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名創業10年老兵的衷告:沒事想不開別去創業

獵雲注:本文中, 作者總結了自己10年來的創業感受, 對於創業方向的選擇, 作者認為聽聽就好, 真正的道理不是聽來的, 而是自己實踐出來的。

總結起來, 他從不後悔當初出來創業, 但也覺得沒事想不開千萬不要輕易創業。 文章轉自: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作者: 阿何。

我07年大學畢業, 然後到一家國企工作, 打工期間開始了自己第一次創業, 到現在差不多正好是10年時間。

10年創業, 總結起來感受就是:

1、體重漲得比房價快

2、顏值跌得比GDP多

3、起床的時間比雞早

4、休息時間比高考少

10年時間, 我從當年120多斤的小胖子變成現在150多斤的大胖子, 從青澀小夥變成中年大叔, 說起成績馬馬虎虎, 談起感受可能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總結起來, 我從不後悔當初出來創業, 但也覺得沒事想不開千萬不要輕易創業。

01、為什麼要創業

我一開始是邊工作邊創業的, 先後在好幾家不同性質的公司工作過。

之所以選擇打工期間, 創業, 一開始的想法是:

1、本職工作輕鬆, 有很多閒置時間不創業浪費了

2、打工收入低, 希望通過創業賺錢

3、打工過的幾個公司都覺得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想法很好, 但實際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我先後嘗試過十幾個不同的專案, 做過電商、諮詢、實體店和推廣, 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勉強養活團隊而已。 前後折騰了幾年時間, 把打工辛苦攢下的所有積蓄都揮霍一空, 但一點成績也沒做出來。

慢慢我發現, 儘管自己本職工作非常輕鬆, 但至少也是要投入一定心血的, 它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而創業想要成功, 沒有全身心100%的投入是非常困難的。

一邊打工一邊創業, 看上去非常美好, 可除非你只是個出錢的小股東,

對以自身為主導的專案來說基本是天方夜譚。

早期之所以嘗試創業, 也因為我對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 我從大學開始就研究互聯網、行銷相關的技能, 算是身邊人公認的網路高手。 早期選擇的大部分也是和網路相關專案, 我認為以自己能力至少讓專案生存是問題不大的。

實際操作中, 我才發現存在太多問題了:

1、能力行不行, 自己說了不算, 市場說了算。 我發現自己掌握得滾瓜爛熟的那些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 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從“知道知識”到“具備生產力”, 中間還有十萬八千里。

2、能力OK了也不代表你就會成功。 先後失敗過十幾個項目, 有些是因為搞不定供應鏈, 拿到的產品毫無競爭力;有些是因為資金實力不夠,

達不到正常周轉的需求;有些是因為核心成員辭職單幹, 一直搭建不起團隊;還有些是因為某些極其偶然的因素。 創業是件非常複雜, 乃至需要運氣的事情, 能力只是諸多因素中的其中一個。 覺得自己能力強就一定可以創業成功的想法是幼稚的。

現在和年輕人聊天, 很多人都有創業的想法, 究其原因無非是:

1、對現在的公司不滿

2、對現在的收入不滿

3、覺得自己能力很強

4、看到別人創業很爽

可以這麼說, 這些都不是你出來創業的理由。

創業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遠比打工高, 如果因為個人能力不行在單位混得不好, 想通過創業來規避那些問題其實是一條死路。 在單位都混不好的人, 基本創業更混不好。

你看到那些活得很滋潤的創業者, 已經是經過篩選的倖存者而已。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背後, 很可能是超過一百個不為人知的失敗者。

02、 那些聽聽就好的道理

一開始創業, 我不知道該選擇什麼項目和方向, 會向身邊很多人取經, 特別是那些創業成功者。 但請教越多, 我發現自己越糊塗了:

項目A, 很多人說你最好別做:因為這個方向全國已經無數人在做了, 競爭無比激烈, 是典型的紅海。 你進入時機這麼晚, 進去不就是一個死麼?

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最終選擇放棄。 一個朋友還是做了, 後來果然死了, 我很慶倖自己聽了過來人的勸。

項目B, 很多人說你最好別做:因為這個方向太少人做了, 中國人那麼多, 你能想到的別人早就想過了, 為啥這項目居然沒人做?說明別人已經驗證過不可行了。

我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最終選擇放棄。另一個朋友還是做了項目B,最後同樣死掉了,我很慶倖自己又逃過一劫。

但慢慢我發現不對勁了——如果啥都聽勸,我發現自己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所謂的選擇有個默認的前提,似乎你可以通過選擇找到一條必然成功的道路,但這對創業來說是很荒謬的。任何項目都存在風險性,除了一些必然不可行的方向外,大部分項目的風險大小是很難判斷的。

關於方向選擇,我後來得出的結論是:

再困難的紅海裡,同樣會有企業活得很滋潤;再牛逼的風口下,也有很多企業搖搖欲墜。

選擇是一回事,自身的特長、能力、資源、機遇、執行力又是一回事。創業絕對不是一個最講求理論和分析的領域,執行力才是關鍵。失敗往往不是方向不行,而是你不行。

在創業領域,後面我還聽到過“道理”:

有人說創業要對員工寬容,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又有人說,對員工寬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有人說,創業要專注一個方向死磕,專注帶來成功;又有人說,創業初期要多嘗試不同的方向,哪個活下來哪個就是你的方向。

要我說,這些道理都對又都不對。真正的道理不是聽來的,而是自己實踐出來的。一個企業在存續的不同時期,可能會採取完全相反的兩個做法,但它們可能都是對的。

03、創業意味著什麼

有人說創業多好啊,自己做老闆自己安排時間,多自由?創業者才是真正的自由職業者!

我的感覺是,成為“自由職業者”後,我整個人都不自由了——工作日從一週五天變成了一周七天,從朝九晚五變成朝五晚九。以前經常在休息的時候抽空工作一下,現在是經常需要在無休止的工作中抽空休息一下。

創業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你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你的所有時間都是公司和工作的。

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有需要,你必須第一時間線上處理各種問題;不管工作日還是週末,只要有項目你必須不間斷推動進展;不管生病還是健康,只要沒倒下你必須持續站崗。

意味著你是最後的責任人。

所有銷售都搞不定的客戶,你必須想辦法搞定;所有技術解決不了的難題,你必須想辦法解決;所有HR管不好的人,你必須找方式管好;所有員工推不動的專案,你必須找途徑推動。

員工可以向你請假,下屬可以向你推諉,高管可以給自己找藉口,唯有你是最後的那個人,沒有假期、沒有藉口、沒有更高的責任人。

意味著你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公司業績不好的時候,你會擔心什麼時候會破產;公司業績好的時候,你又會擔心能持續多久。

公司發展不好的時候,你會煩惱招不到好的員工;公司發展好了,你又會煩惱如何不斷接項目養活那麼多牛人。

創業是一條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路,公司越發展壯大,就意味著你為越多人負責,身上的單子越重,需要解決的問題越多、越難。

我認識的人當中,生活品質最差的就是創業者。白天憂心忡忡,晚上夙夜難眠。吃不香、睡不好,24小時都在琢磨工作的事,一旦停下來就有危機感。

能否重新回去打工呢?也很難!

企業那麼多人指望你吃飯,不可能說放下就放下;而且創業過的人,基本也很難再接受打工的狀態,自己渾身就不自在。很多人即便一次又一次創業失敗,也從來沒想過重新找份工作。

04、 創業到底有啥好?

說了那麼多創業的苦,可我也說自己從沒後悔過。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可以重頭再來,我還是會選擇創業。

和打工相比,創業也讓我體驗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1、更公平的遊戲規則

和企業裡混相比,創業雖然也講究人脈關係,但更核心的一直是你能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更牛逼的技術、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公開市場打拼,能力仍然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此外還有努力。對像我這樣出身農村起點低的人來說,創業可以說是翻身的唯一機會。在其他賽道上和官二代、富二代比,我更加沒有機會。

2、更快速的能力進步

在企業打工你就是一個螺絲釘,創業後你得成為一架完整的假期:財務、設計、銷售、管理、市場甚至是技術、文案,公司各環節你都得懂一些。創業後,企業的生存壓力會逼得你飛速進步,一步也不敢停下來。

創業後打交道的人也會更多樣化,平均素質更高,和高層次的人打交道同樣有助於自身能力快速發展。

創業一年,獲得的能力進步可能是打工3年都沒法相比的。

3、更有想像力的收入

對普通人來說,想通過打工實現階層躍遷和財富自由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創業可以。

只要能活下來穩定發展的創業者,基本上賺得都會比打工時候多很多。我曾經因為創業消耗掉打工三年的全部積蓄,可是創業成功後,一個月的收入甚至可以頂的上過去打工十年。

在我看來,創業適合那些天生具有野心、抗壓能力強、解決問題能力強的人,但絕對不是適合所有人,畢竟具有這些特質的人本來就屬少數。

現在流行的調調是美化創業,描繪的創業場景就是擺一台蘋果電腦在星巴克敲敲鍵盤、做做PPT便能財源滾滾而來;同時把創業和上進、格局之類的東西掛鉤起來,好像不創業的人就沒有前途。

這其實都是非常扯淡的說法,如果你也是受到這些文字影響而去創業,唯有的意義就是給行業增添一起失敗案例而已。

沒事想不開千萬別輕易創業,這就是一名創業10年老兵的衷心勸告!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68592

為啥這項目居然沒人做?說明別人已經驗證過不可行了。

我也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最終選擇放棄。另一個朋友還是做了項目B,最後同樣死掉了,我很慶倖自己又逃過一劫。

但慢慢我發現不對勁了——如果啥都聽勸,我發現自己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所謂的選擇有個默認的前提,似乎你可以通過選擇找到一條必然成功的道路,但這對創業來說是很荒謬的。任何項目都存在風險性,除了一些必然不可行的方向外,大部分項目的風險大小是很難判斷的。

關於方向選擇,我後來得出的結論是:

再困難的紅海裡,同樣會有企業活得很滋潤;再牛逼的風口下,也有很多企業搖搖欲墜。

選擇是一回事,自身的特長、能力、資源、機遇、執行力又是一回事。創業絕對不是一個最講求理論和分析的領域,執行力才是關鍵。失敗往往不是方向不行,而是你不行。

在創業領域,後面我還聽到過“道理”:

有人說創業要對員工寬容,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又有人說,對員工寬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有人說,創業要專注一個方向死磕,專注帶來成功;又有人說,創業初期要多嘗試不同的方向,哪個活下來哪個就是你的方向。

要我說,這些道理都對又都不對。真正的道理不是聽來的,而是自己實踐出來的。一個企業在存續的不同時期,可能會採取完全相反的兩個做法,但它們可能都是對的。

03、創業意味著什麼

有人說創業多好啊,自己做老闆自己安排時間,多自由?創業者才是真正的自由職業者!

我的感覺是,成為“自由職業者”後,我整個人都不自由了——工作日從一週五天變成了一周七天,從朝九晚五變成朝五晚九。以前經常在休息的時候抽空工作一下,現在是經常需要在無休止的工作中抽空休息一下。

創業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你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你的所有時間都是公司和工作的。

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有需要,你必須第一時間線上處理各種問題;不管工作日還是週末,只要有項目你必須不間斷推動進展;不管生病還是健康,只要沒倒下你必須持續站崗。

意味著你是最後的責任人。

所有銷售都搞不定的客戶,你必須想辦法搞定;所有技術解決不了的難題,你必須想辦法解決;所有HR管不好的人,你必須找方式管好;所有員工推不動的專案,你必須找途徑推動。

員工可以向你請假,下屬可以向你推諉,高管可以給自己找藉口,唯有你是最後的那個人,沒有假期、沒有藉口、沒有更高的責任人。

意味著你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公司業績不好的時候,你會擔心什麼時候會破產;公司業績好的時候,你又會擔心能持續多久。

公司發展不好的時候,你會煩惱招不到好的員工;公司發展好了,你又會煩惱如何不斷接項目養活那麼多牛人。

創業是一條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路,公司越發展壯大,就意味著你為越多人負責,身上的單子越重,需要解決的問題越多、越難。

我認識的人當中,生活品質最差的就是創業者。白天憂心忡忡,晚上夙夜難眠。吃不香、睡不好,24小時都在琢磨工作的事,一旦停下來就有危機感。

能否重新回去打工呢?也很難!

企業那麼多人指望你吃飯,不可能說放下就放下;而且創業過的人,基本也很難再接受打工的狀態,自己渾身就不自在。很多人即便一次又一次創業失敗,也從來沒想過重新找份工作。

04、 創業到底有啥好?

說了那麼多創業的苦,可我也說自己從沒後悔過。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可以重頭再來,我還是會選擇創業。

和打工相比,創業也讓我體驗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1、更公平的遊戲規則

和企業裡混相比,創業雖然也講究人脈關係,但更核心的一直是你能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更牛逼的技術、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公開市場打拼,能力仍然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此外還有努力。對像我這樣出身農村起點低的人來說,創業可以說是翻身的唯一機會。在其他賽道上和官二代、富二代比,我更加沒有機會。

2、更快速的能力進步

在企業打工你就是一個螺絲釘,創業後你得成為一架完整的假期:財務、設計、銷售、管理、市場甚至是技術、文案,公司各環節你都得懂一些。創業後,企業的生存壓力會逼得你飛速進步,一步也不敢停下來。

創業後打交道的人也會更多樣化,平均素質更高,和高層次的人打交道同樣有助於自身能力快速發展。

創業一年,獲得的能力進步可能是打工3年都沒法相比的。

3、更有想像力的收入

對普通人來說,想通過打工實現階層躍遷和財富自由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創業可以。

只要能活下來穩定發展的創業者,基本上賺得都會比打工時候多很多。我曾經因為創業消耗掉打工三年的全部積蓄,可是創業成功後,一個月的收入甚至可以頂的上過去打工十年。

在我看來,創業適合那些天生具有野心、抗壓能力強、解決問題能力強的人,但絕對不是適合所有人,畢竟具有這些特質的人本來就屬少數。

現在流行的調調是美化創業,描繪的創業場景就是擺一台蘋果電腦在星巴克敲敲鍵盤、做做PPT便能財源滾滾而來;同時把創業和上進、格局之類的東西掛鉤起來,好像不創業的人就沒有前途。

這其實都是非常扯淡的說法,如果你也是受到這些文字影響而去創業,唯有的意義就是給行業增添一起失敗案例而已。

沒事想不開千萬別輕易創業,這就是一名創業10年老兵的衷心勸告!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6859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