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親情中華”題跋作品亮相倫敦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美學力量

【歐洲時報實習記者羅宋偉報導】3月7日, 為期四天的“親情中華—謝佳華漢畫像題跋作品展”在倫敦南岸大學孔子學院舉辦, 吸引了上百名中外觀眾前來觀看。

謝佳華向駐英使館公參王永利展示傳拓作品。

受父親影響, 李韻在大學期間對拓片產生濃厚的興趣, 畢業後拜中國傳拓大師李仁清為師, 學習高浮雕傳拓技藝。 大學期間國畫專業的扎實訓練, 讓她嫺熟掌握了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的技巧, 尤其擅長臨摹古畫, 為這位“90後”青年女畫家的穎拓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李韻表示, 穎拓與高浮雕傳拓皆是傳統傳拓的一個門類。 穎拓就是將要拓的原物放在一邊, 看著原物用毛筆劃出來的拓片, 既具書畫藝術屬性, 又兼金石碑刻載體的傳真作用, 集觀賞、示範於一身, 附有收藏價值。 但是這門技藝已經瀕臨失傳,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技藝本身小眾性、文革“破四舊”、現代影像技術的衝擊等。

可喜的是, 經過苦練修行, 李韻不但熟練掌握傳統穎拓技藝, 還首創結合高浮雕傳拓技法進行創作, 通過繼承傳統的穎拓方法, 加上高浮雕表現形式的結合, 使傳統穎拓技法有所突破, 作品更具立體性和觀賞性, 也極大地拓展了穎拓在文物修復領域的應用。

在被問及與現代攝影技術相比, 高浮雕穎拓有何優勢時, 李韻表示, 攝影技術記錄下來的影像與原物相比會變形, 也會出現魚眼等問題, 從影像中很難欣賞到原物的質感, 而高浮雕穎拓能細微到捕捉原物的細節, 能更加真實的複製原物。 此外, 高浮雕穎拓在還原殘缺古物的實際操作中還可以充分地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

對照原物進行再創造。

現場一位外國觀眾表示, “這個展是形式和內容的創新, 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特別喜歡。 ”

展覽當天, 還舉行了開幕式及捐贈儀式, 李韻拓制、謝佳華題字的三幅漢畫像題跋作品被贈予中國駐英大使館文化處、牛津大學孔子學院以及倫敦南岸大學孔子學院。 這三幅作品的內容分別是《漢亭長畫像》、《漢宗布畫像》以及《伏羲女蝸圖》。 李韻介紹, 選擇這一內容創作拓片, 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作品皆為拓片之精品, 另一方面, 他們體現了華夏先民的創造力及想像力之豐富,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 博大精深。

這三幅作品將作為中英兩國藝術文化友誼的紐帶, 被珍藏於倫敦。

據悉, 本次展覽為期4天, 將於3月10日閉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