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人送別之事為何總讓楊柳“躺槍”

驚蟄, 春雷起, 蟲鳥行。 這是一個希望萌發的節令, 而我的希望, 也在萌發。

古人折柳送別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折柳送別, 很多時候,

都是止于古人的行為。 現代人早已淡忘。 而今天兩位友人的折柳送別, 卻尤為吾感佩良深!“折柳送別”作為一種文化習俗, 最初緣由或者說最早的淵源應該是“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這幾句古詩。

一來, 源出自《詩經》, 且是名句, 讀書人皆熟悉;二是“楊柳依依”最初的意思是, 表達了戰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別緒, 為後來的的送別詩與送別習俗奠定了文化基調;三是《詩經》作為五經之一, 其深廣的文化傳承作用是非常博大且源深的, 尤其作詩文, 古人講究“無一字無來處”, 必須要來自經典。

另一方面, 中國人自古講諧音, 比如雞和羊寓意吉祥, 蝙蝠寓意福。 。 。 等等太多, 不勝枚舉。 “柳”諧“留”音, 贈柳表示留念, 一為不忍分別,

二為永不忘懷。

其次, 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 非謂津亭所便, 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 望其隨處皆安, 一如柳之隨地可活, 為之祝願耳。 ”意思是, 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 其特點是“隨地可活”, 生存能力強, 故用以祝願遠別的人, 到了異地他鄉後, 隨遇而安, 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人群和生活中, 一切順遂。

如此, 折柳送別之事, 基於“諧音感懷”、“哲理啟迪”、“文化傳承”三個緣由, 其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便不言而喻了。

而友人與我折柳相送, 最使我感沛的是, 除友人惜別之外, 也因為此舉正暗合我此行的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