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慶期間不可錯過的國寶級藝術展

國慶與中秋雙料假期即將到來, 除了出遊、賞月等樂事, 在傳統佳節一覽傳統藝術的風雅也是放鬆消遣與豐富精神的選擇。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 “十一”期間亮相京城的重要藝術展覽多達100餘場, 其中不乏國寶級藝術展的展出。 對於這些珍貴的藝術臻品展示, 如何看重點, 看亮點?一份觀展攻略梳理“帝都”的假期藝術景觀, 以饗讀者。

秦漢文明展

展覽地點:國家博物館南7展廳

展期:9月17日-11月30日

介紹:

大展集結了全國33家博物館的300件精品文物, 其中一級文物約占45%, 人們所熟知的長信宮燈、金縷玉衣、兵馬俑、“皇后之璽”玉印等悉數亮相, 基本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重要考古成果。

點評:

秦漢文明展是近年來最盛大的一次秦漢文物盛宴。 該展曾於今年3月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 吸引觀眾近36萬人, 成為該博物館2017財政年度期間最受歡迎的展覽。

此次在國博的展覽是一次精品彙集, 現場讓觀者“穿越”並親歷秦漢持續400多年深厚而燦爛的文明。 展覽實行限流措施:每天免費發放3000張門票, 每人每天限領一張;展廳內有60件文物配置了二維碼, 掃碼可以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明清人物畫的情與境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期:8月25日-11月19日

介紹:

展覽由北京畫院聯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機構主辦, 將各家館藏明清時期的人物畫精品62件套彙聚一堂。 吳偉《武陵春圖》、陳洪綬《聽琴圖》、仇英《擣衣圖》等佳作勾勒出明清時期的眾生諸相。

點評:

此次明清人物畫展呈現了一個別致的維度:不同于以前單純記錄主人公真實面容的肖像畫, 展覽多以簡約純粹的人物形象表現畫中意趣,

主張體現畫中人與畫中景的呼應融合, 將正經威嚴的“證件照”轉換成富有文人雅趣的“自拍照”。 展覽主題“筆硯寫成七尺軀”即源自清代畫家華喦《自畫像》中的題詩:“起坐捉筆硯, 寫我軀七尺。 ”展覽也重點定位於展現明清時期人物畫中獨有的“情與境”, 觀眾可以從這些精彩的畫作中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

趙孟頫書畫特展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武英殿

展期:9月6日-12月5日

介紹:

此次展覽以趙孟頫的書法、繪畫作品為核心, 呈現出趙孟頫書畫的藝術淵源及對後世的影響。 展覽共展出107件來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及遼寧省博物館的珍貴書畫, 包括《秀石疏林圖》、《紅衣羅漢圖》、《秋郊飲馬圖》等。

點評:

被稱為“元人冠冕”的趙孟頫開創了元代新畫風, 開啟了文人畫的新時代。 從書法成就上看, 趙孟頫書風遒媚、秀逸, 結體嚴整、筆法圓熟, 創“趙體”書, 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因其兼通各個藝術門類, 也被譽為“文人畫家中罕見的全才”。 此次展覽不僅呈現了趙孟頫的藝術全貌,

展品還涵蓋了鮮于樞、錢選、黃公望、吳鎮、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作品, 呈現了趙孟頫“朋友圈”的手筆, 也有受其藝術影響的後人創作, 陣容相當華麗。 此次展覽的第四單元“雲泥有別——趙孟頫書畫辨偽”, 陳列了部分趙孟頫真跡與贗品, 通過兩者比照, 為公眾提供了典型的鑒定研究案例。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展期:9月15日-12月14日

介紹:

展覽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為中心,旨在梳理中國歷代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脈絡。86件套古畫中,包括中國第一幅獨立的山水畫卷,隋代展子虔《遊春圖》,還有王詵《煙江疊嶂圖》、趙伯駒《江山秋色圖》等山水名作。

點評:

所謂青綠山水,是一種工筆重彩的山水畫表現形式。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代表青綠山水最高水準的《千里江山圖》是該展最大亮點,引發了觀展遊客的“故宮跑”盛況。據記載,《千里江山圖》是宋代天才畫工王希孟18歲時所作,在宋徽宗親授下僅用半餘年時間完成。透過這幅近12米的長卷,人們看到的是北宋末宮廷繪畫教育的特性,以及徽宗“豐亨豫大”的繪畫審美觀。從新中國成立至今,該畫僅公開展出過三次。除了深藏不露,《千里江山圖》也因傳奇性令人遐想,有人說畫家英年早逝,也有傳說稱王希孟消失於畫中。因其藝術性、故事性,引了眾多書畫愛好者。據瞭解,本次展覽實行發號分時參觀措施。

北京商報 隋永剛 胡曉鈺

介紹:

展覽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為中心,旨在梳理中國歷代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脈絡。86件套古畫中,包括中國第一幅獨立的山水畫卷,隋代展子虔《遊春圖》,還有王詵《煙江疊嶂圖》、趙伯駒《江山秋色圖》等山水名作。

點評:

所謂青綠山水,是一種工筆重彩的山水畫表現形式。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代表青綠山水最高水準的《千里江山圖》是該展最大亮點,引發了觀展遊客的“故宮跑”盛況。據記載,《千里江山圖》是宋代天才畫工王希孟18歲時所作,在宋徽宗親授下僅用半餘年時間完成。透過這幅近12米的長卷,人們看到的是北宋末宮廷繪畫教育的特性,以及徽宗“豐亨豫大”的繪畫審美觀。從新中國成立至今,該畫僅公開展出過三次。除了深藏不露,《千里江山圖》也因傳奇性令人遐想,有人說畫家英年早逝,也有傳說稱王希孟消失於畫中。因其藝術性、故事性,引了眾多書畫愛好者。據瞭解,本次展覽實行發號分時參觀措施。

北京商報 隋永剛 胡曉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