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熱臉貼上冷屁股 平臺與存管銀行關係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近一年來, 合規成了網貸平臺最為關注的話題, 而銀行資金存管則成了合規的關鍵。 平臺在存管上線的時候都會隆重介紹存管合作銀行, 雖然平臺與銀行是雙向選擇, 你情我願, 被金融正規軍的銀行接納都是一件榮耀之事, 然而記者發現, 銀行對平臺的宣傳卻很冷淡。

網銀平臺實現資金銀行存管是其合規建設中的一大進步, 借機宣傳無可厚非, 但合規不代表沒有風險, 不代表不會出現問題。 據統計, 9月以來, 已有十多家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因逾期兌付或經營不善而停業。 那麼, 平臺與銀行對宣傳的態度為何差別如此大?為什麼存管平臺也會出問題?站長梳理了一下問題平臺的癥結,

並採訪了幾家平臺, 看看他們怎麼說。

平臺的熱心宣傳與銀行的冷處理

根據監管規定, 平臺業務開展的主要管道為線上開拓, 嚴禁線下發展業務。 因此,

對平臺來說獲客主要是線上交易場景以及新聞宣傳吸引大眾關注。 自各地監管嚴打虛假新聞宣傳以來, 平臺宣傳越來越謹慎, 而真實的資金存管上線這樣事關平臺生死的新聞絕不可錯過, 尤其是資金銀行存管意味著平臺要開發系統與銀行對接, 並且需要向銀行交納存管費用以及每筆交易的通道費用, 花費大價錢且真實的新聞, 值得平臺下大力氣去宣傳推廣。

捷越聯合創始人兼捷越普惠總裁馬天帥表示, 銀行冷處理平臺宣傳首先符合《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規定:在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中, 除必要的披露及監管要求外, 委託人不得用“存管人”做行銷宣傳;其次, 由於現在行業合規整改尚未完成,

一部分平臺還存在業務不合規等情況, 一旦平臺惡性退出行業市場, 將對銀行的信譽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銀行對平臺的宣傳行為十分謹慎。

空中金融CEO賴效綱則認為完全不能宣傳對於平臺方面而言是存在些許不公的, 既然雙方達成存管協定, 並且接入系統上線了, 至少從合規性質上來講, 平臺方就已經達到了基本要求。 平臺以此進行部分宣傳無可厚非。

“從法律意義上看, 銀行主要承擔的是資金流監管的職責, 而不是平臺經營管理的職責。 而從道義、社會影響來看, 銀行是強背書的金融機構, 對於一些明顯有問題的平臺, 如果不做嚴格篩選, 將其納入到存管, 確實需要背負一定的聲譽責任。 ”笑臉金融CEO周劍認為。

為什麼平臺存管了還會出問題

作為經營資金的金融機構, 平臺長期運營的關鍵是其資金期限配置風控能力, 關鍵在處理好流動性問題。 如果流動性出現問題, 對平臺意味著滅頂之災。 拿銀行業常用的資本充足率指標來說, 其核心資本要求不低於8%, 也就是銀行的資金杠杆率要控制在12以下才能保證穩健經營。 而現在的很多平臺, 其借款的物件資質並不如銀行客戶, 但其平臺杠杆率很高在50倍上下, 有的甚至高達100倍還多。 這對平臺流動性要求很高, 風險極易失控。

目前看, 平臺出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風控弱或風控不到位, 被人在平臺騙貸或者投資人大部分是薅羊毛;二是平臺違規經營, 涉嫌虛假標、自融、關聯人頻繁借貸(變相自融)、期限拆分、期限錯配、借貸集中度過高;三是短期借貸(主要是期限都為幾天,

30天, 60天等的), 綜合費用年化利率遠遠超過24%、36%的(涉嫌高利貸的)。

賴效綱分析指出了已經上線存管的問題平臺的主要癥結:信批機制缺失、為業績忽視風控。 一些平臺在專案資訊管理方面既無序又混亂, 無法完成資訊披露, 而缺乏信批機制的平臺, 又往往暗藏大量的“地雷標”甚至虛假標的, 極易出問題。 一些暴雷的平臺, 流水資料很靚麗, 但是這種靚麗是通過那些逾期、壞賬不斷堆疊起來造成的, 不但毫無意義而且最終會拖垮整個平臺。

平臺除資金存管合規外還要苦練經營內功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在接受採訪時分析, 平臺出現問題都是流動性出現問題,資金銀行存管只能解決平臺道德風險,但經營風險還需要平臺提升內功。

諾諾鎊客CEO張政在接受採訪時分析,銀行存管只是意味投資者資金與平臺實現了物理上的隔離,平臺無法直接挪用客戶資金或卷款跑路。但是,上線存管並不意味著平臺本身的經營必然高枕無憂。平臺避免“爆雷”要處理好自身的風控問題。

馬天帥認為,平臺爆雷主要是由於平臺自身經營不善、風險防控方面存在漏洞等自身原因造成的,與存管銀行並沒有直接關聯。

賴效綱也認為,銀行是不是配合進行宣傳,存管系統能不能作為宣傳內容這對於平臺本身而言,影響並不大,互金平臺能否穩定長期地運營,關鍵靠的還是自身實力。

平臺與銀行的愛恨情仇更多的是想宣傳吸引大眾關注,而並非用銀行信譽代替平臺的聲譽,然而一時的宣傳只能是短暫的獲客,長期來看,平臺流動性問題、借款期限配置等都是自身的內功,打鐵還要自身硬,這才是長期運營的關鍵。

平臺出現問題都是流動性出現問題,資金銀行存管只能解決平臺道德風險,但經營風險還需要平臺提升內功。

諾諾鎊客CEO張政在接受採訪時分析,銀行存管只是意味投資者資金與平臺實現了物理上的隔離,平臺無法直接挪用客戶資金或卷款跑路。但是,上線存管並不意味著平臺本身的經營必然高枕無憂。平臺避免“爆雷”要處理好自身的風控問題。

馬天帥認為,平臺爆雷主要是由於平臺自身經營不善、風險防控方面存在漏洞等自身原因造成的,與存管銀行並沒有直接關聯。

賴效綱也認為,銀行是不是配合進行宣傳,存管系統能不能作為宣傳內容這對於平臺本身而言,影響並不大,互金平臺能否穩定長期地運營,關鍵靠的還是自身實力。

平臺與銀行的愛恨情仇更多的是想宣傳吸引大眾關注,而並非用銀行信譽代替平臺的聲譽,然而一時的宣傳只能是短暫的獲客,長期來看,平臺流動性問題、借款期限配置等都是自身的內功,打鐵還要自身硬,這才是長期運營的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