去年行業顯出疲態, Under Armor的增速也放緩至6%, 是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預計今年銷售趨勢將繼續惡化, 並將持續到2018年。

目前, Nike僅在亞馬遜出售零售價低於90美元的大眾產品。 Nikic認為三大品牌之中, Lululemon在未來或許表現會更好, 但他指出, 其積極的財務狀況完全是由過去一年中的提價所推動,

而且Lululemon門店人流量一直不理想, 因此當該公司無法保持高價時可能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Lululemon 在8月公佈第 二季度業績:淨利潤同比減少10%, 淨銷售額同比增長13%, 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7%。 Adidas 被認為是行業的亮點, 但是其業務本就是由時尚產品而不是功能產品推動。

“過去幾年中, 運動行業能夠避免其他零售行業面臨的問題, 例如較少的商場流量以及強勢的促銷, 但現在人們對運動產品的需求下降, 運動行業也需要面對這些難題“, 反觀國產品牌, 四大運動品牌情況。

從財報看, 各品牌在不同主要指標上有喜有憂, 只有一項重要資料每家都保證了增長, 就是毛利率。

今年上半年, 四大品牌的毛利率全部同比提升, 幅度在0.6個百分點(特步)到2.7個百分點(安踏)之間。 被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認為是“驚喜”的安踏毛利增長, 主要依靠單價更高的FILA(斐樂)業務增長、直營零售發展、以及安踏主品牌原材料、供應鏈管理效益的管控和提升——可以說, 安踏這半年既完成了開源, 又成功做到了節流。

緊隨安踏之後, 李寧集團整體的毛利率增長1個百分點, 達到47.7%, 領先361°的42.3%和特步的43.9%, 僅次於安踏的50.6%。 但李寧沒有FILA這樣的高利率品牌推動, 其主品牌銷售收入占比高達99.2%, 從這個角度上看, 李寧牌的毛利率已經達到了很高水準。

不過, 儘管營收和毛利率喜人,

李寧的淨利率依然明顯低於行業平均。 今年上半年, 李寧4.73%的淨利率雖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0.5個百分點, 依然在四家中排名末位, 且同其他家差距較大。 領頭羊安踏淨利率達到19.8%, 同比上漲1.4個百分點, 361°和特步的淨利率分別為11.36%和13.41%。

毛利率普遍飆紅之外, 各品牌在其他主要資料上的表現有較大不同,其中最顯眼的,則是營收同比發生下降的特步。

2017年前6個月,特步營收從去年同期的25.35億元下降到了23.11億元,降幅8.8%。事實上,這並不是特步的第一次出現營收同比下降,根據此前公佈的年報資料測算,2016年下半年,特步營收28.61億,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1.25億,降幅約4.19%。也就是說,在這連續12個月(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營收共計55.21億元)內,特步的營收比此前12個月下降了3.49億元,降幅為6.32%。

不過,考慮到電商發展迅速,毛利率、淨利率都處於相對健康水準,且正處於重組階段的特步兒童在這一財務週期內並沒有為公司整體營收做出多大貢獻,特步的營收資料雖然有所下降,實際情況還不至於那麼糟糕。

與特步相對的,是營收達到27.98億,一舉超越特步成為國產品牌第三位元的361°。

從幾項主要資料指標來看,361°在2017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堪稱耀眼,營收同比增長9.5%至27.98億元,淨利潤增長16.5%達到3.18億元,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41.4%提升到42.3%。

然而,與特步的實際情況沒有營收資料顯示得那麼糟糕一樣,對361°的前景判斷也不能過於樂觀。

儘管在今年上半年有了0.9個百分點的提升,但361°的42.3%的毛利率依然是四大國產品牌中最低的,加之其零售門店採取全部由經銷商代理的模式,電商發展程度又較低,缺乏直營管道導致其毛利很難有更高的想像空間。如果未來市場轉冷,對於經銷商的依賴和難以提升的毛利將有可能在刺刀見紅的廝殺中成為361°的阿克琉斯之踵。

截止到2017年6月末,在香港上市的四大國產運動品牌(包括安踏旗下斐樂及斐樂兒童、迪桑特品牌)共有門店28619家,比去年同期的29019家減少了約1.38%,總營收則為163.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76%,這一總體增速低於2016年全年的13.63%。

事實上,除了繼續像一萬家門店的目標高歌猛進的安踏之外,其他三大品牌的門店數量都在減少,在關閉業績不佳門店的同時,則是努力試圖提升單店銷售額,以應對增速下滑的市場現狀。

安踏是唯一一個在門店數量上保持擴張態勢的。截至6月底,安踏主品牌在全國有門店9041家,比去年年底的8860家有了181家的淨增長,FILA和FILA兒童從802家增長到869家,迪桑特門店從6家增長到21家。而在2016年還保持擴張的李寧今年上半年也減少了門店數量。

截至2017年6月30日,李寧品牌(包含LNG、彈簧標、LI-NING YOUNG)的常規店、工廠店及折扣店的數量為6329個,其中直營門店1544家,特許經銷商4785家,總數較2016年年底淨減111個。其中直營門店-4.2%的變動大於特許經銷商-0.9%的門店下降比例。

2012-2016年間,特步門店數每年都在下降,2017年上半年這樣的態勢依然繼續。截至6月底,特步6500個門店數量比去年12月淨減300個,比起2012年的7510家,淨減少超過1000家。361°的關店速度更快,今年上半年門店淨減498個,還有5859個——該品牌門店上一次低於6000個,還是在2008年。

在門店數量下降的三個品牌中,李寧和361°都完成了營收的大幅提升,特別是361°,其電商銷售占比僅有4.1%,在門店減少498個的情況下依然能做到9.5%的總營收增長,店效提高的效果相當明顯。

手握巨額資金,安踏未來可能會繼續在市場上有大動作,對於收購,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更多以國際品牌為主,國內品牌跟我們有互補性的目前看起來不多。並購一定要符合我們的品牌戰略,規模都可以去探討,以我們目前資金和實力的情況,如果有機會會給你們驚喜。”

對於成功熬過上一輪庫存危機的安踏、李甯、特步和361°來說,在市場風向的發生變化前就進行一些未雨綢繆的準備,已經是品牌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質。在2017年已經結束的幾個月裡,除了一馬當先的安踏高調舉辦了上市10周年慶典之外,其他各品牌鮮有大範圍發聲和動作,就連李甯續約CBA戰略合作夥伴這麼大一件事,也僅僅由新華社記者發佈了一條簡單的新聞通稿。平靜的背後,是各品牌紛紛將注意力和投入,都集中在最基本的生意上。

各品牌在其他主要資料上的表現有較大不同,其中最顯眼的,則是營收同比發生下降的特步。

2017年前6個月,特步營收從去年同期的25.35億元下降到了23.11億元,降幅8.8%。事實上,這並不是特步的第一次出現營收同比下降,根據此前公佈的年報資料測算,2016年下半年,特步營收28.61億,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1.25億,降幅約4.19%。也就是說,在這連續12個月(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營收共計55.21億元)內,特步的營收比此前12個月下降了3.49億元,降幅為6.32%。

不過,考慮到電商發展迅速,毛利率、淨利率都處於相對健康水準,且正處於重組階段的特步兒童在這一財務週期內並沒有為公司整體營收做出多大貢獻,特步的營收資料雖然有所下降,實際情況還不至於那麼糟糕。

與特步相對的,是營收達到27.98億,一舉超越特步成為國產品牌第三位元的361°。

從幾項主要資料指標來看,361°在2017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堪稱耀眼,營收同比增長9.5%至27.98億元,淨利潤增長16.5%達到3.18億元,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41.4%提升到42.3%。

然而,與特步的實際情況沒有營收資料顯示得那麼糟糕一樣,對361°的前景判斷也不能過於樂觀。

儘管在今年上半年有了0.9個百分點的提升,但361°的42.3%的毛利率依然是四大國產品牌中最低的,加之其零售門店採取全部由經銷商代理的模式,電商發展程度又較低,缺乏直營管道導致其毛利很難有更高的想像空間。如果未來市場轉冷,對於經銷商的依賴和難以提升的毛利將有可能在刺刀見紅的廝殺中成為361°的阿克琉斯之踵。

截止到2017年6月末,在香港上市的四大國產運動品牌(包括安踏旗下斐樂及斐樂兒童、迪桑特品牌)共有門店28619家,比去年同期的29019家減少了約1.38%,總營收則為163.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76%,這一總體增速低於2016年全年的13.63%。

事實上,除了繼續像一萬家門店的目標高歌猛進的安踏之外,其他三大品牌的門店數量都在減少,在關閉業績不佳門店的同時,則是努力試圖提升單店銷售額,以應對增速下滑的市場現狀。

安踏是唯一一個在門店數量上保持擴張態勢的。截至6月底,安踏主品牌在全國有門店9041家,比去年年底的8860家有了181家的淨增長,FILA和FILA兒童從802家增長到869家,迪桑特門店從6家增長到21家。而在2016年還保持擴張的李寧今年上半年也減少了門店數量。

截至2017年6月30日,李寧品牌(包含LNG、彈簧標、LI-NING YOUNG)的常規店、工廠店及折扣店的數量為6329個,其中直營門店1544家,特許經銷商4785家,總數較2016年年底淨減111個。其中直營門店-4.2%的變動大於特許經銷商-0.9%的門店下降比例。

2012-2016年間,特步門店數每年都在下降,2017年上半年這樣的態勢依然繼續。截至6月底,特步6500個門店數量比去年12月淨減300個,比起2012年的7510家,淨減少超過1000家。361°的關店速度更快,今年上半年門店淨減498個,還有5859個——該品牌門店上一次低於6000個,還是在2008年。

在門店數量下降的三個品牌中,李寧和361°都完成了營收的大幅提升,特別是361°,其電商銷售占比僅有4.1%,在門店減少498個的情況下依然能做到9.5%的總營收增長,店效提高的效果相當明顯。

手握巨額資金,安踏未來可能會繼續在市場上有大動作,對於收購,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更多以國際品牌為主,國內品牌跟我們有互補性的目前看起來不多。並購一定要符合我們的品牌戰略,規模都可以去探討,以我們目前資金和實力的情況,如果有機會會給你們驚喜。”

對於成功熬過上一輪庫存危機的安踏、李甯、特步和361°來說,在市場風向的發生變化前就進行一些未雨綢繆的準備,已經是品牌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質。在2017年已經結束的幾個月裡,除了一馬當先的安踏高調舉辦了上市10周年慶典之外,其他各品牌鮮有大範圍發聲和動作,就連李甯續約CBA戰略合作夥伴這麼大一件事,也僅僅由新華社記者發佈了一條簡單的新聞通稿。平靜的背後,是各品牌紛紛將注意力和投入,都集中在最基本的生意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