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十一不出門的你,大概需要這些電視劇!

本文來自“原來是西門大嫂”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ID: sisterinlaw

經授權轉載

在過去的一年裡, 對於喜歡看電視劇、並在閒暇時間只愛看電視劇的我來說,

是充滿樂趣而又尖利複雜的。

Netflix, Hulu, Amazon的自製劇在這一年, 更加大刀闊斧地展開身手, 把觸角伸向了更深更廣的層面, 老牌電視網也不甘示弱地做出了對各種新題材的嘗試。

在被無數新鮮內容轟炸的同時, 今年的很多劇集明顯地放下身段, 回頭看了看這個飽和的世界。 這一年絕對是關於女性、剝離、控制和少數人的。

對於即將來臨的十一長假, 如果你沒有外出旅行計畫。 希望今天我給你推薦的這些電視劇, 能夠一掃你的無趣。

也希望這些劇中那些在困境中掙扎和在平靜中的反思, 能讓有點困惑的你, 獲得那麼一點點賴以生存的力量。

《反叛者》

《The Defiant Ones》

年份:2017

發行公司:HBO

這個過去的夏天, 跟嘻哈有關的所有話題都被抬到了高牆上。 但如果你真的對“Hiphop音樂是怎麼一回事”感興趣, 這部關於美國嘻哈音樂黃金史的紀錄片, 大概比《中國有嘻哈》更有意思。

Jimmy Iovine和Dr. Dre, 一個來自布魯克林窮髒深處, 一個來自加州康普頓的街頭巷尾, 兩個惡跡斑斑又固執己見的天才, 最終創造了Beats這個商業帝國。

他們在見證了很多段歷史的同時, 也把自己變成了歷史中的一部分。

《反叛者》中除了對於音樂製作、商業模式和潮流更迭的大量描述, 其實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我們這一代人, 其實沒有經歷過什麼真正的歷史, 能在人類進程中劃上一筆的,

大概就是網路的普及了。

從買磁帶, 變成自己錄MD, 再到買CD, 非法下載MP3, 攢錢去看場演唱會。 再到現在的不下載, 只試聽, 連場演唱會都懶得去了。 這一切的轉變, 只用了短短的20年不到。

如果你是一個跟我一樣, 在世紀初成長的即將迎來三十歲危機的文藝愛好者,

一定會對這樣高速的變化深有感觸。

但在當今, 把脆弱的自我放下來, 踏踏實實地去做自己覺得很值得的那件事, 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去討論的話題了。 我們對於外表和驕傲的執著, 已經銷毀了很多當初緊緊握在手心的真摯。

可對於一個創造者來說, 這種真摯, 是不管到什麼時候, 都需要我們去仔細留存的。 會變的, 永遠都只會是形式而已。

《不安感》

《Insecure》

年份:2017年第二季

發行公司:HBO

在陪伴了我整個成長焦慮期的《Girls》完結以後,我一度擔心再也找不到一個像它一樣的劇。但《Insecure》的出現,讓這個空缺被填補,甚至讓我覺得,拿它跟《Girls》對比,本身是一件不地道的事。

總的來說,《不安感》講了幾個住在加州的幾個黑人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在慈善機構做輔導教師,完全代表了“尷尬癌“的Issa, 一心想當女Rapper。

以及收入豐厚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談戀愛的精英律師Molly。這一對好朋友,有著在白人主導社會中無法融入的孤立感,對自己種族身份的過分執念,無處不在有意無意的種族歧視,和有時呆頭呆腦有時又過分敏感的前男友現男友們。

《不安感》沒有《Girls》那麼豐厚,但它更直接,非常明白清楚地道出了,作為一個黑人女孩,生活中林林總總的問題。

比如“如何在派對中跟男孩搭訕”、”男友一直躺在沙發上不工作“、”喜歡上了一個開放式婚姻中的男人該如何是好”、“我今天又胖了”,但這些問題,卻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女孩都困窘過的問題。

導演和主演Issa Rae,幾年前在Youtube上有一個叫《尷尬黑人女孩》的視頻頻道,《不安感》就更像是一個她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總和,我很喜歡《不安感》的一個原因是,相比於“我們要勇敢強大愛自己”這樣的概念宣揚,她非常輕鬆愉悅地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是無解的。但今天老娘的牛仔褲有點好看哦,你還是趕緊看過來吧!”

《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

年份:2017

發行公司:Hulu

在剛剛聽到別人的介紹的時候,我沒有太注意這個劇,心想著不就是一個跟政治有關的科幻題材嗎?

但前幾天觀看最新的艾美獎頒獎禮時,當Elisabeth Moss發表最佳女主角宣言的時候,她的一句話“在善良的同時,做一個Badass的人“讓我決定開劇。

結果在連夜觀看十集之後,我整個人呆坐在沙發上,根本沒法動彈,還連著做了兩天跋涉的噩夢。它製作非常精美,卻讓人寒冷如冰。

《使女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近未來的故事,它“近”的程度,不用以邏輯線來考慮,

人口負增長,世界被嚴重污染,男性集權社會Gilead被建立。唯一一群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送到位高權重的總領事家中,被迫為他們生兒育女。

她們沒有自己的名字,只有一個代號:Of(代表所屬關係)+家中男性統治者的名字。

很多人問,在科技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故事發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少?

事實上,在我們拷問和等待的過程中,一些我們覺得不可能在這個社會發生的殘暴和倒退,實實在在地在生活裡出現了。而就在現在,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國家,這種倒退發生地又那樣地哀鴻遍野。

在談到《使女的故事》時,我們不可避免地也會到像《人類之子》和《1984》這樣宏大的作品。

但《使女》對於女性心理的描畫,更加具象,群體性地被拋棄和被控制,作為母親的生存本能,在巨大屈辱前的隱忍,同性相殺到最後力量聚集的和解。

它在講一個殘酷到底的故事,同時也在提出一種反抗的意識,這種意識在女性身上,就更加深重和綿中帶刀。

《六場危事》

《Crisis in Six Scenes》

年份:2016年

發行公司:Amazon Originals

沒錯,伍迪艾倫又來絮叨了,而且這次還足足絮叨了六集。它本身就很像塞林格的短篇小說集,由一個個的片段組成,這樣的片段,就一定要用伍迪艾倫式的絮叨撐起來吧。

時間被設定在了60年代越戰時期的紐約郊區,伍迪艾倫扮演了一個有焦慮症的想當塞林格的作家,沒什麼才華,最終當了廣告撰寫人。

他的太太是一個業務水準極差卻有著共產主義情懷的心理醫生,他家的房客是一位養尊處優卻無法從自己的白日夢中跳脫出來的紐約大學學生,一個暴風雨降臨的前夜,有位不速之客從後窗爬了進來。

我想伍迪艾倫之所以,在我剛剛開始對影視劇感興趣的時候,就成為最喜歡的導演之一的原因是:他所塑造的人物,以他自己為首,身上都帶著明顯的優缺點和某一種特定的對於所居住的生活的不適應。

《六場危事》雖然講的是60年代的事,現在看起來卻極其應景,它雖然充滿了對於中產階級“消極抵抗”尖酸刻薄的諷刺,但也沒有放過年輕一代隨便立Flag不負責任的愚蠢。

在第六集一個人數超過20個場景中,這些代表著不同階級和人種的訪客,又在兩個客廳的狹小空間中,達到了空前的統一。

可能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吧,打著打著,沒有緣由的恨就不知道跑去哪兒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扮演極端女分子的,是Miley Cyrus,演技之好,讓我到最後都沒有看出,她是Miley Cyrus。

《墮落街傳奇》

《TheDeuce》

年份:2017

發行公司:HBO

70年代的時代廣場,遠不像現在的青春風華金碧輝煌,那裡聚滿了被家庭拋棄的流浪漢,初來紐約就決定販賣靈魂的年輕女孩和形色猥瑣的魑魅魍魎。

《墮落街傳奇》就重新把鏡頭掃回了這些人的身上。在近期從良(劇中還是恢復了一些顏值)的付蘭蘭,扮演一對在紐約色情業裡成為霸主的孿生兄弟,他們游走在許多想在這個產業裡分一杯羹的商人、皮條客和嫖客間,既遊刃有餘,又灰頭土臉。

其中幾位不同種族和膚色的皮條客,也很值得一看,畢竟說出“皮條客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話的人,肯定不是什麼善茬。

本劇剛剛開播兩集,它背後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已經盡顯無疑,像《廣告狂人》一樣,所有的服裝道具都盡可能地還原出當時的特色。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女性導演執棒的原因,《墮落街傳奇》除了多線的離奇敘事外,還加入了很多夢幻感的自白和對話,這點是很難得的。

《難以伺候》

《High Maintenance》

年份:2016

發行公司:HBO

很多人問我,你在上一年最喜歡的劇是什麼?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是《難以伺候》。

因為《難以伺候》裡,充滿了古怪和令人觸動的感覺。裡面只有一個經常出現的人,TheGuy。

騎著自行車在紐約為需要的人送去慰藉心理的幻覺小草,這些人裡有叛逆的穆斯林少女,想要狂野生活的藝術家,滿口謊言的雙性戀男子,被前任背叛只喝一種蘇打水的愛哭鬼等等。

他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住在巨型都市里的幻覺和不盡相同的傷感,這些複雜又深入的情緒,都是由一個個容易忽視的片段組成的。

我們的生活就是被這些瑣事切得又碎又雜,如果連感受片段的情緒都消失了的話,真不知道還要活個什麼勁了。THEGUY就是一條把這些情緒都粘合在一條線上的膠棒。

在看《難以伺候》的時候,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靠,這裡發生了什麼,這個人為什麼要哭?”,如果能夠撇開這樣的評判的話,這個劇會顯得更有情懷。

很多時候人就是想要沒有緣由地大哭一場,但就是“為什麼要哭”這樣的問題,把他狠狠地堵住了。

我真心希望,在中國能夠有可能出現這樣的電視劇,我們可以稍微把大情大義殺人放火丟開一下,多看看普通的生活中的片段,畢竟現實中,人無非吃喝拉撒睡,想想過去,想想未來,大把時間還沒來得及想清楚,就過去了。

祝你們在2017年的最後三個月後,少躺豬,多感受。

圖 / 網路

文 / 原來是西門大嫂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找到我:

微信公眾號:胡辛束(ID:Huxinshu713)

合作請聯繫郵箱:sisi@xinliyoushu.com

《不安感》

《Insecure》

年份:2017年第二季

發行公司:HBO

在陪伴了我整個成長焦慮期的《Girls》完結以後,我一度擔心再也找不到一個像它一樣的劇。但《Insecure》的出現,讓這個空缺被填補,甚至讓我覺得,拿它跟《Girls》對比,本身是一件不地道的事。

總的來說,《不安感》講了幾個住在加州的幾個黑人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在慈善機構做輔導教師,完全代表了“尷尬癌“的Issa, 一心想當女Rapper。

以及收入豐厚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談戀愛的精英律師Molly。這一對好朋友,有著在白人主導社會中無法融入的孤立感,對自己種族身份的過分執念,無處不在有意無意的種族歧視,和有時呆頭呆腦有時又過分敏感的前男友現男友們。

《不安感》沒有《Girls》那麼豐厚,但它更直接,非常明白清楚地道出了,作為一個黑人女孩,生活中林林總總的問題。

比如“如何在派對中跟男孩搭訕”、”男友一直躺在沙發上不工作“、”喜歡上了一個開放式婚姻中的男人該如何是好”、“我今天又胖了”,但這些問題,卻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女孩都困窘過的問題。

導演和主演Issa Rae,幾年前在Youtube上有一個叫《尷尬黑人女孩》的視頻頻道,《不安感》就更像是一個她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總和,我很喜歡《不安感》的一個原因是,相比於“我們要勇敢強大愛自己”這樣的概念宣揚,她非常輕鬆愉悅地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是無解的。但今天老娘的牛仔褲有點好看哦,你還是趕緊看過來吧!”

《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

年份:2017

發行公司:Hulu

在剛剛聽到別人的介紹的時候,我沒有太注意這個劇,心想著不就是一個跟政治有關的科幻題材嗎?

但前幾天觀看最新的艾美獎頒獎禮時,當Elisabeth Moss發表最佳女主角宣言的時候,她的一句話“在善良的同時,做一個Badass的人“讓我決定開劇。

結果在連夜觀看十集之後,我整個人呆坐在沙發上,根本沒法動彈,還連著做了兩天跋涉的噩夢。它製作非常精美,卻讓人寒冷如冰。

《使女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近未來的故事,它“近”的程度,不用以邏輯線來考慮,

人口負增長,世界被嚴重污染,男性集權社會Gilead被建立。唯一一群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送到位高權重的總領事家中,被迫為他們生兒育女。

她們沒有自己的名字,只有一個代號:Of(代表所屬關係)+家中男性統治者的名字。

很多人問,在科技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故事發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少?

事實上,在我們拷問和等待的過程中,一些我們覺得不可能在這個社會發生的殘暴和倒退,實實在在地在生活裡出現了。而就在現在,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國家,這種倒退發生地又那樣地哀鴻遍野。

在談到《使女的故事》時,我們不可避免地也會到像《人類之子》和《1984》這樣宏大的作品。

但《使女》對於女性心理的描畫,更加具象,群體性地被拋棄和被控制,作為母親的生存本能,在巨大屈辱前的隱忍,同性相殺到最後力量聚集的和解。

它在講一個殘酷到底的故事,同時也在提出一種反抗的意識,這種意識在女性身上,就更加深重和綿中帶刀。

《六場危事》

《Crisis in Six Scenes》

年份:2016年

發行公司:Amazon Originals

沒錯,伍迪艾倫又來絮叨了,而且這次還足足絮叨了六集。它本身就很像塞林格的短篇小說集,由一個個的片段組成,這樣的片段,就一定要用伍迪艾倫式的絮叨撐起來吧。

時間被設定在了60年代越戰時期的紐約郊區,伍迪艾倫扮演了一個有焦慮症的想當塞林格的作家,沒什麼才華,最終當了廣告撰寫人。

他的太太是一個業務水準極差卻有著共產主義情懷的心理醫生,他家的房客是一位養尊處優卻無法從自己的白日夢中跳脫出來的紐約大學學生,一個暴風雨降臨的前夜,有位不速之客從後窗爬了進來。

我想伍迪艾倫之所以,在我剛剛開始對影視劇感興趣的時候,就成為最喜歡的導演之一的原因是:他所塑造的人物,以他自己為首,身上都帶著明顯的優缺點和某一種特定的對於所居住的生活的不適應。

《六場危事》雖然講的是60年代的事,現在看起來卻極其應景,它雖然充滿了對於中產階級“消極抵抗”尖酸刻薄的諷刺,但也沒有放過年輕一代隨便立Flag不負責任的愚蠢。

在第六集一個人數超過20個場景中,這些代表著不同階級和人種的訪客,又在兩個客廳的狹小空間中,達到了空前的統一。

可能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吧,打著打著,沒有緣由的恨就不知道跑去哪兒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扮演極端女分子的,是Miley Cyrus,演技之好,讓我到最後都沒有看出,她是Miley Cyrus。

《墮落街傳奇》

《TheDeuce》

年份:2017

發行公司:HBO

70年代的時代廣場,遠不像現在的青春風華金碧輝煌,那裡聚滿了被家庭拋棄的流浪漢,初來紐約就決定販賣靈魂的年輕女孩和形色猥瑣的魑魅魍魎。

《墮落街傳奇》就重新把鏡頭掃回了這些人的身上。在近期從良(劇中還是恢復了一些顏值)的付蘭蘭,扮演一對在紐約色情業裡成為霸主的孿生兄弟,他們游走在許多想在這個產業裡分一杯羹的商人、皮條客和嫖客間,既遊刃有餘,又灰頭土臉。

其中幾位不同種族和膚色的皮條客,也很值得一看,畢竟說出“皮條客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話的人,肯定不是什麼善茬。

本劇剛剛開播兩集,它背後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已經盡顯無疑,像《廣告狂人》一樣,所有的服裝道具都盡可能地還原出當時的特色。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女性導演執棒的原因,《墮落街傳奇》除了多線的離奇敘事外,還加入了很多夢幻感的自白和對話,這點是很難得的。

《難以伺候》

《High Maintenance》

年份:2016

發行公司:HBO

很多人問我,你在上一年最喜歡的劇是什麼?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是《難以伺候》。

因為《難以伺候》裡,充滿了古怪和令人觸動的感覺。裡面只有一個經常出現的人,TheGuy。

騎著自行車在紐約為需要的人送去慰藉心理的幻覺小草,這些人裡有叛逆的穆斯林少女,想要狂野生活的藝術家,滿口謊言的雙性戀男子,被前任背叛只喝一種蘇打水的愛哭鬼等等。

他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住在巨型都市里的幻覺和不盡相同的傷感,這些複雜又深入的情緒,都是由一個個容易忽視的片段組成的。

我們的生活就是被這些瑣事切得又碎又雜,如果連感受片段的情緒都消失了的話,真不知道還要活個什麼勁了。THEGUY就是一條把這些情緒都粘合在一條線上的膠棒。

在看《難以伺候》的時候,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靠,這裡發生了什麼,這個人為什麼要哭?”,如果能夠撇開這樣的評判的話,這個劇會顯得更有情懷。

很多時候人就是想要沒有緣由地大哭一場,但就是“為什麼要哭”這樣的問題,把他狠狠地堵住了。

我真心希望,在中國能夠有可能出現這樣的電視劇,我們可以稍微把大情大義殺人放火丟開一下,多看看普通的生活中的片段,畢竟現實中,人無非吃喝拉撒睡,想想過去,想想未來,大把時間還沒來得及想清楚,就過去了。

祝你們在2017年的最後三個月後,少躺豬,多感受。

圖 / 網路

文 / 原來是西門大嫂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找到我:

微信公眾號:胡辛束(ID:Huxinshu713)

合作請聯繫郵箱:sisi@xinliyoushu.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