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講創業:成功標準大變遷 今人奮鬥多隨便

------本期內容導讀------

創業有成與衣錦還鄉, 於是在這麼一些個無法回避的節假日裡碰撞在一起來。 也正是在這些鄉情難卻的場合下,

突然感悟到如今的年輕人, 對於創業的渴求程度以及創業是否成功的標準的迷茫

------以下正文詳情------

這個國慶長假的時間有點長, 所乙太多外出努力打拼的人們大多都要回趟家鄉, 於是在各個縣城鄉鎮, 一下子多了許來從天南海北回來的王總張總李總趙總。 就算是那些基本上沒有外出而留守本地的錢二狗孫小道, 也會這幾天熱衷於相互交流各自的同學誰誰誰身家千萬了, 誰誰誰某某城市首富了。

創業有成與衣錦還鄉, 於是在這麼一些個無法回避的節假日裡碰撞在一起來。 也正是在這些鄉情難卻的場合下, 突然感悟到如今的年輕人, 對於創業的渴求程度以及創業是否成功的標準的迷茫!

你看, 要是放在三十年前,

也就是70後們都在讀書的年紀。 那時, 如果有誰是到外地闖蕩歷練, 站在人生贏家之頂峰的, 莫不過於“萬元戶”為准!再不濟的, 就是節假日裡回到本地時, 能給父母家裡換上幾大件, 能給親戚朋友們送幾塊電子錶, 這是經商的成功者;

又如果誰是外出求學再求仕途, 能在城市裡混個公務員、部隊裡能留個幹、大型企業裡謀個科長主任當當, 回到家鄉也多半都是“有本事”的象徵。 至少, 大多數人也都明白, 家鄉也沒有什麼過硬的派系靠山, 年輕人就算名校大學畢業, 到了大城市裡的叢林裡, 就得遵守那裡的法則, 沒有一年一年的磨勘與苦熬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

但是, 換到三十年後的今天, 一切都變化得翻天覆地。

簡單來說, 就算是今天所講的這個身家過億, 那個火箭式高幹, 傳奇是會當作傳奇來講講, 可以聽者的眼中, 少了昔年的狂熱與驚訝, 多了的是看慣紅塵式的習以為常。 這一切, 僅僅只是以三十年的通貨膨脹率是無法解釋得通的。 就算是以最大限度1:1000來看, 如今的千萬資產老闆, 也是無法獲取當年萬元戶的影響的;

的確, 正是由於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突飛猛進, 締造了無數個之前人所無法企及的奇跡與成就。 這裡, 既有那些昔日學霸、知識變現、創業致富的常規故事, 又有那時學渣、鹹魚翻身、一夜暴富的傳奇經歷;既有堅韌不拔、厚積薄發、終成大器的勵志人生, 也有陰差陽錯、天生福星、一步登天式的戲劇生涯;這些在豐富飯後談資的同時,

更是一步步地瓦解了這麼多年來, 大家對於成功的標準的認知與判斷;

往大裡講, 到底賺到多少錢了算成功?有人說一百萬?那可能只是絕大多數創業者起步投資的基礎;一千萬?又可能是隔壁李家某一年的正常收益。 不信, 你在節假日這幾天到街頭巷尾的那些酒家飯店裡轉轉, 杯盞交錯之中的鄉音裡, 哪裡不是動輒幾千萬上億的項目。 可是, 又有一轉眼間, 同樣會聽到更多因為幾萬幾十萬元款項未能結算而落入困境又或瀕於倒閉的慘痛傳聞;

往具體裡講, 到底賺錢有多快算成功?有人說三五年, 昔日巷口阿三成了大老闆;可是聽說另一家的誰誰公司創辦一年就能上市, 融資套現都成大富豪;那邊又說還有誰家誰誰大學還沒畢業就已獲得美國矽谷投資,

身價都能上億……

其實, 說的都是這幾天在家鄉小鎮上聽到的一些言語談資, 實際上想指出的便是一旦之後回到在外打拼奮鬥的城市裡所面臨的真實市場。 為何總是說如今的年輕人過於浮躁、過於衝動?也為何總是很少有人會在一個工作崗位上能夠靜下心來?無非就是源自於回到家鄉也好、平常朋友閒聊也罷, 大家所用來衡量每一個人、每一段人生的成功標準發生了極大的混亂:賺得再多也算不上多, 進步得再快也算不上快。 你說你工作一年就被提拔做了主管, 他說別人半年就成了CEO!你說你半年左右月薪資連漲500再到1000, 他說別人月入收益超過4、5萬!

就是這個原因:標準亂了,參照物也不存在了。太多的奇跡也讓太多的人迷失了自己。其實整個社會永遠是平衡的,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英雄去證明他們的實力,同樣更會有太多的相對成功,由那些扎實進行自己努力的平凡人,各自收穫各自應該的一份業績。所剩的,或者是太多註定的平庸者,以及那些錯誤估計自己又錯誤盲目行動的失敗者。

就是這個原因:標準亂了,參照物也不存在了。太多的奇跡也讓太多的人迷失了自己。其實整個社會永遠是平衡的,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英雄去證明他們的實力,同樣更會有太多的相對成功,由那些扎實進行自己努力的平凡人,各自收穫各自應該的一份業績。所剩的,或者是太多註定的平庸者,以及那些錯誤估計自己又錯誤盲目行動的失敗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