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黑白彩色系列連環畫第27集首屆“《連環畫報》金環獎”之(1)

金環獎盃 雕塑家劉煥章 設計

1986年8月21日首屆“《連環畫報》金環獎”圓滿結束。

這次開展的 “《連環畫報》金環獎” 是畫報的第一次評獎活動,

評選範圍則是在長達五年中, 凡是在《連環畫報》上發表過的作品都可參加評獎, 這其中包括上千部作品。 當時《連環畫報》聚集了一批最有才華的畫家, 還有一批最有眼光的編輯, 作品品質之高, 數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那是連環畫最為紅火的年代, 《連環畫報》的印數已達上百萬。 所以, 編輯部收到了全國大量的選票, 大家認真進行了統計。 在讀者投票的基礎上, 進行了民主評議, 經過充分協商, 在編輯部範圍內進行了三輪投票, 產生出初評結果, 然後交由專家和有關領導組成的評委會進行評議。

這次評獎沒有任何框框, 讓讀者充分發揚民主, 使編輯部的編輯們瞭解到不同層次讀者之所愛, 進行了一次廣泛的民意測驗,

所以說這次評獎活動是溝通讀者、作者、編者三者之間的橋樑。

評出八部得獎連環畫繪畫作品(包括黑白、彩色、水墨、線描……形式):

爬滿青藤的木屋 趙奇 繪畫 1982年7月發表

煤精尺 李愛國、王義勝 繪畫 1984年9月發表

啊, 槍聲! 郝家賢 繪畫 1985年10月發表

復仇 陳衍甯、湯小銘 繪畫 1980年10月發表

貴婦還鄉 高燕 繪畫 1983年6月發表

野芍藥花 梁照堂、黃唯理、陳鏗 繪畫 1986年6月發表

周穆王時的第四代機器人 盧延光 繪畫 1982年1月發表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馮遠 繪畫 1985年2、3月發表

七部得獎腳本:

月牙兒 作者 李全武、許勇民 1983年6月發表

驚濤 作者 白宇 1985年6月發表

在七封信面前(創作)作者 吳若增 1982年7月發表

征袍姻緣(創作) 作者 安家正 1984年12月發表

玉壺吟 作者 魯西 1986年1月發表

雞肋 作者 吳坤定 1985年8月發表

遺留在西子湖畔的詩 作者 高樺 1985年1月發表

當時, 由於編輯部的編輯有了變化, 所以首屆“《連環畫報》金環獎”也成為了最後一屆。 畫報以後再也沒有進行過評獎活動。 雖然過去了三十多年, 但好的作品終究不會埋沒它的光彩, 它們的作者在美術界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有了很大的成就, 並在各自的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將在黑白彩色系列連環畫中, 分若干集介紹這次評選出的優秀作品(作品介紹排名不分先後)以及他們的繪畫者的其他作品, 以饕讀者。

下面首先介紹1986年6月《連環畫報》刊登的, 由梁照堂、黃唯理、陳鏗合作的水粉連環畫《野芍藥花》。

1986年三位畫家合影 左起 陳鏗、梁照堂、黃唯理

5 紐西卡向她喊道:“把頭巾攥住!”姑娘靈巧地擎住了扶手,氣喘吁吁地爬上了車廂。頭巾被風吹起,在空中一揚,飄落到路基下了。

6 這位從莫斯科來的姑娘,要到西伯利亞的泰謝特去。紐西卡問她為什麼不乘客車,她怯生生地說:“我的錢花完了。

7 紐西卡心軟了,說:“在泰謝特我們不停車。”姑娘說:“到時候我跳車,我跳過!”紐西卡好奇地問:“西伯利亞有什麼好?”姑娘低下了頭:“沒什麼,我去做客。”

8 “好一位貴客,”紐西卡揶揄道:“乘運木材的貨車駕到,你沒准是去建設工地掙大錢的吧?”姑娘靦腆地笑了笑,她那雙明亮的眼睛閃著光。

9 姑娘觀賞著沿途的景色,那白樺林和綠油油的莊稼地,她快活地想:“就跟舞臺上的佈景一模一樣。”紐西卡卻歎口氣:“我是西伯利亞人,這兒什麼都叫我厭煩。”

11 紐西卡興致勃勃,從掛鉤上摘下一個大提包,麻利地掏出裡面的大大小小的紙包,又拿出一隻漂亮的鞋盒:“瞧,新買的,節日的禮物。”姑娘看怔了,這是一雙精緻的、時髦的皮鞋。

13 她倆沉默了一會兒,前方站口亮著黃色的信號燈,列車漸漸減速,原先連成一長溜的野薔薇,現在分得清是一叢叢的了。

19 姑娘又興奮又害怕,紐西卡卻不慌不忙地從靴筒裡抽出小黃旗,站到平臺的後邊,把旗伸出車外,對方最後一節車廂上的年輕押運員朝姑娘揮揮手。

20 紐西卡哈哈笑道:“好哇,你個小滑頭!”那押運員從遠方送來一個飛吻,紐西卡鄙夷地說:“小夥子沒有一個好東西,沒有一個我不討厭的。”

21 姑娘猛地抬起頭,紐西卡又道:“他們總纏著你,而我們這些傻瓜就以為人家真愛你,可信不得呀!”“可人家要是真愛呢?”“你說的那愛情在哪兒見過?沒准是書本上的吧?”

22 姑娘不以為然外:“沒有愛情怎麼行呢?那樣人就沒法活。”紐西卡說:“你還是一個沒經事的傻丫頭,不瞭解生活。我和媽媽都是孤身,我倆不是照樣活得好好的嗎?”姑娘說:“可我偏上他那兒,也許再也不回來了。”

23 紐西卡吃驚地問道:“你單身一個人,去找小夥子,你瘋了,萬一他騙了你呢?”姑娘應道:“不會的!”“真相信他?”“相信!”車輪在大橋上轟鳴,也像回應著姑娘的回答。

25 運木材的火車快到達泰謝特,天邊燃起金色的晚霞,姑娘準備下車,紐西卡幫她背上背包,上下打量著她,只見她頭髮亂蓬蓬的,衣服皺巴巴,只有手上那捧鮮花依然散發著幽香。

26 “這副模樣怎麼行啊?連條花頭巾也沒有。”紐西卡邊說邊解下自己的頭巾給姑娘,姑娘不好意思接,最後還是系上了。列車減速了,姑娘捧著花束跳下了車。

27 姑娘朝前跑了幾步,向紐西卡揮了幾下手,紐西卡喊道:“那條街就在車站後面,往右拐,別走錯了。”列車走遠了,她拾起姑娘掉下的一朵野芍藥:“多美啊,周圍那麼多,可我以前怎麼沒看見呢......”

80年代的時候,梁照堂已是嶺南派的著名畫家了。1983年春,《連環畫報》找到梁照堂約稿,腳本是《野芍藥花》。那時候正是連環畫熱潮,很多畫壇大腕都畫連環畫,一時洛陽紙貴。因為陳鏗和黃唯理從小跟梁照堂學畫畫,80年代初開始他們三個人就經常一起合作,接到這套腳本很自然就一起創作了。

陳鏗曾說:“說實話,我們對這套改編自俄羅斯文學

的文字都很喜歡,可以說俄羅斯文學與藝術影響了幾代人,列賓、蘇裡柯夫、列維坦成為了多少人的偶像;這套腳本故事依鐵路發生,沿線是廣袤的俄羅斯土地與村莊,字裡行間有一種濃濃的情調,淡淡的哀愁……於是,我們定下了創作基調:深沉,厚重,寶石色,俄羅斯味道。為了表達情緒,我們一個畫面用多個角度構成,有點電影蒙太奇的手法,虛實相間;在材料上,我們還嘗試用水粉畫來刻畫——以往水粉畫多用來寫生,易幹,水分淋漓、大筆觸是它的特性,但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幹筆,細緻刻畫,用水粉顏料畫出了油畫般的厚重質感與色彩感覺。

為了創作這套連環畫,我們翻閱與參考了大量的資料,我與黃唯理還多次到廢棄了的廣州火車南站的老火車及與當年相似的西江老鐵橋進行多角度取景,找感覺,還借來服裝道具參考以追求人物細節的真實。記得那時每一幅畫都先畫素描稿,色彩稿,認為滿意了再上正稿,那些原稿與素材現在還留著厚厚的一疊。我們對每個畫面都反復推敲,深入刻畫,力求細緻表達原作的內蘊與俄羅斯的味道。不知用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前後約一年多才告完成。”

1986年6月《連環畫報》封面

這套作品發表在1986年6月的《連環畫報》,涵蓋封面封底,及中間所有的彩頁,可惜由於版面的關係,畫作未能全部刊出。所幸的是,這套作品經當年讀者評選,被評為首屆中國《連環畫報》金環獎,之後又作為“《連環畫報》原作精品展”赴臺灣等地展出,賦予了這件作品很高的獎賞。

著名畫家 梁照堂

梁照堂1945年生,廣東順德人,別署石樑,字楚庭,號摩星嶺人

著名國畫家、書法金石家、美術理論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

歷任廣州畫院秘書長、理論研究部主任,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美協常務理事,廣州市美協副主席、理論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會員,廣東省書協理事,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廣州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等。

曾獲全國性美術作品一、二等獎,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廣東省美展及赴美、日、加、韓、泰、德、法、意等國展出。

梁照堂在青年時期以主題宣傳畫及被他戲稱為“走私”——加進當時被批的西方蘇聯外光派色彩——的“逆光”油畫飲譽全國,引起各地紛紛仿效。現在看來,“逆光”手法除與主流“紅、光、亮”的逼真、光滑相背而行,絕少精雕細鏤的筆觸之下,已經可以隱隱感受到國畫的寫意之風。梁照堂稱力求畫油畫有“洋味”,國畫有“古味”, “逆光”手法與其寫意畫法,均是一種對“形”與“色”的大解放,以及更高一層的精神相通。

這種大解放,在梁照堂的大寫意國畫探索中得到了肆意的發揮。墨鴿、木棉、蒼松、巨榕、老井、石磨、肖像、高壑……筆筆中鋒之下,無不渾厚、蒼老,金石味、古拙趣,看不到繁華綺麗槳聲燈影的秦淮河畔,卻有大漠孤煙黃沙百戰的玉門烽火;看不到雅致柔美的橫斜疏影,卻有如鋼如鐵的墨痕線條。常見的倒三角構圖,於不穩求險中,透出“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的複歸平正。濃墨團團、氣宇滿盈,輕浮與甜俗,從來就被滌蕩掃盡。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老子——東西方古哲學之交插 梁照堂作品

鴿語山川

荷鳥圖

豹臥長風

水暢圖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梁照堂以蒼渾的金石之力去構建紀念碑式的圖卷,鬱律構丹巘,崚嶒起青嶂,蓬勃張力裡充盈著對歷史的無窮思辨。縱使如水井、村磨般農家尋常物,一層又一層,一圈複一圈,轉出了歲月的年輪,轉出了歷史的軌跡,斑駁與剝蝕寫滿其間,正與秦漢石雕的沉雄古拙一脈相通,會心四遠,小中見大。畫以載道,此為梁照堂的大寫意!

著名畫家 黃唯理

黃唯理1961年生 廣東人。著名畫家,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廣東畫院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

歷任廣州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研究部主任、關山月藝術館館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青年美協副主席。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研究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九三學社廣東書畫院院長、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聘館員、廣東省藝術高級專業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及廣州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五臺山寫生 黃唯理作品

汶川寫生

雲湧南島

山海經系列之22

濤聲

山海系列之12

陳鏗1962年出生于廣州。畫家,擅長中國畫、油畫、連環畫。

1989年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8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200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研究生課程結業

1997年獲美國佛蒙特藝術基金應邀赴美VERMONT STUDIO CENTER創作交流。

著名畫家 陳鏗

現為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炎黃畫院副院長、廣州畫院及廣州當代美術研究中心特聘畫家、廣州大學教授兼藝術碩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專業學院藝術導師、廣東人文藝術研究會會員、廣州市教育局藝術顧問、《中國油畫線上》主編、《華人美術報》藝術總監、第二屆廣州圖書館理事、第十三屆廣州市政協委員。

其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廣東歷史博物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洲藝術基金會、臺灣台新銀行藝術基金、廣州國家檔案館、嶺南畫派紀念館、嶺南油畫研究館、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機構和海內外知名人士霍英東、馬萬祺、曾憲梓、柯平、柯小剛先生等收藏。

西藏女孩 陳鏗 作品

收割快樂

小牛

西關舊憶.凝

丈量東方系列之 10

木棉花開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

5 紐西卡向她喊道:“把頭巾攥住!”姑娘靈巧地擎住了扶手,氣喘吁吁地爬上了車廂。頭巾被風吹起,在空中一揚,飄落到路基下了。

6 這位從莫斯科來的姑娘,要到西伯利亞的泰謝特去。紐西卡問她為什麼不乘客車,她怯生生地說:“我的錢花完了。

7 紐西卡心軟了,說:“在泰謝特我們不停車。”姑娘說:“到時候我跳車,我跳過!”紐西卡好奇地問:“西伯利亞有什麼好?”姑娘低下了頭:“沒什麼,我去做客。”

8 “好一位貴客,”紐西卡揶揄道:“乘運木材的貨車駕到,你沒准是去建設工地掙大錢的吧?”姑娘靦腆地笑了笑,她那雙明亮的眼睛閃著光。

9 姑娘觀賞著沿途的景色,那白樺林和綠油油的莊稼地,她快活地想:“就跟舞臺上的佈景一模一樣。”紐西卡卻歎口氣:“我是西伯利亞人,這兒什麼都叫我厭煩。”

11 紐西卡興致勃勃,從掛鉤上摘下一個大提包,麻利地掏出裡面的大大小小的紙包,又拿出一隻漂亮的鞋盒:“瞧,新買的,節日的禮物。”姑娘看怔了,這是一雙精緻的、時髦的皮鞋。

13 她倆沉默了一會兒,前方站口亮著黃色的信號燈,列車漸漸減速,原先連成一長溜的野薔薇,現在分得清是一叢叢的了。

19 姑娘又興奮又害怕,紐西卡卻不慌不忙地從靴筒裡抽出小黃旗,站到平臺的後邊,把旗伸出車外,對方最後一節車廂上的年輕押運員朝姑娘揮揮手。

20 紐西卡哈哈笑道:“好哇,你個小滑頭!”那押運員從遠方送來一個飛吻,紐西卡鄙夷地說:“小夥子沒有一個好東西,沒有一個我不討厭的。”

21 姑娘猛地抬起頭,紐西卡又道:“他們總纏著你,而我們這些傻瓜就以為人家真愛你,可信不得呀!”“可人家要是真愛呢?”“你說的那愛情在哪兒見過?沒准是書本上的吧?”

22 姑娘不以為然外:“沒有愛情怎麼行呢?那樣人就沒法活。”紐西卡說:“你還是一個沒經事的傻丫頭,不瞭解生活。我和媽媽都是孤身,我倆不是照樣活得好好的嗎?”姑娘說:“可我偏上他那兒,也許再也不回來了。”

23 紐西卡吃驚地問道:“你單身一個人,去找小夥子,你瘋了,萬一他騙了你呢?”姑娘應道:“不會的!”“真相信他?”“相信!”車輪在大橋上轟鳴,也像回應著姑娘的回答。

25 運木材的火車快到達泰謝特,天邊燃起金色的晚霞,姑娘準備下車,紐西卡幫她背上背包,上下打量著她,只見她頭髮亂蓬蓬的,衣服皺巴巴,只有手上那捧鮮花依然散發著幽香。

26 “這副模樣怎麼行啊?連條花頭巾也沒有。”紐西卡邊說邊解下自己的頭巾給姑娘,姑娘不好意思接,最後還是系上了。列車減速了,姑娘捧著花束跳下了車。

27 姑娘朝前跑了幾步,向紐西卡揮了幾下手,紐西卡喊道:“那條街就在車站後面,往右拐,別走錯了。”列車走遠了,她拾起姑娘掉下的一朵野芍藥:“多美啊,周圍那麼多,可我以前怎麼沒看見呢......”

80年代的時候,梁照堂已是嶺南派的著名畫家了。1983年春,《連環畫報》找到梁照堂約稿,腳本是《野芍藥花》。那時候正是連環畫熱潮,很多畫壇大腕都畫連環畫,一時洛陽紙貴。因為陳鏗和黃唯理從小跟梁照堂學畫畫,80年代初開始他們三個人就經常一起合作,接到這套腳本很自然就一起創作了。

陳鏗曾說:“說實話,我們對這套改編自俄羅斯文學

的文字都很喜歡,可以說俄羅斯文學與藝術影響了幾代人,列賓、蘇裡柯夫、列維坦成為了多少人的偶像;這套腳本故事依鐵路發生,沿線是廣袤的俄羅斯土地與村莊,字裡行間有一種濃濃的情調,淡淡的哀愁……於是,我們定下了創作基調:深沉,厚重,寶石色,俄羅斯味道。為了表達情緒,我們一個畫面用多個角度構成,有點電影蒙太奇的手法,虛實相間;在材料上,我們還嘗試用水粉畫來刻畫——以往水粉畫多用來寫生,易幹,水分淋漓、大筆觸是它的特性,但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幹筆,細緻刻畫,用水粉顏料畫出了油畫般的厚重質感與色彩感覺。

為了創作這套連環畫,我們翻閱與參考了大量的資料,我與黃唯理還多次到廢棄了的廣州火車南站的老火車及與當年相似的西江老鐵橋進行多角度取景,找感覺,還借來服裝道具參考以追求人物細節的真實。記得那時每一幅畫都先畫素描稿,色彩稿,認為滿意了再上正稿,那些原稿與素材現在還留著厚厚的一疊。我們對每個畫面都反復推敲,深入刻畫,力求細緻表達原作的內蘊與俄羅斯的味道。不知用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前後約一年多才告完成。”

1986年6月《連環畫報》封面

這套作品發表在1986年6月的《連環畫報》,涵蓋封面封底,及中間所有的彩頁,可惜由於版面的關係,畫作未能全部刊出。所幸的是,這套作品經當年讀者評選,被評為首屆中國《連環畫報》金環獎,之後又作為“《連環畫報》原作精品展”赴臺灣等地展出,賦予了這件作品很高的獎賞。

著名畫家 梁照堂

梁照堂1945年生,廣東順德人,別署石樑,字楚庭,號摩星嶺人

著名國畫家、書法金石家、美術理論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

歷任廣州畫院秘書長、理論研究部主任,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美協常務理事,廣州市美協副主席、理論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會員,廣東省書協理事,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廣州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等。

曾獲全國性美術作品一、二等獎,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廣東省美展及赴美、日、加、韓、泰、德、法、意等國展出。

梁照堂在青年時期以主題宣傳畫及被他戲稱為“走私”——加進當時被批的西方蘇聯外光派色彩——的“逆光”油畫飲譽全國,引起各地紛紛仿效。現在看來,“逆光”手法除與主流“紅、光、亮”的逼真、光滑相背而行,絕少精雕細鏤的筆觸之下,已經可以隱隱感受到國畫的寫意之風。梁照堂稱力求畫油畫有“洋味”,國畫有“古味”, “逆光”手法與其寫意畫法,均是一種對“形”與“色”的大解放,以及更高一層的精神相通。

這種大解放,在梁照堂的大寫意國畫探索中得到了肆意的發揮。墨鴿、木棉、蒼松、巨榕、老井、石磨、肖像、高壑……筆筆中鋒之下,無不渾厚、蒼老,金石味、古拙趣,看不到繁華綺麗槳聲燈影的秦淮河畔,卻有大漠孤煙黃沙百戰的玉門烽火;看不到雅致柔美的橫斜疏影,卻有如鋼如鐵的墨痕線條。常見的倒三角構圖,於不穩求險中,透出“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的複歸平正。濃墨團團、氣宇滿盈,輕浮與甜俗,從來就被滌蕩掃盡。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老子——東西方古哲學之交插 梁照堂作品

鴿語山川

荷鳥圖

豹臥長風

水暢圖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梁照堂以蒼渾的金石之力去構建紀念碑式的圖卷,鬱律構丹巘,崚嶒起青嶂,蓬勃張力裡充盈著對歷史的無窮思辨。縱使如水井、村磨般農家尋常物,一層又一層,一圈複一圈,轉出了歲月的年輪,轉出了歷史的軌跡,斑駁與剝蝕寫滿其間,正與秦漢石雕的沉雄古拙一脈相通,會心四遠,小中見大。畫以載道,此為梁照堂的大寫意!

著名畫家 黃唯理

黃唯理1961年生 廣東人。著名畫家,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廣東畫院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

歷任廣州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研究部主任、關山月藝術館館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青年美協副主席。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研究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九三學社廣東書畫院院長、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聘館員、廣東省藝術高級專業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及廣州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五臺山寫生 黃唯理作品

汶川寫生

雲湧南島

山海經系列之22

濤聲

山海系列之12

陳鏗1962年出生于廣州。畫家,擅長中國畫、油畫、連環畫。

1989年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8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200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研究生課程結業

1997年獲美國佛蒙特藝術基金應邀赴美VERMONT STUDIO CENTER創作交流。

著名畫家 陳鏗

現為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炎黃畫院副院長、廣州畫院及廣州當代美術研究中心特聘畫家、廣州大學教授兼藝術碩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專業學院藝術導師、廣東人文藝術研究會會員、廣州市教育局藝術顧問、《中國油畫線上》主編、《華人美術報》藝術總監、第二屆廣州圖書館理事、第十三屆廣州市政協委員。

其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廣東歷史博物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洲藝術基金會、臺灣台新銀行藝術基金、廣州國家檔案館、嶺南畫派紀念館、嶺南油畫研究館、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機構和海內外知名人士霍英東、馬萬祺、曾憲梓、柯平、柯小剛先生等收藏。

西藏女孩 陳鏗 作品

收割快樂

小牛

西關舊憶.凝

丈量東方系列之 10

木棉花開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