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家道中落到身家百億,財富不及馬雲王健林,卻沒有一個人敢噴他

隨著馬雲、王健林等大陸富豪對於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超越, 這也預示著香港作為中國經濟的執牛耳者已經結束了。

20年前的香港可以說是風雲際會, 不管是在經濟, 還是文化都遙遙領先於大陸。 香港的四大家族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得勝更是富可敵國。 在香港的眾多富豪中, 有一個富豪他的財富雖然不是最多的, 但是他卻是唯一得享人間極樂的, 他得享高夀, 身邊美女如雲,

身家百億, 受無數世人敬仰。

這個企業家就是邵逸夫。 不管是馬雲、王健林甚至李嘉誠都或多或少有著諸多爭議。 比如馬雲對於實體經濟的破壞跟假貨問題總是被人揪著不放, 王健林地產起家更是充滿爭議, 李嘉誠即使一生行善, 還是有人看不慣他。


唯獨邵逸夫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沒有人敢噴他的企業家。 看看邵逸夫這些人做得慈善事業, 你就知道為什麼沒人敢噴他了。

自1985年以來, 邵逸夫通過邵逸夫基金與教育部合作, 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鉅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 截至2012年贈款金額近47 .5億港元,

建設各類教育專案6013個。 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元。 在中國許多的大學、中學, 都有一棟邵逸夫樓。

邵逸夫為百度的邵逸夫圖

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 1977年, 邵獲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 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


不管是英國政府, 還是中國政府都對邵逸夫評價頗高, 1990年, 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甚至連一項高傲的美國人, 都將美國三藩市市(三藩市)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

2002年, 創立有東方諾貝爾之稱的邵逸夫獎, 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進行獎勵。

邵逸夫出生於1907年到了2011年才正式退休,退休的時候已經104歲,是世界上年紀最大的上市公司CEO,這一點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壽107歲。

邵逸夫先生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是勵志的寫照,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寫照。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於浙江寧波鎮海。邵逸夫的父親育有5男3女。1907年,邵逸夫出生,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所以香港影視圈尊稱他為“六叔”、“六老闆”。邵逸夫長大後,邵氏家族已經家道中落,只有一棟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為“笑舞臺”的上海劇院。

邵逸夫中學時代就讀于家鄉的莊市葉氏中興學校,而這座學校竟然先後出了世界船王包玉剛,還有包從興、趙安中等人。可以說是一所風雲學校。

邵逸夫一生註定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於1924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闖入當時尚屬草創時期的中國電影業。邵逸夫在“上海青年會英文中學”念書時,就已經加入長兄邵仁傑主導成立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並助兄長開拓外埠發行。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這也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前身。

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協助開拓南洋電影市場。此後,邵氏兄弟帶著一架破舊的無聲放映機和“天一”影片,南洋鄉村巡迴放映,並開設遊藝場和電影院。天一影片在創業首兩年發展迅速,其他電影公司於是組成“六合影業公司”,圍剿“天一”,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戲院,不再播放天一的電影。

1930年是邵逸夫事業的一個新的起點,他們兄弟成了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兄弟不停並購,買下了多家戲院。兩年之後,由邵逸夫任製片和導演的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上映引起轟動,將中國觀眾帶入“有聲時代”。

三四十年代,邵家兄弟已經成了整個華人世界的電影大王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爪哇、越南、婆羅洲等東南亞各地已擁有電影院110多家和9家遊樂場。不管由於動盪歲月,邵家兄弟創業也是苦不堪言。

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發展他的電影事業。從此開起了香港電影的大時代,香港東方好萊塢的名頭也有此開始。

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減少電影,於1985年賣出全部院線,至1987年5月,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製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不管是邵氏電影還是TVB都是代表了香港甚至中國曾經的文化風向標,在那個歐美、日韓文化橫行的年代,邵逸夫領導的香港娛樂文化是唯一可以獨立風行于亞洲的文化。

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內地。當年他向中國保護敦煌畫展工程和浙江大學分別捐資1000萬元。邵逸夫之後不停在內地捐款,金額之巨令人震驚,邵逸夫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他的財富比起今天馬雲、王健林等人動輒數千億的財富可以說不值一提,但是受過他幫助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邵逸夫先生如今已經離我們遠去,希望當代企業家可以繼承邵逸夫先生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邵逸夫出生於1907年到了2011年才正式退休,退休的時候已經104歲,是世界上年紀最大的上市公司CEO,這一點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壽107歲。

邵逸夫先生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是勵志的寫照,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寫照。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於浙江寧波鎮海。邵逸夫的父親育有5男3女。1907年,邵逸夫出生,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所以香港影視圈尊稱他為“六叔”、“六老闆”。邵逸夫長大後,邵氏家族已經家道中落,只有一棟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為“笑舞臺”的上海劇院。

邵逸夫中學時代就讀于家鄉的莊市葉氏中興學校,而這座學校竟然先後出了世界船王包玉剛,還有包從興、趙安中等人。可以說是一所風雲學校。

邵逸夫一生註定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於1924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闖入當時尚屬草創時期的中國電影業。邵逸夫在“上海青年會英文中學”念書時,就已經加入長兄邵仁傑主導成立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並助兄長開拓外埠發行。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這也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前身。

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協助開拓南洋電影市場。此後,邵氏兄弟帶著一架破舊的無聲放映機和“天一”影片,南洋鄉村巡迴放映,並開設遊藝場和電影院。天一影片在創業首兩年發展迅速,其他電影公司於是組成“六合影業公司”,圍剿“天一”,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戲院,不再播放天一的電影。

1930年是邵逸夫事業的一個新的起點,他們兄弟成了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兄弟不停並購,買下了多家戲院。兩年之後,由邵逸夫任製片和導演的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上映引起轟動,將中國觀眾帶入“有聲時代”。

三四十年代,邵家兄弟已經成了整個華人世界的電影大王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爪哇、越南、婆羅洲等東南亞各地已擁有電影院110多家和9家遊樂場。不管由於動盪歲月,邵家兄弟創業也是苦不堪言。

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發展他的電影事業。從此開起了香港電影的大時代,香港東方好萊塢的名頭也有此開始。

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減少電影,於1985年賣出全部院線,至1987年5月,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製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不管是邵氏電影還是TVB都是代表了香港甚至中國曾經的文化風向標,在那個歐美、日韓文化橫行的年代,邵逸夫領導的香港娛樂文化是唯一可以獨立風行于亞洲的文化。

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內地。當年他向中國保護敦煌畫展工程和浙江大學分別捐資1000萬元。邵逸夫之後不停在內地捐款,金額之巨令人震驚,邵逸夫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他的財富比起今天馬雲、王健林等人動輒數千億的財富可以說不值一提,但是受過他幫助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邵逸夫先生如今已經離我們遠去,希望當代企業家可以繼承邵逸夫先生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