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六旬非遺傳承人用剪紙“講述”古城故事

圖為趙文花繪製《蓮生貴子》。 阿琳娜 攝

中新網陝西韓城10月3日電 (阿琳娜 燕武)位於關中平原東北隅、東隔黃河與山西相望的古城陝西韓城,

是天然的古建築博物館。 61歲的非遺傳承人趙文花, 用剪紙記錄了司馬遷祠、黨家村、大禹治水、鯉魚躍龍門等韓城歷史遺跡和傳說, “講述”古城故事。

圖為趙文花展示其剪紙作品韓城文廟《五龍壁》。 燕武 攝

韓城歷史悠久, 古城建築格局與傳統風貌保存完好,

迄今保留下來的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築140多處, 古遺址27處。 此外, 韓城行鼓、社火、剪紙、面花等也展示了當地厚重的文化底蘊。

“我七、八歲時便跟著奶奶學剪紙, 當時奶奶小有名氣。 ”趙文花說, 最開始剪的多是傳統窗花, 十一、二歲她便能自己出去賣剪紙, 後來名氣漸漲, 很多人過年或紅白事時都慕名而來, 找她幫忙剪紙。

圖為趙文花展示其剪紙作品。 燕武 攝

記者在陝西韓城老城區看到, 時值國慶中秋假期, 古城遊客如織, 在老城小巷的一個角落, 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正在專心剪紙, 不用任何底版或勾畫草稿, 一朵牡丹便慢慢顯現。 旁邊圍滿了遊客, 趙文花還會手把手教他們剪紙技巧。

50餘年如一日的堅持, 趙文花的剪紙手法已經非常嫺熟。 趙文花說, 傳統的剪紙幾乎不用思考, 拿起剪刀便信手拈來, 後來她開始“不滿足”, 想用剪紙來講述家鄉的歷史、文化, 陸續創作了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韓城老地方、老故事, 讓更多人瞭解韓城。

“剪紙前期的繪製工作尤其重要,

把圖畫部分完善之後才能下剪刀。 ”趙文花告訴記者, 她在創作韓城文廟《五龍壁》的時候, 為確保每一筆每一畫都對應起來, 曾多次前往五龍壁前, 將繪圖與實物進行比對, 完善細節。

圖為趙文花展示其剪紙作品《鯉魚躍龍門》。 阿琳娜 攝

近年來, 包括剪紙手藝在內的傳統文化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

韓城市非遺中心已完成民間剪紙資料的搜集和歸檔, 並組織民間剪紙藝術家和剪紙愛好者成立了韓城市剪紙學會, 著重培訓剪紙藝術人才, 讓這一門飽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的民間藝術逐漸形成當地特色文化產業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