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申論熱點,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詩詞大會》成為今年春節期間的一檔高收視率節目, 被觀眾稱為“詩詞界的饕餮盛宴”。 我也是這個節目的忠實觀眾, 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國詩詞之美,

也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雲南中公教育小編認為這也是該檔節目收視率節節高攀的原因也在。

其一, 這檔節目被大眾稱之為“電視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縱觀眼下, 少有本土化的電視節目, 尤其是不少熱播的綜藝節目, 節目形式與內容多為照搬照抄, 一味模仿。 而《中國詩詞大會》立足我國傳統文化, 創新傳播方式, 自然會收穫大眾的喜愛。

其二, 古代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該檔節目以優秀的古代詩詞作為核心, 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喚起了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 正如節目的宗旨所說“尋文化基因”, 不論是節目開場集體誦讀經典詩詞, 還是現場專家引經據典的點評,

都讓大眾一次次觸摸到傳統文化的脈搏。 中華文化瑰麗大放異彩, 無疑對我們從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信以及提升文化軟實力大有裨益。

其三, 自古就有“詩詞可以傳情, 詩詞可以言志”的說法。 李白的《靜夜思》傳達的是濃厚的思鄉之情, 嶽飛的《滿江紅》傳達出強烈的報國情懷, 無數優秀的詩詞作品告訴我們, 很多優秀的文化思想都植根於詩詞之中。 品讀詩詞, 體會這些文化思想, 能夠滋養我們的心靈, 擴展精神疆域, 也是我們抵抗庸俗的利器。 更重要的是,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幫助, 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沒有文明的繼承與發展, 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

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當然, 很難說《中國詩詞大會》受到熱捧, 就意味著綜藝節目的格局就此改變, 但至少證明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並非是格格不入的, 傳承文化也需要大眾傳播的載體。 要想更好更好的借助大眾傳媒傳播傳統文化, 一是可以借鑒《中國詩詞大會》成功經驗, 進一步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形式, 可以將傳統文化多與互聯網、大眾傳媒等新型媒體相結合。 二是在推廣類似電視節目的過程中, 應合理設置節目形式與環節, 對觀眾就要有一定的吸引性, 但不能過於娛樂化, 不可盲目效仿當紅的娛樂綜藝節目, 而是應清晰找准節目定位。 同時應將傳統文化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 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 應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刻板學習方式, 多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之美, 感受傳統文化浸潤人心的力量。

雲南中公教育 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