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桐城人汪宏坤:從桐城到京城75元起步的農民企業家

汪宏坤, 1968年生, 安徽桐城人, 高級技師, 現任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安徽省青聯副主席、北京華威傢俱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獲北京市十佳進京創業青年、安徽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優秀青年創業帶頭人等稱號。

汪宏坤:從桐城到京城75元起步的農民企業家

來源|徽商聯盟網

14年前帶著75元錢闖蕩北京, 14年後在北京擁有資產數億元的華威傢俱製造有限公司, 汪巨集坤的經歷被公認為創造了一個打工奇跡。 但是, 當提及“從75元到億萬富翁”這一說法時, 這位臉上始終帶著笑容的總裁嚴肅了起來, “中國現在優秀的企業家太多了, 我離成功還有很大的差距。 ”

今年36歲的汪宏坤出生在安徽農村, 現為香港華威家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傢俱行業商會會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 目前集團下屬的子公司涵蓋了傢俱製造、裝飾工程、房地產開發、門窗製造、餐飲等領域,

員工1000餘人。

改變命運的開始

1986年高中還沒畢業, 看到家裡狀況很差, 作為長子, 汪宏坤萌發了出外打工補貼家用的念頭。 他來到武漢, 在一家傢俱廠當噴漆學徒工。 汪宏坤學技術很勤奮, 不到3個月, 就能夠獨立工作了, 但是, 月工資也就200來塊錢, 日子過得不寬裕。 結婚並生了小孩後, 他的生活更加拮据。

面對這樣的處境, 汪宏坤開始問自己, 是不是一輩子都要這樣活下去?

1992年快過春節時, 他把妻兒送回老家, 打算自己去北京打工。 大年初七那天, 他向妻子要了100塊錢做路費, “當時就覺得這錢太少了, 能多一點是一點。 ”所以, 臨走前一天晚上他跟幾個朋友打麻將,

“就是想贏啊, 可越想贏越贏不了。 ”結果他反而輸了25塊錢, 也沒敢跟妻子說, 就揣著剩下的75塊錢上路了。

從這時起, 他的命運開始悄悄地改變。

自己當老闆才能改變現狀

汪宏坤是當年進城打工大潮中的一員, 當年與他一同出來打工的人如今很多都已回到老家, 蓋了房子, 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但是汪宏坤不是這樣的, “我想的是怎樣發家, 而不是賺了錢就蓋房子過日子。 ”

1992年到北京後, 他成為一家傢俱公司的普通油漆工。 不久後, 他發現, 這家公司的工資結算方式是月薪制, 成本高、效率低, 於是向老闆建議改為計件制, 漆好一件傢俱得一份錢, 這樣調動了員工積極性, 效率大大提高。 同時, 他向老闆提出自己要承包車間,

做品質監督和技術指導工作。 一年下來他賺了兩萬元。

這兩萬元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汪宏坤感慨:“中國一些企業家的第一桶金是說不清的, 但我的第一桶金是明明白白的, 起碼是說得清的。 ”

汪宏坤把這“清白的”第一桶金全部寄回了家, 想讓父親幫他存著這筆錢, 沒想到他父親把這些錢全部用來買磚買瓦建房子, 還對他說:“以後你在北京混不下去了, 就回來, 我給你在馬路邊上蓋個房子。 ”他很生氣, 兩萬元就這麼沒了, 但是父親的舉動更堅定了他自己創業的決心。

“要自己創業當老闆, 才能徹底改變現狀。 ”1994年, 他用在北京打工攢下來的3萬元錢租了個廠房, 自己當起了小老闆。 當時北京傢俱市場剛剛興起, 汪宏坤的生意很快火了起來。

總結經驗, 汪宏坤認為, 北京當時的傢俱行業進入門檻低, 自己及時抓住了機遇, 同時憑著在同行中相對較高的技術水準, 工廠很快發展了起來。

鍥而不捨, 跨越死亡邊界

事業剛剛發展之際, 汪宏坤遇到一次重大的考驗。

創業伊始, 汪宏坤既做木匠又幹噴漆, 還經常出去送貨。 一次晚上坐卡車出外送貨, 途中出了車禍, 整個人穿透擋風玻璃飛了出去。 送到醫院一查, 右腿粉碎性骨折, 脾破裂造成腹腔大出血, 躺在醫院昏迷不醒, 生命垂危, 工廠自動停產, 訂單無法完成, 剛剛發展起來的生意面臨夭折。

醫院對汪宏坤進行了兩次手術, 第二次手術後感染, 他開始發高燒, 醫生沒辦法, 只好把他放在大冰塊上降溫。 這樣昏迷了幾天後,汪宏坤醒了。“當時有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蘇醒過來的汪宏坤話還說不出來,心裡卻始終放心不下工廠。

在醫院住了17天,汪宏坤呆不住了。他趁護士不注意溜回工廠,把訂單找出來,一手拄拐,一手噴漆,一直幹到淩晨。他的舉動重新贏得了客戶,客戶主動提出延遲交貨時間,生意得以繼續下去。

回顧那段經歷,汪宏坤說,自己是“憋著一股勁,就是不甘心”。經過了這次死亡的考驗,他對人生、生命都有了新的認識,“從那時起,我的志向更高了。”他要繼續把公司做大做強。

現在總結自己的創業經驗,他覺得,就是靠了這股鍥而不捨的精神,才把當年的小廠發展為現在的華威集團。

我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

汪宏坤經常會被一些好奇的人問起當年如何從75元發展到現在的億元資產,他總是不置可否。“與朋友在一起時,我經常感到很大的壓力,同時代的企業家優秀的很多,我離成功太遠了。”

今年4月29日,汪宏坤當選為安徽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簡歷上長長的頭銜中又多了一行。

這些榮譽,都被汪宏坤當做壓力,“有了壓力,我會去想怎麼能把自己的企業發展得更好。”

目前,汪宏坤正投入數億元傾力建設華威傢俱工業園,同時為公司上市作準備。

在別人看來,這個有志向的農村青年一定有很多豪言壯語。汪宏坤卻不以為然,“我的理想是現實的,在不同時期內會因具體情況變化而改變。”剛到北京的時候,汪宏坤想的就是要比在武漢打工時多賺點錢,最大的理想是能在北京買套房子。現在,汪宏坤對自己5~10年內的發展規劃是,爭取早日讓公司上市。對於中國富豪榜上的前幾名,汪宏坤並不羡慕,“我們的起點不一樣。”汪宏坤關注的是一步步把公司做好。

採訪結束後,臨走時,汪巨集坤對記者說:“財富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如果當初我放棄了,就根本走不到今天。”這句話也是汪宏坤對所有創業者想說的心裡話。

汪宏坤:敢於做夢 終成老闆

文|駱沙來源|《中國青年報》2011年12月13日

汪宏坤·微寄語:選擇創業,就選擇了享受克服困難帶給自己成長的快樂,時代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創業舞臺,願大家張揚青春理想之帆,鳴奏奮鬥之曲!

1968年,汪宏坤出生於安徽省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

“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現在已成為華威美林控股集團董事長的汪宏坤說。拮据、辛勞、一成不變,就是他對當時生活的全部印象。

汪宏坤的父親是名小學教師。對於一輩子按部就班的父親而言,放棄讀書而出去打工,汪宏坤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我能理解他的不信任。從小我就愛做夢,但卻沒做出任何事讓他信服。但我總覺得遠處有東西在吸引我向前。我不希望20歲時已經能預見60歲的人生。”他說。

而且,在讀書方面,汪宏坤坦言自己並不是“一把好手”。那年高考,他並未實現父親的心願。“高考失利後,我很快就決定外出打工。記得當時,我在飯桌上和父親談夢想、談未來,他始終一言不發。在我說完後,他只說了兩個字:吹牛。”他回憶道。

1986年,汪宏坤來到湖北武漢。初來乍到的他一無所長。“但既然已經出來了,我絕不能灰頭土臉地回去。”汪宏坤說。

第一份工作是在傢俱廠做油漆工學徒。前3個月沒有分文收入。

在學徒期內,汪宏坤絲毫不敢懈怠,“我沒有退路。如果連這點事都做不好,我就真成了只會吹牛的傢伙。”。

4個月後,汪宏坤成為一名正式員工,並拿到200元工資。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筆收入。那年他18歲。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6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似曾相識的重複感再次湧現在他的腦海中。“日子是比在農村時好多了,但還是覺得沒什麼希望。一成不變的生活會讓我覺得很恐懼。”他說。

於是,當所有老鄉都安分地過著“打工、掙錢、回老家過年、再打工……”這樣循環往復的生活時,汪宏坤再一次跳出了這個規則。

“我要去北京打工。我知道家裡人還是不會理解我。這一次,我依舊沒有退路。”他說。

1992年春節前夕,汪宏坤隻身一人帶著75元來到了北京。

不久後,汪宏坤成了傢俱公司的油漆工。“一個月的工資是400元,不算少了。”然而,安穩的日子僅僅持續了幾個月。

“在傢俱廠打工時,我發現了很多問題。”他說,“比如不論你幹多少活,月工資都是400元。在這樣的機制下,工人怎麼會有動力呢?所以,當時工廠拖欠了大量訂單。”

汪宏坤按捺不住了,他對老闆說,自己想帶著十幾個老鄉承包任務。“老闆正在為完不成訂單發愁,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於是,在工廠的一隅,汪宏坤開闢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和工廠僵化的管理模式不同,汪巨集坤對手下的十幾名老鄉採用的是“計件付費”。“我根據他們製作凳子、桌子的數量支付工錢。”他說,“這樣一來多幹多得,老鄉們都很有動力。我會從中抽取一部分費用作為管理費”。

一個月後,工廠的訂單完成了,十幾名老鄉月收入都達到了700多元,汪宏坤自己也拿到了4000多元的管理費。汪宏坤感到,腦海中朦朧的夢想漸漸有了雛形。

“自己開工廠需要的條件不外乎工人、資金和創業能力。在這段歷練中,我確信自己有創業能力,工人也不難找,唯獨還差‘第一桶金’。”他說。

粗略估算下來,第一筆啟動資金至少需要3萬元。這不是個小數目。為了讓接近夢想的步伐更快些,他再次和老闆商議:要求承包80餘人的車間。

“承包規模上去了,收入也增長了。不到一年,我就攢夠了3萬元錢。”他說。

1994年,在各方面條件都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汪巨集坤開始了創業之路。

“創業的困難很多。比如找場地、買材料、辦手續等,但我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力氣。因為腦海中多年的模糊夢想,終於有了清晰的模樣。”他說。

但不久,汪宏坤就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挫折。“在第一次送貨的途中,工廠的貨車就與一輛高速逆行的卡車相撞了。當時,我撞碎了擋風玻璃,整個人被甩了出去。”他說。

事故發生7天后,汪宏坤才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在這次事故中,他的右腳粉碎性骨折,身體多處受傷,並接受了脾摘除手術。

“躺在病床上我在想:工廠剛剛進入正軌我就倒下了。難道我就應當接受這樣的命運嗎?我做不到。”他說。

僅僅15天之後,汪宏坤就偷偷拄著拐杖從醫院溜回工廠。“醫生知道後勃然大怒。但是我對他說:我心裡有事兒,實在躺不住。我不能眼看著工廠、訂單打水漂。”

在隨後的日子裡,汪宏坤白天去工廠説明生產,晚上回醫院休養。“我很幸運。那麼艱難的日子我居然挺過來了。”他無限感慨地說。

在此後的17年間,汪宏坤一筆筆描繪著自己的夢想藍圖。時至今日,華威美林控股集團已經從一家“小作坊”式的企業發展成為有員工1000餘人、在北京空港工業區C區擁有20萬平方米工業園的規範民營企業,經營項目也由單一的傢俱製造擴展至園林綠化、建築裝飾等多個領域。

對於來之不易的一切,汪宏坤倍加珍惜。除此之外,汪宏坤的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多次被首都慈善公益組織聯合會評為愛心企業和授予“商界彩虹心”稱號。汪宏坤也在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創業過程都會充滿艱辛。但唯有如此你才能體會到巨大的成就感。如果你相信自己有夢想、有能力,那就堅持下去。要敢於跳出思維慣性,做個敢做夢的人。”他說。

汪宏坤:野百合也有春天(面對面)

文|韓文君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

■發現機遇要敢於行動

■創業什麼時候都不晚

日前,由團中央組織評選的“中國青年創業獎”頒獎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為10位元獲獎者之一,汪宏坤手捧大紅證書,不禁心潮澎湃。14年前,當汪宏坤懷揣15塊錢站在北京站廣場茫然四顧時,他做夢也想不到十幾年後,他會成為擁有5家公司、資產近3億元的“大老闆”。

汪宏坤,一個創造“神話”的打工仔。他說,他很喜歡聽一首歌,歌名叫作《野百合也有春天》……

創業的原動力是窮

問:你高中沒畢業就出去學手藝打工了,如果上了大學,情況會怎樣?

汪宏坤:我成績一直不錯,就外語“跛腿”。當時,考大學只有班上前五名才有希望。而且,家裡又極其困難,我就跟家裡商量,不考了。我想,像我這樣的人,即使考上了大學分配了單位,辭職下海也沒准(笑)。

問:看來,很早就有創業的理想了?

汪宏坤:創業的理想談不上。我是這麼理解理想的:人只有在走向社會,落在工作崗位上時,才會有具體的理想,之前的理想都比較虛。我當時的理想,就是多掙錢,沒想到創業。

問:那麼,創業的原動力究竟是什麼?

汪宏坤:窮則思變。我是老大,下面還有5個弟妹,家裡窮到菜只能放在飯裡蒸著吃,這樣省柴火和油鹽。所以,上初中時就開始做點小買賣,“倒賣”柿子、食堂的鍋巴,啥都幹過。村裡人說我沒出息,但我想可能自己還是有些經商的天賦。

用頭腦打工

問:第一份工作油漆工,對你有何意義?

汪宏坤:我非常看重這份工作,或者說這門手藝。凡事都得有“本錢”,油漆工就是我創業的“本錢”。不管在湖北武漢還是到北京打工,靠的都是這手“漂亮活”。沒這個基礎,不可能有今天。

問:手藝比你好的打工仔大有人在,但你卻創業成功了。你跟他們有何不同?

汪宏坤: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我不是光用手在打工,還喜歡用這兒打工(指了指頭)。在傢俱廠打工,我幹活既認真又利索。廠長很快就發現,我跟別人不大一樣,就問我對廠子的看法。我從農村分田到戶中得到啟發,建議他,如果想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就要改變按月發工資的老辦法,變成計件工資制。這樣,幹活效率高,工人掙得多。一試,果不其然。後來,廠長乾脆把全廠的油漆活都承包給了我。

問:你確實有點不安分。怎麼又想著開廠?

汪宏坤:打工兩年,掙了3萬元,我開始覺得,廠長能幹的事我都會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自己單幹呢?但凡看准的事,我是說幹就幹。我覺得自己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現機遇就行動,沒什麼好猶豫的。世界上從來都不缺有理想的人,缺的是把理想變成現實的人。從“借殼生蛋”到打出“華威”這個傢俱自主品牌,我只用了兩年。

問:看來,你抓住了機遇。

汪宏坤:機遇非常重要,在工作中要抓住每次該抓住的機遇,特別是在別人不感覺這是機遇時。我很欣賞一句話:幸運之神會光臨世界上每一個人,但他從大門裡進來,發現你沒有張開雙手去迎接他的時候,他會從窗戶裡飛出去。所以,我隨時都做好了迎接機遇的準備。

問:創業有風險,有沒有想過萬一失敗?

汪宏坤:想過。但我本來就一無所有,沒什麼放不下的。其實,我敢於冒險的勇氣來自對事物的瞭解和理解,風險只要能預見、也有掌控的餘地,就值得幹。這一點,一直保持到現在。當然,也不是盲目冒險,對不熟悉的領域,再怎麼賺錢也不會涉足。

問:可你還是開了5家公司?

汪宏坤:是的。裝修市場不錯,我就成立了裝飾工程公司;房地產行情看好,我又進軍房地產。但這些都圍繞著家居在轉,產業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

創業需有三種精神

問:現在,打工仔創業是不是比你當年要難多了?

汪宏坤:創業不分早晚,而且現在機會更多。但不管要創什麼業,首先得瞭解要從事的行業。有時,起點低未必是件壞事。

問:依你看,白手創業,最需要具備什麼精神?

汪宏坤:首先要有執著的精神,認准的事須鍥而不捨。最好是從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做起,不能好高騖遠。

其次,要很勤奮,要善於學習。我喜歡看書,也愛看專家訪談節目,還可以在企業管理中學習,因為解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

最後,還要真誠。要用自己的誠心與人交流。這麼多年,我一直用自己的真誠與別人交流,感動身邊的人,也贏得了很多朋友。能給喜來登連鎖酒店、狄斯奈樂園酒店做傢俱,能打入俄、美、日、韓等國際市場,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真誠待人。

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問:以你的“身價”,現在算成功嗎?

汪宏坤:什麼是成功?我不覺得財富越多就越成功。當沒錢時,我拼命賺錢,為的是吃飽飯、蓋新房、爭口氣。等解決了這些後,我才發現,能做成一件讓人滿意的產品是一種成功,能打造“百年老店”是成功,能更多更大地回報社會更是成功。而我算不上成功,因為我需要往前走,而且是快步走。

問:等你的事業再強大些,你會為公益事業做些什麼?

汪宏坤:人,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沒有國家的好政策,作為一個農村青年、一個打工仔,我也走不到今天。其實,現階段是我們企業高速發展期,很需要資金,但現在每年我們都力所能及地投入一些資金到“希望工程”、搶險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中去。我想,等傢俱公司上市了,真正大發展了,我會盡我所能,更多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就是說財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人民日報》(2007-01-10第15版)

這樣昏迷了幾天後,汪宏坤醒了。“當時有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蘇醒過來的汪宏坤話還說不出來,心裡卻始終放心不下工廠。

在醫院住了17天,汪宏坤呆不住了。他趁護士不注意溜回工廠,把訂單找出來,一手拄拐,一手噴漆,一直幹到淩晨。他的舉動重新贏得了客戶,客戶主動提出延遲交貨時間,生意得以繼續下去。

回顧那段經歷,汪宏坤說,自己是“憋著一股勁,就是不甘心”。經過了這次死亡的考驗,他對人生、生命都有了新的認識,“從那時起,我的志向更高了。”他要繼續把公司做大做強。

現在總結自己的創業經驗,他覺得,就是靠了這股鍥而不捨的精神,才把當年的小廠發展為現在的華威集團。

我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

汪宏坤經常會被一些好奇的人問起當年如何從75元發展到現在的億元資產,他總是不置可否。“與朋友在一起時,我經常感到很大的壓力,同時代的企業家優秀的很多,我離成功太遠了。”

今年4月29日,汪宏坤當選為安徽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簡歷上長長的頭銜中又多了一行。

這些榮譽,都被汪宏坤當做壓力,“有了壓力,我會去想怎麼能把自己的企業發展得更好。”

目前,汪宏坤正投入數億元傾力建設華威傢俱工業園,同時為公司上市作準備。

在別人看來,這個有志向的農村青年一定有很多豪言壯語。汪宏坤卻不以為然,“我的理想是現實的,在不同時期內會因具體情況變化而改變。”剛到北京的時候,汪宏坤想的就是要比在武漢打工時多賺點錢,最大的理想是能在北京買套房子。現在,汪宏坤對自己5~10年內的發展規劃是,爭取早日讓公司上市。對於中國富豪榜上的前幾名,汪宏坤並不羡慕,“我們的起點不一樣。”汪宏坤關注的是一步步把公司做好。

採訪結束後,臨走時,汪巨集坤對記者說:“財富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如果當初我放棄了,就根本走不到今天。”這句話也是汪宏坤對所有創業者想說的心裡話。

汪宏坤:敢於做夢 終成老闆

文|駱沙來源|《中國青年報》2011年12月13日

汪宏坤·微寄語:選擇創業,就選擇了享受克服困難帶給自己成長的快樂,時代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創業舞臺,願大家張揚青春理想之帆,鳴奏奮鬥之曲!

1968年,汪宏坤出生於安徽省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

“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現在已成為華威美林控股集團董事長的汪宏坤說。拮据、辛勞、一成不變,就是他對當時生活的全部印象。

汪宏坤的父親是名小學教師。對於一輩子按部就班的父親而言,放棄讀書而出去打工,汪宏坤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我能理解他的不信任。從小我就愛做夢,但卻沒做出任何事讓他信服。但我總覺得遠處有東西在吸引我向前。我不希望20歲時已經能預見60歲的人生。”他說。

而且,在讀書方面,汪宏坤坦言自己並不是“一把好手”。那年高考,他並未實現父親的心願。“高考失利後,我很快就決定外出打工。記得當時,我在飯桌上和父親談夢想、談未來,他始終一言不發。在我說完後,他只說了兩個字:吹牛。”他回憶道。

1986年,汪宏坤來到湖北武漢。初來乍到的他一無所長。“但既然已經出來了,我絕不能灰頭土臉地回去。”汪宏坤說。

第一份工作是在傢俱廠做油漆工學徒。前3個月沒有分文收入。

在學徒期內,汪宏坤絲毫不敢懈怠,“我沒有退路。如果連這點事都做不好,我就真成了只會吹牛的傢伙。”。

4個月後,汪宏坤成為一名正式員工,並拿到200元工資。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筆收入。那年他18歲。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6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似曾相識的重複感再次湧現在他的腦海中。“日子是比在農村時好多了,但還是覺得沒什麼希望。一成不變的生活會讓我覺得很恐懼。”他說。

於是,當所有老鄉都安分地過著“打工、掙錢、回老家過年、再打工……”這樣循環往復的生活時,汪宏坤再一次跳出了這個規則。

“我要去北京打工。我知道家裡人還是不會理解我。這一次,我依舊沒有退路。”他說。

1992年春節前夕,汪宏坤隻身一人帶著75元來到了北京。

不久後,汪宏坤成了傢俱公司的油漆工。“一個月的工資是400元,不算少了。”然而,安穩的日子僅僅持續了幾個月。

“在傢俱廠打工時,我發現了很多問題。”他說,“比如不論你幹多少活,月工資都是400元。在這樣的機制下,工人怎麼會有動力呢?所以,當時工廠拖欠了大量訂單。”

汪宏坤按捺不住了,他對老闆說,自己想帶著十幾個老鄉承包任務。“老闆正在為完不成訂單發愁,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於是,在工廠的一隅,汪宏坤開闢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和工廠僵化的管理模式不同,汪巨集坤對手下的十幾名老鄉採用的是“計件付費”。“我根據他們製作凳子、桌子的數量支付工錢。”他說,“這樣一來多幹多得,老鄉們都很有動力。我會從中抽取一部分費用作為管理費”。

一個月後,工廠的訂單完成了,十幾名老鄉月收入都達到了700多元,汪宏坤自己也拿到了4000多元的管理費。汪宏坤感到,腦海中朦朧的夢想漸漸有了雛形。

“自己開工廠需要的條件不外乎工人、資金和創業能力。在這段歷練中,我確信自己有創業能力,工人也不難找,唯獨還差‘第一桶金’。”他說。

粗略估算下來,第一筆啟動資金至少需要3萬元。這不是個小數目。為了讓接近夢想的步伐更快些,他再次和老闆商議:要求承包80餘人的車間。

“承包規模上去了,收入也增長了。不到一年,我就攢夠了3萬元錢。”他說。

1994年,在各方面條件都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汪巨集坤開始了創業之路。

“創業的困難很多。比如找場地、買材料、辦手續等,但我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力氣。因為腦海中多年的模糊夢想,終於有了清晰的模樣。”他說。

但不久,汪宏坤就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挫折。“在第一次送貨的途中,工廠的貨車就與一輛高速逆行的卡車相撞了。當時,我撞碎了擋風玻璃,整個人被甩了出去。”他說。

事故發生7天后,汪宏坤才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在這次事故中,他的右腳粉碎性骨折,身體多處受傷,並接受了脾摘除手術。

“躺在病床上我在想:工廠剛剛進入正軌我就倒下了。難道我就應當接受這樣的命運嗎?我做不到。”他說。

僅僅15天之後,汪宏坤就偷偷拄著拐杖從醫院溜回工廠。“醫生知道後勃然大怒。但是我對他說:我心裡有事兒,實在躺不住。我不能眼看著工廠、訂單打水漂。”

在隨後的日子裡,汪宏坤白天去工廠説明生產,晚上回醫院休養。“我很幸運。那麼艱難的日子我居然挺過來了。”他無限感慨地說。

在此後的17年間,汪宏坤一筆筆描繪著自己的夢想藍圖。時至今日,華威美林控股集團已經從一家“小作坊”式的企業發展成為有員工1000餘人、在北京空港工業區C區擁有20萬平方米工業園的規範民營企業,經營項目也由單一的傢俱製造擴展至園林綠化、建築裝飾等多個領域。

對於來之不易的一切,汪宏坤倍加珍惜。除此之外,汪宏坤的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多次被首都慈善公益組織聯合會評為愛心企業和授予“商界彩虹心”稱號。汪宏坤也在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創業過程都會充滿艱辛。但唯有如此你才能體會到巨大的成就感。如果你相信自己有夢想、有能力,那就堅持下去。要敢於跳出思維慣性,做個敢做夢的人。”他說。

汪宏坤:野百合也有春天(面對面)

文|韓文君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

■發現機遇要敢於行動

■創業什麼時候都不晚

日前,由團中央組織評選的“中國青年創業獎”頒獎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為10位元獲獎者之一,汪宏坤手捧大紅證書,不禁心潮澎湃。14年前,當汪宏坤懷揣15塊錢站在北京站廣場茫然四顧時,他做夢也想不到十幾年後,他會成為擁有5家公司、資產近3億元的“大老闆”。

汪宏坤,一個創造“神話”的打工仔。他說,他很喜歡聽一首歌,歌名叫作《野百合也有春天》……

創業的原動力是窮

問:你高中沒畢業就出去學手藝打工了,如果上了大學,情況會怎樣?

汪宏坤:我成績一直不錯,就外語“跛腿”。當時,考大學只有班上前五名才有希望。而且,家裡又極其困難,我就跟家裡商量,不考了。我想,像我這樣的人,即使考上了大學分配了單位,辭職下海也沒准(笑)。

問:看來,很早就有創業的理想了?

汪宏坤:創業的理想談不上。我是這麼理解理想的:人只有在走向社會,落在工作崗位上時,才會有具體的理想,之前的理想都比較虛。我當時的理想,就是多掙錢,沒想到創業。

問:那麼,創業的原動力究竟是什麼?

汪宏坤:窮則思變。我是老大,下面還有5個弟妹,家裡窮到菜只能放在飯裡蒸著吃,這樣省柴火和油鹽。所以,上初中時就開始做點小買賣,“倒賣”柿子、食堂的鍋巴,啥都幹過。村裡人說我沒出息,但我想可能自己還是有些經商的天賦。

用頭腦打工

問:第一份工作油漆工,對你有何意義?

汪宏坤:我非常看重這份工作,或者說這門手藝。凡事都得有“本錢”,油漆工就是我創業的“本錢”。不管在湖北武漢還是到北京打工,靠的都是這手“漂亮活”。沒這個基礎,不可能有今天。

問:手藝比你好的打工仔大有人在,但你卻創業成功了。你跟他們有何不同?

汪宏坤: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我不是光用手在打工,還喜歡用這兒打工(指了指頭)。在傢俱廠打工,我幹活既認真又利索。廠長很快就發現,我跟別人不大一樣,就問我對廠子的看法。我從農村分田到戶中得到啟發,建議他,如果想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就要改變按月發工資的老辦法,變成計件工資制。這樣,幹活效率高,工人掙得多。一試,果不其然。後來,廠長乾脆把全廠的油漆活都承包給了我。

問:你確實有點不安分。怎麼又想著開廠?

汪宏坤:打工兩年,掙了3萬元,我開始覺得,廠長能幹的事我都會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自己單幹呢?但凡看准的事,我是說幹就幹。我覺得自己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現機遇就行動,沒什麼好猶豫的。世界上從來都不缺有理想的人,缺的是把理想變成現實的人。從“借殼生蛋”到打出“華威”這個傢俱自主品牌,我只用了兩年。

問:看來,你抓住了機遇。

汪宏坤:機遇非常重要,在工作中要抓住每次該抓住的機遇,特別是在別人不感覺這是機遇時。我很欣賞一句話:幸運之神會光臨世界上每一個人,但他從大門裡進來,發現你沒有張開雙手去迎接他的時候,他會從窗戶裡飛出去。所以,我隨時都做好了迎接機遇的準備。

問:創業有風險,有沒有想過萬一失敗?

汪宏坤:想過。但我本來就一無所有,沒什麼放不下的。其實,我敢於冒險的勇氣來自對事物的瞭解和理解,風險只要能預見、也有掌控的餘地,就值得幹。這一點,一直保持到現在。當然,也不是盲目冒險,對不熟悉的領域,再怎麼賺錢也不會涉足。

問:可你還是開了5家公司?

汪宏坤:是的。裝修市場不錯,我就成立了裝飾工程公司;房地產行情看好,我又進軍房地產。但這些都圍繞著家居在轉,產業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

創業需有三種精神

問:現在,打工仔創業是不是比你當年要難多了?

汪宏坤:創業不分早晚,而且現在機會更多。但不管要創什麼業,首先得瞭解要從事的行業。有時,起點低未必是件壞事。

問:依你看,白手創業,最需要具備什麼精神?

汪宏坤:首先要有執著的精神,認准的事須鍥而不捨。最好是從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做起,不能好高騖遠。

其次,要很勤奮,要善於學習。我喜歡看書,也愛看專家訪談節目,還可以在企業管理中學習,因為解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

最後,還要真誠。要用自己的誠心與人交流。這麼多年,我一直用自己的真誠與別人交流,感動身邊的人,也贏得了很多朋友。能給喜來登連鎖酒店、狄斯奈樂園酒店做傢俱,能打入俄、美、日、韓等國際市場,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真誠待人。

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問:以你的“身價”,現在算成功嗎?

汪宏坤:什麼是成功?我不覺得財富越多就越成功。當沒錢時,我拼命賺錢,為的是吃飽飯、蓋新房、爭口氣。等解決了這些後,我才發現,能做成一件讓人滿意的產品是一種成功,能打造“百年老店”是成功,能更多更大地回報社會更是成功。而我算不上成功,因為我需要往前走,而且是快步走。

問:等你的事業再強大些,你會為公益事業做些什麼?

汪宏坤:人,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沒有國家的好政策,作為一個農村青年、一個打工仔,我也走不到今天。其實,現階段是我們企業高速發展期,很需要資金,但現在每年我們都力所能及地投入一些資金到“希望工程”、搶險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中去。我想,等傢俱公司上市了,真正大發展了,我會盡我所能,更多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就是說財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人民日報》(2007-01-10第15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