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貴州作家談石黑一雄獲獎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 貴州都市報記者隨即聯繫到戴冰、冉正萬、李晁等省內作家。 他們均分別讀過石黑一雄的作品, 對石黑一雄本人及作品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

著名作家、省作協副主席戴冰:他摘掉了東方氣息

我最早接觸石黑一雄的作品是好幾年前的事。 某次逛書店, 無意間看到他的《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 “就一個管家講故事, 不是有些單調嗎?況且書名也不吸引人。 所以看提要時還有些不想讀, 但讀了一章後, 你會發現簡單的事物被他寫得如此豐滿, 不得不說, 這真是個天才。 作為同行,

我嫉妒得吐血。 ”冉正萬如此說。

青年作家、《山花》雜誌編輯部主任李晁:卸下重殼, 亦有獨特感受

得知今年的諾獎頒給石黑一雄後, 青年作家李晁想起了自己前幾天所發的一條朋友圈。 當時所寫的內容, 既可以算作對石黑一雄為代表的移民作家的評價, 也可以算作對石黑一雄本人獲獎的預見。 這條朋友圈裡, 李晁寫道:

移民作家或者移民文學這種外來族裔融合敘事, 優勢已經不再顯著。 所謂兩種文明的衝撞, 用個體經歷去呈現, 已暴露其弊端, 因為一種標準化小說敘述已植入這僅是第二代的移民作家身上, 最終讀者看到的只是身份帶來的些許困擾或鄉愁的召喚, 而日常及環境並未發生改變, 人物被置於狹小的情緒之中。

從這個角度看, 他們難以超越本土作家, 又無法與文化上已完全同化的先輩族群(不論現實苦難遭際), 如黑人作家對遙遠世代土地、身份的想像, 這一類族群已完全組成另一種文明的一部分, 交融更為徹底。 所以會看到裘帕拉·拉希裡、哈尼夫·庫雷西、朱諾·迪亞斯的小說是一種尷尬的存在, 而這方面奈保爾、石黑一雄是為兩個極端, 前者更具宏闊經典氣質, 是整體包容, 後者降至輕盈或意識的個人感官, 是卸下重殼, 雖然這重殼下, 亦有獨特的感受。

“如果非要頒給英國作家, 我更希望麥克尤恩獲獎。 ”對於此次諾獎, 李晁如是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