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 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 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禮制, 早在《周禮》一書中, 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 在中秋時節, 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 觀賞祭拜, 寄託情懷, 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 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 一直到了唐代, 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 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 至明清時, 已與元旦齊名, 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 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故名, 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風俗習慣

1

傳統活動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 意為拜祭月神, 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香案。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 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 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 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 紅燭高燃,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在家的, 在外地的, 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大小要一樣。 在少數民族中, 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2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 人們都聚集在一起, 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 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 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

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3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 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一詞, 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 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 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 寓意家人團圓, 寄託思念。 同時, 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4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 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 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 仰望著月中丹桂, 聞著陣陣桂香, 喝一杯桂花蜜酒, 歡慶闔家甜甜蜜蜜, 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中秋節故事

關於中秋節來源的傳說中,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 在我們國學課本裡有講到: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後羿娶了嫦娥, 有一天, 後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 只要吃了不死藥, 就能長生不老。 逄蒙知道後想偷取不死藥, 嫦娥知道後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 然後變成了仙女, 往月宮飛去。 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 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 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 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 歡飲達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審核:梅 彬

審核:梅 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