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新評定近現代十大書法家 此十人入選 你可有異議

近現代十大書法家曾經有雜誌評出, 具體名單網上很多小編就不提了, 覺得很多是政治和名氣使然未必能真實反映書法水準。 特斗膽重新提名近現代十大書法之名, 儘量以書法為標準, 抛磚引玉, 期待您的意見。

一:吳昌碩

(1844.8.1—1927.11.29), 初名俊, 又名俊卿, 字昌碩, 又署倉石、蒼石, 多別號, 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 “後海派”代表,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與任伯年、蒲華、虛穀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

融金石書畫為一爐, 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 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二:林散之

(1898.11.20-1989.12.6), 名霖, 又名以霖, 字散之, 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等, 生於江蘇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 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七顆松村莊, 詩人、書畫家, 尤擅草書 。 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 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 趙朴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 被譽為“草聖”, 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

三:康有為

(1858年—1927年), 原名祖詒, 字廣廈, 號長素, 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 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 人稱康南海, 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書法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康有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 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光緒十四年(1888年), 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 借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 受阻未上達。 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 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四:于右任

(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五:沈尹默

(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於陝西興安府漢陰廳(今陝西安康市漢陰縣城關鎮民主街)。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

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已故全國文物鑒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已故臺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評價:“北大歷史上的名書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羅複堪、沈尹默等寥寥幾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人。”

六:李叔同(弘一法師)

(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七:白蕉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人,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後改名換姓為白蕉。別署雲間居士、濟廬複生、複翁、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出身于書香門第,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書畫師。

八:沙孟海

(1900年-1992年),生於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二十世紀書壇泰斗。于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九:鄧散木

(1898-1963)中國現代書法家、篆刻家,中國書法研究社社員。原名鐵,學名士傑,字純鐵,別號且渠子,更號一夔,一足,齋名廁簡樓,豹皮室,自號廁簡子。生於上海,在藝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譽。擅書法篆刻,真、行、草、篆、隸各體皆精。

十:費新我

(1903.12—1992.5),學名斯恩,原字省吾,字立千、號立齋,後改名新我,湖州南潯雙林鎮人。他是用左腕運筆而名聞遐邇的當代著名書法大師,其隸法古拙樸茂,楷書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羈絆,參以畫意,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音樂感。

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四:于右任

(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五:沈尹默

(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於陝西興安府漢陰廳(今陝西安康市漢陰縣城關鎮民主街)。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

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已故全國文物鑒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已故臺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評價:“北大歷史上的名書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羅複堪、沈尹默等寥寥幾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人。”

六:李叔同(弘一法師)

(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七:白蕉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人,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後改名換姓為白蕉。別署雲間居士、濟廬複生、複翁、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出身于書香門第,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書畫師。

八:沙孟海

(1900年-1992年),生於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二十世紀書壇泰斗。于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九:鄧散木

(1898-1963)中國現代書法家、篆刻家,中國書法研究社社員。原名鐵,學名士傑,字純鐵,別號且渠子,更號一夔,一足,齋名廁簡樓,豹皮室,自號廁簡子。生於上海,在藝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譽。擅書法篆刻,真、行、草、篆、隸各體皆精。

十:費新我

(1903.12—1992.5),學名斯恩,原字省吾,字立千、號立齋,後改名新我,湖州南潯雙林鎮人。他是用左腕運筆而名聞遐邇的當代著名書法大師,其隸法古拙樸茂,楷書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羈絆,參以畫意,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音樂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