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泉州靈山回教先賢墓行香碑辨偽

某史學界用以論證鄭和信仰伊斯蘭教最為重要的史料, 是如今仍存於泉州東郊靈山聖墓柱廊的《泉州靈山回教先賢墓行香碑》。 此碑碑體為輝綠岩, 高99.5釐米, 寬42.5釐米, 厚9.3釐米, 碑面陰刻文字五行:

欽差總兵太監鄭和, 前往西洋忽魯謨廝等國公幹, 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 望靈聖庇佑。 鎮撫蒲和日記立。

某史學界論及鄭和, 言必不離此碑, 以鄭和曾至伊斯蘭教先賢墓行香, 故而完全沒有中間環節地推論出鄭和必定信仰伊斯蘭教, 否則何必至此行香?

然而考究下來, 此碑與之前提及之馬哈只墓誌銘同樣,

又是一方破綻百出千出的偽碑, 逐一辨偽如下:

1, 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 在江蘇太倉, 不在福建泉州, 出海公幹, 何以要南下數千里至泉州行香?

2, 碑記所載行香時間為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 與此時間最為接近的, 是鄭和第五次出使西洋。 據《明史》卷七成組本紀載, 此次出使時間為永樂十四年十二月。

明史

鄭和出使時間, 起錨時間均在冬季, 九月至正月, 因為冬季刮東北季風, 才可西南下。 而碑記時間在次年五月, 與起錨相差半年, 由太倉至泉州水路無須如此漫長的時間, 如果是為遊山玩水, 那此時才到泉州, 則已耽誤風季, 無法南下, 鄭和萬不能如此輕忽皇帝欽命。 因此此碑記載時間與史事不符。

然而某史學界與一眾深諳偽造歷史的徒子徒孫們, 幾百年來靈魂相通, 作偽的證據如果與正史衝突, 怎麼辦?改了正史!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在百度百寇里,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時間, 被改為此碑記載的永樂十五年五月, 而完全無視《明史》中白紙黑字的永樂十四年十二月。

這樣考慮到方方面面的篡改, 不正是所謂的系統篡改嗎?

3, 鄭和出使, 「前往西洋忽魯謨廝等國公幹」, 實有此事, 但是在永樂十一年十一月第四次下西洋時。 與此碑所記顯然不符。

4, 永樂十三年, 少監張謙出使渤泥, 經泉州出海, 《泉州府志》記載此事。 如果太監鄭和果然曾經由泉州行香出海, 何以《泉州府志》及一應時人均無記載?

5, 立碑者, 鎮撫蒲和日是誰?是那位屠盡避難於泉州的南宋皇室, 臭名卓著的蒲壽庚第八世孫。 據其《蒲氏家譜》載:

日和(當為和日), 字貴甫, 壽歲(當為上山下成)公次子。 秉清真教, 慎言謹行, 禮拜日勤。 光(元)至正間, 清真寺損壞不[治], 裡人金阿裡與之共成厥事, 重修門第……至永樂十三年, 與太監鄭和奉詔敕往西域尋玉璽有功,
加封泉州衛鎮撫司, 聖墓立碑猶存。

從這本錯訛百出千出的家譜我們還可以知道兩件事:

一, 蒲和日曾與裡人金阿裡在元代至正間共修過泉州清淨寺。 至正九年(1349年)重修清淨寺, 亦記載于泉州清淨寺《重立清淨寺碑》, 其中有稱:

裡人金阿裡願以己貲, 一新其寺。

但是並未提及蒲和日共同參與。 《蒲氏家譜》記載蒲和日共同參與的事情, 或者又是一件為祖宗搶奪些榮譽的造偽之事。

二, 永樂十五年(1417年), 蒲和日不僅為子虛無有的鄭和泉州之行立過行香碑, 且與鄭和同赴西洋, 因此得封泉州衛鎮撫司。 然而行香碑落款, 已為「鎮撫」, 這是未卜先知麼?

6, 由前述第5點, 可以推導出此碑的終極疑點:蒲和日如果在元至正九年重修清淨寺,

至永樂十五年又為鄭和立行香碑, 其間即已相差68年。

從《蒲氏家譜》中尋找同為蒲壽庚第八世的其他人物, 有年代可考者如蒲師文, 均在元代至元、大德年間舉士擢官, 即1300年前後。 如果以20-30歲舉士擢官, 作為與之年歲相仿的蒲和日, 至正九年重修清淨寺, 年紀當在70歲左右, 哪怕堂兄舉官之時蒲和日才剛出生, 年紀也在50歲左右。 到永樂十三年鄭和子虛無有的泉州下西洋時, 蒲和日的年紀已在118歲至138歲之間。

這還跟著鄭和下了西洋, 也不怕一把老骨頭散架在西洋?!

此可信乎?

綜上所述, 《泉州靈山回教先賢墓行香碑》, 無論記載的時間、地點、人物, 均無一可信之處, 偽造無疑。 而就以這樣的一方偽造的石碑, 某史學界及一眾擁躉, 不僅坐實了鄭和信奉伊斯蘭教的謠言,而且四處篡改,比如各地有關鄭和的紀念說明,比如以伊斯蘭教風格重建的鄭和墓,甚至比如百度百科。這樣的篡改,流毒之深遠,怕是遠超我們想像的。

不僅坐實了鄭和信奉伊斯蘭教的謠言,而且四處篡改,比如各地有關鄭和的紀念說明,比如以伊斯蘭教風格重建的鄭和墓,甚至比如百度百科。這樣的篡改,流毒之深遠,怕是遠超我們想像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