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秋節軼事

文|Sinopec淡然

1、中秋節的來歷

據史書記載, 早在周朝, 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 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 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

中秋時節, 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 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 因此, 後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 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 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 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我國幅員遼闊, 風俗各異, 八月十五過中秋, 其過法也是多種多樣, 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我的家鄉在河南, 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 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 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 一片佳節的盛況。

2、河南中秋節的習俗有以下幾種:

(1)鐵塔燃燈

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中秋的一項重要活動。 鐵塔所在地的開寶寺(明代以後人們稱為鐵塔寺), 景色佳麗, 是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 也是人們的遊樂苑圃。 燃燈是開封人民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 每年的元宵節和中秋節其事最盛。

(2)蒸月餅

在湯陰, 以前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麵裡面放糖, 蒸成圓餅狀, 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 中秋夜月上樹梢時, 開始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百姓經濟寬裕, 市場上月餅品種繁多, 多數人家已不再蒸月餅, 上供時用買的月餅和水果。 供過後, 要把月餅分給家人吃, 以圖吉祥團圓。

(3)夜設茶果月餅焚香祭月

南陽地區, 舊時中秋節夜設茶果、月餅於庭院, 焚香祭月, 稱為“圓月”, 以示秋季豐收, 闔家團圓之意。 現“祭月”之俗不存, 但八月十五吃月餅, 走親串友之俗日盛。 “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佳節倍思親”之語, 說明了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4)面向月亮許願

在鞏義, 節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

全家團圓:殺雞為肴。 有“男不願月”之俗。 晚上在院內設案, 擺月餅水果等供品, 面向月亮許願, 這叫“願月”。

(5)吃糍粑和月餅

在駐馬店地區, 八月中秋節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 糍粑是一種信物, 聖潔的食品, 八月中秋舂糍粑, 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