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下程姓來源

程姓, 中國姓氏, 得姓於西周時期。

程氏是重、黎的後裔。 關於重、黎的身世, 古人有兩種說法。 一說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 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稱,

稱有個兒子名叫老童。 老童有兩個兒子, 就是重和黎;另一說黎是顓頊的曾孫, 重程姓排行:程姓分佈廣泛, 全國程姓總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57%, 在中國五十個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 主要分佈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東等省, 這五個省的程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程姓人口的60%。

起源始祖

程姓族徽程(Chéng)姓源有五

1、出自風姓, 以國為姓, 是重和黎的後裔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 他的後裔伯符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 建立了程國。 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 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

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 於是就產生了程氏。

傳說, 上古時候。 民間祭祀很亂, 社會很不穩定。 顓頊高陽氏為了使百姓從雜亂的祭祀活動中解脫出來, 安心生產, 就委派他的孫子重為南正之官, 掌管祭祀神靈;重的弟弟黎為火正之官, 掌管民事。 後來重和黎的子孫就世襲了這一官職。 商朝時封重黎的孫子于程(今河南洛陽市東, 也有說在今陝西咸陽市東), 建立程國, 稱為程伯, 其子孫以國名程為姓。

北宋時歐陽修等人修撰的《新唐書》七十五卷《宰相世系表》中說:"程氏出自風姓。 "南宋學者鄭樵撰寫的《通志·氏族略》也說:"程氏, 伯爵, 風姓。 "由此可知, 程氏源出於風姓。

除程氏出自風姓外, 任氏、宿氏、須句氏、顓臾氏也都源於風姓。

風姓為太昊伏羲氏的後裔。 太昊伏羲氏屬於東夷部族, 活動範圍在今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一帶。 河南淮陽有太吳陵, 是太昊的都城所在地。

風姓的首領稱風後, 生活在傳說中的炎黃時代, 他和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有著密切的關係。 據西晉時人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記載, 一天晚上, 黃帝夢見一陣大風刮起, 把地面上的塵土污垢吹得一乾二淨。 第二天早晨醒來, 尋思昨夜的夢境, 說道:"風能發號施令, 是執政的象徵。 '垢'字去掉'土'旁, 就是一個'後'字。 難道天下有一個姓風名後的賢人嗎?"於是他依據自己對夢境的占解, 派人四處尋找風後其人, 終於在東海邊上找到了他。 黃帝把風後請來, 拜他為宰相,

説明自己料理政治事務。

風後能文能武, 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他通曉兵法, 著有兵書十三篇, 後人稱《風後兵法》。 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 有一次, 黃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進行戰爭。 蚩尤施展法術, 使大霧迷漫, 三天不散。 黃帝的將士迷失了方向, 無法戰鬥。 風後接受黃帝的命令, 製造了一輛指南車, 使將士分辨出東西南北, 終於俘獲蚩尤, 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到了黃帝的孫子帝顓頊時期, 又有重和黎。 是程氏的遠祖。 《國語》十八卷《楚語》記載觀射父對楚昭王說:"及少吳之衰也, 九黎亂德, ……顓頊受之, 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 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堯複育重、黎之後, 不忘舊者, 使複典之, 以至於夏、商。 故重、黎世序天地, 而別其分主者也。 其在周,程伯林父其後也。"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一百三十卷《太史公自序》中也說:"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複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後也。"這兩段話的意思是:顓頊繼少吳之後登上帝位,任命重為南正,管天;黎為北正,管地。堯舜時代,又讓重、黎的後代繼續擔任分管天地的官職,一直沿續到夏、商二代。周代的程伯休父,就是重、黎的後裔。

觀射父和司馬遷都說,程氏是重、黎的後裔。關於重、黎的身世,古人有兩種說法。一說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稱,稱有個兒子名叫老童。老童有兩個兒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說黎是顓頊的曾孫,重是少昊的兒子。

重、黎都是傳說中很有神通的人物。顓項繼少吳之後擔任帝王,當時人神雜糅,祭祀混亂,災禍頻仍。顓頊讓重舉上天,令黎抑下地,使天和地遠隔,人與神分離,稱為"絕地天通"。在今人看來,重和黎當然不可能有那麼大的神力。對此事可以這樣理解:顓頊將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民人這兩種職責分開,讓重負責祭祀天神祖先,讓黎負責管理土地和民人。

在古史傳說中,重是一個半神半人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少昊的兒子。少昊又稱金天氏,和太昊同屬於東夷部族。他以鳥為圖騰,設置的官職都以鳥命名。他的都城在窮桑,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少吳一共有四個兒子,依次叫做重、該、修、熙。重曾擔任過"木正",他又被稱作"句芒"。《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把他描繪成鳥身人面、身騎雙龍的神人。又有人說,重是顓頊的曾孫,曾擔任"火正",人們尊他為火神,稱做"祝融"。祝融的遺墟在今河南新鄭。因為他活動的地域在中原地區南部,因而他的宮職是"南正"。

古人一致認為,黎是顓頊的曾孫。顓頊之墟在帝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黎曾擔任過"北正",一說是"火正"。黎部族主要在中原地區的北部活動。商周時期在今山西長治西南有一個黎國,可能是黎的後裔建立的國家。黎國是商王的一個重要與國,是商王朝的藩屏。因此周文王姬昌為實現滅商的大業,首先出兵攻打黎國,這就是"西伯勘黎"的故事。當時還有一個黎丘,又稱黎侯城,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個黎國一作犁國,又稱泥中。位於今河南浚縣,漢代又稱黎陽。由此可見,黎部族的活動範圍是以今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為中心,西到今山西省東南部,東達今山東省西部地區。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他們所處的時代距現在相當遙遠,因而他們的身世和官職,史書記載說法不一。關於重的身世.一說他是少吳的兒子,屬於東夷部族;一說他是顓頊的曾孫,屬於華夏部族。對於這個問題,今人已難以分辨清楚。但是古書都說,程氏出自風姓。從這一事實出發,可以認為重和少昊的關係更為密切,應該屬於東夷部族。因為風姓就屬於東夷部族。重、黎所屬部族記載的混亂,正反映了當時東夷部族和華夏部族逐漸融合,後人已難以準確區分的實際情況。

重、黎在顓頊時分別開始擔任掌管天地的官職,他們的後裔世代承襲了這一官職。到了堯、舜、禹時,又有伯益,是帝舜的輔臣。他曾經掌管火,用火焚燒山澤,驅逐禽獸。他能調馴鳥獸,又發明了掘井的技術,能鑿地求水。他還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大禹臨死時,將帝位傳給伯益。大禹的兒子啟聯合友党進攻伯益,將伯益殺死.自己做了國王,建立了夏朝。但是伯益的後裔在夏、商時代仍承襲掌管天地的職位,經久而無失。

程氏得氏之前的遠祖,黃帝時有風後,顓頊時有重、黎,舜、禹時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時期。

2、以地名為姓

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後又因攻佔徐方(今山東滕州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陝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西元前11世紀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於郇(近山東省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並,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後以邑名"荀"為氏。又據《左傳杜預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以邑為氏,稱程氏,是為山西程氏。

西周後期,周厲王好利。他以榮夷公為卿士,拼命對百姓進行搜刮。他的奢貪暴虐,激起了國人的不滿。他又派衛巫監視國人,一旦發現有非議時政的人就加以殺害。在這種專制高壓之下,國人在路上見面不敢互相打招呼,只好用眼睛示意。國人忍無可忍,終於拿起武器圍攻這位貪暴的國君。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邑,不久死去。他的兒子姬靜繼承王位,史稱周宣王。

宣王在位時,周公和召公輔政,整飾政務,諸侯來朝,史稱"宣王中興"。周宣王在 國力有所恢復之後, 曾親自領兵征伐東南方的淮夷,程國的國君程伯休父也參加了這場戰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大雅·常武》篇記載了這場戰爭,寫道:"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 緒。"詩句的意思是,周宣王親自領兵征伐時叛時服的淮夷,派遣大臣尹吉甫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為大司馬。讓他在左右擺佈 陣勢,監戒軍隊。程伯休父隨周宣王出征, 在對淮夷的戰爭中建立了顯著的功勳。後來程伯休父到達都城鎬京,在朝廷中擔任大司馬,封地改在咸陽附近的程邑。

程伯休父擔任大司馬以後,他子孫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職宮--司馬為氏,於是形成了司馬氏。因此,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

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漢代為安陵縣,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程邑,又稱"畢程"或"畢郢",是上古時代畢程氏的遺墟。商末周文王姬昌曾在這裡居住過。後來密人降周,也遷居於此。因而它不可能是當時程國的都城。

宋代人陳彭年等編纂的韻書《文韻》中有目"以國為姓",說:"周宣王時程伯休父入為大司馬。封于程。後遂為氏,與司馬氏同。"《帝王世紀》曰'文王居程,徒都豐',故此加為上程。"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

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於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後代。

程氏因程國而得名,先有了程國,程國的居民後來就稱程氏。至於程氏在何時何地得氏則諸說紛紜。就程氏得氏的時間而言,有西周初年、成康之際和宣王時期三種不同說法;就程氏得氏的地點而言,也有廣平(今河省北雞澤)、洛陽上程聚和安陵(今陝西省咸陽東)三種說法。

程氏的得氏始祖名伯符,又稱喬伯。他是重、黎的後裔,生活在商、周之際。《河南程氏正宗世譜》中有一首《遷徙歌》,寫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發初。曆夫周興際,伯符廣平居。"這首歌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廣平的事。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關中地區有一個周國,在文王姬昌的管理下,政治清明,蒸蒸日上。姬昌得到了許多方國的擁戴,號稱西伯。他在位時,已經奠定了滅商的基礎。姬昌死後,兒子姬發即位,史稱周武王。他繼承父親未竟的滅商大業,領兵東伐,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南、衛輝市北)打敗了商王紂的軍隊。紂自焚而死,商朝宣告滅亡。

周武王讓商王紂的兒子祿父 (又稱武庚)留在殷商故土,繼續管理殷商遺民。在其周圍建立了衛、墉和邶三國,分封武王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又下令釋放被商王紂關押在監獄裡的賢人和百姓,將商王紂聚斂的 錢財、糧食散發給貧民和奴隸,然後班師西歸。

周武王回到關中的鎬京(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後,為了統治原商朝的廣袤的土地和眾多的人民,推行分封制度,將自己的同姓、滅商的功臣謀士和古代聖王的後代封在各地,建立國家。伯符也是古聖賢的後裔,因而被封在廣平,於是伯符帶領本家族人等,在那裡建立了國家。

廣平是伯符的始封地,也成為程氏的發祥地之一。後來廣平發展成為程氏的首要郡望。但是廣乎不是程地,也不是程國。因此,它不是程氏得以命氏之地。槐塘《程氏世譜敘》轉引西漢司徒程泰修撰的族譜說:"臣上世祖伯符先封廣乎,後得封程國,遂氏焉。"

4、出自姬姓是荀氏後裔以邑為姓而改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春秋時期晉國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姓族。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在西周時聚居在今山西省臨椅縣南部,後來遷到新絳縣西。荀林父、荀賓、荀家、荀會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是對晉國政局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有人說這個程邑就是關中地區咸陽東北的程邑。但是當時咸陽附近應該屬於秦國的領地,晉國雖曾擁有"河西八城",它的領地也難到達咸陽附近。因此我們認為,作為苟驩采邑的程邑, 應該在今山西省境內。因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改姓程氏。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折疊遷徙傳播

程姓在春秋時代已經分佈于河北雞澤、河南洛陽、陝西咸陽一帶,春秋末,有晉國名士程本遷居齊魯大地。三家分晉,程嬰的後裔遷往趙國首都邯鄲。秦漢時期,魯國人程鄭舉家遷往蜀郡邛崍(今屬四川省),且有其他程姓遷往浙江烏程和江西南昌,總之,秦漢時期 ,程姓已在華北長城以南地區繁衍。三國時程普(河北省豐潤)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安家,東晉程元璋(洛陽上程聚)的子孫定居安徽歙縣篁墩,東漢末年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人程秉南遷交州(今廣州市)為長史,其分支有的在程鄉(今廣東省梅州)定居。西晉時,程姓有人做官到今甘肅武威、張掖,程姓族人開始在祖國大西北紮根落戶。北魏時,洛陽程氏2000多戶被遷到東勝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安家。五代時,江南的新安程氏從安徽回遷到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縣),其子孫有遷陝西禮泉者。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今安徽、浙江兩省交界處,程姓族人的分佈日益稠密,逐漸擴散到江蘇、江西、福建地區。與此同時,南達嶺南的珠江流域,北到長城外的蒙古草原,西到河西走廊,東達東部沿海,在這一廣大地區,都已有程姓族人居住。北宋建都開封,洛陽為西京,使河南地區程姓復興,金兵南下時,伊洛二程的子孫也隨宋室南遷,程顥的長子遷江蘇吳縣,程頤的長子遷安徽六安,次子遷金城(今江蘇省句容),三子遷池州(今安徽省貴池),河南程姓自南宋開始,成為了我國江南程姓繁衍的主要來源之一。南宋紹興年間,洛陽程姓有些遷居桂林、貴州。元時,程頤的九世孫程德用又從池州複歸業洛陽,貴州地區的少數民族中已有程姓。明清時期,程姓便已分佈于我國廣大地區。歷史上,程姓的分佈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為主;南方是以安徽、湖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為主。如今分佈在河南、安徽、湖北、四川和山東等省的程姓要占到全國程姓的百分之六十。其中河南最多,據說程姓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有十八派,派系最多。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九。

歷史上,程姓的分佈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為主;南方是以安徽、湖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為主。如今分佈在河南、安徽、湖北、四川和山東等省的程姓要占到全國程姓的百分之六十。其中河南最多,據說程姓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有十八派,派系最多。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九。

人口分佈

全國程姓人群較多的省區,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陝西、浙江、湖北、江蘇、江西、四川、山東、廣東、廣西、甘肅、寧夏等。下面具體介紹程氏居民較多的縣市。

河南省:睢縣、嵩縣、伊川、洛甯、偃師、太康、魯山、濟源、孟縣、登封、蘭考、沁陽、開封、唐河、長垣、滑縣、尉氏、盧氏、夏邑、修武、鞏義等;

山西省:榆次、澤州、清源、太谷、萬泉、臨晉、絳州、謀城、太平、汶水、汾州、樂平、柳林等;

安徽省:滁州、潛山、懷甯、望江、休寧、黟縣、績溪、祁門、歙縣、貴溪、六安、靈壁等;

浙江省:湖州、紹興、金華、衢州、淳安、建德、勤縣、余姚、平湖等;

江蘇省:泗洪、常熟、武進、吳縣、吳江、句容、豐縣、泗陽等;

湖北省:大冶、陽新、孝感、黃岡、麻城、羅田、嘉魚、漢陽、隨州等;

山東省:招遠、東阿、菏澤、曹縣、單縣、濟寧、長青等;

廣東省:梅州、河源、中山、潮州、海豐、惠陽、陽江、湛江、茂名;

廣西區:玉林、賀州;

陝西省:長安、韓城、順化、禮泉、咸陽、漢中等;

河北省:雞澤、蠡縣、博野、邯鄲、曲周、臨漳縣漳河南油房村等;

江西省:婺源、德興、九江、樂平、南昌等;

湖南省:桃源、華容、醴陵、郴州、資興、桂東等;

四川省:眉山、邛崍、宜賓、雲陽等;

甘肅省:涇川、會寧等;

寧夏區:固原、靈武等。

海南省:定安等

福建省:南平,建甌等。

程姓分佈

姓氏文化

堂號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西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東南)。相當於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東漢廢入巨鹿郡,三國魏初複置郡。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相當今河南黃河 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自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縣。

安定郡:西漢元鼎三年(西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相當於今甘肅省景泰、靖遠、會 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縣地。隋初廢。

堂號

明道堂、伊川堂、立雪堂:都是根據宋時的程頤、程顥說的。程頤、程顥兄弟二人都是大儒周敦頤的學生。程頤人稱"伊川先生",程顥人稱"孟子以後一人而已"。因為他二人能繼承孔孟的傳統,故稱"明道堂"。二程講學,遲到的站在門外侍聽,雪深三尺不知寒,有成語"程門立雪",故名"立雪堂"。

世忠堂:據《程氏宗譜》載:南宋嘉定年間,當時由高官辭歸故里的程珌,希望為有保障鄉里功勳的新安程氏共祖程靈洗立廟,於是他號召了休寧會裡,陪郭與歙縣槐塘的程氏官僚士紳共相盛舉。按程靈洗死後,被裡人奉為神明,於墓前之千年木下疊大石為壇,春秋時祈禱晴雨。由於廟貌未備,仍然不夠莊嚴,此時程珌倡領宗人捐錢買地,為忠壯公程靈洗立廟,並向朝廷乞賜世忠堂廟額,以彰其德,會里程卓,程覃,陪郭程璋,程瑜均預其事。宋甯宗嘉定十六年賜程靈洗廟額世忠,堂號亦稱世忠堂,此應為新安程氏主支堂號。

程姓又以:"安定堂"、"廣平堂"、"敘倫堂"、"宏禮堂"、"重本堂"、"四箴堂"等為堂號。

宗祠對聯

四言

存孤全義;

傾蓋論交。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人程嬰,與晉卿趙盾的兒子趙朔是好朋友。景公時,司寇屠岸賈(靈公寵臣)提出要懲罰殺靈公的趙家,他假傳景公命令,率人殺了趙朔、趙同、趙括及其家屬。趙朔的妻子莊姬(景公的姐姐)正懷孕,逃往宮中躲避,生下兒子趙武,程嬰與趙朔家臣公孫杵臼商議,要保護趙武並把他撫養成人。公孫杵臼及其初生的兒子被屠岸賈殺死,程嬰則擔當起了撫養趙氏孤兒的責任。下聯說春秋時晉國人程本,博學而善辯論,聚徒講學又著書,在諸侯中很有名聲。曾經在路上和孔子相遇,傾蓋(停下車子,兩車蓋傾斜相交)交談一整天,非常親熱。

祥雲瑞日;

玉色金聲。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北宋洛陽人二程。程顥,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哲學家、教育家。嘉佑年間進士,神宗時為太子中允、監察禦史裡行,與弟程頤隨周敦頤學習,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在洛陽講學十餘年,弟子有"如坐春風"的比喻。他資性過人,又具修養,有門人與他交往幾十年,從未見他惱怒過。著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字正叔,學者稱伊川先生,哲學家、教育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官至崇政殿說書,每進宮中講學,神色都非常莊嚴,兄弟二人都反對王安石新政。講學長達三十餘年。二程的學說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二人的著作收入《二程全書》。

重黎聰哲;

休父疏支。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商封顓頊重黎之後于程,因以為氏。《元和姓纂》載:擊有程伯休父。

衡陽主簿;

河洛淵源。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程洵為衡陽主簿。下聯典指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顥受業于周敦頤,世稱"洛學"。

周南進訓;

仁恕治家。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吳太子孫登聘周瑜女,太子太傅程秉告登曰:"婚姻人倫之始,願太子尊禮于閨房,存周南之所詠。"下聯典指宋·程頤之母侯氏禦下仁恕,長於治家。

桐雲影淡;

梧月光清。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程家廳堂聯。見《巴金全集》第四卷第373頁(1987年版)。

揉春為酒;

剪雪成詩。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詩人,書法家程頌萬自題聯。程頌萬,字子大,號十發居士,湖南省甯鄉人。

忠貞世篤;

理學傳家。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江塘鄉程廟村世忠堂對聯。此村全部為程姓,至今竟無一外姓。

五言

安定家聲遠;

河南道脈長。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程氏宗祠"安定堂"堂聯。

但願人皆健;

何妨我獨貧。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近代醫師程道周自題聯。此聯自題醫室。

七言

吳太傅閨房進訓;

侯夫人仁恕兼全。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吳·程秉事典。下聯典指程珦妻事典。

姓啟程國源流遠;

望出安定派系長。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程姓的源流和郡望。

首創隸書苦十載;

善釀美酒傳千秋。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代名人程邈,始為獄吏,下珪人,傳為隸書創始人。他因得罪秦始皇入獄,苦思十年,變大小篆創隸書三千字,受到秦始皇稱讚,用為禦史。下聯典指秦代佳釀美酒聞名,他與烏巾同時,今浙江烏程縣之名,就是來源於此。

一相宣王千世祖;

二賢夫子萬年師。

--佚名撰安徽省嶽西縣木沖村程氏宗祠聯。

百代文章兩夫子;

千秋宗脈一河南。

--佚名撰安徽省黃山市感梓裡村程氏宗祠聯。

一相壯公千世祖;

二賢夫子萬年宗。

----世忠堂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聯

八言及以上

玉色金聲,祥雲瑞日;

重黎聰哲,休父疏支。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顥兄弟二人即"二程"的事典。相傳程顥舉進士後,調雩縣任主簿。雩縣時有玉石佛像。謠傳佛首要放光,遠近聚觀的人很多。程顥向傳謠的僧人說,我有公事,不能前往觀看,你替我把佛首取來給我看看。從此這佛首就不發光了。只是天上時有祥雲瑞日出現。下聯典指程姓的祖先重、徐和休父的事典。據《百家姓考略》載,顓頊孫重、憑藉為堯南正、火正等官, 世封程伯,周有程伯休父,晉有程嬰。

家紹真儒,襟度光風霽月;

才誇人傑,文章瑞日祥雲。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事典。

人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眾;

誼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深,

--佚名撰浙江省平陽縣宋埠鎮新界村(原叫新街村)程氏祠堂聯

愛物為心,一命於人亦有濟;

得民以道,千秋斯統不虛傳。

--清·林則徐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林則徐題江蘇省南京程顥祠聯。祠祀北宋哲學家程顥。

洛水溯淵源,誠意正心,一代師宗推北宋;

涪江匯藪澤,承先啟後,千秋俎豆煥西川。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北宋哲學家程頤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北岩點易洞聯。

自休父得姓以來,與伊川、明道並振家聲,一樣門楣匹純正;

從新安遷居到此,于陽羨、宜興大開祠宇,千秋福祚逮雲礽。

--清·俞樾江蘇省宜興市程氏祠堂聯。

姓氏名望

行政界

程 鄭:春秋時期晉國(今屬山西省)人,為荀氏改程姓的後裔。他先任晉公的乘馬禦,深受晉公垂愛,後竟成為晉國的"六卿"之一。

程 嬰:春秋時晉國人,著名的忠義之士,與公孫杵臼設計營救趙氏孤兒,報仇雪恨後自殺殉友。

程 邈:秦代下杜(今陝西省西安南)人,隸書的創造者,曾任獄吏、禦史等職。他曾積十年之久,將大小篆蛻變而成隸書300字,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化得以傳佈和發展,貢獻相當大。

程不識:西漢景帝武帝時期的大將,與李廣齊名。他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他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程不識應當算是極為穩重的將領。在西漢,人們都知道程不識是名將,因為他戰不敗,能夠不斷地積累勝利。

程銀:東漢末年關中軍閥。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武將,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程 遐:十六國時後趙石勒的謀士。曾曆長樂太守、右司馬、甯朔將軍、監冀州七郡軍事。代張賓為右長史總職朝政。

程 鹹:三國高貴鄉公時被舉為博士。歷任司隸校尉(治洛陽)主簿、侍中,被封為上程侯,封地在洛陽城郊。

程 普:又北平土根(今河北省豐潤東)人,三國時吳國蕩寇將軍,初從孫堅,後助孫權經營江南。為討伐董卓,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西元208年,曾與周瑜大破曹操於赤壁,又曾被封為江夏(今湖北省鄂城)太守。

程 昱:三國時期東郡東阿(今屬山東省)人,曹操的主要謀士,智勇兼備,有膽有識,曹操稱其:"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程 曾:東漢豫章南昌(今屬江西省)人,習《嚴氏春秋》,教授數百人。著書百餘篇,作《孟子章句》

程 鄭:西漢初時的大工商主,本是戰國時關東人,其祖先于秦始皇時被遷至蜀都臨邛(今四川省邛崍)。因鼓鑄鐵器致富,有家童數百人,產品遠銷越居地區。

程 嘉:漢景帝時曾任將軍,因領兵與吳、楚叛軍作戰有功,拜江都相,封沛郡建平侯,子孫承襲爵位。

程 秉:三國時南頓(近河南省項城西南)人,曾師從名儒鄭玄,博通五經,仕孫吳官至太子太傅。

程 異: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憲宗時任宰相,理財家,"安史之亂"後助唐王朝籌措大量資金,用以平淮西軍閥吳元濟之亂。

程 琳:博野(今河北省蠡縣)人,北宋宰相,在與各民族交往中舉措得當,為民族矛盾的緩和和邊疆的穩定起了很大作用。

程 澤:徽州歙縣人,北宋進士,黃州知州,卒於官。

程 頤、程 顥:北宋時期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稱。又因他們都是河南洛陽人,其學派被稱為"洛學"。其學說後為大理學家朱熹繼承和發展,創立了程朱理學體系,世稱"程朱理學"。

程 珦:宋大中大夫,原名溫,字君玉。任官後改名珦,改字伯溫。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春,程珦因疾去世,享八十五歲,葬洛陽附近伊川程氏祖塋。

程 邃:安徽省歙縣人,清代著名篆刻家、畫家、篆刻取法秦漢,喜用大篆入印,樸厚蒼渾,為"皖派"代表作家之一。畫工山水,善用幹筆渴墨,蒼茫簡遠,自成風格。

程之本:春秋末年晉國人。以博學善議論,聚徒講學著名而名聞諸侯。還曾與孔子會晤過,著有《子華子》

程英銘:清興國州(今湖北陽新)人,乾隆十三年戊辰科進士,任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

程才濂:清興國州(今湖北陽新)人,乾隆舉人,任山東菏澤縣知縣,又任山東曹州府城武縣知縣。程才濂是程英銘的兒子,其家兩代知縣,三代受皇上誥封。

程 潛:(1882.3.31~1968.4.5),字頌雲,漢族,湖南醴陵人。清末秀才。同盟會會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曾任湘軍都督府參謀長、非常大總統府陸軍總長,廣東大本營軍政部部長。1949年8月,在長沙宣佈起義,同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湖南省省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程不識:漢景帝時名將,曾任邊郡太守。屯兵雁門。歷任長樂衛尉、太中大夫,與李廣同為當時名將。

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屬陝西省)人,唐代宦官,因擁立代宗,得其寵信,官至驃騎大將軍,判元帥行軍司馬,總率禁兵。

程咬金:盧國公程知節(589-665),字義貞,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漢族,濟州東阿斑鳩店人(今屬山東省東平縣)唐初濟州東阿(今屬山東省)人,隋末起義軍將領,唐朝開國名將,封盧國公,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幫助李世民開創太平盛世。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唐太宗貞觀年間,官拜左金吾大將軍。

程敏政:休寧(今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其文與李東陽齊名,官曾至禮部右侍郎。

程明:(1918-)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五年由團員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程世清:(1918年-2008年),河南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程業棠:(1912-1986),安徽省六安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程啟文:(1915-1994)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程坤源:(1920--),江蘇省武進縣人。1936年參加中共領導的南京地下學聯。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9年參加新四軍。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程悅長:(1911--1961)湖北省黃安縣人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程登志:(1912-1995)四川省巴中縣人。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程儒珍:(1901-1963)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程良:(1883~1911.4.27),字元亮,亦名亮元、學梁,漢族,安徽懷遠縣城關人。

程世才(1912-1990),湖北省大悟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原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程開甲:程開甲 (1918年8月3日- )江蘇省吳江市人,中共黨員,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

文化界

程嘉燧:休寧(今安徽省)人,明代著名詩人、畫家。

程钜夫:元代著名學者,曾主修《成宗實錄》、《武宗實錄》。

程正揆:湖北省孝感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能詩文,善書畫,所畫山水多用禿筆,而設色濃湛。

程長庚:安徽潛山人,清代戲劇家,同餘三勝、張二奎並稱"老生三傑"。

程偉元:江蘇省蘇州人,清代文學家、書畫家。曾與高鶚共同修改增補《紅樓夢》,又指畫羅漢一冊,人物神采飛動。

程瑤田:安徽省歙縣人,清代著名經學家。

程蕙英:江蘇省常州人,清代著名女作家。

程硯秋:北京人,滿族。四大名旦之一,並逐漸創立程派藝術,日本侵華時罷演

工商界

程思遠: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程光劍:宇科傳媒創始人,現任宇科傳媒總裁、卡牧諾科技CEO;互聯網運營資深經理人;電商品牌運營專家。

體育界

程菲:中國體操女隊運動員。

程皓楓:娛樂明星

程前:娛樂明星

程煜:娛樂明星

程曉傑:娛樂明星

程琳:著名歌手。另有網路紅人同名。

程小東: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

藝術界

程皓楓:娛樂明星。

程前:娛樂明星。

程煜:娛樂明星。

程曉傑:娛樂明星。

程琳:娛樂明星。

程小東: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

程十發:中國畫家。

程勇生:世紀佳緣婚戀專家。

程 璞: 山東省成武縣人,1993年12月任中共濮陽市委副書記。

程 蟬:1966年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研究生畢業。現任資訊 產業部電子第三十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高級顧問,中國通信學會會士,四川省通信學會副理 事長,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程 磊 :1930年10月生,江蘇贛榆人。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

程 平:江蘇揚州市廣陵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虛構界

程靈素:飛狐外傳中的女主角,胡斐的義妹

程英:神雕俠侶人物

程瑤迦: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人物

程蝶衣:霸王別姬人物

程姓修譜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人程本曾經修撰程氏家譜。到了西漢元帝時期。司徒程泰奉詔"編修姓望",這是程姓較早的譜牒。三國時期程昱的兒子程建曾"歸郡修譜"。晉室南遷以後,在江南有所謂;《百家譜》,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個程淘,始考訂《程氏譜》,考載詳明,堪稱信史。宋代鄱陽(今江西省鄱陽)人程祁,字忠彥,曾修撰程氏《世譜》。南宋時;人程晟,是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孫子。他很有;才學。曾編次《伊川文集》八卷,並修撰《伊川家譜》一卷。宋甯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貴池)知事,曾將程氏譜系上呈朝廷,於是皇帝降旨,將程頤四世孫程觀之補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譜屢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譜,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譜較多。現存的價值較高的家譜多為明代後期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所修。比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統宗世譜》、《河南上程譜》《河南程氏正宗世譜》《程氏家乘》等。這一時期的修譜,已從某一地區的家族門派發展到大範圍乃至全國性的"統譜"。

清代和民國時期所修續的程氏家譜現.存數量較多,並且大多經刊印或手抄,流傳至今,不再一一述及。

建國以來,由於宗法觀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續家譜較為罕見。21世紀初,在有些地區又有續修。例如廣東五華、河源純剛公系《程氏族譜》,就是1996-1997年新續修的程氏譜書。

現存的程氏譜書,除了部分散佈民間,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圖書館;文化館或檔案館中。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收藏程氏譜書四十多種,上海圖書館也有較多收藏。《中國家譜目錄》一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錄程氏譜書三十九種,計二百二十二冊。這些譜書如按地區分,以安徽省數量最多,達二十四種,其次是江蘇省,有六種,湖北省有四種,湖南、山東兩省各一種,其他一種。我國現存程氏譜書遠不止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較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許多譜書,都沒有被收入。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內容

折疊概述

現存的程氏譜書從名稱上看,有家乘、宗譜、家譜、族譜、支譜、會譜、纂譜、信譜、世譜、統譜、譜略、世系譜、源流譜、人物志、故里志等。名稱中多包含郡望縣邑、門派及先祖號諡,以與其他譜書相區別,有的還加有--"續編"、"續修"等字樣。

程姓譜書儘管繁簡有別,但就內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譜書大體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規、先祖行狀、家族文獻等。家族世系是家譜的中心內容,為譜書所必備。

折疊序言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兩種。 自序為修譜人自寫,他序多讓當地的地方官或社會名流撰寫。序言一般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闡述自始祖以來派系分衍和播遷的狀況。

2、說明以往歷次修撰譜書的情況。有的序言還包括修譜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艱辛。至於他人撰寫的序言,在上述內容以外,往往有對譜主家族的讚美和希望等言辭。

折疊例言

蓋聞天地從古至今民國以來乃有家族之群,追溯我族原系花後宗祠財房之裔俊遺黃土堪達立支祠為四簽堂前派字派德厚世嗣徽源達楚邦,該支祠先祖相朝公字派為德所生四子名為庭陽本立維賢永漢逝後四簽堂,我先輩分支庭陽公後裔本

注其,字輩告知五修字派為(文明振嵩洛傑琉衡湘祖澤箕裴遠家聲孝友芳基開民國永萬代大輝光)我系徽虎公後裔了

湘潭市護潭鄉富強村老三湖頭領

邦字派

折疊家族世系

世系部分一般先闡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詳述各支派的人物與事蹟。它不但記載有宗族的人物名謂,而且多通過派語來說明人物的門派和輩分。

折疊家族法規

家族法規是用來約束所有家族成員言行的規制條款。族長用它來管理族人,養成一種家族風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輝煌業績,多採用傳記或像贊的形式書寫。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貞可旌、學問可稱、文章可贊、功績可述的,都要為他立傳作記,以勉勵後人。

家族文獻的內容相當廣泛。它既包括官府對該家族及其成員的嘉獎和褒揚,如誥命、詔諭等;也包括家庭成員的語錄、著作節選等。這些都是本家族成員引以為榮耀的,因而在譜書中多有反映。

折疊編輯本段文獻目錄

折疊河南上程譜

洛陽上程聚(今河南洛陽、偃師交界處)是商周時期程國所在地,也是程氏得姓之地。西晉時程咸被封為上程侯,東晉初年裔孫程元譚遷居新安(今安徽黃山市一帶地方),開程氏重要門派。《河南上程譜》記述程氏世系,從程元譚一直上溯到黃帝,對於探討程氏在西晉以前的得氏、世系、遷徙、分佈等,有一定參考價值。

折疊河南先公伊川家譜

《河南先公伊川家譜》又名《程伊川譜》原為一卷,南宋程晟修撰。程晟是程頤(號伊川)的孫子,很有才學。此譜後人又加以續修,如程擬璋曾修《伊川支譜》。著名理學家朱熹為此譜作序,寫道:"今閱程氏譜牒,上溯姓氏之原,下追繼述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長幼以尚齒也,列像贊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對這部譜書的內容和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折疊新安程氏統宗世譜

全書二十卷,又有《譜辨》一卷,《附錄墓圖》二卷,《舊序》一卷。明代程敏政修撰。程敏政是安徽休甯人,成化年間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一位著名學者,著述頗多。這部譜書所載世系從東晉程元譚起,一直延續到明代。此譜清代不斷有人續修翻刻。

現存的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刻印的由程士培纂修的《新安程氏統宗補正圖纂》三十二卷,共四冊。

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版,仍為四冊,二十一卷,首一卷;又有程之康重修的《新安程氏統宗補正圖纂》卷,乾隆年間刻本,共四冊。

折疊河南程氏正宗世譜

明代程宗孟修纂。程宗孟字仰川,河南嵩縣人。程頤二十代嫡孫,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編寫《二程故里志》。這部譜書在隆慶六年(1572年)修成。譜書前有他寫的自序稱修撰緣由為:《河南先公伊川譜》《新安統宗譜》和《河南上程譜》"譜不同帙而派不相連","吾深為懼焉,遂聯三合一,照依舊規次第編錄",使"上有所統","下有所宗"。此譜落成,"不惟見吾程氏正派流長之盛,且俾偽者不得以;肆其亂焉"。就是說,這部譜書將以前比較;重要的三部家譜合一,按照統一的體例修纂,使河南程氏從得姓一直到明末的世系井然有序。它也涉及新安程氏和中山程氏;部分世系。因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此譜;清代又有程延祀和程佳墦、程圭璋和程擬;璋、程步月和程敬道等多次修續訂正,清光緒三十二年(土906年)刻印的由程步月等纂修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河南嵩縣兩程故里藏版)流傳至今。

折疊編輯本段程姓字輩

據伊洛地區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記載,程氏世系從程頤的十三世孫程子中開始,排列了三十二個輩字:

"子彥思克,繼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銘。毓秀廣遠,相傳大千。源推其業,長流萬年。"

以及新續輩字"恪守秉正,修齊治平,道珩仲興,志篤永恆。"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訂的《四箴堂·太康程氏族譜》中列入輩序二十四字(二十三至四十六世):

建萬端士

克文光耀

慎勉惟習

敬守修省

慶逢致泰

樹培永錫

西元1986年五次重修譜牒,按照書經中洪範篇章,擇八字作命名字式,接上面共三十二字:

本在有欽

心睿恭聰

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從始祖程吹四十三世開始,編定了五言輩字歌:

"國家傳世德,理學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

後來又往下續了二十個輩-字:

"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湖北仙桃、天門、洪湖一帶程氏輩分:

"忠厚傳家遠,詩書衍慶長。果克從斯語,定賢德榮昌"

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選字取名時,不至於感到以上"正行輩字"不足或有忌諱、拗口等情況,又確定了四十個輩字,稱為"副行輩字",和上面所說的四十個"正行輩字"一一對應,如果正行輩字不合適,可以取"副行輩字"。這四十個副行輩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開智明龍啟,敬業定飛騰。勤修競榮秀,常思乃識遠。長隆顯達貴,千秋怡樂天。"

重慶市萬州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

正福文運啟,世學光家邦,明德少先代,元善廣積昌。(共二十字)【連絡人:程燃:老萬縣程氏人】

四川廣安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

文武朝天子,世代祝明君;儒學崇興正,才德有光榮;尚紀先澤遠,家國道長清。(共三十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宗族觀念的淡漠,人們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輩字規定。因此,從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難以知道他的輩分。由於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宗族的輩字也不統一。

現廣東茂名高州頓梭鎮程村人口數千、有始祖墳,每年清明均有數百名已定居廣西、陽光等地程氏返鄉拜祭聲勢浩大,可見其年代久遠。字輩為,其孫子昌、安邦定國、德立朝廷。

安徽無為縣昆山鄉蓮花行政村程院自然村、靠山村等程姓字輩:

貴天庭守

時日士祚

世家忠良

文章華國

禮義經邦

光明燦烈

正大端方

文獻公:敕封懮德公,娶餘氏。生子二:齡傑、齡智。公原籍徽州歙縣千秋鄉仙鳧裡名曰關子。二子乃遷無為州村瑤石焉。

齡傑公 娶環川徐氏生二子:興、旺。妣卒葬徽州府麻榨巷。繼娶周氏周洪公女,生子一:財。公葬眠牛形,妣葬三澗口鐵礦山醜未向。

金雞籠、眠牛塢、大山窊、田飯諸村皆為其後。

齡智公 娶徽州梅結金氏生子三:高、賓、亮。妣卒葬徽州。繼娶廬邑王氏生子一:江。妣卒葬獅形。繼娶張氏生子二:員、盛。公妣卒葬宅後仙人現掌形未醜向。

靠子山、牛埠、鶴毛河鎮皆為其後。

程氏五林分支字輩:

河南信陽程氏分支

其在周,程伯林父其後也。"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一百三十卷《太史公自序》中也說:"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複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後也。"這兩段話的意思是:顓頊繼少吳之後登上帝位,任命重為南正,管天;黎為北正,管地。堯舜時代,又讓重、黎的後代繼續擔任分管天地的官職,一直沿續到夏、商二代。周代的程伯休父,就是重、黎的後裔。

觀射父和司馬遷都說,程氏是重、黎的後裔。關於重、黎的身世,古人有兩種說法。一說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稱,稱有個兒子名叫老童。老童有兩個兒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說黎是顓頊的曾孫,重是少昊的兒子。

重、黎都是傳說中很有神通的人物。顓項繼少吳之後擔任帝王,當時人神雜糅,祭祀混亂,災禍頻仍。顓頊讓重舉上天,令黎抑下地,使天和地遠隔,人與神分離,稱為"絕地天通"。在今人看來,重和黎當然不可能有那麼大的神力。對此事可以這樣理解:顓頊將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民人這兩種職責分開,讓重負責祭祀天神祖先,讓黎負責管理土地和民人。

在古史傳說中,重是一個半神半人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少昊的兒子。少昊又稱金天氏,和太昊同屬於東夷部族。他以鳥為圖騰,設置的官職都以鳥命名。他的都城在窮桑,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少吳一共有四個兒子,依次叫做重、該、修、熙。重曾擔任過"木正",他又被稱作"句芒"。《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把他描繪成鳥身人面、身騎雙龍的神人。又有人說,重是顓頊的曾孫,曾擔任"火正",人們尊他為火神,稱做"祝融"。祝融的遺墟在今河南新鄭。因為他活動的地域在中原地區南部,因而他的宮職是"南正"。

古人一致認為,黎是顓頊的曾孫。顓頊之墟在帝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黎曾擔任過"北正",一說是"火正"。黎部族主要在中原地區的北部活動。商周時期在今山西長治西南有一個黎國,可能是黎的後裔建立的國家。黎國是商王的一個重要與國,是商王朝的藩屏。因此周文王姬昌為實現滅商的大業,首先出兵攻打黎國,這就是"西伯勘黎"的故事。當時還有一個黎丘,又稱黎侯城,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個黎國一作犁國,又稱泥中。位於今河南浚縣,漢代又稱黎陽。由此可見,黎部族的活動範圍是以今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為中心,西到今山西省東南部,東達今山東省西部地區。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他們所處的時代距現在相當遙遠,因而他們的身世和官職,史書記載說法不一。關於重的身世.一說他是少吳的兒子,屬於東夷部族;一說他是顓頊的曾孫,屬於華夏部族。對於這個問題,今人已難以分辨清楚。但是古書都說,程氏出自風姓。從這一事實出發,可以認為重和少昊的關係更為密切,應該屬於東夷部族。因為風姓就屬於東夷部族。重、黎所屬部族記載的混亂,正反映了當時東夷部族和華夏部族逐漸融合,後人已難以準確區分的實際情況。

重、黎在顓頊時分別開始擔任掌管天地的官職,他們的後裔世代承襲了這一官職。到了堯、舜、禹時,又有伯益,是帝舜的輔臣。他曾經掌管火,用火焚燒山澤,驅逐禽獸。他能調馴鳥獸,又發明了掘井的技術,能鑿地求水。他還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大禹臨死時,將帝位傳給伯益。大禹的兒子啟聯合友党進攻伯益,將伯益殺死.自己做了國王,建立了夏朝。但是伯益的後裔在夏、商時代仍承襲掌管天地的職位,經久而無失。

程氏得氏之前的遠祖,黃帝時有風後,顓頊時有重、黎,舜、禹時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時期。

2、以地名為姓

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後又因攻佔徐方(今山東滕州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陝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西元前11世紀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於郇(近山東省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並,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後以邑名"荀"為氏。又據《左傳杜預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以邑為氏,稱程氏,是為山西程氏。

西周後期,周厲王好利。他以榮夷公為卿士,拼命對百姓進行搜刮。他的奢貪暴虐,激起了國人的不滿。他又派衛巫監視國人,一旦發現有非議時政的人就加以殺害。在這種專制高壓之下,國人在路上見面不敢互相打招呼,只好用眼睛示意。國人忍無可忍,終於拿起武器圍攻這位貪暴的國君。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邑,不久死去。他的兒子姬靜繼承王位,史稱周宣王。

宣王在位時,周公和召公輔政,整飾政務,諸侯來朝,史稱"宣王中興"。周宣王在 國力有所恢復之後, 曾親自領兵征伐東南方的淮夷,程國的國君程伯休父也參加了這場戰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大雅·常武》篇記載了這場戰爭,寫道:"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 緒。"詩句的意思是,周宣王親自領兵征伐時叛時服的淮夷,派遣大臣尹吉甫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為大司馬。讓他在左右擺佈 陣勢,監戒軍隊。程伯休父隨周宣王出征, 在對淮夷的戰爭中建立了顯著的功勳。後來程伯休父到達都城鎬京,在朝廷中擔任大司馬,封地改在咸陽附近的程邑。

程伯休父擔任大司馬以後,他子孫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職宮--司馬為氏,於是形成了司馬氏。因此,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

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漢代為安陵縣,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程邑,又稱"畢程"或"畢郢",是上古時代畢程氏的遺墟。商末周文王姬昌曾在這裡居住過。後來密人降周,也遷居於此。因而它不可能是當時程國的都城。

宋代人陳彭年等編纂的韻書《文韻》中有目"以國為姓",說:"周宣王時程伯休父入為大司馬。封于程。後遂為氏,與司馬氏同。"《帝王世紀》曰'文王居程,徒都豐',故此加為上程。"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

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於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後代。

程氏因程國而得名,先有了程國,程國的居民後來就稱程氏。至於程氏在何時何地得氏則諸說紛紜。就程氏得氏的時間而言,有西周初年、成康之際和宣王時期三種不同說法;就程氏得氏的地點而言,也有廣平(今河省北雞澤)、洛陽上程聚和安陵(今陝西省咸陽東)三種說法。

程氏的得氏始祖名伯符,又稱喬伯。他是重、黎的後裔,生活在商、周之際。《河南程氏正宗世譜》中有一首《遷徙歌》,寫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發初。曆夫周興際,伯符廣平居。"這首歌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廣平的事。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關中地區有一個周國,在文王姬昌的管理下,政治清明,蒸蒸日上。姬昌得到了許多方國的擁戴,號稱西伯。他在位時,已經奠定了滅商的基礎。姬昌死後,兒子姬發即位,史稱周武王。他繼承父親未竟的滅商大業,領兵東伐,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南、衛輝市北)打敗了商王紂的軍隊。紂自焚而死,商朝宣告滅亡。

周武王讓商王紂的兒子祿父 (又稱武庚)留在殷商故土,繼續管理殷商遺民。在其周圍建立了衛、墉和邶三國,分封武王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又下令釋放被商王紂關押在監獄裡的賢人和百姓,將商王紂聚斂的 錢財、糧食散發給貧民和奴隸,然後班師西歸。

周武王回到關中的鎬京(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後,為了統治原商朝的廣袤的土地和眾多的人民,推行分封制度,將自己的同姓、滅商的功臣謀士和古代聖王的後代封在各地,建立國家。伯符也是古聖賢的後裔,因而被封在廣平,於是伯符帶領本家族人等,在那裡建立了國家。

廣平是伯符的始封地,也成為程氏的發祥地之一。後來廣平發展成為程氏的首要郡望。但是廣乎不是程地,也不是程國。因此,它不是程氏得以命氏之地。槐塘《程氏世譜敘》轉引西漢司徒程泰修撰的族譜說:"臣上世祖伯符先封廣乎,後得封程國,遂氏焉。"

4、出自姬姓是荀氏後裔以邑為姓而改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春秋時期晉國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姓族。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在西周時聚居在今山西省臨椅縣南部,後來遷到新絳縣西。荀林父、荀賓、荀家、荀會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是對晉國政局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有人說這個程邑就是關中地區咸陽東北的程邑。但是當時咸陽附近應該屬於秦國的領地,晉國雖曾擁有"河西八城",它的領地也難到達咸陽附近。因此我們認為,作為苟驩采邑的程邑, 應該在今山西省境內。因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改姓程氏。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折疊遷徙傳播

程姓在春秋時代已經分佈于河北雞澤、河南洛陽、陝西咸陽一帶,春秋末,有晉國名士程本遷居齊魯大地。三家分晉,程嬰的後裔遷往趙國首都邯鄲。秦漢時期,魯國人程鄭舉家遷往蜀郡邛崍(今屬四川省),且有其他程姓遷往浙江烏程和江西南昌,總之,秦漢時期 ,程姓已在華北長城以南地區繁衍。三國時程普(河北省豐潤)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安家,東晉程元璋(洛陽上程聚)的子孫定居安徽歙縣篁墩,東漢末年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人程秉南遷交州(今廣州市)為長史,其分支有的在程鄉(今廣東省梅州)定居。西晉時,程姓有人做官到今甘肅武威、張掖,程姓族人開始在祖國大西北紮根落戶。北魏時,洛陽程氏2000多戶被遷到東勝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安家。五代時,江南的新安程氏從安徽回遷到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縣),其子孫有遷陝西禮泉者。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今安徽、浙江兩省交界處,程姓族人的分佈日益稠密,逐漸擴散到江蘇、江西、福建地區。與此同時,南達嶺南的珠江流域,北到長城外的蒙古草原,西到河西走廊,東達東部沿海,在這一廣大地區,都已有程姓族人居住。北宋建都開封,洛陽為西京,使河南地區程姓復興,金兵南下時,伊洛二程的子孫也隨宋室南遷,程顥的長子遷江蘇吳縣,程頤的長子遷安徽六安,次子遷金城(今江蘇省句容),三子遷池州(今安徽省貴池),河南程姓自南宋開始,成為了我國江南程姓繁衍的主要來源之一。南宋紹興年間,洛陽程姓有些遷居桂林、貴州。元時,程頤的九世孫程德用又從池州複歸業洛陽,貴州地區的少數民族中已有程姓。明清時期,程姓便已分佈于我國廣大地區。歷史上,程姓的分佈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為主;南方是以安徽、湖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為主。如今分佈在河南、安徽、湖北、四川和山東等省的程姓要占到全國程姓的百分之六十。其中河南最多,據說程姓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有十八派,派系最多。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九。

歷史上,程姓的分佈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為主;南方是以安徽、湖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為主。如今分佈在河南、安徽、湖北、四川和山東等省的程姓要占到全國程姓的百分之六十。其中河南最多,據說程姓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有十八派,派系最多。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九。

人口分佈

全國程姓人群較多的省區,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陝西、浙江、湖北、江蘇、江西、四川、山東、廣東、廣西、甘肅、寧夏等。下面具體介紹程氏居民較多的縣市。

河南省:睢縣、嵩縣、伊川、洛甯、偃師、太康、魯山、濟源、孟縣、登封、蘭考、沁陽、開封、唐河、長垣、滑縣、尉氏、盧氏、夏邑、修武、鞏義等;

山西省:榆次、澤州、清源、太谷、萬泉、臨晉、絳州、謀城、太平、汶水、汾州、樂平、柳林等;

安徽省:滁州、潛山、懷甯、望江、休寧、黟縣、績溪、祁門、歙縣、貴溪、六安、靈壁等;

浙江省:湖州、紹興、金華、衢州、淳安、建德、勤縣、余姚、平湖等;

江蘇省:泗洪、常熟、武進、吳縣、吳江、句容、豐縣、泗陽等;

湖北省:大冶、陽新、孝感、黃岡、麻城、羅田、嘉魚、漢陽、隨州等;

山東省:招遠、東阿、菏澤、曹縣、單縣、濟寧、長青等;

廣東省:梅州、河源、中山、潮州、海豐、惠陽、陽江、湛江、茂名;

廣西區:玉林、賀州;

陝西省:長安、韓城、順化、禮泉、咸陽、漢中等;

河北省:雞澤、蠡縣、博野、邯鄲、曲周、臨漳縣漳河南油房村等;

江西省:婺源、德興、九江、樂平、南昌等;

湖南省:桃源、華容、醴陵、郴州、資興、桂東等;

四川省:眉山、邛崍、宜賓、雲陽等;

甘肅省:涇川、會寧等;

寧夏區:固原、靈武等。

海南省:定安等

福建省:南平,建甌等。

程姓分佈

姓氏文化

堂號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西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東南)。相當於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東漢廢入巨鹿郡,三國魏初複置郡。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相當今河南黃河 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自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縣。

安定郡:西漢元鼎三年(西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相當於今甘肅省景泰、靖遠、會 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縣地。隋初廢。

堂號

明道堂、伊川堂、立雪堂:都是根據宋時的程頤、程顥說的。程頤、程顥兄弟二人都是大儒周敦頤的學生。程頤人稱"伊川先生",程顥人稱"孟子以後一人而已"。因為他二人能繼承孔孟的傳統,故稱"明道堂"。二程講學,遲到的站在門外侍聽,雪深三尺不知寒,有成語"程門立雪",故名"立雪堂"。

世忠堂:據《程氏宗譜》載:南宋嘉定年間,當時由高官辭歸故里的程珌,希望為有保障鄉里功勳的新安程氏共祖程靈洗立廟,於是他號召了休寧會裡,陪郭與歙縣槐塘的程氏官僚士紳共相盛舉。按程靈洗死後,被裡人奉為神明,於墓前之千年木下疊大石為壇,春秋時祈禱晴雨。由於廟貌未備,仍然不夠莊嚴,此時程珌倡領宗人捐錢買地,為忠壯公程靈洗立廟,並向朝廷乞賜世忠堂廟額,以彰其德,會里程卓,程覃,陪郭程璋,程瑜均預其事。宋甯宗嘉定十六年賜程靈洗廟額世忠,堂號亦稱世忠堂,此應為新安程氏主支堂號。

程姓又以:"安定堂"、"廣平堂"、"敘倫堂"、"宏禮堂"、"重本堂"、"四箴堂"等為堂號。

宗祠對聯

四言

存孤全義;

傾蓋論交。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人程嬰,與晉卿趙盾的兒子趙朔是好朋友。景公時,司寇屠岸賈(靈公寵臣)提出要懲罰殺靈公的趙家,他假傳景公命令,率人殺了趙朔、趙同、趙括及其家屬。趙朔的妻子莊姬(景公的姐姐)正懷孕,逃往宮中躲避,生下兒子趙武,程嬰與趙朔家臣公孫杵臼商議,要保護趙武並把他撫養成人。公孫杵臼及其初生的兒子被屠岸賈殺死,程嬰則擔當起了撫養趙氏孤兒的責任。下聯說春秋時晉國人程本,博學而善辯論,聚徒講學又著書,在諸侯中很有名聲。曾經在路上和孔子相遇,傾蓋(停下車子,兩車蓋傾斜相交)交談一整天,非常親熱。

祥雲瑞日;

玉色金聲。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北宋洛陽人二程。程顥,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哲學家、教育家。嘉佑年間進士,神宗時為太子中允、監察禦史裡行,與弟程頤隨周敦頤學習,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在洛陽講學十餘年,弟子有"如坐春風"的比喻。他資性過人,又具修養,有門人與他交往幾十年,從未見他惱怒過。著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字正叔,學者稱伊川先生,哲學家、教育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官至崇政殿說書,每進宮中講學,神色都非常莊嚴,兄弟二人都反對王安石新政。講學長達三十餘年。二程的學說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二人的著作收入《二程全書》。

重黎聰哲;

休父疏支。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商封顓頊重黎之後于程,因以為氏。《元和姓纂》載:擊有程伯休父。

衡陽主簿;

河洛淵源。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程洵為衡陽主簿。下聯典指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顥受業于周敦頤,世稱"洛學"。

周南進訓;

仁恕治家。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吳太子孫登聘周瑜女,太子太傅程秉告登曰:"婚姻人倫之始,願太子尊禮于閨房,存周南之所詠。"下聯典指宋·程頤之母侯氏禦下仁恕,長於治家。

桐雲影淡;

梧月光清。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程家廳堂聯。見《巴金全集》第四卷第373頁(1987年版)。

揉春為酒;

剪雪成詩。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詩人,書法家程頌萬自題聯。程頌萬,字子大,號十發居士,湖南省甯鄉人。

忠貞世篤;

理學傳家。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江塘鄉程廟村世忠堂對聯。此村全部為程姓,至今竟無一外姓。

五言

安定家聲遠;

河南道脈長。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程氏宗祠"安定堂"堂聯。

但願人皆健;

何妨我獨貧。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近代醫師程道周自題聯。此聯自題醫室。

七言

吳太傅閨房進訓;

侯夫人仁恕兼全。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吳·程秉事典。下聯典指程珦妻事典。

姓啟程國源流遠;

望出安定派系長。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程姓的源流和郡望。

首創隸書苦十載;

善釀美酒傳千秋。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代名人程邈,始為獄吏,下珪人,傳為隸書創始人。他因得罪秦始皇入獄,苦思十年,變大小篆創隸書三千字,受到秦始皇稱讚,用為禦史。下聯典指秦代佳釀美酒聞名,他與烏巾同時,今浙江烏程縣之名,就是來源於此。

一相宣王千世祖;

二賢夫子萬年師。

--佚名撰安徽省嶽西縣木沖村程氏宗祠聯。

百代文章兩夫子;

千秋宗脈一河南。

--佚名撰安徽省黃山市感梓裡村程氏宗祠聯。

一相壯公千世祖;

二賢夫子萬年宗。

----世忠堂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聯

八言及以上

玉色金聲,祥雲瑞日;

重黎聰哲,休父疏支。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顥兄弟二人即"二程"的事典。相傳程顥舉進士後,調雩縣任主簿。雩縣時有玉石佛像。謠傳佛首要放光,遠近聚觀的人很多。程顥向傳謠的僧人說,我有公事,不能前往觀看,你替我把佛首取來給我看看。從此這佛首就不發光了。只是天上時有祥雲瑞日出現。下聯典指程姓的祖先重、徐和休父的事典。據《百家姓考略》載,顓頊孫重、憑藉為堯南正、火正等官, 世封程伯,周有程伯休父,晉有程嬰。

家紹真儒,襟度光風霽月;

才誇人傑,文章瑞日祥雲。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事典。

人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眾;

誼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深,

--佚名撰浙江省平陽縣宋埠鎮新界村(原叫新街村)程氏祠堂聯

愛物為心,一命於人亦有濟;

得民以道,千秋斯統不虛傳。

--清·林則徐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林則徐題江蘇省南京程顥祠聯。祠祀北宋哲學家程顥。

洛水溯淵源,誠意正心,一代師宗推北宋;

涪江匯藪澤,承先啟後,千秋俎豆煥西川。

--佚名撰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北宋哲學家程頤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北岩點易洞聯。

自休父得姓以來,與伊川、明道並振家聲,一樣門楣匹純正;

從新安遷居到此,于陽羨、宜興大開祠宇,千秋福祚逮雲礽。

--清·俞樾江蘇省宜興市程氏祠堂聯。

姓氏名望

行政界

程 鄭:春秋時期晉國(今屬山西省)人,為荀氏改程姓的後裔。他先任晉公的乘馬禦,深受晉公垂愛,後竟成為晉國的"六卿"之一。

程 嬰:春秋時晉國人,著名的忠義之士,與公孫杵臼設計營救趙氏孤兒,報仇雪恨後自殺殉友。

程 邈:秦代下杜(今陝西省西安南)人,隸書的創造者,曾任獄吏、禦史等職。他曾積十年之久,將大小篆蛻變而成隸書300字,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化得以傳佈和發展,貢獻相當大。

程不識:西漢景帝武帝時期的大將,與李廣齊名。他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他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程不識應當算是極為穩重的將領。在西漢,人們都知道程不識是名將,因為他戰不敗,能夠不斷地積累勝利。

程銀:東漢末年關中軍閥。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武將,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程 遐:十六國時後趙石勒的謀士。曾曆長樂太守、右司馬、甯朔將軍、監冀州七郡軍事。代張賓為右長史總職朝政。

程 鹹:三國高貴鄉公時被舉為博士。歷任司隸校尉(治洛陽)主簿、侍中,被封為上程侯,封地在洛陽城郊。

程 普:又北平土根(今河北省豐潤東)人,三國時吳國蕩寇將軍,初從孫堅,後助孫權經營江南。為討伐董卓,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西元208年,曾與周瑜大破曹操於赤壁,又曾被封為江夏(今湖北省鄂城)太守。

程 昱:三國時期東郡東阿(今屬山東省)人,曹操的主要謀士,智勇兼備,有膽有識,曹操稱其:"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程 曾:東漢豫章南昌(今屬江西省)人,習《嚴氏春秋》,教授數百人。著書百餘篇,作《孟子章句》

程 鄭:西漢初時的大工商主,本是戰國時關東人,其祖先于秦始皇時被遷至蜀都臨邛(今四川省邛崍)。因鼓鑄鐵器致富,有家童數百人,產品遠銷越居地區。

程 嘉:漢景帝時曾任將軍,因領兵與吳、楚叛軍作戰有功,拜江都相,封沛郡建平侯,子孫承襲爵位。

程 秉:三國時南頓(近河南省項城西南)人,曾師從名儒鄭玄,博通五經,仕孫吳官至太子太傅。

程 異: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憲宗時任宰相,理財家,"安史之亂"後助唐王朝籌措大量資金,用以平淮西軍閥吳元濟之亂。

程 琳:博野(今河北省蠡縣)人,北宋宰相,在與各民族交往中舉措得當,為民族矛盾的緩和和邊疆的穩定起了很大作用。

程 澤:徽州歙縣人,北宋進士,黃州知州,卒於官。

程 頤、程 顥:北宋時期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稱。又因他們都是河南洛陽人,其學派被稱為"洛學"。其學說後為大理學家朱熹繼承和發展,創立了程朱理學體系,世稱"程朱理學"。

程 珦:宋大中大夫,原名溫,字君玉。任官後改名珦,改字伯溫。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春,程珦因疾去世,享八十五歲,葬洛陽附近伊川程氏祖塋。

程 邃:安徽省歙縣人,清代著名篆刻家、畫家、篆刻取法秦漢,喜用大篆入印,樸厚蒼渾,為"皖派"代表作家之一。畫工山水,善用幹筆渴墨,蒼茫簡遠,自成風格。

程之本:春秋末年晉國人。以博學善議論,聚徒講學著名而名聞諸侯。還曾與孔子會晤過,著有《子華子》

程英銘:清興國州(今湖北陽新)人,乾隆十三年戊辰科進士,任四川順慶府鄰水縣知縣。

程才濂:清興國州(今湖北陽新)人,乾隆舉人,任山東菏澤縣知縣,又任山東曹州府城武縣知縣。程才濂是程英銘的兒子,其家兩代知縣,三代受皇上誥封。

程 潛:(1882.3.31~1968.4.5),字頌雲,漢族,湖南醴陵人。清末秀才。同盟會會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曾任湘軍都督府參謀長、非常大總統府陸軍總長,廣東大本營軍政部部長。1949年8月,在長沙宣佈起義,同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湖南省省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程不識:漢景帝時名將,曾任邊郡太守。屯兵雁門。歷任長樂衛尉、太中大夫,與李廣同為當時名將。

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屬陝西省)人,唐代宦官,因擁立代宗,得其寵信,官至驃騎大將軍,判元帥行軍司馬,總率禁兵。

程咬金:盧國公程知節(589-665),字義貞,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漢族,濟州東阿斑鳩店人(今屬山東省東平縣)唐初濟州東阿(今屬山東省)人,隋末起義軍將領,唐朝開國名將,封盧國公,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幫助李世民開創太平盛世。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唐太宗貞觀年間,官拜左金吾大將軍。

程敏政:休寧(今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其文與李東陽齊名,官曾至禮部右侍郎。

程明:(1918-)安徽省金寨縣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五年由團員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程世清:(1918年-2008年),河南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程業棠:(1912-1986),安徽省六安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程啟文:(1915-1994)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程坤源:(1920--),江蘇省武進縣人。1936年參加中共領導的南京地下學聯。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9年參加新四軍。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程悅長:(1911--1961)湖北省黃安縣人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程登志:(1912-1995)四川省巴中縣人。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程儒珍:(1901-1963)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程良:(1883~1911.4.27),字元亮,亦名亮元、學梁,漢族,安徽懷遠縣城關人。

程世才(1912-1990),湖北省大悟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原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程開甲:程開甲 (1918年8月3日- )江蘇省吳江市人,中共黨員,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

文化界

程嘉燧:休寧(今安徽省)人,明代著名詩人、畫家。

程钜夫:元代著名學者,曾主修《成宗實錄》、《武宗實錄》。

程正揆:湖北省孝感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能詩文,善書畫,所畫山水多用禿筆,而設色濃湛。

程長庚:安徽潛山人,清代戲劇家,同餘三勝、張二奎並稱"老生三傑"。

程偉元:江蘇省蘇州人,清代文學家、書畫家。曾與高鶚共同修改增補《紅樓夢》,又指畫羅漢一冊,人物神采飛動。

程瑤田:安徽省歙縣人,清代著名經學家。

程蕙英:江蘇省常州人,清代著名女作家。

程硯秋:北京人,滿族。四大名旦之一,並逐漸創立程派藝術,日本侵華時罷演

工商界

程思遠: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程光劍:宇科傳媒創始人,現任宇科傳媒總裁、卡牧諾科技CEO;互聯網運營資深經理人;電商品牌運營專家。

體育界

程菲:中國體操女隊運動員。

程皓楓:娛樂明星

程前:娛樂明星

程煜:娛樂明星

程曉傑:娛樂明星

程琳:著名歌手。另有網路紅人同名。

程小東: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

藝術界

程皓楓:娛樂明星。

程前:娛樂明星。

程煜:娛樂明星。

程曉傑:娛樂明星。

程琳:娛樂明星。

程小東: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

程十發:中國畫家。

程勇生:世紀佳緣婚戀專家。

程 璞: 山東省成武縣人,1993年12月任中共濮陽市委副書記。

程 蟬:1966年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研究生畢業。現任資訊 產業部電子第三十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高級顧問,中國通信學會會士,四川省通信學會副理 事長,寬頻光纖傳輸與通信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程 磊 :1930年10月生,江蘇贛榆人。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

程 平:江蘇揚州市廣陵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虛構界

程靈素:飛狐外傳中的女主角,胡斐的義妹

程英:神雕俠侶人物

程瑤迦: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人物

程蝶衣:霸王別姬人物

程姓修譜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人程本曾經修撰程氏家譜。到了西漢元帝時期。司徒程泰奉詔"編修姓望",這是程姓較早的譜牒。三國時期程昱的兒子程建曾"歸郡修譜"。晉室南遷以後,在江南有所謂;《百家譜》,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個程淘,始考訂《程氏譜》,考載詳明,堪稱信史。宋代鄱陽(今江西省鄱陽)人程祁,字忠彥,曾修撰程氏《世譜》。南宋時;人程晟,是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孫子。他很有;才學。曾編次《伊川文集》八卷,並修撰《伊川家譜》一卷。宋甯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貴池)知事,曾將程氏譜系上呈朝廷,於是皇帝降旨,將程頤四世孫程觀之補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譜屢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譜,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譜較多。現存的價值較高的家譜多為明代後期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所修。比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統宗世譜》、《河南上程譜》《河南程氏正宗世譜》《程氏家乘》等。這一時期的修譜,已從某一地區的家族門派發展到大範圍乃至全國性的"統譜"。

清代和民國時期所修續的程氏家譜現.存數量較多,並且大多經刊印或手抄,流傳至今,不再一一述及。

建國以來,由於宗法觀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續家譜較為罕見。21世紀初,在有些地區又有續修。例如廣東五華、河源純剛公系《程氏族譜》,就是1996-1997年新續修的程氏譜書。

現存的程氏譜書,除了部分散佈民間,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圖書館;文化館或檔案館中。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收藏程氏譜書四十多種,上海圖書館也有較多收藏。《中國家譜目錄》一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錄程氏譜書三十九種,計二百二十二冊。這些譜書如按地區分,以安徽省數量最多,達二十四種,其次是江蘇省,有六種,湖北省有四種,湖南、山東兩省各一種,其他一種。我國現存程氏譜書遠不止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較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許多譜書,都沒有被收入。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內容

折疊概述

現存的程氏譜書從名稱上看,有家乘、宗譜、家譜、族譜、支譜、會譜、纂譜、信譜、世譜、統譜、譜略、世系譜、源流譜、人物志、故里志等。名稱中多包含郡望縣邑、門派及先祖號諡,以與其他譜書相區別,有的還加有--"續編"、"續修"等字樣。

程姓譜書儘管繁簡有別,但就內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譜書大體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規、先祖行狀、家族文獻等。家族世系是家譜的中心內容,為譜書所必備。

折疊序言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兩種。 自序為修譜人自寫,他序多讓當地的地方官或社會名流撰寫。序言一般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闡述自始祖以來派系分衍和播遷的狀況。

2、說明以往歷次修撰譜書的情況。有的序言還包括修譜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艱辛。至於他人撰寫的序言,在上述內容以外,往往有對譜主家族的讚美和希望等言辭。

折疊例言

蓋聞天地從古至今民國以來乃有家族之群,追溯我族原系花後宗祠財房之裔俊遺黃土堪達立支祠為四簽堂前派字派德厚世嗣徽源達楚邦,該支祠先祖相朝公字派為德所生四子名為庭陽本立維賢永漢逝後四簽堂,我先輩分支庭陽公後裔本

注其,字輩告知五修字派為(文明振嵩洛傑琉衡湘祖澤箕裴遠家聲孝友芳基開民國永萬代大輝光)我系徽虎公後裔了

湘潭市護潭鄉富強村老三湖頭領

邦字派

折疊家族世系

世系部分一般先闡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詳述各支派的人物與事蹟。它不但記載有宗族的人物名謂,而且多通過派語來說明人物的門派和輩分。

折疊家族法規

家族法規是用來約束所有家族成員言行的規制條款。族長用它來管理族人,養成一種家族風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輝煌業績,多採用傳記或像贊的形式書寫。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貞可旌、學問可稱、文章可贊、功績可述的,都要為他立傳作記,以勉勵後人。

家族文獻的內容相當廣泛。它既包括官府對該家族及其成員的嘉獎和褒揚,如誥命、詔諭等;也包括家庭成員的語錄、著作節選等。這些都是本家族成員引以為榮耀的,因而在譜書中多有反映。

折疊編輯本段文獻目錄

折疊河南上程譜

洛陽上程聚(今河南洛陽、偃師交界處)是商周時期程國所在地,也是程氏得姓之地。西晉時程咸被封為上程侯,東晉初年裔孫程元譚遷居新安(今安徽黃山市一帶地方),開程氏重要門派。《河南上程譜》記述程氏世系,從程元譚一直上溯到黃帝,對於探討程氏在西晉以前的得氏、世系、遷徙、分佈等,有一定參考價值。

折疊河南先公伊川家譜

《河南先公伊川家譜》又名《程伊川譜》原為一卷,南宋程晟修撰。程晟是程頤(號伊川)的孫子,很有才學。此譜後人又加以續修,如程擬璋曾修《伊川支譜》。著名理學家朱熹為此譜作序,寫道:"今閱程氏譜牒,上溯姓氏之原,下追繼述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長幼以尚齒也,列像贊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對這部譜書的內容和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折疊新安程氏統宗世譜

全書二十卷,又有《譜辨》一卷,《附錄墓圖》二卷,《舊序》一卷。明代程敏政修撰。程敏政是安徽休甯人,成化年間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一位著名學者,著述頗多。這部譜書所載世系從東晉程元譚起,一直延續到明代。此譜清代不斷有人續修翻刻。

現存的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刻印的由程士培纂修的《新安程氏統宗補正圖纂》三十二卷,共四冊。

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版,仍為四冊,二十一卷,首一卷;又有程之康重修的《新安程氏統宗補正圖纂》卷,乾隆年間刻本,共四冊。

折疊河南程氏正宗世譜

明代程宗孟修纂。程宗孟字仰川,河南嵩縣人。程頤二十代嫡孫,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編寫《二程故里志》。這部譜書在隆慶六年(1572年)修成。譜書前有他寫的自序稱修撰緣由為:《河南先公伊川譜》《新安統宗譜》和《河南上程譜》"譜不同帙而派不相連","吾深為懼焉,遂聯三合一,照依舊規次第編錄",使"上有所統","下有所宗"。此譜落成,"不惟見吾程氏正派流長之盛,且俾偽者不得以;肆其亂焉"。就是說,這部譜書將以前比較;重要的三部家譜合一,按照統一的體例修纂,使河南程氏從得姓一直到明末的世系井然有序。它也涉及新安程氏和中山程氏;部分世系。因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此譜;清代又有程延祀和程佳墦、程圭璋和程擬;璋、程步月和程敬道等多次修續訂正,清光緒三十二年(土906年)刻印的由程步月等纂修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河南嵩縣兩程故里藏版)流傳至今。

折疊編輯本段程姓字輩

據伊洛地區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記載,程氏世系從程頤的十三世孫程子中開始,排列了三十二個輩字:

"子彥思克,繼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銘。毓秀廣遠,相傳大千。源推其業,長流萬年。"

以及新續輩字"恪守秉正,修齊治平,道珩仲興,志篤永恆。"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訂的《四箴堂·太康程氏族譜》中列入輩序二十四字(二十三至四十六世):

建萬端士

克文光耀

慎勉惟習

敬守修省

慶逢致泰

樹培永錫

西元1986年五次重修譜牒,按照書經中洪範篇章,擇八字作命名字式,接上面共三十二字:

本在有欽

心睿恭聰

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從始祖程吹四十三世開始,編定了五言輩字歌:

"國家傳世德,理學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

後來又往下續了二十個輩-字:

"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湖北仙桃、天門、洪湖一帶程氏輩分:

"忠厚傳家遠,詩書衍慶長。果克從斯語,定賢德榮昌"

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選字取名時,不至於感到以上"正行輩字"不足或有忌諱、拗口等情況,又確定了四十個輩字,稱為"副行輩字",和上面所說的四十個"正行輩字"一一對應,如果正行輩字不合適,可以取"副行輩字"。這四十個副行輩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開智明龍啟,敬業定飛騰。勤修競榮秀,常思乃識遠。長隆顯達貴,千秋怡樂天。"

重慶市萬州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

正福文運啟,世學光家邦,明德少先代,元善廣積昌。(共二十字)【連絡人:程燃:老萬縣程氏人】

四川廣安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

文武朝天子,世代祝明君;儒學崇興正,才德有光榮;尚紀先澤遠,家國道長清。(共三十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宗族觀念的淡漠,人們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輩字規定。因此,從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難以知道他的輩分。由於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宗族的輩字也不統一。

現廣東茂名高州頓梭鎮程村人口數千、有始祖墳,每年清明均有數百名已定居廣西、陽光等地程氏返鄉拜祭聲勢浩大,可見其年代久遠。字輩為,其孫子昌、安邦定國、德立朝廷。

安徽無為縣昆山鄉蓮花行政村程院自然村、靠山村等程姓字輩:

貴天庭守

時日士祚

世家忠良

文章華國

禮義經邦

光明燦烈

正大端方

文獻公:敕封懮德公,娶餘氏。生子二:齡傑、齡智。公原籍徽州歙縣千秋鄉仙鳧裡名曰關子。二子乃遷無為州村瑤石焉。

齡傑公 娶環川徐氏生二子:興、旺。妣卒葬徽州府麻榨巷。繼娶周氏周洪公女,生子一:財。公葬眠牛形,妣葬三澗口鐵礦山醜未向。

金雞籠、眠牛塢、大山窊、田飯諸村皆為其後。

齡智公 娶徽州梅結金氏生子三:高、賓、亮。妣卒葬徽州。繼娶廬邑王氏生子一:江。妣卒葬獅形。繼娶張氏生子二:員、盛。公妣卒葬宅後仙人現掌形未醜向。

靠子山、牛埠、鶴毛河鎮皆為其後。

程氏五林分支字輩:

河南信陽程氏分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