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海軍發展的角度審視近代史

讀過《龍旗飄揚的艦隊》的人, 都會記住姜鳴先生, 那本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如果說戚其章先生是我國甲午戰爭研究第一代領軍人物, 則姜鳴先生堪稱是第二代中的代表, 令人尤其敬佩的是, 姜鳴先生是利用業餘時間完成其專業研究的。

薩蘇 本名弓雲, 作家, 先後出版過《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退後一步是家園》、《京味九侃》等書。

近日, 三聯書店推出了姜鳴先生的《中國近代海軍史事編年(1860-1911)》,

作為一本工具性巨著, 它鉤沉之細、收羅之富, 集大成地體現了當代相關研究的成果, 極大方便了後來學人。

北洋水師已是過去時, 對於今天讀者來說, 瞭解這段歷史的意義何在?我們為何應永志不忘?著名作家薩蘇做出了他的解讀……

過去船上為何要畫忍冬紋

我是薩蘇, 是姜鳴先生的晚輩, 我和姜鳴先生還是同行, 都是做金融的。

看完這本書, 真心喜歡, 因為它可以幫我很多。 舉個例子, 比如福州船政局的內容, 每艘船的製造過程, 船的設置、裝置和設計上的特點, 書中都有提到。

我們這些寫作的人看到姜鳴先生的書會覺得真了不起, 我們可以借用他書裡很多內容。

書中有很多軍艦的圖紙, 看當時福州船政局的軍艦,

會覺得海軍好像特別喜歡藝術, 軍艦上有很多類似於忍冬紋的裝飾線, 可能會讓人感到很奇怪, 海軍搞這些東西幹什麼?

真正深入到歷史中, 你才會明白這些裝飾線是有意義的, 它實際是軍艦鋪的軌道。 近代海軍前都是單側舷開炮窗, 伸出大炮來作戰, 另一側的人幹什麼?只能放假, 沒事兒幹。

大家肯定覺得這不對勁, 在今天, 可能小孩都能想明白, 在甲板上裝個旋轉炮塔就好了。 偏偏那時海軍專家想不到, 因為他們的思想一致認為船就應在船側開窗戶, 從窗戶裡往外開炮。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在船上設置了很多鐵軌, 把大炮裝在鐵軌上, 從這個地方拉到那個地方, 從那個地方拉到這個地方。

如果敵人從某個角度突然出現,

炮夠不著怎麼辦?所以, 船上的軌道不能是直線的, 還得是曲線的, 現在看起來有點好笑。

歷史進步不能跳著走

還有個奇怪的東西, 就是船上的大炮, 六角形炮口, 為什麼弄出這麼奇怪的形狀?姜鳴先生在書中描述, 這是當時技術進步的結果, 因為人們發現滑膛炮的炮彈直接扔出去, 像扔鉛球一樣, 打得不准也不遠, 要想把它打得遠, 只有讓炮彈旋轉起來, 才能更有效。 現在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在槍管或炮管里加上來福線即可。 但那個時代的人想不到這一點, 他們想了一個辦法, 先把炮膛做成六角形的, 再把炮口做成一個扭轉的六角形。 炮彈從這頭塞進去, 在火藥的作用之下, 它沿著六角形的管子旋轉著飛出去。

當時福州船政局洋5號艦上面還裝有伸縮桅杆, 這在海戰之中還使用過。 甲申海戰中, 幾艘福州船政局的軍艦被法國人用杆雷給炸沉的, 就是用伸縮桅杆掛上杆雷, 直接甩到軍艦上把你炸沉。 今天我們會覺得這些想法很愚蠢, 但當時的人就是這麼做的。

在這裡, 我們真正看到中國當時近代化變革的過程, 同時也看到整個世界在進行變革的過程, 前進不可能是跳著走的, 歷史進步也不可能跳著走, 需要腳踏實地。

社會需要基礎研究

看到這些, 我產生了三個感想:

第一, 我們常常把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對立起來, 其實我們近代化的過程並不是西方化的過程, 而是近代文明化的過程。

第二, 當我們在談論前任進行某種探索的時候, 似乎應多一點敬意,因為談論大炮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是他們怎麼這麼愚蠢,這麼簡單的方法也想不到嗎?如果把我們放在那個歷史情境中,可能我們真的想不到,或者想出來的辦法還不如它。

第三,前進是不可能跳躍的,想一口吃個胖子,這是不可能的,近代中國歷史給我們太多的經驗和教訓。

姜鳴先生做的是一本工具書,工具書是非常罕見,不容易找到的,別人喜歡把炫的東西做出去,其實踏實地研究是這個時代更需要的。

我小時候經歷過一個事件,就是陳景潤完成"1+2"的證明,當時我家在中國科學院,當時很多人講,我們宣傳陳景潤是為了提醒社會,總要有人做基礎學科。陳景潤所做的"1+2"既不可能變成導彈也不可能變成飛船,但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基礎研究的話,整個科研體系就建立不起來。

姜鳴先生這本書也在提醒整個社會,需要做基礎研究,如果沒有基礎研究,則海軍研究就是建立在砂石上的研究。

研究歷史不能只為討人喜歡

日本人特別喜歡《菊花與刀》,如果讀了這本書,會覺得裡面很多東西是不完全、不正確的。開篇立義就說日本整個社會和太平洋島國的社會更加接近,這就是錯誤的,因為日本當時和中國社會結構更接近。為什麼日本人對這本書這麼推崇?因為日本當時完全喪失了對於自己文化的自信,所以一定要聽聽戰勝者怎麼說。

今天我們做歷史研究,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媒體為了追求更多的閱讀量,也會去強調那些受眾喜歡聽的東西,可看姜鳴先生這本書,我們這些做歷史的人總要想想,我們當初為什麼要做歷史。

姜先生做金融也可以掙的挺多的,不做歷史也挺好的,我們研究歷史是因為喜歡它,認為歷史可以傳之久遠的東西,我們想說這樣一句話,看到姜鳴先生這本書可以自己想想,在我們的努力之中設法符合社會的需要,但我們做事總要不忘初心。陳輝/整理

似乎應多一點敬意,因為談論大炮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是他們怎麼這麼愚蠢,這麼簡單的方法也想不到嗎?如果把我們放在那個歷史情境中,可能我們真的想不到,或者想出來的辦法還不如它。

第三,前進是不可能跳躍的,想一口吃個胖子,這是不可能的,近代中國歷史給我們太多的經驗和教訓。

姜鳴先生做的是一本工具書,工具書是非常罕見,不容易找到的,別人喜歡把炫的東西做出去,其實踏實地研究是這個時代更需要的。

我小時候經歷過一個事件,就是陳景潤完成"1+2"的證明,當時我家在中國科學院,當時很多人講,我們宣傳陳景潤是為了提醒社會,總要有人做基礎學科。陳景潤所做的"1+2"既不可能變成導彈也不可能變成飛船,但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基礎研究的話,整個科研體系就建立不起來。

姜鳴先生這本書也在提醒整個社會,需要做基礎研究,如果沒有基礎研究,則海軍研究就是建立在砂石上的研究。

研究歷史不能只為討人喜歡

日本人特別喜歡《菊花與刀》,如果讀了這本書,會覺得裡面很多東西是不完全、不正確的。開篇立義就說日本整個社會和太平洋島國的社會更加接近,這就是錯誤的,因為日本當時和中國社會結構更接近。為什麼日本人對這本書這麼推崇?因為日本當時完全喪失了對於自己文化的自信,所以一定要聽聽戰勝者怎麼說。

今天我們做歷史研究,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媒體為了追求更多的閱讀量,也會去強調那些受眾喜歡聽的東西,可看姜鳴先生這本書,我們這些做歷史的人總要想想,我們當初為什麼要做歷史。

姜先生做金融也可以掙的挺多的,不做歷史也挺好的,我們研究歷史是因為喜歡它,認為歷史可以傳之久遠的東西,我們想說這樣一句話,看到姜鳴先生這本書可以自己想想,在我們的努力之中設法符合社會的需要,但我們做事總要不忘初心。陳輝/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