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央視兩代“一姐”同台,倪萍誇董卿的同時不小心也誇了自己

在上週六晚《朗讀者》節目中, 昔日央視台柱倪萍亮相, 講述多年為子求醫的心路歷程。 倪萍和董卿兩代一姐同台, 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倪萍評價董卿內心資質很高, 有大牌風範, 不過她在誇董卿的同時, 也不小心誇了自己。

央視兩代一姐倪萍和董卿同台

綜藝紛繁: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代表

1990年, 31歲的倪萍主持央視《綜藝大觀》, 並迅速成長為家喻戶曉的電視主持人。 此後, 倪萍“霸屏”十多年。 對《綜藝大觀》, 她有很深的情感, “那是我年輕時代最得意的時候, 每天真的跟打了雞血似的, 《綜藝大觀》一直播, 我就像瘋了一樣。 現在回頭看看, 很懷念那個時代。 ”

倪萍早期主持《綜藝大觀》

現在綜藝越來越繁榮, 各種電視大綜藝, 網路綜藝層出不窮, 倪萍認為這種趨勢是年輕人喜歡的, “我覺得也無可指責。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 比如我們那個時代的節目, 現在的觀眾也不一定喜歡。 ”

高能倪萍:畫畫寫字演戲都是我骨子裡的

倪萍主持過節目, 演過電影, 出過書, 畫作被拍出過數十萬高價, 她被認為是“主持界裡演技最好的, 演員界裡主持最好的, 畫家界裡文字最好的”。 在這些行當中穿梭, 倪萍自信地表態,

不存在要轉換身份的問題, “拿起筆來我就能畫、能寫, 拿起話筒來我就能主持, 這些都是骨子裡的。 ”

倪萍畫作《大江東去》

對拍電影, 倪萍有些無奈, 因為找她的角色都差不多, “你演好一個角色, 所有的導演都按照這個角色的標準來找你, 我目前接到的劇本也都是類似的角色。

我希望自己的表演有些變化, 但恐怕很困難。 ”

2002年, 倪萍出演楊亞洲執導的電影《美麗的大腳》

至於主持人還會做多久, 她說也不知道, “目前在做一個尋親的節目《等著我》, 我還在堅守著。 有一天不做了, 我可以做的事兒很多,

比如我寫書、畫畫、拍電影, 這都是我想做的事。 總而言之, 生命中還有許多可以再上一個臺階的事。 ”

讀書感悟:任何書靜下來讀都可以養心

採訪時, 很自然就聊到了讀書的話題, 在倪萍看來, 任何書只要你靜下來讀都可以養心。 “我覺得讀書實際上可以讀雜一點, 比如我現在在讀木心的書、讀陳丹青的書、讀莫言的書、讀賈平凹的書, 其實都可以。 ”

2010年,倪萍出版《姥姥語錄》。

除了是讀者,倪萍也是一個很好的寫作者,她認為寫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比如過去寫《姥姥語錄》,《日子》啊我生活的點滴。其實我未來的理想是要寫長篇,比如說,我想寫一個清冷的母親。寫我們姥姥,媽媽,我這一代,以她們為引子吧。我著重寫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感受,親情和血緣的感受。”

“一姐”同台:互相欣賞,見面就淚眼婆娑

節目中,倪萍和董卿一見面,兩人就不約而同地淚眼婆娑了,倪萍坦言,“我一見董卿我們倆都挺激動的,可能有彼此欣賞的原因吧!董卿在上海時就是一個很好的主持人,那時候她是上海第一個獲金話筒獎的主持人,我很欣賞她。”

兩代“一姐”同台,倪萍說合作起來都很舒服,“我跟董卿在一塊主持節目覺得很熟悉很不陌生,我很喜歡她的風格,我覺得她可能也會喜歡我的風格,我們在臺詞上根本不用提前準備,都知道對方要說什麼、要表達什麼。”

倪萍還很佩服董卿轉型當了《朗讀者》製作人,“董卿這個轉型轉得非常好,她做製作人同時做主持人,做製作人有更大的創作的餘地。我自己沒有這個想法,因為我的精力不夠。”

2010年,倪萍出版《姥姥語錄》。

除了是讀者,倪萍也是一個很好的寫作者,她認為寫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比如過去寫《姥姥語錄》,《日子》啊我生活的點滴。其實我未來的理想是要寫長篇,比如說,我想寫一個清冷的母親。寫我們姥姥,媽媽,我這一代,以她們為引子吧。我著重寫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感受,親情和血緣的感受。”

“一姐”同台:互相欣賞,見面就淚眼婆娑

節目中,倪萍和董卿一見面,兩人就不約而同地淚眼婆娑了,倪萍坦言,“我一見董卿我們倆都挺激動的,可能有彼此欣賞的原因吧!董卿在上海時就是一個很好的主持人,那時候她是上海第一個獲金話筒獎的主持人,我很欣賞她。”

兩代“一姐”同台,倪萍說合作起來都很舒服,“我跟董卿在一塊主持節目覺得很熟悉很不陌生,我很喜歡她的風格,我覺得她可能也會喜歡我的風格,我們在臺詞上根本不用提前準備,都知道對方要說什麼、要表達什麼。”

倪萍還很佩服董卿轉型當了《朗讀者》製作人,“董卿這個轉型轉得非常好,她做製作人同時做主持人,做製作人有更大的創作的餘地。我自己沒有這個想法,因為我的精力不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