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那年花開月正圓》看影視劇的套路

《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 觀眾的評論也是褒貶不一, 有人為娘娘孫儷的演技叫好, 有人為劇情處處是套路而棄劇。

看來編劇的套路智商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觀眾的審美了。

這部劇據說是根據真實的人物改編, 歷史真實的原型, 周瑩是一個沒落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嫁到吳家東院, 變成寡婦, 最終撐起夫家家業成為山西女首富的傳奇人物。

電視劇改編成周瑩從小跟著養父街頭賣藝為生, 也就為整部劇埋下了第一個伏筆——身世謎。

套路一:身世謎。

雖然身世謎是影視劇中常用的套路, 但觀眾依然在這個套路裡樂死不疲。 不到最後揭開謎底的那一刻, 觀眾就會一直在猜測真相到底是什麼?上一輩的恩怨情仇跟這一輩有著怎樣的聯繫。 編劇的腦洞在挑戰著觀眾的智商。

套路二:一個好人在權力遊戲中犧牲。

周瑩在嫁到吳家東院後不久, 吳聘被人陷害犧牲了, 觀眾紛紛表示不滿, 吳聘這麼好怎麼能死呢?接著吳蔚文又成了權力遊戲的犧牲品, 吳家東院從此沒落, 為女主周瑩的首富之路做了道德的鋪墊。 無論周瑩以後做什麼都是為吳家父子平反, 振興吳家東院曾經的輝煌, 一個宏大的目標,

一個道德前提。

我國的影視劇很少能夠教你成功的乾貨, 而是把所有的成功都演成了後宮爭鬥劇。 可能是成功的過程並不具有故事性, 只是娛樂的一種手段, 像大部分綜藝節目一樣。 一個真正成功的女企業家是沒有時間談情說愛的, 劇中的男主們爭相恐後的表白, 為女主赴湯蹈火的場面讓現代的女企業家女高管們看到是不是想哭。 為什麼我的生活不是這樣子的。

套路三:犧牲精神

吳聘為了周瑩死了, 沈星移為了周瑩赴湯蹈火差點死了, 趙白石為了周瑩讓吳儀從一單純的小姑娘變成怨婦。

是不是想到了從小到大, 我們最長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說, 為了你我怎樣怎樣, 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好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犧牲就代表了愛。 真的是這樣嗎?你在這份別人對你的犧牲裡品嘗到了什麼?是快樂還是痛苦。 不必告訴我, 你自己知道就好。

或許本身我們對愛的理解就出現了問題不是嗎?有多少男人在對外關係中表現出高情商高智商, 而對自己的老婆視而不見,

又被牢牢困在婚姻的枷鎖裡。 我們有時候太過於強調為家所做出的犧牲了, 但是愛呢?感受呢?什麼定義為好?什麼定義為壞?影視劇中所傳遞的價值觀真的是正確的嗎?這個問題或許需要更深刻的探討。

套路四:成功永遠是主旋律

從小人物或一個單純善良的人走向人生巔峰是不是經常是一部劇的主旋律。

從某種層面上講我們所處的這個大環境中社會意識就是,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成功。

從小到大,我們活在成績排名裡,重視的是成績的好壞,就像提前給你一個框架,你在這個框架裡成長或許不會長得很好,但絕對不會長殘。這個框架外的東西的探索需要你有了成熟的心智以及外界所定義的成功後才可以做的事。所以我們生存的這個空間就變成了只有成功的人才有去探索框架以外的生命的機會。

從某種層面上講我們所處的這個大環境中社會意識就是,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成功。

從小到大,我們活在成績排名裡,重視的是成績的好壞,就像提前給你一個框架,你在這個框架裡成長或許不會長得很好,但絕對不會長殘。這個框架外的東西的探索需要你有了成熟的心智以及外界所定義的成功後才可以做的事。所以我們生存的這個空間就變成了只有成功的人才有去探索框架以外的生命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