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百年前的歷史事件大部分是假的還是真實的?

中國歷史是誰寫的?搞清這個問題, 才好繼續下面的討論。 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 這話也對, 也不對。 那麼歷史究竟是誰寫的呢?歷史是由“儒家”寫的, 因為自古就是“經史不分”的說法, 換言之, 只有出身儒家的知識份子因其正統, 才有資格撰寫歷史。

問題來了。 那又怎樣? 儒家寫史注重“儒家道統”, 為尊者諱, 為王者諱, 對離經叛道之人大加鞭撻, 如秦始皇等。 而對宋朝曾被視為“偽學”的朱熹之流大肆吹捧, 最終將倒楣的王安石“踢”出了孔廟。 因此, 歷史事件也應一分為二, 多看看, 多聽聽不同意見, 什麼時候都不能把話說過了頭, 當然, 這裡指的是有爭議的事件, 不是蓄意“抹黑”或“漂白”。

換句話說, 不要把歷史人物拔得太高, 高處不勝寒;也不要將其打翻在地, 踏上一隻腳。 歷史人物是有局限性的, 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 這才是歷史的本來面目。

拋開普及讀物不談, 大多數歷史文獻都能夠體現作者眼中的真實, 雖然沒有人敢說自己的著作能夠達到完全的真實。

我們可以把《史記》當做一個例子。 《史記》裡面存在一些本不應為當事人之外所知的情節, 也存在一些文學色彩較濃的情節, 如果我們把歷史“倒帶”到事情發生當天, 可能發現事實與《史記》記述未盡相同。 這是因為司馬遷撰寫《史記》使用的材料不僅僅是國家檔案和前人著作, 還有搜集來的軼聞舊事、傳說流言等, 但這些來自民間的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修飾與曲解(其實即使檔案也未必沒有錯漏和虛謬之處),

所以我們可以稱《史記》為“司馬遷眼中的真實”, 而不宜將其視為那段歷史的完全真實再現, 其他文獻也大抵同此。 雖然如此, 歷史文獻與虛構之作仍然是不同的, 其間最大的區別, 就在於歷史文獻建立在事實基礎上。

一段歷史可以同時記述在多種著作中,

而且作者可能持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 這導致不同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可能大相徑庭, 寫出來的著作可能也很不一樣, 但是無論如何解讀, “某時某地發生了什麼事”這一基本事實不會有太大差異。

就像某地在戰爭中遭到屠殺, 這一事實可能被淡化, 可能責任歸屬、死亡人數認定不同, 但只要“屠殺”這一事實確實存在, 就不可能被抹殺掉, 至少會在文獻中存在側面記載等蛛絲馬跡。 而尋繹蹤跡、廓清迷霧, 就是歷史學家的工作了。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 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