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儋州調聲發展史 傳統文化歡樂傳承

詩鄉歌海, 情調儋州。 自2017年海南儋州調聲文化節活動舉辦以來, 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再次掀起了儋州調聲文化的熱潮!

儋州調聲比賽現場 吳文生 攝

為了讓廣大群眾更加深入地瞭解儋州調聲, 儋州市新聞中心新媒體部推出專題宣傳片《儋州調聲發展史》;本片由儋州市新聞中心出品, 由儋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儋州市文化館、儋州市攝影家協會等單位及個人提供資料完成製作。

儋州調聲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在海南, 它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一。 在儋州, 它已成為世世代代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 相傳, 儋州調聲產生於西漢時期, 發源於儋州市北部的三都、峨蔓、木棠、光村等一帶沿海地區。

比賽現場 陳鐘鵬 攝

據史書記載, 自秦漢時期開始, 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移民陸續遷入儋州, 他們的語言受到了當地土著方言和其他語言的影響, 逐漸融合變成一種獨特的方言, 這就是“與高人、梧人言通”“聲調頗異”的儋州話。 用儋州話按其固有的韻律演唱的民歌就是儋州山歌, 而儋州調聲則是從儋州山歌演變而來。

比賽現場 陳鐘鵬 攝

儋州調聲是獨具一格的儋州民間藝術, 它最初叫“欸(ê)聲”, 儋州方言“ê dāng”, 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 音樂界的關慧棠同志到儋州采風, 改稱“調聲”, 後來就一直沿用至今。

自古以來, 但凡是有儋州人生活的地方, 就能聽到這種優美的音樂。 北宋大文豪蘇軾被貶儋州時,

常為“夷聲徹夜不息”而感動, 曾用“蠻唱與黎歌, 餘音猶杳杳”等詩句, 生動地記述了儋州這種民間音樂藝術的魅力。 (儋州市新聞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