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秋國慶喜相逢祝福祖國,本世紀只有21次,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故名, 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 盛行於宋朝, 至明清時, 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6年5月20日, 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流傳至今, 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 為寄託思念故鄉, 思念親人之情, 祈盼豐收、幸福, 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佳節, 與國慶上演“喜相逢”, 並為公眾帶來了8天的“超級假期”。 天文專家表示, 本世紀100年裡, 國慶假期適逢中秋節共發生21次。

天文專家介紹說,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在陽曆中的日期不固定,從9月7日至10月6日的每一天都有可能。出現中秋、國慶“喜相逢”或“喜相連”這種曆法現象,主要是“閏月”的結果。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我國的曆法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3種。陽曆是以太陽運動的規律為依據,一個回歸年即一年為365.2422天,分成12個月;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便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但具體選擇哪個月作為閏月,則要根據24節氣的有關規律來決定。

天文年曆顯示,本世紀100年裡,中秋、國慶“喜相逢”共發生21次。其中,第一次發生在2001年,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93年


天文專家介紹說,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在陽曆中的日期不固定,從9月7日至10月6日的每一天都有可能。出現中秋、國慶“喜相逢”或“喜相連”這種曆法現象,主要是“閏月”的結果。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我國的曆法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3種。陽曆是以太陽運動的規律為依據,一個回歸年即一年為365.2422天,分成12個月;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便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但具體選擇哪個月作為閏月,則要根據24節氣的有關規律來決定。

天文年曆顯示,本世紀100年裡,中秋、國慶“喜相逢”共發生21次。其中,第一次發生在2001年,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93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