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獨家」逝者與未亡人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 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 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 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協力廠商轉載行為,

均屬侵權行為, “商業人物”將公佈“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 “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導讀:這是寫於一年前的稿子。 在成稿後, 基於各種考慮, 我們約定一年後刊發。 我們恪守了承諾。 今天, 是張銳去世一周年的日子。 我們希望, 有些人還沒被忘記。 我們祝願, 所有創業者都能越過山丘。

作者:遲宇宙

“當大門在身後砰然關上時”

她在首都國際機場與丈夫分別。 那天是10月3號。 她要飛往倫敦。 她在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有一個碩士課程, 10月5號正式開課。

他們通常會在假期一起外出旅行, 但這個假期, 丈夫說想在家裡呆著。 他們就在家裡呆著, 24個小時廝混在一起, 像一對平常的夫妻那樣,

打發著恬淡庸常的時間。

10月3號那天, 他把她送到了首都機場。 以前她外出的時候, 他從不送她。 這一次他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送別。

到了倫敦後, 她就趕去了學校。 在倫敦閒逛了一天, 她便開始了自己的課程。 還在北京的時候, 飛機起飛前一刻, 她決定開通國際漫遊。 她是猶豫的。 現在微信這麼發達, 有事用微信就可以了。 但她還是決定開通國際漫遊。

在倫敦閒逛的那天, 她在大英博物館附近轉悠, 因為她住在那附近, 邊上有很多古董店和設計師店。 她給他發了微信, 說自己想買一隻白色的毛絨小狗。 她拍了張照片給他。

“你看, 是不是很像小皮?”

“好像啊。 ”

“那我買啦?”

“買。 ”

第二天下午, 她開始上課。 英國時間下午兩點的時候, 她的手機響了。

是北京的社區物業打來的。 她沒有接。 她正在上課呢。 電話掛斷之後, 又不停地撥打過來。 她隱隱有些不安, “覺得這個事情不太對了”。 她走出教室, 回撥過去。

“你是不是202的住戶?”

“是。 ”

“有一位你們家的男同志倒在社區了, 我們已經打999送醫院了。 ”

“他怎麼了?”

“已經送醫院了, 你再聯繫醫生吧, 我們有同事陪著去的。 ”

她算了下時間, 此時應該是北京時間10月5號晚間9點左右。 這是他們通常的遛狗時間, 他一定是下樓遛狗去了。

“有沒有一隻小狗啊?狗在哪裡?”她焦急地問。 她覺得他沒什麼大事, 生怕“小皮”走丟了。

“有一隻小白狗一直在他身邊, 我們帶回辦公室了。 ”

“小皮”沒事。 她安心了。 她準備給醫院打電話, 打聽他的情況。

她的電話還沒撥過去, 丈夫的電話撥了過來。

“老公?”

講話的不是他。

“我是306醫院急診室主任, 你是機主的什麼人?”

“我是他老婆。 ”

“那你趕快過來吧, 人已經不行了, 你趕快過來處理後事!”

她怔在那裡。 騙子太壞了, 這麼拙劣的招數都用上了。

幾個同學從教室裡走出來, 提醒她通話的聲音太大, 影響了他們聽課。 她呆呆地對他們說:“這個電話說我老公出事了……”

“肯定是詐騙電話。 ”

“可是號碼是我老公的……”

她有些懵。 她撥打了物業提供的306醫院急診室的電話。 接電話的依舊是剛才那位, 依舊是那個冰涼冷酷的聲音。

“你們得搶救啊, 盡最大努力搶救!”

“我們是醫生, 肯定會盡我們最大努力搶救, ”那個聲音說, “但是人送來的時候屍斑都出來了, 你讓我怎麼搶救?人已經故去了。

“什麼原因?”她努力保持平靜。

“心梗死, 非常快, 兩三分鐘就過去了, 根本來不及搶救。 我們搶救那麼多心梗, 還沒什麼成功的。 ”

她呆在那兒。 她無法相信。

這一定是個巨大的玩笑, 他媽的國際玩笑!

“整個愛爾蘭都在下雪”

我們約在北京華貿中心新光天地一樓的Corso Como Café見面。

我們坐在了咖啡館的室外, 邊上是Costa, 對面是華貿中心的1號寫字樓, 夾在中間的是ARMANI廣場。 人們從邊上走過, 或者從小廣場的底部穿行。 他們行色匆匆, 留下或帶走一些東西, 或者根本就沒留下或帶走什麼。

這是她與丈夫以前經常來的地方。 她記不住。 到了之後她才記起那些往事。

她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 背一個白色的背包。 這是她從倫敦趕回來時的穿著。

那一連串的電話後, 她努力保持平靜。她訂了機票,往北京趕。一位貼心的同學陪她一起飛了十個小時。她在飛機上忍受著巨大的煎熬。她希望一切都是假的,是一個巨大的國際玩笑。但她很快意識到,她成了一個寡婦。

在登機前,她給丈夫的同事打電話,讓他們趕快去醫院。她不相信。她還在倫敦機場候機的時候,丈夫的一位合夥人,一位他們夫妻倆都很信賴的朋友打來電話。

“他怎麼樣了?你告訴我。”

“他死了。”

她的心像被撞了一下。這是她這輩子聽到的最殘忍的一句話。

十個小時的煎熬之後,飛機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她直奔306醫院。她離開北京的時候,他帶著憐愛和不舍為她送行。他們在安檢口擁抱和親吻。他說“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回來我去接你”。

此刻,他正躺在太平間的鐵櫃裡,躺在屍袋裡,等著她。他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一隻眼睛閉著,另一隻眼睛,醫生花了好長時間,也沒讓它完全閉攏。

“一切都像假的一樣。”她說,“那兩天北京也一直在下雨,從5號下到7號,特別冷,尤其是第一天晚上回來,已經6號了,306醫院外面全部都是一夜的雨。”

她回到了家。她無法入睡。窗外面都是雨的聲音。雨一直下。“突然發現一場秋雨人生都冷了,就是這種感覺。”她說。

我們談起他丈夫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喬伊絲的《逝者》。《逝者》的結尾中,“天氣預報說,整個愛爾蘭都在下雪”。

他的丈夫,春雨醫生創始人、CEO張銳去世的消息,此時已經遍佈了整個中國,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都在以各種方式告訴人們,一位元創業者、一位獨角獸公司的CEO死了,死於心肌梗死。

讓她感到吊詭的是網易新聞用戶端發佈的《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今日淩晨心梗離世》。張銳在創業之前,擔任過網易的副總編輯,是網易新聞用戶端的締造者,如今卻以“逝者”的身份,出現在了自己締造的用戶端中。

她坐在Corso Como Café門外。她說,這個地方她曾來過很多次,都是陪張銳來的。張銳去談事,她在這兒喝咖啡、等他。他完事後,他們一起回家,或者一起吃個飯回家。她早些時候在華貿寫字樓裡見一個投資人時,突然意識到,每次張銳都是來見投資人,在那兒談春雨醫生的融資。

“這個地方對張銳很特別。”她說。張銳在這兒見到了自己的前世。半支煙的工夫,恍惚之中相見,倏忽之間離去。他還看到了她。她穿著一件紅襖。

那一次張銳獨自來到華貿中心。“他當時是站在這個花壇邊,就是這個位置,”她指著Corso Como Café外面的圍欄,上面掛著花卉和吊蘭。

張銳回到家的時候,告訴她:“你知道嗎?今天發生了一件特別神奇的事情。”

“什麼事情啊?”

“我今天早上特別早,大概約的8點鐘。我到這兒先吃點東西。我吃完了之後就出來抽根煙。我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前生,在一瞬間看到了我自己的前生,就是點煙,一恍惚的瞬間,有很多畫面流過。我沒有辦法用說話來描述,我到現在記住的片段也特別少了,但是我看到了很多。我看到了巨大的東西,但其實當我醒過來的時候煙才燒了那麼一點點,其實就是瞬間的工夫。”

她問她:“你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我曾經有點兒像軍閥下面的一個小頭目。我殺過很多人。我好像也做過特別大的好事,因為我看到有鐵路,很多人向我笑,好像是很感激我的表情,好像我做了非常大的好事他們在感激我。我還曾經是個僧人,我出家的師傅和寺廟在甘孜,我是渡黃河的時候淹死的。”

她講起這段故事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新少林寺》,劉德華,一個軍閥,從殺生者變成了拯救者。

她問他:“你有看到我嗎?”

“我有看到你,你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

“是紅裙子嗎?”

“反正是紅色的,穿一件紅色的衣服在我前面跑,然後一拐角不見了。”

“還有呢?”

“信息量特別大,我記不住了。”

“你能不能帶我去看一下發生這個奇遇的地點?”

這是她第一次來到Corso Como Café。他給她指了路燈下面、花壇外面的一處,前面是一個“圓形的結構”(ARMANI廣場)。

“就在這個位置。”他跟她說。

“就在這個位置。”她告訴我。

後來張銳就經常帶她來這兒。他去辦事,她在這兒等他,想著他的前世,以及自己的那件紅襖。

“然後一拐角不見了。”

現在,她的身份是“張銳的未亡人”。

張銳一生中的最後兩小時

2016年10月5日晚上7點多鐘,春雨醫生CEO張銳在“春雨醫生”用戶端上問:“醫生,我最近有牙痛伴有胸口痛的症狀,我怎麼了?”

一位醫生回復了他。他們進行了反復交流後,醫生讓他拍一下疼痛部位照片給他,還問他是刺痛還是悶痛。

“冠心病的可能性比較大,你要去醫院做心電圖來確診。”醫生說。

“好的。”張銳回復說。他關閉了問答,給醫生發了12塊錢,表示感謝。他肯定沒有十分在意。他左側牙痛,胸口悶,可能是冠心病。他覺得自己有足夠時間,明天,或者後天去邊上的306醫院去做個心電圖。

他打開電腦,用微信網頁版回復了幾條微信;又打開了公司郵箱,回復了幾個郵件。

早些時候,他告訴“春雨醫生”所有的主官,10月8號他們要開會,他會宣佈一個重要的決定。同事問他是什麼重大決定。他說8號開會再說。

沒有人知道張銳的這個重要決定是什麼,在守靈的時候,他的一個合夥人告訴她,張銳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個“重要決定”,如今伴隨著張銳一起走了。

回復了郵件後,張銳帶了“小皮”下樓。

“小皮”是一條白色比熊狗。

那是他們的兒子,現在到了“小皮時間”。他們一家三口,張大寶、王小寶和張小皮。之前沒多久,他們曾商量著要把一家三口擴充成一家四口、五口。張銳和她計畫在10月份去臺灣,做人工授精。

他們的確該要自己的孩子了。

張銳是她人大新聞系師兄,導師都是倪甯。2005年她與張銳相識于一場師門聚會中,那時候張銳還在《京華時報》工作。他們第二年開始戀愛,持續了五年,跨越了張銳職業生涯中的《京華時報》和網易歲月。

2010年他們結婚的時候,她他們本來打算在張銳生日(9月18日)那天結婚,結果那天的酒宴全被訂滿了。於是他們選擇了9月17日,但紀念日還是確定為9月18日,連帶著張銳的生日一起過了。

他們在山東舉辦了婚禮。在“八項規定”還未出臺的時候,父親給她辦了一個盛大的婚禮,送她風風光光地出嫁。“他是一個帥帥的新郎倌,我也比較年輕,還好,蠻開心的。”

他們的婚姻維持了6年,戛然而止。“時間雖然很短,但感情好到我現在回憶起來,我們兩個的日子有點兒趕著過的感覺。”她說。

今年的中秋節,張銳出事前三個星期,她陪張銳回安徽看望父母。回去的路上,張銳對她說:“我想吃臭幹。我就是想吃炒臭幹。”

回到合肥父母家中,頭兩天張銳沒吃上臭幹,家裡沒有。第三天,張銳的大學同學請他們在一個私家菜館吃飯。她跑去問廚師:“你們今天的菜單裡有沒有臭幹?”廚師說:“沒有。”

“我去買回來,你們能給炒嗎?”

“你能買到嗎?那東西不好買。”廚師說。

“我要是買到了,你們能給做嗎?”

廚師猶豫了一下,說:“能。”

她讓小姑子(張銳妹妹)開車,帶她到附近的菜市場。她們買了五塊錢的臭幹。“那是他最後一次想吃什麼,得到了滿足。”她說。

在張銳過世之後,她沒有表現出崩潰,極度冷靜、克制。

“我回想了我們的婚姻和我們的愛情,在這些年我對他百分之百地付出,完完全全地交付了我的生命。我只要能跟他在一起的時間都完完全全地給了他,只要他想去的地方我完完全全地陪他去過。他每一個跟我有關的心願,我全部都完成了,所以我了無遺憾。我對他沒有愧疚。這也是在我在他去世之後沒有那麼悲痛,沒有那麼絕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已付出完完整整的生命給他。”

張銳沒有給她留下太多東西,除了回憶。他過世之後,有人問她,張銳有沒有什麼保險啊?她說,沒有。

那個突然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男人,從事互聯網醫療的男人,甚至沒有留下冷凍精子。

“你經歷過這些事情,這個一成不變的人生你曾覺得漫長而乏味,但是當一夜之間,一切不一樣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所有的變化都那麼突然。”

2016年10月5日晚上7點多的張銳,從“春雨醫生”上得到了“冠心病”的答案。他一定是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去看醫生,去回郵件,去機場接老婆,去臺灣要孩子。

可是,他沒時間了。

事實上,當他開始創業之後,他就已經沒時間了。她看著壓力、越來越大的壓力正在摧垮張銳的身體。

A輪的時候,張銳意氣風發,他看到的只是未來。B輪的時候,張銳鬢角的頭髮莫名其妙地沒了。斑禿,她用春雨醫生查了一下,誘因就是神經緊張。C輪融資給張銳帶來的是植物神經紊亂,莫名其妙的過敏,身上老是起一些紅色疹子,不少部位還有一些奇怪的疼痛。

張銳身體很好,經常踢球,所以她對他的身體反應很擔心,一有問題就打電話給張銳的父親。張銳的父親是位醫生。

“我會問他,爸爸咱們家有沒有這些家族遺傳史?斑禿在他們家族從來沒有發生過,就是壓力。他走之前這段時間,我覺得這種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

從合肥回到北京後,正是張銳的生日,9月18日。張銳跟她說,今年生日,我們舉辦個Party吧,晚上我們把北京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喊一起聚聚。她說,好啊。這天也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那天的生日宴,張銳很開心。“我在北京最親密的戰友,最好的朋友和我一生摯愛都在了。”他說。

回家的路上,張銳很認真地對她說,我想好了,我們得要孩子了。以前她想要小孩兒的時候,張銳一直都說忙忙。“確實壓力也很大,晚上十一二點回來還要看郵件,看完郵件兩點了就睡了,每天都這樣,哪兒有工夫要小孩?”

9月18號,張銳終於跟她說我們還是得要小孩了。她說,我都34歲了,明年就是35歲了,高齡產婦了,你終於想通了。張銳說,我想通了,這次不用你操心了。

張銳計畫好了,10月份去臺灣做人工授精,要個孩子。她去倫敦之前,特意辦了臺灣通行證。拿證的人跟她說,你應該10月8、9號就能收到了。

“他自己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會走得這麼突然,所以他沒有留下任何的安排。”

10月5日晚上,張銳坐在書房裡。電腦上是網頁版微信、公司郵箱、網易雲音樂,以及一個新聞網站。他統共就抽了兩支煙。六點多的時候,父親給他打了個電話。

父親問他:“你身體怎麼樣?”

他說:“很好。沒問題。你放心吧。”

聽到兒子聲音洪亮、中氣很足,父親就放心了。他不會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與兒子通話。

2016年10月5日晚上9點多,春雨醫生CEO張銳倒在社區的林蔭道。心肌梗死。他未來得及掏出手機。他去世後,她輸入密碼,打開他的手機,發現他在死亡之前,沒有撥打電話、沒有文字、沒有語音,“什麼都沒有”。

死亡來得太快。

“如果沒有那麼快,他應該有一個時間撥電話。他帶著手機下樓的,沒有短信、沒有照片,也沒有一個求救的電話。”

她又氣又痛。“春雨醫生”已經告訴張銳,“冠心病”。他家離306醫院只要5分鐘,就隔一條街。張銳如果去306看個急診,“去做心電圖就不會死了”。

“我當時不在。我如果當時在,我會立刻開車帶他去醫院做心電圖,春雨醫生已經告訴他這不是牙痛,這是冠心病了,你幹嗎不去做心電圖呢?”

她其實知道張銳為什麼不去306看急診。她從倫敦趕回北京後,先去醫院看了下張銳。他已經冰涼了。她回到家,家中還是張銳下樓前的樣子,完完整整,一點兒沒有變化。

“書房燈開著,杯子裡的茶泡著,煙灰缸裡兩根煙頭,電腦開著,電腦上面的頁面開著。開的四個頁面,郵件、微信網路版,直到我回家的時候還有不停的資訊在往外蹦,三百多條未讀資訊,微信、郵箱,第三個頁面是網易雲音樂在反復的播歌的狀態,第四個頁面是新聞的一個視頻。”

這是張銳最後看的東西,頁面停留在郵件中。“這是他最後看的東西,最後停留在那個郵件。電腦現在還開著,還是那個頁面。創業真的是九死一生。”

“諾言背叛諾言”

她穿著一件淡粉色衛衣去了倫敦。那是一件舊衣服,已經洗得發白了。從北京到倫敦,空中要飛行10個小時,她不捨得穿一件新衣服。

幾天後,她終於意識到,那件衣服是一個終點。它曾經是張銳創業的起點,如今變成了張銳生命的終點。它因此成為了一個回憶罐,也成了一座情感的紀念碑。

2011年,張銳要去創業。

公司註冊前,他們在家附近四處尋找辦公室。有一天他們發現離家一公里的地方有個園區正在招租。他們找了個星期天的下午走進了那個園區。那時候她“特別想改變自我”,報了一個舞蹈班,可以免費試一節課。可是那天她犯懶,不想出門。張銳就勸她:“你不是要改變自我嗎?走,順道我們倆可以去看看那個園區。”

她聽到張銳說“去看園區”,就爬了起來。正是春末夏初,他們走進了768創意產業園。那兒原來是一家軍工企業的下屬工廠,廠房改造成了創意園。他們去的時候,剛剛開始招租。

“我們走進去的時候,裡面是高高的樹木,樹下面開滿紫色苜蓿花,”她說,“我超愛這個地方。在花叢中他給我拍了一張照片。”

那一天她穿著一件淡粉色的衛衣,在花叢中托著腮幫子笑。

“看到那件衣服的時候我有點兒驚訝,因為我最後一次擁抱他,是在北京機場,我出發去倫敦。最後一次跟他擁抱,我穿的就是那件淡粉色的衣服。可能命運有很多巧合。”

這一件衣服,已經很多年不曾穿過了。要不是因為需要一件舊衣服,打發從北京飛往倫敦的10個小時,它可能會繼續躺在箱底,成為消逝的回憶。可是一瞬間,它變成了介質,承載了記憶,貯藏了幸福和悲痛。

張銳和他老婆站在那兒,他們看到一個小男孩兒正在苜蓿花旁踢球。他喊了聲“爸爸”,二樓有個瘦高的男人應了一聲。他是物業的頭兒,正在盯著裝修和改造。他們跟他聊了一會兒,就決定在那兒租個辦公室了。

“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歲月,都是從那個下午開始的,”她說。那個下午,他們為張銳的公司找到了辦公室後,發現一樓的有個拐角。那個瘦高的男人說,園區要求在拐角位置做個咖啡館。張銳聽到就很興奮地對她說,我們租下來吧。

“我們不是要開公司嗎?”

張銳說:“你不是一直夢想著開個咖啡館嗎?”

開個咖啡館的確是她的夢想,也是很多女孩子的夢想。這夢想,大都是說說而已,沒幾個人想開一個咖啡館就真的開了一個咖啡館。“但是張銳有這個精神頭,他覺得想做就做了,絕對不會經過深思熟慮。”

他們給張銳的公司租了30平米的小辦公室,把拐角的100多平米租了下來做咖啡館。他們一起開始了創業。“他在1-006創建了春雨天下,我在春雨旁邊創建了千尋餐廳。”

千尋的名字來自“眾裡尋他千百度”,而不是“千與千尋”。他們喜歡那種意境,那種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過的意境。

只是如今,暮然回首,燈火闌珊處已無那人。

2011年是他們人生中劇烈變化的一年,“春雨醫生”慢慢起步,勢頭很好。她辭去了公職,千尋在從咖啡館變成餐廳後也做了起來,漸漸告別了虧損。她一手一手建起了這個餐廳,從每一塊磚到每一朵花。張銳是媒體人出身,所以千尋會組織一些媒體活動。閒暇的時候,張銳也會一個人抱著吉他在角落裡唱歌、喝酒。

知乎的黃繼新跑去千尋喝酒,他跟張銳成了朋友。那時候知乎剛從創新工廠搬出來,覺得768不錯,就搬去跟張銳做了鄰居。張銳沒發福的時候,黃繼新長得跟他有點兒像。他第一次到千尋的時候,她差點兒從後面拍他,喊“老公”。

有一次在千尋的一場開放式話劇中,黃繼新和張銳都參加了。當時有個情節是用肢體語言表現職業。黃繼新跟張銳商量了一下,兩個人一起跳到場子中間使勁抖動,大聲喊“不要刪我”。他們都做APP,刪APP的時候,手指點住,它們就開始不停地晃動。

她曾經晃動過。她動過賣掉千尋的念頭。做咖啡館難以盈利,做餐廳又特別累。有一次她告訴張銳,想把千尋賣了,張銳不同意。他們吵架了,很激烈,“非常不高興”。她最後還是依著他了。

她安慰自己說,他創業要見那麼多投資人或者生意夥伴,到處跑很辛苦,如果我在他旁邊開個餐廳的話他起碼有個理由說“你們過來吧,我這兒自己有一個地兒”,這樣我老公就不用跑了。

“我是這麼想才堅持下來的,如果不是他,我肯定堅持不下來。”她說,“後來餐廳就穩定了,就沒事了,情況就好了。整個創業的風潮也越來越好,(春雨醫生)A輪、B輪越來越好。”

可是他給她的承諾呢?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每年九月的教師節,倪門都會聚聚。有一年她將聚會安排在了千尋。倪門弟子都跑來了,她在,張銳也在。

倪寧要她給大家介紹一下,她就站起來說,我老公叫張銳,也是你們的師兄,現在在後面的辦公室裡創業。他的公司叫春雨醫生,他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讓中國人免費看病,低價買藥,方便就醫。這是他的夢想。這個千尋,是我老公送給我的夢想。我想開個咖啡館,他快刀斬亂麻地讓我做了。

大家鼓掌、喧鬧,覺得他們是“神仙眷侶”。

張銳的A輪融資是在千尋談成的。他和藍馳創投的投資總監姜志熹叫了兩杯咖啡,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咖啡還沒喝完,投資的事就敲定了。

薑志熹後來說,幾年前春雨創業,“那個時候春雨的辦公室只有一間,張銳坐在最裡邊的辦公桌。聊了2、3個小時,我想投他。”

“藍馳團隊一共見了張銳三面。第一面,是我去見他,我想投。之後,藍馳北京團隊見過張銳,再聊一次。第三次,雙方團隊見團隊,我們跟春雨CTO曾柏毅、COO李光輝聊--李光輝商務拓展能力強,曾柏毅是極客范兒的天才,團隊很不錯。當晚我就約張銳,在芍藥居附近的兄弟川菜吃飯簽協議。”

姜志熹代表的是藍馳創投合夥人陳維廣。據說陳維廣投資春雨醫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次非常嚴重的病,但他生活在鄉下看醫生非常不方便,所有他覺得移動醫療能夠提供便捷的就醫,起碼可以移動問診,所以他很快就投了。陳維廣後來寫過《投資張銳讓我明白的事》一文。文中說:

“醫療是商業保險是沒有辦法進入的行業,因為服務體制是扭曲的,當時藍馳研究醫療,移動醫療切入點基本線上上問診,很多朋友說線上靠譜嗎?沒有看到醫生,怎麼解決患者的問題?我認為,創業者不是要為每個客戶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客戶最關注的問題。”

在薑志熹看來,春雨的模式盤活了醫療資源,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中國很多人沒有家庭醫生,沒有社區醫生,但春雨能提供很多幫助。”

千尋是張銳的主場,也是他的福地,春雨醫生的A輪和B輪都是在這兒談成的。“每一輪投資人,我見到的時候全部都是在千尋,喝著咖啡聊著事情談成的。”

千尋有一把吉他,沒人過來談事情的時候,張銳就自己坐在千尋最裡面的位置談吉他唱歌。

“他曾經跟我分享過,他說裡面的歌詞說到他心裡。比如說‘一生涓滴意念,僥倖匯成河’,‘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山丘》歌詞太長了,只有在給他守靈那天晚上,我才仔仔細細對著歌詞聽了這首歌,我聽完後,感覺說的就是張銳,就是至死方休的意思。他也彈吉他唱過這首歌,羅大佑、李宗盛,你們這個年紀,你懂他。”

李宗盛在《山丘》中唱:“為何記不得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在什麼時候?”她不會忘記,2016年10月3日,她與他最後的那個擁抱。

她覺得張銳就像一顆火球,燃燒著自己的小火球,撲到了完完全全的黑暗裡。

“春雨醫生也是這樣的,一個外來背景的人,就像一個火球紮入了深不見底的醫療市場裡,在這個醫療市場裡橫衝直撞。張銳嘗試了很多種代表移動醫療未來的方式,每個方式他都去努力嘗試,因為在醫療領域沒有先例可以依照,沒有別人走過的路可以走,所以他只能像一個火球一樣橫衝直撞。在這個橫衝直撞的過程中他點亮了一片草地,燃燒了一小片區域,這片小區域驅散了濃濃的黑夜,照亮了一小部分。但是這個火球他還是人,他就熄滅了。”

這使她所深深感受到創業冷暖中的“冷”,冰冷的冷,最終冷徹骨髓。

“在春雨創建後期的時候張銳對移動醫療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深刻。他創立了春風創投。那個時候資本市場比較好,他對移動醫療的理解也非常深入,他想用投資人的錢去幫助更多醫療創業公司成長。他覺得移動醫療要想成為一個市場,必須兄弟們很多人一塊做事才能把全產業鏈做起來,中國的醫療才能改變。他一直覺得中國的醫療非常不好,但是各種利益鏈條卡得太死,很難去撕破。他要去撬動這個市場太難了。他不可能做所有事情。他要通過資本的力量,來幫助更多的小企業成長。”

“張銳不是以一個實現財富的豐滿為人生追求的人,他是以做事為人生追求的,所以春風創投成立之後,他變得更累了。有好多人來找他。他有一個做老師的愛好,這個團隊明明沒有價值,他還要跟人家聊一兩個小時,聊你現在方向在哪裡,毛病在哪裡,不會投的團隊他也要跟你講。所以他太累了。但是他種下了非常多小火花。”

“春雨醫生”的境遇,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起初的時候,市場高歌猛進,一路殺奔到了5500多點,6124點看起來指日可破。“整個資本市場是相當活躍的,很多錢都希望能夠進入到這個新興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在這個時間融資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大家腦子裡不會有一個困難的概念。”

“張銳創春雨醫生的時候比較早,那個時候都沒有移動醫療這個詞,在2013年,這個突然開始火了,所以他又一次踩到了這個點上。”

突然之間,寒冬降臨,一切都變了。融資不再那麼容易,更糟糕的消息是,“戰略新興板”的推出被“暫停”了。”她張銳他們著手拆VIE結構,準備回國上市。“這個過程耗費了很多心力,最後是全部都拆回來了。拆回來開始準備上市的時候,突然說暫停。這個打擊對春雨非常大,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這個目標的。”

凜冬已至,張銳作為創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越來越多。“資本市場上的壓力也好,公司未來方向的壓力也好,都會越來越大,公司那麼多人……但是張銳說一個工位一個員工,一個員工一個家庭,如果我裁掉一個員工起碼會有一個家庭就會受影響,所以他一直堅持著不裁員。”

張銳走後,她去到“春雨醫生”辦公室。還是十一長假期間,員工們沒有上班,空空蕩蕩的辦公室,長長的工位。“他負擔的太多了,他想負擔的太多了。”她說。

張銳身體很好,曾經是國家二級運動員,一直踢足球,踢到跟腱斷裂。他沒有心臟病史,連“三高”都沒有。突然之間,他心肌梗死,走了。

這是張銳的宿命。他只能獨自承受壓力。“我也沒辦法幫他承受這個壓力。最多他給我說一說。他說能代表什麼呢?我也不能幫他解決問題,所有的壓力都在他自己身上。”

她與張銳經常聊天兒,關於“春雨醫生”,他們曾經無話不談,早期融資,他們聊得都很通暢。融資越往後,張銳的話就越來越少。“我相信更多的話他藏在自己的心裡。”

“歲月你別催……”

歲月 你別催

該來的我不推

該還的還

該給的我給

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

張銳對她說,小寶,等公司弄上市了,就把公司交給他們去管,我帶你去周遊世界,我們去旅行,去做那些我們想做的事情。

她說,好啊,你有時間節點嗎?到時候就退休。

張銳說,還得奮鬥一段時間,最早也得2018年。

她說,好啊。

這是10月2號的事。她給他放水泡澡,消除疲勞。她給他用了橘子味兒的浴液。她說:“泡一下解乏。”

他要她拿ipad給他放音樂。

她問,放哪首歌?

他說,我最近聽的那首歌,《給自己的歌》。歌詞寫得太好了。有一次我聽到這歌,聽到那兩句歌詞,眼淚就下來了。

她問,哪兩句歌詞?

他說——

恨意在夜裡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你剛才問我他有沒有壓力,他沒有明確地跟我講什麼事、怎麼了,可是我聽到那個歌詞的時候心裡很不好。”她告訴我,“恨意在夜裡翻牆,是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誰在張銳心裡放冷槍?

幾個月前,互聯網上突然鋪天蓋地地出現了“春雨醫生”的負面消息,甚至還出現了《論春雨醫生的倒掉》。

她那段時間張銳背負特別大的壓力,對於那些惡搞他和春雨的言論,他只能默不作聲,默默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他從媒體從走來,身上依舊帶有媒體人的敏感。儘管他後來學會了接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完全說他好,但他還是感到壓力。

當他成為企業家後,他不能反駁,一反駁就中計了。他內心太憋屈,不像在《京華時報》和網易時酣暢淋漓。

“他只能是默默忍到自己心裡,唱一首恨意在深夜裡翻牆,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只能是這樣而已了。”

我問她,張銳對家庭是否有負疚感?她說,他生前並無負疚,但死後一定會充滿負疚。

儘管並無負疚,但張銳這半年來的生活態度發生了劇變。之前的張銳是一個工作狂,“一個完全做事的男人”。他會在早上出門,晚上很晚回家,忙一天了也不歇息,繼續工作到夤夜。週末的時候,他會約投資人和客戶見面,有時候也參加一些活動。

她在去世前半年,張銳仿似換了一個人。她覺得這是他冥冥之中知道自己要走了,對她的留戀或是補償。“他變了,每天早上上班他會告訴我,我今天有幾個會,我開完就回來。他真的開完就回來陪我,就陪在我身邊。”

他們通常是在家中吃飯,她做飯。如果她問張銳,今天晚上是出去吃飯還是在家吃飯,張銳就會知道她想出去吃了。

以前他們一起出去吃飯,他從來不問她你想去那兒,想吃什麼。10月3號,她出發去倫敦前,他問她:“你想怎麼吃飯?”她說:“出去吃。”他說:“走。”

他們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吃了生命中最後的晚餐。他給她點了杯梅酒,然後坐在那兒喝酒、吃完、聊天、跟“小皮”拍照。他們觀察隔壁的幾對男女,分析哪一對是情侶,哪一對是朋友。

她在那兒給他留下了生前最後的照片,在日本料理門口,裡面是燈光,一邊一把椅子,“小皮”坐在一把椅子上,張銳他坐在一把椅子上。他們互相這樣對視。

“小皮”是他們結婚那年,她領回來的,從此之後它成為了他們的家庭成員,兒子。在張銳的告別儀式上,靈堂播放的視頻裡,到處是“小皮”的身影。她在倫敦買的那只白色毛絨狗,長得像“小皮”,就代表“小皮”陪“爸爸”一起走了,放在棺材裡,放在張銳的耳邊。

“小皮”與她須臾不離,在張銳走後,它是她唯一的慰藉。有一次張銳說,我前世是在甘孜做一個僧人,我想去甘孜看看,能不能有緣找到。她就帶著“小皮”先從北京開車到成都,張銳坐飛機到成都,然後一家三口開車去甘孜。回程的時候,她又是獨自駕駛,他坐飛機趕回北京處理公務。

“全維羅納響起了晚禱的鐘聲”

張銳死後,右眼閉攏,左眼微睜,似有牽掛。

她覺得他所牽掛的,也許並不是她。“他不是為人間而來,他為眾生而來。”她在朋友圈裡說。

她給他做了24小時的法事,希望能夠為他超度。一位居士覺得張銳是個好人,做的事惠及眾生,為他連續念了3個多鐘頭的“南無阿彌陀佛”,想表達對他的敬意。他對她說:“他是個菩薩。”

“他是菩薩,他當他的菩薩就好了,打擾我這麼多年幹嗎?我是氣話。他那麼愛這個世界,他真的很愛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人。他是那樣的一個人,他來過……”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張銳只是一個過客,人們很快就會遺忘他的故事。對於她來說,張銳卻是她生活的全部,是深入骨髓的記憶、甜蜜的痛苦、揪心的幸福,以及揮之不去的聲音、影像和文字。它們密密麻麻地覆蓋住了她的生活,至少會覆蓋一陣子。

但生活還地繼續,不是嗎?

她之前一直留著齊腰長髮,長髮飄飄的女生。“我們結婚後我開始留頭髮的,主要原因是剪頭髮太麻煩,費時間,打理起來又費錢,我發現最省錢的方法就是不剪它,一直留長,這是最省錢的方法。”

在張銳走後,她剪斷了齊腰的長髮,放進了張銳的屍袋裡,隨著他一起走了。這是一種紀念,同時也是一種告別。

“那個小狗玩具和我的頭髮最後隨他走的,也沒有什麼能做的,就是這樣子。”

她愛張銳,也恨他。

張銳生於醫生世家,覺得中國醫療不公平,試圖扭轉這種現狀。他把他的命都留下了。她說。

張銳為“春雨醫生”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在他死後第二天,10月6日,“春雨醫生”APP的下載量、訪問量、新增用戶量、日活量,突然陡升。

張銳喜歡看資料。他說作為互聯網經營者也好,作為創業者也好,什麼都是假的,只有資料才是真的。他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資料,“春雨醫生”也規定每天的第一封郵件就是頭天的資料表。

10月6日那天的資料過於驚人。一個投資人看後,傷心不已。“資料太好了,但是這個代價太大了。”

張銳火化後,張銳的父母希望張銳回到合肥安葬。她不願忤逆老人的心願。張銳的骨灰只在他們的家中停留了半小時。她把張銳的遺照、骨灰、靈位、結婚照擺在那裡。邊上是他們的婚姻體悟、感言,被她寫在了葉子上,貼在一個花環中。她一般會在吵架時貼那些葉子。她會寫下安慰自己的話。她說,如果哪天葉子貼滿了,歲月也就拉長了。

葉子還沒貼滿,歲月已經太長了。

三十分鐘後,張銳的妹妹帶著哥哥的骨灰回鄉。張銳將會葬在他出生和逃離的地方。他曾在那裡的太平間玩耍,也曾在那裡叛逆和出走,最終他與那裡和解、交融。

全維羅納響起了晚禱的鐘聲。

我想起了《金薔薇》中的這句話。

為人民服務

在北京,在春雨醫生辦公室一樓,有一個大大的影壁,上面寫著五個字。辦公室裝修的時候,他們想鏟掉。工廠說,那是文物,是工廠建立時毛主席給我們寫的,必須留在這個牆上。

為人民服務。

“人生早就給你了答案了。”她說。

2016年10月5日晚間9時許,春雨醫生CEO張銳死了。他死於心肌梗死。他留在世上的是父母和妻子,以及一條叫“小皮”的狗,還有一家叫“春雨醫生”的公司。除此之外,他沒留下任何痕跡。

人們很快就會忘記他。

他的遺孀,她說:“他就是個流氓。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堅決不會選擇跟他在一起。我寧願從不認識他,從不跟他相逢。我非常負責任地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願意從不認識他。”

我知道,她說的是個謊言。

她努力保持平靜。她訂了機票,往北京趕。一位貼心的同學陪她一起飛了十個小時。她在飛機上忍受著巨大的煎熬。她希望一切都是假的,是一個巨大的國際玩笑。但她很快意識到,她成了一個寡婦。

在登機前,她給丈夫的同事打電話,讓他們趕快去醫院。她不相信。她還在倫敦機場候機的時候,丈夫的一位合夥人,一位他們夫妻倆都很信賴的朋友打來電話。

“他怎麼樣了?你告訴我。”

“他死了。”

她的心像被撞了一下。這是她這輩子聽到的最殘忍的一句話。

十個小時的煎熬之後,飛機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她直奔306醫院。她離開北京的時候,他帶著憐愛和不舍為她送行。他們在安檢口擁抱和親吻。他說“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回來我去接你”。

此刻,他正躺在太平間的鐵櫃裡,躺在屍袋裡,等著她。他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一隻眼睛閉著,另一隻眼睛,醫生花了好長時間,也沒讓它完全閉攏。

“一切都像假的一樣。”她說,“那兩天北京也一直在下雨,從5號下到7號,特別冷,尤其是第一天晚上回來,已經6號了,306醫院外面全部都是一夜的雨。”

她回到了家。她無法入睡。窗外面都是雨的聲音。雨一直下。“突然發現一場秋雨人生都冷了,就是這種感覺。”她說。

我們談起他丈夫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喬伊絲的《逝者》。《逝者》的結尾中,“天氣預報說,整個愛爾蘭都在下雪”。

他的丈夫,春雨醫生創始人、CEO張銳去世的消息,此時已經遍佈了整個中國,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都在以各種方式告訴人們,一位元創業者、一位獨角獸公司的CEO死了,死於心肌梗死。

讓她感到吊詭的是網易新聞用戶端發佈的《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今日淩晨心梗離世》。張銳在創業之前,擔任過網易的副總編輯,是網易新聞用戶端的締造者,如今卻以“逝者”的身份,出現在了自己締造的用戶端中。

她坐在Corso Como Café門外。她說,這個地方她曾來過很多次,都是陪張銳來的。張銳去談事,她在這兒喝咖啡、等他。他完事後,他們一起回家,或者一起吃個飯回家。她早些時候在華貿寫字樓裡見一個投資人時,突然意識到,每次張銳都是來見投資人,在那兒談春雨醫生的融資。

“這個地方對張銳很特別。”她說。張銳在這兒見到了自己的前世。半支煙的工夫,恍惚之中相見,倏忽之間離去。他還看到了她。她穿著一件紅襖。

那一次張銳獨自來到華貿中心。“他當時是站在這個花壇邊,就是這個位置,”她指著Corso Como Café外面的圍欄,上面掛著花卉和吊蘭。

張銳回到家的時候,告訴她:“你知道嗎?今天發生了一件特別神奇的事情。”

“什麼事情啊?”

“我今天早上特別早,大概約的8點鐘。我到這兒先吃點東西。我吃完了之後就出來抽根煙。我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前生,在一瞬間看到了我自己的前生,就是點煙,一恍惚的瞬間,有很多畫面流過。我沒有辦法用說話來描述,我到現在記住的片段也特別少了,但是我看到了很多。我看到了巨大的東西,但其實當我醒過來的時候煙才燒了那麼一點點,其實就是瞬間的工夫。”

她問她:“你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我曾經有點兒像軍閥下面的一個小頭目。我殺過很多人。我好像也做過特別大的好事,因為我看到有鐵路,很多人向我笑,好像是很感激我的表情,好像我做了非常大的好事他們在感激我。我還曾經是個僧人,我出家的師傅和寺廟在甘孜,我是渡黃河的時候淹死的。”

她講起這段故事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新少林寺》,劉德華,一個軍閥,從殺生者變成了拯救者。

她問他:“你有看到我嗎?”

“我有看到你,你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

“是紅裙子嗎?”

“反正是紅色的,穿一件紅色的衣服在我前面跑,然後一拐角不見了。”

“還有呢?”

“信息量特別大,我記不住了。”

“你能不能帶我去看一下發生這個奇遇的地點?”

這是她第一次來到Corso Como Café。他給她指了路燈下面、花壇外面的一處,前面是一個“圓形的結構”(ARMANI廣場)。

“就在這個位置。”他跟她說。

“就在這個位置。”她告訴我。

後來張銳就經常帶她來這兒。他去辦事,她在這兒等他,想著他的前世,以及自己的那件紅襖。

“然後一拐角不見了。”

現在,她的身份是“張銳的未亡人”。

張銳一生中的最後兩小時

2016年10月5日晚上7點多鐘,春雨醫生CEO張銳在“春雨醫生”用戶端上問:“醫生,我最近有牙痛伴有胸口痛的症狀,我怎麼了?”

一位醫生回復了他。他們進行了反復交流後,醫生讓他拍一下疼痛部位照片給他,還問他是刺痛還是悶痛。

“冠心病的可能性比較大,你要去醫院做心電圖來確診。”醫生說。

“好的。”張銳回復說。他關閉了問答,給醫生發了12塊錢,表示感謝。他肯定沒有十分在意。他左側牙痛,胸口悶,可能是冠心病。他覺得自己有足夠時間,明天,或者後天去邊上的306醫院去做個心電圖。

他打開電腦,用微信網頁版回復了幾條微信;又打開了公司郵箱,回復了幾個郵件。

早些時候,他告訴“春雨醫生”所有的主官,10月8號他們要開會,他會宣佈一個重要的決定。同事問他是什麼重大決定。他說8號開會再說。

沒有人知道張銳的這個重要決定是什麼,在守靈的時候,他的一個合夥人告訴她,張銳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個“重要決定”,如今伴隨著張銳一起走了。

回復了郵件後,張銳帶了“小皮”下樓。

“小皮”是一條白色比熊狗。

那是他們的兒子,現在到了“小皮時間”。他們一家三口,張大寶、王小寶和張小皮。之前沒多久,他們曾商量著要把一家三口擴充成一家四口、五口。張銳和她計畫在10月份去臺灣,做人工授精。

他們的確該要自己的孩子了。

張銳是她人大新聞系師兄,導師都是倪甯。2005年她與張銳相識于一場師門聚會中,那時候張銳還在《京華時報》工作。他們第二年開始戀愛,持續了五年,跨越了張銳職業生涯中的《京華時報》和網易歲月。

2010年他們結婚的時候,她他們本來打算在張銳生日(9月18日)那天結婚,結果那天的酒宴全被訂滿了。於是他們選擇了9月17日,但紀念日還是確定為9月18日,連帶著張銳的生日一起過了。

他們在山東舉辦了婚禮。在“八項規定”還未出臺的時候,父親給她辦了一個盛大的婚禮,送她風風光光地出嫁。“他是一個帥帥的新郎倌,我也比較年輕,還好,蠻開心的。”

他們的婚姻維持了6年,戛然而止。“時間雖然很短,但感情好到我現在回憶起來,我們兩個的日子有點兒趕著過的感覺。”她說。

今年的中秋節,張銳出事前三個星期,她陪張銳回安徽看望父母。回去的路上,張銳對她說:“我想吃臭幹。我就是想吃炒臭幹。”

回到合肥父母家中,頭兩天張銳沒吃上臭幹,家裡沒有。第三天,張銳的大學同學請他們在一個私家菜館吃飯。她跑去問廚師:“你們今天的菜單裡有沒有臭幹?”廚師說:“沒有。”

“我去買回來,你們能給炒嗎?”

“你能買到嗎?那東西不好買。”廚師說。

“我要是買到了,你們能給做嗎?”

廚師猶豫了一下,說:“能。”

她讓小姑子(張銳妹妹)開車,帶她到附近的菜市場。她們買了五塊錢的臭幹。“那是他最後一次想吃什麼,得到了滿足。”她說。

在張銳過世之後,她沒有表現出崩潰,極度冷靜、克制。

“我回想了我們的婚姻和我們的愛情,在這些年我對他百分之百地付出,完完全全地交付了我的生命。我只要能跟他在一起的時間都完完全全地給了他,只要他想去的地方我完完全全地陪他去過。他每一個跟我有關的心願,我全部都完成了,所以我了無遺憾。我對他沒有愧疚。這也是在我在他去世之後沒有那麼悲痛,沒有那麼絕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已付出完完整整的生命給他。”

張銳沒有給她留下太多東西,除了回憶。他過世之後,有人問她,張銳有沒有什麼保險啊?她說,沒有。

那個突然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男人,從事互聯網醫療的男人,甚至沒有留下冷凍精子。

“你經歷過這些事情,這個一成不變的人生你曾覺得漫長而乏味,但是當一夜之間,一切不一樣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所有的變化都那麼突然。”

2016年10月5日晚上7點多的張銳,從“春雨醫生”上得到了“冠心病”的答案。他一定是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去看醫生,去回郵件,去機場接老婆,去臺灣要孩子。

可是,他沒時間了。

事實上,當他開始創業之後,他就已經沒時間了。她看著壓力、越來越大的壓力正在摧垮張銳的身體。

A輪的時候,張銳意氣風發,他看到的只是未來。B輪的時候,張銳鬢角的頭髮莫名其妙地沒了。斑禿,她用春雨醫生查了一下,誘因就是神經緊張。C輪融資給張銳帶來的是植物神經紊亂,莫名其妙的過敏,身上老是起一些紅色疹子,不少部位還有一些奇怪的疼痛。

張銳身體很好,經常踢球,所以她對他的身體反應很擔心,一有問題就打電話給張銳的父親。張銳的父親是位醫生。

“我會問他,爸爸咱們家有沒有這些家族遺傳史?斑禿在他們家族從來沒有發生過,就是壓力。他走之前這段時間,我覺得這種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

從合肥回到北京後,正是張銳的生日,9月18日。張銳跟她說,今年生日,我們舉辦個Party吧,晚上我們把北京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喊一起聚聚。她說,好啊。這天也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那天的生日宴,張銳很開心。“我在北京最親密的戰友,最好的朋友和我一生摯愛都在了。”他說。

回家的路上,張銳很認真地對她說,我想好了,我們得要孩子了。以前她想要小孩兒的時候,張銳一直都說忙忙。“確實壓力也很大,晚上十一二點回來還要看郵件,看完郵件兩點了就睡了,每天都這樣,哪兒有工夫要小孩?”

9月18號,張銳終於跟她說我們還是得要小孩了。她說,我都34歲了,明年就是35歲了,高齡產婦了,你終於想通了。張銳說,我想通了,這次不用你操心了。

張銳計畫好了,10月份去臺灣做人工授精,要個孩子。她去倫敦之前,特意辦了臺灣通行證。拿證的人跟她說,你應該10月8、9號就能收到了。

“他自己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會走得這麼突然,所以他沒有留下任何的安排。”

10月5日晚上,張銳坐在書房裡。電腦上是網頁版微信、公司郵箱、網易雲音樂,以及一個新聞網站。他統共就抽了兩支煙。六點多的時候,父親給他打了個電話。

父親問他:“你身體怎麼樣?”

他說:“很好。沒問題。你放心吧。”

聽到兒子聲音洪亮、中氣很足,父親就放心了。他不會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與兒子通話。

2016年10月5日晚上9點多,春雨醫生CEO張銳倒在社區的林蔭道。心肌梗死。他未來得及掏出手機。他去世後,她輸入密碼,打開他的手機,發現他在死亡之前,沒有撥打電話、沒有文字、沒有語音,“什麼都沒有”。

死亡來得太快。

“如果沒有那麼快,他應該有一個時間撥電話。他帶著手機下樓的,沒有短信、沒有照片,也沒有一個求救的電話。”

她又氣又痛。“春雨醫生”已經告訴張銳,“冠心病”。他家離306醫院只要5分鐘,就隔一條街。張銳如果去306看個急診,“去做心電圖就不會死了”。

“我當時不在。我如果當時在,我會立刻開車帶他去醫院做心電圖,春雨醫生已經告訴他這不是牙痛,這是冠心病了,你幹嗎不去做心電圖呢?”

她其實知道張銳為什麼不去306看急診。她從倫敦趕回北京後,先去醫院看了下張銳。他已經冰涼了。她回到家,家中還是張銳下樓前的樣子,完完整整,一點兒沒有變化。

“書房燈開著,杯子裡的茶泡著,煙灰缸裡兩根煙頭,電腦開著,電腦上面的頁面開著。開的四個頁面,郵件、微信網路版,直到我回家的時候還有不停的資訊在往外蹦,三百多條未讀資訊,微信、郵箱,第三個頁面是網易雲音樂在反復的播歌的狀態,第四個頁面是新聞的一個視頻。”

這是張銳最後看的東西,頁面停留在郵件中。“這是他最後看的東西,最後停留在那個郵件。電腦現在還開著,還是那個頁面。創業真的是九死一生。”

“諾言背叛諾言”

她穿著一件淡粉色衛衣去了倫敦。那是一件舊衣服,已經洗得發白了。從北京到倫敦,空中要飛行10個小時,她不捨得穿一件新衣服。

幾天後,她終於意識到,那件衣服是一個終點。它曾經是張銳創業的起點,如今變成了張銳生命的終點。它因此成為了一個回憶罐,也成了一座情感的紀念碑。

2011年,張銳要去創業。

公司註冊前,他們在家附近四處尋找辦公室。有一天他們發現離家一公里的地方有個園區正在招租。他們找了個星期天的下午走進了那個園區。那時候她“特別想改變自我”,報了一個舞蹈班,可以免費試一節課。可是那天她犯懶,不想出門。張銳就勸她:“你不是要改變自我嗎?走,順道我們倆可以去看看那個園區。”

她聽到張銳說“去看園區”,就爬了起來。正是春末夏初,他們走進了768創意產業園。那兒原來是一家軍工企業的下屬工廠,廠房改造成了創意園。他們去的時候,剛剛開始招租。

“我們走進去的時候,裡面是高高的樹木,樹下面開滿紫色苜蓿花,”她說,“我超愛這個地方。在花叢中他給我拍了一張照片。”

那一天她穿著一件淡粉色的衛衣,在花叢中托著腮幫子笑。

“看到那件衣服的時候我有點兒驚訝,因為我最後一次擁抱他,是在北京機場,我出發去倫敦。最後一次跟他擁抱,我穿的就是那件淡粉色的衣服。可能命運有很多巧合。”

這一件衣服,已經很多年不曾穿過了。要不是因為需要一件舊衣服,打發從北京飛往倫敦的10個小時,它可能會繼續躺在箱底,成為消逝的回憶。可是一瞬間,它變成了介質,承載了記憶,貯藏了幸福和悲痛。

張銳和他老婆站在那兒,他們看到一個小男孩兒正在苜蓿花旁踢球。他喊了聲“爸爸”,二樓有個瘦高的男人應了一聲。他是物業的頭兒,正在盯著裝修和改造。他們跟他聊了一會兒,就決定在那兒租個辦公室了。

“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歲月,都是從那個下午開始的,”她說。那個下午,他們為張銳的公司找到了辦公室後,發現一樓的有個拐角。那個瘦高的男人說,園區要求在拐角位置做個咖啡館。張銳聽到就很興奮地對她說,我們租下來吧。

“我們不是要開公司嗎?”

張銳說:“你不是一直夢想著開個咖啡館嗎?”

開個咖啡館的確是她的夢想,也是很多女孩子的夢想。這夢想,大都是說說而已,沒幾個人想開一個咖啡館就真的開了一個咖啡館。“但是張銳有這個精神頭,他覺得想做就做了,絕對不會經過深思熟慮。”

他們給張銳的公司租了30平米的小辦公室,把拐角的100多平米租了下來做咖啡館。他們一起開始了創業。“他在1-006創建了春雨天下,我在春雨旁邊創建了千尋餐廳。”

千尋的名字來自“眾裡尋他千百度”,而不是“千與千尋”。他們喜歡那種意境,那種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過的意境。

只是如今,暮然回首,燈火闌珊處已無那人。

2011年是他們人生中劇烈變化的一年,“春雨醫生”慢慢起步,勢頭很好。她辭去了公職,千尋在從咖啡館變成餐廳後也做了起來,漸漸告別了虧損。她一手一手建起了這個餐廳,從每一塊磚到每一朵花。張銳是媒體人出身,所以千尋會組織一些媒體活動。閒暇的時候,張銳也會一個人抱著吉他在角落裡唱歌、喝酒。

知乎的黃繼新跑去千尋喝酒,他跟張銳成了朋友。那時候知乎剛從創新工廠搬出來,覺得768不錯,就搬去跟張銳做了鄰居。張銳沒發福的時候,黃繼新長得跟他有點兒像。他第一次到千尋的時候,她差點兒從後面拍他,喊“老公”。

有一次在千尋的一場開放式話劇中,黃繼新和張銳都參加了。當時有個情節是用肢體語言表現職業。黃繼新跟張銳商量了一下,兩個人一起跳到場子中間使勁抖動,大聲喊“不要刪我”。他們都做APP,刪APP的時候,手指點住,它們就開始不停地晃動。

她曾經晃動過。她動過賣掉千尋的念頭。做咖啡館難以盈利,做餐廳又特別累。有一次她告訴張銳,想把千尋賣了,張銳不同意。他們吵架了,很激烈,“非常不高興”。她最後還是依著他了。

她安慰自己說,他創業要見那麼多投資人或者生意夥伴,到處跑很辛苦,如果我在他旁邊開個餐廳的話他起碼有個理由說“你們過來吧,我這兒自己有一個地兒”,這樣我老公就不用跑了。

“我是這麼想才堅持下來的,如果不是他,我肯定堅持不下來。”她說,“後來餐廳就穩定了,就沒事了,情況就好了。整個創業的風潮也越來越好,(春雨醫生)A輪、B輪越來越好。”

可是他給她的承諾呢?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每年九月的教師節,倪門都會聚聚。有一年她將聚會安排在了千尋。倪門弟子都跑來了,她在,張銳也在。

倪寧要她給大家介紹一下,她就站起來說,我老公叫張銳,也是你們的師兄,現在在後面的辦公室裡創業。他的公司叫春雨醫生,他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讓中國人免費看病,低價買藥,方便就醫。這是他的夢想。這個千尋,是我老公送給我的夢想。我想開個咖啡館,他快刀斬亂麻地讓我做了。

大家鼓掌、喧鬧,覺得他們是“神仙眷侶”。

張銳的A輪融資是在千尋談成的。他和藍馳創投的投資總監姜志熹叫了兩杯咖啡,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咖啡還沒喝完,投資的事就敲定了。

薑志熹後來說,幾年前春雨創業,“那個時候春雨的辦公室只有一間,張銳坐在最裡邊的辦公桌。聊了2、3個小時,我想投他。”

“藍馳團隊一共見了張銳三面。第一面,是我去見他,我想投。之後,藍馳北京團隊見過張銳,再聊一次。第三次,雙方團隊見團隊,我們跟春雨CTO曾柏毅、COO李光輝聊--李光輝商務拓展能力強,曾柏毅是極客范兒的天才,團隊很不錯。當晚我就約張銳,在芍藥居附近的兄弟川菜吃飯簽協議。”

姜志熹代表的是藍馳創投合夥人陳維廣。據說陳維廣投資春雨醫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次非常嚴重的病,但他生活在鄉下看醫生非常不方便,所有他覺得移動醫療能夠提供便捷的就醫,起碼可以移動問診,所以他很快就投了。陳維廣後來寫過《投資張銳讓我明白的事》一文。文中說:

“醫療是商業保險是沒有辦法進入的行業,因為服務體制是扭曲的,當時藍馳研究醫療,移動醫療切入點基本線上上問診,很多朋友說線上靠譜嗎?沒有看到醫生,怎麼解決患者的問題?我認為,創業者不是要為每個客戶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客戶最關注的問題。”

在薑志熹看來,春雨的模式盤活了醫療資源,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中國很多人沒有家庭醫生,沒有社區醫生,但春雨能提供很多幫助。”

千尋是張銳的主場,也是他的福地,春雨醫生的A輪和B輪都是在這兒談成的。“每一輪投資人,我見到的時候全部都是在千尋,喝著咖啡聊著事情談成的。”

千尋有一把吉他,沒人過來談事情的時候,張銳就自己坐在千尋最裡面的位置談吉他唱歌。

“他曾經跟我分享過,他說裡面的歌詞說到他心裡。比如說‘一生涓滴意念,僥倖匯成河’,‘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山丘》歌詞太長了,只有在給他守靈那天晚上,我才仔仔細細對著歌詞聽了這首歌,我聽完後,感覺說的就是張銳,就是至死方休的意思。他也彈吉他唱過這首歌,羅大佑、李宗盛,你們這個年紀,你懂他。”

李宗盛在《山丘》中唱:“為何記不得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在什麼時候?”她不會忘記,2016年10月3日,她與他最後的那個擁抱。

她覺得張銳就像一顆火球,燃燒著自己的小火球,撲到了完完全全的黑暗裡。

“春雨醫生也是這樣的,一個外來背景的人,就像一個火球紮入了深不見底的醫療市場裡,在這個醫療市場裡橫衝直撞。張銳嘗試了很多種代表移動醫療未來的方式,每個方式他都去努力嘗試,因為在醫療領域沒有先例可以依照,沒有別人走過的路可以走,所以他只能像一個火球一樣橫衝直撞。在這個橫衝直撞的過程中他點亮了一片草地,燃燒了一小片區域,這片小區域驅散了濃濃的黑夜,照亮了一小部分。但是這個火球他還是人,他就熄滅了。”

這使她所深深感受到創業冷暖中的“冷”,冰冷的冷,最終冷徹骨髓。

“在春雨創建後期的時候張銳對移動醫療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深刻。他創立了春風創投。那個時候資本市場比較好,他對移動醫療的理解也非常深入,他想用投資人的錢去幫助更多醫療創業公司成長。他覺得移動醫療要想成為一個市場,必須兄弟們很多人一塊做事才能把全產業鏈做起來,中國的醫療才能改變。他一直覺得中國的醫療非常不好,但是各種利益鏈條卡得太死,很難去撕破。他要去撬動這個市場太難了。他不可能做所有事情。他要通過資本的力量,來幫助更多的小企業成長。”

“張銳不是以一個實現財富的豐滿為人生追求的人,他是以做事為人生追求的,所以春風創投成立之後,他變得更累了。有好多人來找他。他有一個做老師的愛好,這個團隊明明沒有價值,他還要跟人家聊一兩個小時,聊你現在方向在哪裡,毛病在哪裡,不會投的團隊他也要跟你講。所以他太累了。但是他種下了非常多小火花。”

“春雨醫生”的境遇,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起初的時候,市場高歌猛進,一路殺奔到了5500多點,6124點看起來指日可破。“整個資本市場是相當活躍的,很多錢都希望能夠進入到這個新興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在這個時間融資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大家腦子裡不會有一個困難的概念。”

“張銳創春雨醫生的時候比較早,那個時候都沒有移動醫療這個詞,在2013年,這個突然開始火了,所以他又一次踩到了這個點上。”

突然之間,寒冬降臨,一切都變了。融資不再那麼容易,更糟糕的消息是,“戰略新興板”的推出被“暫停”了。”她張銳他們著手拆VIE結構,準備回國上市。“這個過程耗費了很多心力,最後是全部都拆回來了。拆回來開始準備上市的時候,突然說暫停。這個打擊對春雨非常大,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這個目標的。”

凜冬已至,張銳作為創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越來越多。“資本市場上的壓力也好,公司未來方向的壓力也好,都會越來越大,公司那麼多人……但是張銳說一個工位一個員工,一個員工一個家庭,如果我裁掉一個員工起碼會有一個家庭就會受影響,所以他一直堅持著不裁員。”

張銳走後,她去到“春雨醫生”辦公室。還是十一長假期間,員工們沒有上班,空空蕩蕩的辦公室,長長的工位。“他負擔的太多了,他想負擔的太多了。”她說。

張銳身體很好,曾經是國家二級運動員,一直踢足球,踢到跟腱斷裂。他沒有心臟病史,連“三高”都沒有。突然之間,他心肌梗死,走了。

這是張銳的宿命。他只能獨自承受壓力。“我也沒辦法幫他承受這個壓力。最多他給我說一說。他說能代表什麼呢?我也不能幫他解決問題,所有的壓力都在他自己身上。”

她與張銳經常聊天兒,關於“春雨醫生”,他們曾經無話不談,早期融資,他們聊得都很通暢。融資越往後,張銳的話就越來越少。“我相信更多的話他藏在自己的心裡。”

“歲月你別催……”

歲月 你別催

該來的我不推

該還的還

該給的我給

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

張銳對她說,小寶,等公司弄上市了,就把公司交給他們去管,我帶你去周遊世界,我們去旅行,去做那些我們想做的事情。

她說,好啊,你有時間節點嗎?到時候就退休。

張銳說,還得奮鬥一段時間,最早也得2018年。

她說,好啊。

這是10月2號的事。她給他放水泡澡,消除疲勞。她給他用了橘子味兒的浴液。她說:“泡一下解乏。”

他要她拿ipad給他放音樂。

她問,放哪首歌?

他說,我最近聽的那首歌,《給自己的歌》。歌詞寫得太好了。有一次我聽到這歌,聽到那兩句歌詞,眼淚就下來了。

她問,哪兩句歌詞?

他說——

恨意在夜裡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你剛才問我他有沒有壓力,他沒有明確地跟我講什麼事、怎麼了,可是我聽到那個歌詞的時候心裡很不好。”她告訴我,“恨意在夜裡翻牆,是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誰在張銳心裡放冷槍?

幾個月前,互聯網上突然鋪天蓋地地出現了“春雨醫生”的負面消息,甚至還出現了《論春雨醫生的倒掉》。

她那段時間張銳背負特別大的壓力,對於那些惡搞他和春雨的言論,他只能默不作聲,默默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他從媒體從走來,身上依舊帶有媒體人的敏感。儘管他後來學會了接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完全說他好,但他還是感到壓力。

當他成為企業家後,他不能反駁,一反駁就中計了。他內心太憋屈,不像在《京華時報》和網易時酣暢淋漓。

“他只能是默默忍到自己心裡,唱一首恨意在深夜裡翻牆,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只能是這樣而已了。”

我問她,張銳對家庭是否有負疚感?她說,他生前並無負疚,但死後一定會充滿負疚。

儘管並無負疚,但張銳這半年來的生活態度發生了劇變。之前的張銳是一個工作狂,“一個完全做事的男人”。他會在早上出門,晚上很晚回家,忙一天了也不歇息,繼續工作到夤夜。週末的時候,他會約投資人和客戶見面,有時候也參加一些活動。

她在去世前半年,張銳仿似換了一個人。她覺得這是他冥冥之中知道自己要走了,對她的留戀或是補償。“他變了,每天早上上班他會告訴我,我今天有幾個會,我開完就回來。他真的開完就回來陪我,就陪在我身邊。”

他們通常是在家中吃飯,她做飯。如果她問張銳,今天晚上是出去吃飯還是在家吃飯,張銳就會知道她想出去吃了。

以前他們一起出去吃飯,他從來不問她你想去那兒,想吃什麼。10月3號,她出發去倫敦前,他問她:“你想怎麼吃飯?”她說:“出去吃。”他說:“走。”

他們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吃了生命中最後的晚餐。他給她點了杯梅酒,然後坐在那兒喝酒、吃完、聊天、跟“小皮”拍照。他們觀察隔壁的幾對男女,分析哪一對是情侶,哪一對是朋友。

她在那兒給他留下了生前最後的照片,在日本料理門口,裡面是燈光,一邊一把椅子,“小皮”坐在一把椅子上,張銳他坐在一把椅子上。他們互相這樣對視。

“小皮”是他們結婚那年,她領回來的,從此之後它成為了他們的家庭成員,兒子。在張銳的告別儀式上,靈堂播放的視頻裡,到處是“小皮”的身影。她在倫敦買的那只白色毛絨狗,長得像“小皮”,就代表“小皮”陪“爸爸”一起走了,放在棺材裡,放在張銳的耳邊。

“小皮”與她須臾不離,在張銳走後,它是她唯一的慰藉。有一次張銳說,我前世是在甘孜做一個僧人,我想去甘孜看看,能不能有緣找到。她就帶著“小皮”先從北京開車到成都,張銳坐飛機到成都,然後一家三口開車去甘孜。回程的時候,她又是獨自駕駛,他坐飛機趕回北京處理公務。

“全維羅納響起了晚禱的鐘聲”

張銳死後,右眼閉攏,左眼微睜,似有牽掛。

她覺得他所牽掛的,也許並不是她。“他不是為人間而來,他為眾生而來。”她在朋友圈裡說。

她給他做了24小時的法事,希望能夠為他超度。一位居士覺得張銳是個好人,做的事惠及眾生,為他連續念了3個多鐘頭的“南無阿彌陀佛”,想表達對他的敬意。他對她說:“他是個菩薩。”

“他是菩薩,他當他的菩薩就好了,打擾我這麼多年幹嗎?我是氣話。他那麼愛這個世界,他真的很愛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人。他是那樣的一個人,他來過……”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張銳只是一個過客,人們很快就會遺忘他的故事。對於她來說,張銳卻是她生活的全部,是深入骨髓的記憶、甜蜜的痛苦、揪心的幸福,以及揮之不去的聲音、影像和文字。它們密密麻麻地覆蓋住了她的生活,至少會覆蓋一陣子。

但生活還地繼續,不是嗎?

她之前一直留著齊腰長髮,長髮飄飄的女生。“我們結婚後我開始留頭髮的,主要原因是剪頭髮太麻煩,費時間,打理起來又費錢,我發現最省錢的方法就是不剪它,一直留長,這是最省錢的方法。”

在張銳走後,她剪斷了齊腰的長髮,放進了張銳的屍袋裡,隨著他一起走了。這是一種紀念,同時也是一種告別。

“那個小狗玩具和我的頭髮最後隨他走的,也沒有什麼能做的,就是這樣子。”

她愛張銳,也恨他。

張銳生於醫生世家,覺得中國醫療不公平,試圖扭轉這種現狀。他把他的命都留下了。她說。

張銳為“春雨醫生”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在他死後第二天,10月6日,“春雨醫生”APP的下載量、訪問量、新增用戶量、日活量,突然陡升。

張銳喜歡看資料。他說作為互聯網經營者也好,作為創業者也好,什麼都是假的,只有資料才是真的。他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資料,“春雨醫生”也規定每天的第一封郵件就是頭天的資料表。

10月6日那天的資料過於驚人。一個投資人看後,傷心不已。“資料太好了,但是這個代價太大了。”

張銳火化後,張銳的父母希望張銳回到合肥安葬。她不願忤逆老人的心願。張銳的骨灰只在他們的家中停留了半小時。她把張銳的遺照、骨灰、靈位、結婚照擺在那裡。邊上是他們的婚姻體悟、感言,被她寫在了葉子上,貼在一個花環中。她一般會在吵架時貼那些葉子。她會寫下安慰自己的話。她說,如果哪天葉子貼滿了,歲月也就拉長了。

葉子還沒貼滿,歲月已經太長了。

三十分鐘後,張銳的妹妹帶著哥哥的骨灰回鄉。張銳將會葬在他出生和逃離的地方。他曾在那裡的太平間玩耍,也曾在那裡叛逆和出走,最終他與那裡和解、交融。

全維羅納響起了晚禱的鐘聲。

我想起了《金薔薇》中的這句話。

為人民服務

在北京,在春雨醫生辦公室一樓,有一個大大的影壁,上面寫著五個字。辦公室裝修的時候,他們想鏟掉。工廠說,那是文物,是工廠建立時毛主席給我們寫的,必須留在這個牆上。

為人民服務。

“人生早就給你了答案了。”她說。

2016年10月5日晚間9時許,春雨醫生CEO張銳死了。他死於心肌梗死。他留在世上的是父母和妻子,以及一條叫“小皮”的狗,還有一家叫“春雨醫生”的公司。除此之外,他沒留下任何痕跡。

人們很快就會忘記他。

他的遺孀,她說:“他就是個流氓。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堅決不會選擇跟他在一起。我寧願從不認識他,從不跟他相逢。我非常負責任地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願意從不認識他。”

我知道,她說的是個謊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