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農村金融供不應求難滿足 互聯網金融來打通“任督二脈”

此前中央一號檔公佈, 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我國“三農”健康發展。 文件第六條特別強調:要加快農村金融創新。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亮相圍繞“金融改革與發展”答中外記者問。 也表示, 要推進農村金融服務。 利用數位技術, 利用網路和移動設備等將金融服務推廣至農村及偏遠地區, 推廣普惠金融。

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支援服務“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 我國農村金融取得長足發展, 初步形成了多層次、較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 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 服務水準不斷提高。 但總體上看, 農村金融仍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

農村金融創新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 也是培育“三農”發展新動能的關鍵舉措。 中央對“加快農村金融創新”的部署,

既是促進城鄉經濟平衡發展的戰略決策, 更是加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不變初心, 必將給我國“三農”發展帶來強勁動力, 也凸顯了農村金融創新對農村農民的重要性。

需求旺盛但難以滿足

從農村金融需求來看, 農村居民貸款呈增長趨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在2016年1月發佈的《2015 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資料顯示, 2015年末, 農戶貸款餘額6.15萬億元, 同比增長14.8%, 遠高於GDP增速。

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有:政策性銀行中的農業發展銀行, 大型商業銀行中的農業銀行,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中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 以及郵政儲蓄銀行。

雖然我國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眾多, 並已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 但與農村金融市場需求的多樣性、特殊性相比, 都仍然存在諸多不足, 農民貸款尚存在巨大缺口。 據銀監會統計, 截至2015年6月末, 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分別為24.34萬億元和22.58萬億元, 分別占當期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和總負債的15.56%和15.18%。

互聯網金融打通農村金融“任督二脈”

“三農”客戶的金融需求具有小額、短融、碎片化、產品週期與農業生產週期高度關聯等特徵, 靠銀行鋪設線下網點、人工作業的方式確實很不經濟, 移動互聯網和大資料技術的金融應用日趨成熟, 解決“三農”客戶的風險計量問題已經具備技術可行性, 而線上作業、機器審批又大量節省人工成本和運營費用, 使辦理這類小額、短融的金融業務具備了經濟可行性。

在傳統金融機構不願意涉足的農村地區, 互聯網企業和網商銀行使用互聯網技術控制風險,

讓更多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和村民享受到金融服務。 實踐證明這是可行的新金融模式。

打通了金融“毛細血管”, 也打開了人性的“潘朵拉魔盒”

事實證明, 相比傳統金融, 互聯網金融對中小微企業和居民信貸的滲透性更強, 它所能撬動的財富管理規模潛力巨大。

以前,人們從銀行獲得貸款週期長、手續繁瑣,一般還需要抵押,而且貸款滿足率普遍較低,而如今,只要你信用良好,就可以很方便快捷的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獲得網路貸款,用於線上購物、投資創業,包括貸款買車、買房也不難,人們最快甚至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就能貸到款。

互聯網金融極大的釋放了居民消費力和創業創新活力,市場的信貸需求得到極大滿足,這些都是互聯網金融打通“毛細血管”,給人們生活和創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但同樣在2016年,人們驚訝的發現互聯網金融在打通金融“毛細血管”的同時,也一併打開了人性的“潘朵拉魔盒”。

首先是各種P2P網貸公司跑路、兌付危機和股權眾籌騙局等接踵而至,一大批超越市場規則邊界、打著P2P幌子的偽網貸平臺現出原形,很多投資人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人們談P2P色變。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定調要“規範互聯網金融發展”,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頂層建設的監管。

互聯網金融行業內規範經營的企業,則開始呼喚“金融匠心”的回歸,一大批P2P網貸、股權眾籌平臺開始從“拼收益,搶資金”的浮躁中沉下心來做事,加強自身的風控、資金管理以及行業自律。

可喜的是,截止目前,互聯網金融生態的保護在監管風暴和行業自律共同作用下,行業違規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又重新回歸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

消費金融行業評論 或 xfjrhypl (長按可複製)

剖析新金融領域的最新行業資訊,分享獨特視角的商業評論。

以前,人們從銀行獲得貸款週期長、手續繁瑣,一般還需要抵押,而且貸款滿足率普遍較低,而如今,只要你信用良好,就可以很方便快捷的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獲得網路貸款,用於線上購物、投資創業,包括貸款買車、買房也不難,人們最快甚至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就能貸到款。

互聯網金融極大的釋放了居民消費力和創業創新活力,市場的信貸需求得到極大滿足,這些都是互聯網金融打通“毛細血管”,給人們生活和創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但同樣在2016年,人們驚訝的發現互聯網金融在打通金融“毛細血管”的同時,也一併打開了人性的“潘朵拉魔盒”。

首先是各種P2P網貸公司跑路、兌付危機和股權眾籌騙局等接踵而至,一大批超越市場規則邊界、打著P2P幌子的偽網貸平臺現出原形,很多投資人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人們談P2P色變。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定調要“規範互聯網金融發展”,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頂層建設的監管。

互聯網金融行業內規範經營的企業,則開始呼喚“金融匠心”的回歸,一大批P2P網貸、股權眾籌平臺開始從“拼收益,搶資金”的浮躁中沉下心來做事,加強自身的風控、資金管理以及行業自律。

可喜的是,截止目前,互聯網金融生態的保護在監管風暴和行業自律共同作用下,行業違規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又重新回歸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

消費金融行業評論 或 xfjrhypl (長按可複製)

剖析新金融領域的最新行業資訊,分享獨特視角的商業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