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漢之臣妾

我們漢族稱為始于漢朝, “明犯我強漢者, 雖遠必誅”, 那麼漢朝的實力到底有多強?漢軍所至, 竟然令人聞風喪膽。

實力—強悍的軍事實力

一、強悍的兵員素質

武帝末年, 巫蠱之禍驟起, 因武帝和衛太子之間父子猜忌, 衛太子劉據被迫起兵謀反, 當時武帝不在長安, 所以太子很快就控制了都城, 但是當時太子手裡沒有多少軍隊可以調用, 衛太子只能打開武庫, 發動長安居民, 居然迅速的裝備了幾萬人, 並且和當時丞相率領的軍隊大戰了幾日, 以此可以發現兩點, 首先, 當時的普通居民經過武裝之後居然可以和帝國的軍隊對戰, 並且打到了血流成河的地步, 這可是在內陸城市, 平常是基本不會發生戰亂的地區, 可以想像漢朝邊疆地區百姓的戰鬥力會有多強, 這一點表現在其軍事實力上就是強悍的兵員素質。

二、強悍的軍隊戰鬥力

當然, 當時漢朝軍隊在漢朝統治區域外打仗, 那就是碾壓狀態, 大宛是西域的一個強國, 漢朝打大宛一共打了兩次, 第一次因為輕敵, 軍隊派的少, 所以戰果不大, 第二次認真起來後, 沒花多大力氣就打到大宛國都, 並且殺死了大宛國王, 扶植了一個親漢的新國王,

另外, 遠征的路上漢朝大軍還順手屠滅了輪台國、郁成國, 此戰之後, 西域諸國紛紛表示向漢朝稱臣納貢, 不斷地遣使、朝拜, 還把王子送入長安為質。

三、強悍的軍事威懾力

當時的樓蘭國, 由於匈奴人的撐腰, 截殺漢朝的使者、商人, 襲擊漢朝邊防軍, 漢朝有個叫傅介子的大臣單刀赴會,

以金銀珠寶為誘餌, 引誘樓蘭的國王與他見面, 結果當場就被傅介子用刀捅死了, 大白天在人家國土上殺了國王, 對這個國家來說是多麼恥辱的事情, 居然又理直氣壯的說:你們國王得罪了漢朝, 天子派我殺了他, 漢軍馬上就到, 你們敢亂動就滅你們的國家, 然而, 當時樓蘭國的人居然都慫了, 於是, 傅介子割下了國王的頭, 帶回了長安。

凡日月所照, 江河所至, 皆為大漢之臣妾”

漢宣帝時, 鄭吉大破車師, 匈奴日逐王投降, 威震西域諸國, 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府, 徹底講西域納入版圖。 在北邊, 遠嫁烏孫的公主被欺負, 於是找娘家人求救, 漢宣帝立馬派了15萬人馬攻打匈奴, 匈奴看到漢兵, 竟然不敢出城迎戰, 紛紛北遷, 之後匈奴的五個單于內亂, 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 漢宣帝於是在匈奴地盤立了一塊碑:定胡碑

碑文:凡日月所照, 江河所至, 皆為大漢之臣妾

日月能照到的地方, 江河能達到的地域, 都是大漢的土地, 此地百姓都是漢家的臣子妾子!

縱觀歷史,也只有漢朝有魄力說出如此氣勢恢宏的話。

軟實力—無畏的民族氣概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當時一位叫陳湯的漢朝大臣說的,他也踐行了這句話。西漢後期,匈奴不再安分,不斷的騷擾西域諸國,還殺死了西域的一個國王,這還了得,漢朝這時候不站出來,那以後還會有誰聽話,但是,當地駐紮的漢軍只有1800人,陳湯是西域的副都護,因為當時等候朝廷派大軍過來已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於是,陳湯命令西域各國軍隊全部集結,帶著多國聯軍奔襲了一千多裡以後,斬殺了匈奴單于。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漢朝人無所畏懼的民族心理是多麼的明顯,明知自己不敵,也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

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

漢武帝死後,繼位的漢昭帝年幼,匈奴西域各國以為有機可趁,蠢蠢欲動,鄯善國準備投靠匈奴對抗漢朝,這個時候傅介子主動請纓出使西域,沒有帶大軍,只帶了幾個隨從,到了鄯善國以後,傅介子把鄯善國王騙出來,一出來,傅介子的隨從便從後面捅死了這位可憐的國王,國王被殺,民眾自然憤怒,一個個叫囂著為國王報仇,傅介子一臉淡然,毫不畏懼,對著民眾喝道: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 結果鄯善國人,愣是一個都不敢反抗。就這樣傅介子帶著鄯善國王的人頭返回來長安。鄯善國也不再敢投靠匈奴

漢朝都護、使者可調動西域各國軍隊,可以隨意廢立西域的國王

大將李廣利攻下大宛後,另立親漢貴族為大宛王。上面說到的傅介子,殺鄯善國王一點猶豫都沒有,不怕引起外交糾紛?別扯淡了,殺了也就殺了,不服來打?陳湯大敗匈奴,鄭吉破車師,都基本用的是漢朝西域各國的軍隊,為什麼不用自家漢軍,傻嗎,能用別人的軍隊為什麼要用自家兵去送死?有人說,那人家就是不肯派兵咋整?很簡單,上面的一句話: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要麼順從,要麼亡國,挑一個。大漢帝國對待外邦的方式就是如此簡單粗暴霸道,不需要你給我什麼“天可汗”的虛偽稱號,只要你臣服就行,叫你幹嘛就幹嘛,不服就打!打到你服!不怕你隨時叛變,反正遲早還是要歸順。

到了今時我們也要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縱觀歷史,也只有漢朝有魄力說出如此氣勢恢宏的話。

軟實力—無畏的民族氣概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當時一位叫陳湯的漢朝大臣說的,他也踐行了這句話。西漢後期,匈奴不再安分,不斷的騷擾西域諸國,還殺死了西域的一個國王,這還了得,漢朝這時候不站出來,那以後還會有誰聽話,但是,當地駐紮的漢軍只有1800人,陳湯是西域的副都護,因為當時等候朝廷派大軍過來已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於是,陳湯命令西域各國軍隊全部集結,帶著多國聯軍奔襲了一千多裡以後,斬殺了匈奴單于。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漢朝人無所畏懼的民族心理是多麼的明顯,明知自己不敵,也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

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

漢武帝死後,繼位的漢昭帝年幼,匈奴西域各國以為有機可趁,蠢蠢欲動,鄯善國準備投靠匈奴對抗漢朝,這個時候傅介子主動請纓出使西域,沒有帶大軍,只帶了幾個隨從,到了鄯善國以後,傅介子把鄯善國王騙出來,一出來,傅介子的隨從便從後面捅死了這位可憐的國王,國王被殺,民眾自然憤怒,一個個叫囂著為國王報仇,傅介子一臉淡然,毫不畏懼,對著民眾喝道: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 結果鄯善國人,愣是一個都不敢反抗。就這樣傅介子帶著鄯善國王的人頭返回來長安。鄯善國也不再敢投靠匈奴

漢朝都護、使者可調動西域各國軍隊,可以隨意廢立西域的國王

大將李廣利攻下大宛後,另立親漢貴族為大宛王。上面說到的傅介子,殺鄯善國王一點猶豫都沒有,不怕引起外交糾紛?別扯淡了,殺了也就殺了,不服來打?陳湯大敗匈奴,鄭吉破車師,都基本用的是漢朝西域各國的軍隊,為什麼不用自家漢軍,傻嗎,能用別人的軍隊為什麼要用自家兵去送死?有人說,那人家就是不肯派兵咋整?很簡單,上面的一句話: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要麼順從,要麼亡國,挑一個。大漢帝國對待外邦的方式就是如此簡單粗暴霸道,不需要你給我什麼“天可汗”的虛偽稱號,只要你臣服就行,叫你幹嘛就幹嘛,不服就打!打到你服!不怕你隨時叛變,反正遲早還是要歸順。

到了今時我們也要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