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人民的名義》收視高開低走,斷言“反腐劇的春天來了”為時尚早

文丨寶劍

堪稱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政治劇《人民的名義》3月28日登陸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後, 口碑爆表, 引發極大關注。 劇中, 負面人物職位之高, 案件與現實生活貼近性之強, 主演陣容之強大, 播出效果之好, 都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反腐劇時隔多年重新出現, 極大的滿足了觀眾迫切的收視需求, 獲得了較好的播出效果。 但是, 反腐劇本身的兩個屬性:反腐和電視劇, 就註定了這類劇碼自帶“緊箍咒”, 政治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平衡需要極高的“功力”。

《人民的名義》的“幸運”可能還不足以斷言“反腐劇的春天來了”。

口碑爆表:尺度大、取材現實、陣容強大

《人民的名義》豆瓣評分高達9.1分, 在國產劇中實屬罕見。

題材多年少見、負面人物級別高、取材於真實案件、演員陣容強大等因素都促成了該劇口碑爆表。

自從2004年對涉案劇和反腐劇進行大規模整頓之後, 反腐劇就淡出了觀眾的視線。 十八大以來, 中央強力推進反腐,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理應在影視作品中得到觀照。 《人民的名義》橫空出世, 給觀眾帶來久違的觀劇體驗。

據說, 《人民的名義》劇中負面人物的最高級別到了“副國級”, 堪稱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 甚至被《光明日報》定位“大膽”之舉,

能有這種表達空間的劇碼顯然並不多見。

劇中多個案例都取材於真實事件。 編劇周梅森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曾說:“我見慣了外面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員, 但當他們一旦從雲端掉下來, 我很好奇, 他們的心態會是怎樣的。

帶著這樣的問題, 我提出要去監獄裡, 瞭解落馬官員的生活。 2015年, 在最高檢的陪同下, 我去了南京的浦口監獄, 與一些落馬官員、檢察院及駐監檢查所的幹部開了幾個小型座談會。 ”

“我在劇本開篇寫貪污2.3億的處長, 是典型的小官巨貪, 這個角色我參照了國家能源局原司長魏鵬遠。 他的材料在網上披露得非常詳細, 我不用採訪他, 也能以他為原型寫出一個角色。 ”

眾多老戲骨組成的強大演員陣容與當下各種“面癱”演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成為該劇大受好評的一個關鍵因素。 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柯藍、胡靜、趙子琪、張凱麗、侯勇、高亞麟等, 堪稱超強螢屏陣容。 該劇總製片人高亞麟曾說:“從張豐毅老師開始, 到陸毅、柯藍、許亞軍、吳剛、侯勇等, 40多位演員幾乎全是友情價出演。 ”

收視下行:反腐劇的“春天”還沒到來

高層的重視, 巨額的投資, 超高的口碑, 是不是預示著反腐劇迎來了美好的春天呢?

《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接檔的是超高收視的“大媽劇”《因為遇見你》。 為了能夠更好的將前劇超大規模的觀眾導入到新劇中, 湖南衛視再次玩起了“套播兩天”的編排花樣——3月28日19:30播出《人民的名義》第1集,20:30播出《因為遇見你》倒數第1集;3月29日19:30播出《人民的名義》第2集,20:30播出《因為遇見你》大結局。

這種套播的方式果然起到了很好的導流作用。《人民的名義》套播兩集的CSM50城收視率分別為1.52%、1.49%。一部反腐正劇能在湖南衛視的平臺上有這樣的首播收視水準,實屬罕見。

然而,3月30日套播結束後,《人民的名義》第3、4集收視率分別為1.16%、1.37%,儘管依然保持較高收視水準,但較前兩集有所下滑。第1、2集的超高收視水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前劇的帶動。想當年,湖南衛視播出的《青瓷》《大明王朝1566》等正劇也曾遭遇收視滑鐵盧。《人民的名義》後續收視走勢如何,還需繼續關注。

網路播放量方面,《人民的名義》單天播放量也只有4、5千萬左右,與流量大劇不能相比。

反腐劇的“冬天”與“春天”之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反腐劇有兩個必要條件:反腐和電視劇,如何處理好劇中反腐的政治價值與電視劇的藝術價值之間的關係非常關鍵。

《人民的名義》引發熱議的關鍵點之一就是劇中反面角色的級別到了“副國”級,但反面角色的級別越高,並不一定表示反腐劇就越有藝術價值。

2004年,監管部門先後對反腐劇和涉案劇進行整頓後,反腐劇進入了長達十幾年的“冬眠期”,投資方、製作公司等仍是心有餘悸的。《人民的名義》能夠成功的關鍵還得看該劇的出品方: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江蘇省委宣傳部。並不是所有的劇碼都能有這種級別的待遇。

另外,十幾年之後,無論是觀眾的口味還是電視劇行業都已經發生了翻天幅度的變化,反腐劇也需要好看、接地氣,又要把握分寸、有力度,需要製作方有很好的“平衡感”。

除了尺度拿捏之外,這類劇碼還需要更加細緻準確的政治常識和法律細節。“做得專業,觀眾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難點。”

一位網友觀劇後就曾指出,劇中有些政治常識略有欠缺。一般情況,省級檢察院的反貪局長人選基本上都在省裡提名,最高檢下派的較少,空降下去解決級別的也不太多見。個別法律細節處理也不夠到位。檢察機關一般是在掌握了不少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才會申請搜查令,傳喚當事人。劇情中,檢察官並沒有掌握太多實質性的有力證據。而且在搜查時,一般會履行告知義務,出示相關證件等。但劇中,趙德漢在檢察官進家門很久後才問了一句:“你們是哪個單位的?”男主角才掏出工作證。冒出一句,反貪總局,就是專門抓貪官的!顯得有些可笑。

與其他類型的劇碼相比,反腐劇的創作者需更加謹慎和精細。

對接年輕觀眾:幾乎不存在“偶像化”的空間

《人民的名義》選擇了在年輕觀眾比較集中的湖南衛視平臺播出,顯示該劇對接年輕觀眾的信心和決心。

劇中人物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陸毅飾演的“處長”也是皮衣、墨鏡加身,時尚了許多,展現出了新時期80、90後公務員隊伍中的新氣象。張豐毅扮演的省委書記在戲中也有做俯臥撐、打籃球的片段,年輕、向上的內容反映了新一代領導者陽光健康的形象。

而且,劇中還增加了感情線。以前周梅森的作品中是很少出現情感和家庭,很少涉及感情線。《人民的名義》中據說有一段很特別的一段感情。

在導演李路看來,與年輕一代觀眾的交流非常重要,“無論是反腐意識的加強還是整體引導,都要從年輕人做起。”

但是,反腐劇對接年輕觀眾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兒。《人民的名義》中用了一半的篇幅講各級官員在官場如何“活動”。第一、二集中也有大量的官員彙報場景,對於很多年輕觀眾而言,恐怕看不出來也不關心,這些老狐狸之間到底在進行怎樣的暗中“角力”。

當簾布升起,露出一整面牆的鈔票時,但銀行工作人員“花式點鈔”盤點貪官的“資產”時,“戲謔”的場景令人觸目驚心。時代需要更多優秀現實主義作品來反映和推動,期待《人民的名義》後續更加精彩的劇情。

湖南衛視再次玩起了“套播兩天”的編排花樣——3月28日19:30播出《人民的名義》第1集,20:30播出《因為遇見你》倒數第1集;3月29日19:30播出《人民的名義》第2集,20:30播出《因為遇見你》大結局。

這種套播的方式果然起到了很好的導流作用。《人民的名義》套播兩集的CSM50城收視率分別為1.52%、1.49%。一部反腐正劇能在湖南衛視的平臺上有這樣的首播收視水準,實屬罕見。

然而,3月30日套播結束後,《人民的名義》第3、4集收視率分別為1.16%、1.37%,儘管依然保持較高收視水準,但較前兩集有所下滑。第1、2集的超高收視水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前劇的帶動。想當年,湖南衛視播出的《青瓷》《大明王朝1566》等正劇也曾遭遇收視滑鐵盧。《人民的名義》後續收視走勢如何,還需繼續關注。

網路播放量方面,《人民的名義》單天播放量也只有4、5千萬左右,與流量大劇不能相比。

反腐劇的“冬天”與“春天”之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反腐劇有兩個必要條件:反腐和電視劇,如何處理好劇中反腐的政治價值與電視劇的藝術價值之間的關係非常關鍵。

《人民的名義》引發熱議的關鍵點之一就是劇中反面角色的級別到了“副國”級,但反面角色的級別越高,並不一定表示反腐劇就越有藝術價值。

2004年,監管部門先後對反腐劇和涉案劇進行整頓後,反腐劇進入了長達十幾年的“冬眠期”,投資方、製作公司等仍是心有餘悸的。《人民的名義》能夠成功的關鍵還得看該劇的出品方: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江蘇省委宣傳部。並不是所有的劇碼都能有這種級別的待遇。

另外,十幾年之後,無論是觀眾的口味還是電視劇行業都已經發生了翻天幅度的變化,反腐劇也需要好看、接地氣,又要把握分寸、有力度,需要製作方有很好的“平衡感”。

除了尺度拿捏之外,這類劇碼還需要更加細緻準確的政治常識和法律細節。“做得專業,觀眾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難點。”

一位網友觀劇後就曾指出,劇中有些政治常識略有欠缺。一般情況,省級檢察院的反貪局長人選基本上都在省裡提名,最高檢下派的較少,空降下去解決級別的也不太多見。個別法律細節處理也不夠到位。檢察機關一般是在掌握了不少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才會申請搜查令,傳喚當事人。劇情中,檢察官並沒有掌握太多實質性的有力證據。而且在搜查時,一般會履行告知義務,出示相關證件等。但劇中,趙德漢在檢察官進家門很久後才問了一句:“你們是哪個單位的?”男主角才掏出工作證。冒出一句,反貪總局,就是專門抓貪官的!顯得有些可笑。

與其他類型的劇碼相比,反腐劇的創作者需更加謹慎和精細。

對接年輕觀眾:幾乎不存在“偶像化”的空間

《人民的名義》選擇了在年輕觀眾比較集中的湖南衛視平臺播出,顯示該劇對接年輕觀眾的信心和決心。

劇中人物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陸毅飾演的“處長”也是皮衣、墨鏡加身,時尚了許多,展現出了新時期80、90後公務員隊伍中的新氣象。張豐毅扮演的省委書記在戲中也有做俯臥撐、打籃球的片段,年輕、向上的內容反映了新一代領導者陽光健康的形象。

而且,劇中還增加了感情線。以前周梅森的作品中是很少出現情感和家庭,很少涉及感情線。《人民的名義》中據說有一段很特別的一段感情。

在導演李路看來,與年輕一代觀眾的交流非常重要,“無論是反腐意識的加強還是整體引導,都要從年輕人做起。”

但是,反腐劇對接年輕觀眾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兒。《人民的名義》中用了一半的篇幅講各級官員在官場如何“活動”。第一、二集中也有大量的官員彙報場景,對於很多年輕觀眾而言,恐怕看不出來也不關心,這些老狐狸之間到底在進行怎樣的暗中“角力”。

當簾布升起,露出一整面牆的鈔票時,但銀行工作人員“花式點鈔”盤點貪官的“資產”時,“戲謔”的場景令人觸目驚心。時代需要更多優秀現實主義作品來反映和推動,期待《人民的名義》後續更加精彩的劇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