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皇帝改地名,害苦了後來的一位同行!

宋徽宗作品

趙佶(1082—1135),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藝術家。 趙佶自創的書法字體, 即是著名的 “瘦金體”。 趙佶更是位繪畫大師, 花鳥畫自成“院體”。

《宋史》評價這位罕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諸事皆能, 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

“獨不能為君”的趙佶, 偏偏成了皇帝宋徽宗——他的前任沒有兒子, 趙佶白撿了個皇帝當。 其實, 趙佶並不是真的不能當皇帝, 剛上任那陣, 幹得相當不錯, 頗有一種“明君之氣”。 後來壞人比較多,

鬧事的也多, 宋徽宗這皇帝便當得越來越慘。

宋徽宗作品

宣和元年(1119年), 宋江起義于河北路, 這差不多就是《水滸傳》的故事, 聚集的地點就是“梁山”。 沒有“梁山”這一曲, 宋徽宗哪是後來那麼慘。

梁山

對宋徽宗來說, 最晦氣的就是這個“梁山”。 “梁山”是怎麼來的呢? 梁山本來叫良山, 名字挺吉祥, 屬於“良”性。 “良性”變成“惡性”, 這事是劉秀幹的。

劇照

劉秀(西元前5年-57年), 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人。 劉秀是個孤兒, 幸被叔父劉良收養。 劉秀本來農民幹得好好的, 遇上天下大亂。 農民都當不安穩, 劉秀也就出來混了, 這一混就混成了“光武皇帝”。

光武皇帝劉秀

劉秀對叔父劉良感情很深, 當然也很尊重。 當了皇帝後, 光武帝劉秀便封劉良為廣陽王、趙王光。 劉良這名字, 就不是誰都能叫的了。 可天下帶“良”字名太多, 劉秀說那都得改, “良山”就這麼被改成了“梁山”, 這叫“避諱”。

武松打虎

良山在當時的壽良縣境內,“壽良”這縣名當然也得改,新縣名叫做“壽張縣”。壽張縣治在今陽谷縣南壽張鎮,同為“梁山好漢”的武松,以“打虎英雄”著稱,打虎地點景陽崗,即今山東省聊城陽谷縣張秋鎮。

方臘

光武帝劉秀改的“梁山”,一千年後算是把宋徽宗害慘了。歷史讀起來很麻煩,可以翻翻《水滸傳》。好不容易把上“梁山”的這幫人搞定,南方的方臘又跳出來了,鬧得比梁山那幫人更凶、更大。

歙縣牌坊群

方臘鬧事的地盤,主要在當時的歙州一帶。歙州不等於現在的安徽歙縣,當時的範圍挺大,涉及現在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宋徽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方臘的事也擺平了。

徽州

這時的宋徽宗,估計最恨的就是光武帝劉秀了:為了你的叔叔,差點弄翻了朕的江山!你改我也改,宣和三年(1121年),也就是方臘被滅的這一年,宋徽宗“改歙”州為“徽州”。這可不是“避諱”給誰面子——“歙”字帶個“欠”,誰欠揍說不清; “徽”字帶個“攵(反文)”,可以讓日後的同行記住:這裡出過“反賊”,時刻當心點!

徽州木雕

實事求是也好,牽強附會也罷,亂改地名肯定算不上什麼好事……

徽州老人

武松打虎

良山在當時的壽良縣境內,“壽良”這縣名當然也得改,新縣名叫做“壽張縣”。壽張縣治在今陽谷縣南壽張鎮,同為“梁山好漢”的武松,以“打虎英雄”著稱,打虎地點景陽崗,即今山東省聊城陽谷縣張秋鎮。

方臘

光武帝劉秀改的“梁山”,一千年後算是把宋徽宗害慘了。歷史讀起來很麻煩,可以翻翻《水滸傳》。好不容易把上“梁山”的這幫人搞定,南方的方臘又跳出來了,鬧得比梁山那幫人更凶、更大。

歙縣牌坊群

方臘鬧事的地盤,主要在當時的歙州一帶。歙州不等於現在的安徽歙縣,當時的範圍挺大,涉及現在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宋徽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方臘的事也擺平了。

徽州

這時的宋徽宗,估計最恨的就是光武帝劉秀了:為了你的叔叔,差點弄翻了朕的江山!你改我也改,宣和三年(1121年),也就是方臘被滅的這一年,宋徽宗“改歙”州為“徽州”。這可不是“避諱”給誰面子——“歙”字帶個“欠”,誰欠揍說不清; “徽”字帶個“攵(反文)”,可以讓日後的同行記住:這裡出過“反賊”,時刻當心點!

徽州木雕

實事求是也好,牽強附會也罷,亂改地名肯定算不上什麼好事……

徽州老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